关于材质_质感与肌理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
一、纤维艺术即材料艺术纤维艺术即材料艺术。
纤维从材料上可分为天然纤维材料、化学纤维材料。
纤维艺术以纤维材料为媒介,借助纤维的粗细、长短、直曲、轻重的不同和对比关系激发欣赏者的情感,给欣赏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
创作者合理选择纤维材料并对其进行改造加工,有利于充分发挥纤维材料的美感。
纤维艺术不但贴近生活,而且让人们深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生活中每一处都可能成为纤维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材料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材料,而融入了特定的情感因素。
材料与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成为表达情感的符号之一。
纤维材料本身就有着独特的肌理之美,它们的质感、触感、色彩、情感传达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灵碰撞。
创作者对纤维材料进行二次创作,通过这样的材料再造表达自身的情感、找到心灵的依托,并在这样的探索中传递着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热爱。
这一点也体现了纤维艺术独特的魅力。
材料再造是纤维艺术中较为有趣的部分,废弃的纤维材料在材料再造中也可以变废为宝并传递美。
很多日常生活中被废弃的材料都会成为材料再造中很有价值的元素。
在材料再造中,纤维材料被二次创作,以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材质美感,向观者传达着新的视觉信息。
纤维艺术中纸纤维艺术是典型的代表。
二、肌理在纤维创作中的重要意义1.增强视觉立体效果纤维凹凸可触的肌理在光影的作用下可以呈现立体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增强纤维作品的立体感。
质感是材料肌理带给人的心理和审美感受。
合理运用纤维材料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环境、提升设计的功能性,还能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
肌理本身就是材料所呈现出的自然形态属性,所以创作者在纤维艺术创作中应该充分利用纤维的自然属性。
如,服装上的刺绣是一种增强立体造型效果的表现形式,运用丝线在服装表面呈现刺绣图案,不但丰富了服装表面的造型形态,而且在触感上增强了服装的立体感。
木材的肌理呈现出自然纯朴的质感。
棉絮的肌理带给人轻柔与温暖的感受。
关于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的表面纹理或质感。
在视觉艺术中,肌理是一种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和光影等因素来体现的表面感觉,能够给人带来触觉上的体验。
肌理在各种物体和材料上都有所体现,包括纸张、布料、金属、木材等。
肌理可以是柔软的、粗糙的、光滑的,也可以是有着复杂图案和纹理的。
掌握肌理对于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加作品的视觉吸引力,同时也能够传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视觉艺术中,肌理是通过艺术家对物体表面的观察和描绘来呈现的。
艺术家通过线条、阴影和色彩的运用,刻画出不同物体表面上的纹理和质感。
这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增加作品的视觉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们通常会通过对肌理的处理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设计领域,对肌理的理解同样至关重要。
在室内设计中,地板、墙面、家具和装饰物品等都有着不同的肌理特征,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特征来进行搭配和设计,以创造出符合设计主题和风格的空间。
在时装设计中,不同材质的服装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设计师需要考虑这些肌理特征来设计出富有层次感和品质感的作品。
在产品设计中,不同材料和表面处理方式的选择都会影响产品的整体肌理感,这同样需要设计师们进行仔细的考虑和处理。
肌理不仅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
触摸一个物体的表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光滑、粗糙、柔软或者坚硬,这些都是肌理的表现。
不同肌理带来的触感也会影响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和认知。
比如,柔软细腻的纺织品让人感到舒适和温暖,而光滑坚硬的金属材料则显得冷酷和坚固。
因此,对肌理的理解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也可以增加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在商品营销中,对肌理的掌握也可以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通过对产品表面的处理和包装设计,可以赋予产品不同的肌理特征,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购买欲望。
第1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它以材料为基础,研究材料的性能、制备、加工、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参加了学校的材质课程,通过学习,我对材料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材质课程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从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材料科学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材料科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材质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制备、加工和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我对课程内容的几点感悟:1. 材料的基本性质: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石。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这些性质对材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2. 材料的分类:材料可以分为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材料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材料制备的方法、工艺和设备,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 材料的应用: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习材料的应用,有助于我们了解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材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实践操作的几点感悟:1. 实验操作:实验是验证理论、探索未知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TEXT/文兰创作中的心得体会——肌理与材质一、雕塑的肌理与材质的特点和雕塑创作从雕塑材料的本身特点来认识雕塑的肌理与材质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材料是出发点,从雕塑材料的特性中我们才能够知道该材料是何种材质,拥有怎样的肌理效果,以及它所能体现的主题含义等;同时创作者也才能很快地利用这种特点来进行雕塑创作。
这样可以为雕塑创作节省很多的后期材质表现的时间。
雕塑的肌理与材质的准确掌握使雕塑家既可以通过强调雕塑材料的质感、肌理等特性来表现雕塑观念,又可以通过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来完成作品,特别是对一种新材料或者是第一次使用该材料的人来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当然,了解材料的肌理与材质美的过程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因为在表现出材料的肌理与材质美之后,雕塑作品就具有了形式美和个性美,这绝对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这当中需要的是雕塑家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来自于你对雕塑材料的肌理与材质特点的掌握程度。
在现实的雕塑设计中,很难达到所想所得。
一方面是自己想得到,但做不出来,这其中包括个人的技术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是对材料了解不够。
对材料的了解不够可以通过技术实践来熟悉材料;个人的技术不够就需要很多的努力了,先不说作品的个性和艺术性问题,就是最基本的造型问题也要花大力气解决,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根本就谈不上对雕塑的肌理与材质美的表现了,因为肌理与材质美是建立在形体之上的,没有造型哪里还有什么肌理与材质美的作品出现呢?另外雕塑的成本也是个问题,作为练习的习作来说,玻璃钢价钱便宜,可以仿制很多效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材料,在进行着色仿制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所仿制金属或者石材的肌理材质,否则做出来就达不到创作本身所要求的材质效果。
例如把泥稿翻制成玻璃钢后进行着色仿制金属效果,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式。
在泥稿阶段进行创作造型时,要保留着大部分的泥塑痕迹以形成雕塑特有的肌理效果;在色彩上需要用铅的颜色来表现作品高点,铁红色表现低点,从低点过渡到高点着色,这样反复着色就会慢慢呈现锈铁的金属效果,表现出设计者要想达到的设计效果。
服装设计中服装面料肌理的运用分析
服装面料肌理的运用在服装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料肌理是指面料的纹理和
质感,它能够给服装增添趣味和个性,并且对整体的视觉效果和穿着感受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肌理的运用需要考虑服装的风格、功能和主题,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
对服装面料肌理的运用进行分析。
首先是服装的风格。
不同的服装风格对面料肌理的要求是不同的。
休闲风格的服装通
常以舒适自然为特点,面料肌理应该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比如棉、麻等。
而正式场合
的服装通常注重质感和高档感,面料肌理可以选择光滑、有质感的面料,比如丝、绸等。
运用不同的面料肌理可以突出服装的特点和风格,使服装更具有个性。
其次是服装的功能。
不同的服装在功能上有不同的要求,面料肌理的选择和运用要和
服装的功能相匹配。
户外运动服装需要面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排汗性,选择具有网孔结
构的面料可以增加空气流通的效果,提高舒适度。
而冬季的保暖服装则需要面料有一定的
保暖性,可以选择绒面或毛呢面料。
根据服装的功能不同,运用面料肌理可以增加服装的
实用性和舒适性。
最后是服装的主题。
服装设计中,主题是设计的核心,面料肌理的运用也需要与主题
相协调。
夏季的海滩主题服装可以选择具有海洋风情的面料,如波浪纹理、贝壳图案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主题。
而古典主题服装可以选择具有历史感和复古风格的面料,如复
古印花、刺绣面料等。
运用面料肌理可以帮助突出服装的主题,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肌理因素对当代设计的意义肌理因素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纹理特征和质感等元素。
在当代设计中,肌理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设计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品质感:肌理因素可以直观地传达材料的质感和品质,因此在设计中运用适当的肌理可以强调产品或空间的高质感。
在家具设计中使用天然木材的纹理和质感,可以增加产品的美观和舒适感,使用户产生愉悦的触觉体验。
2. 丰富感知体验:肌理因素可以丰富人们的感知体验,增强观赏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肌理特征,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和触觉效果,使观众在感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信息。
在室内设计中,墙面的不同材质和纹理可以通过光影变化,为观众带来丰富而有趣的体验。
3. 赋予情感和表达力:肌理因素可以通过触觉和视觉上的感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不同的肌理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在设计中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和主题。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同材质和肌理的组合,通过触觉和视觉上的感知,传递出时装的风格和情感。
4. 增强可持续性:肌理因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产品或空间具备更好的可持续性。
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或利用废弃物品开发出新的肌理特征,设计师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肌理因素的运用还可以增加产品的耐久性和维护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浪费和资源的消耗。
5. 增加个性化和差异化:肌理因素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创造空间,使设计具备更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不同的肌理特征可以带给产品或空间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使其与众不同,独具特色。
通过运用独特的肌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肌理因素在当代设计中具有多重意义。
它不仅可以强调品质感、丰富感知体验和增加个性化,还可以赋予产品情感和表达力,增强可持续性。
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应充分考虑肌理因素的运用,有效地利用肌理特征,使作品在视觉和触觉上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
(一)质感所谓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表面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质感的深刻体验往往来自于人的触觉,不过由于视觉和触觉的长期协调实践,使人们积攒了经验,常常是光凭视觉也可以认识到质地的感觉。
例如人用手去触摸大理石时,眼睛也同时在观察大理石的形态,因此,人们所感觉到的大理石表面的光滑、质硬、低温等特性是手眼共同实践的综合结果。
所以日后人们在看到大理石的时候,不必用手触摸,通过视觉经验就可以认识到大理石表面的质感状态。
何况从视觉形式要求方向来讲,物体表面的温度、硬度并没有重要的造型意义,而且有物体表面的软细程度才能构成质感这个形式要素。
质感怎样分类质感从宏观上分类可分为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两个大类,在造型设计中我们可以用原始的天然材料质感进行设计,也可以用人力加工的材料质感来设计,还可以两种材料组合设计,究竟哪种材料好要从实际构成要求出发,单从材料类别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从构成形式方面来讲,质感可分为三大类和六种典型形式。
(三)质感的表情所谓质感的表情,就是粗、中、细不同质地表面对人产生的视觉心理影响和情绪反映。
一般情况下粗质感具有质朴、厚重、温暖和粗犷的视觉心理反应。
从另一方面来说粗质感也具有负面的心理效果,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粗俗、简陋、笨拙的不良后果。
细质感则具有精致、高雅、寂静的视觉心理影响。
当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即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平淡、单调的后果。
至于中间质感则具有温和、软弱、平静的视觉心理影响,也是一种调和过渡的感觉形态。
另外,光与麻的质感也会造成特定的心理影响。
一般情况下,光亮的质感会产生高贵、华丽、明快的动人效果,而无光的麻面会使人产生纯朴、真实的视觉效果,它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质感构成的要点所谓要点就是应当注意的问题。
这里主要应引起注意的是设计中的面积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握“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则。
所谓“两头小”就是粗质感表面的面积和细质感表面的面积要小;“中间大”是指中间状态的质感面积要占有主导地位,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布局有个良好的比例关系,进而形成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良好构成形式在现代形式设计中,由于总体发展趋势,趋于简捷,因此造型要素强调少而精,很少有多余的装饰出现,因此质感就得到了特殊的重视。
材质与肌理的美作者:刘妍静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3期摘要:现代漆画艺术秉承传统的漆画工艺、技法,糅合了当今绘画艺术的材料和风格,使自身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
站在艺术发展的角度,从漆画的材质与肌理两方面探讨漆画的绘画形式与艺术表现力。
就当今的漆画创作拓展新的形式语言阐述一些见解与思路。
关键词:形式美;漆性;材质;肌理现代漆画有着自身的技巧、规律和法则,形成了漆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
漆画的独立表现语言也是依据这一特征。
如果要将漆画的绘画语言引到现代绘画的层次与形态上来,就必须加强对漆画材料的研究,从材料入手,研究材质与漆产生的特殊肌理效果,寻找漆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材料的特性与漆画的本体语言密切相关,如何发挥材质的优势,让其成为绘制漆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与漆的结合,会产生独特的肌理美感,“由画入漆”“由漆入画”,传统的漆工艺与现代绘画形式相融合,对于漆画的创作与本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漆画既能展现水墨、工笔等中国画的魅力,又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水彩、油画、木刻等西方绘画的风格,能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画面效果,或单纯明快,或含蓄深沉,或华美精致,或光怪陆离。
德卢西奥迈耶曾说过:“作品是否能满足艺术,它的首要条件是美,如果没有美,那么,它根本不是艺术。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为漆画增添了表现美的无限可能,使得材料在漆画具体创作中得到拓展和延伸。
漆与其他材料的巧妙结合,形成特殊的视觉图像,气韵生动、耐人寻味。
漆画的语言即漆画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绘画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与工具等。
因为传统的漆工艺技法已不能满足于现代漆画的表现需要,现代漆画在漆画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下,不断创新出新的技法和新的工艺,同时,不断寻求拓展漆画材料的范围。
因此,逐渐形成现代漆画在造型、构图、色彩、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现代漆画自身的特性,不同其他画种的材质与肌理,也就形成了漆画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创立了漆画的艺术语言。
《巧用肌理》教学体会“肌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观察、触摸、拓印、想象等多种感官去认识肌理,获取了真实体验,学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开始建立开放性的审美视野。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学生拓印的作品还不尽人意,对“肌理”的理解也可能不够深刻,但学习过程中快乐的体验、愉悦的合作、充满悬念的探究便是他们宝贵的收获。
在教授这节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了材料,学生准备的比较多都是随处可见的一些东西,如石头、砖头、树叶、小碎布、毛线、硬币、钥匙等,在课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触觉去了解肌理,然后让学生在用手去触摸自己准备的材料,同时找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很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很多同学争相参与。
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我又及时抛出下一个问题,如何把这种肌理表现在纸上?学生们积极讨论然后得出答案。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小的尝试来体验获取肌理的方法,通过播放作品,让学生也有创作的欲望。
整节课进行得很顺利,气氛也较好,自己感觉比较满意,把自己的体会整理如下:首先,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我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拓印、联想、鉴赏等活动,对“肌理”这一美术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领悟,这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为以后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对学生学习美术终身发展都会产生作用。
第二,我所在学校是农村小学,根据了解,我所任课的班级学生美术素养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美术教育很少,为此,我没有为了教材而教教材,而是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化重为轻,化难为易进行教学设计,促使全体学生均衡发展。
第三,善于挖掘与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简述质感肌理表现-回复【简述质感肌理表现】质感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触感和纹理形状,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和触觉上的舒适感。
在设计领域中,质感肌理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为作品增添立体感和丰富感,提升作品的观赏价值和品质。
一、质感肌理的分类1.视觉质感:视觉质感主要指物体表面所表现出的颜色、明暗和亮度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采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明暗对比和光线照射等手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质感。
2.触觉质感:触觉质感主要指人们在触摸物体表面时所产生的感觉。
不同材质的质感肌理会带来不同的触感,如柔软、光滑、粗糙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材质和纹理形状,可以创造出令人愉悦或引人入胜的触感。
3.听觉质感:听觉质感主要指人们通过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质感。
例如,木质材料敲击时的声音与金属材料敲击时的声音截然不同,给人不同的听觉感受。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材质的声音特点,可以增强作品的质感肌理表现。
二、质感肌理表现的手法1.色彩运用:通过选择和搭配不同的色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质感效果。
比如,运用冷色调可以增强作品的简洁和冷静感,而运用暖色调则可以加强作品的温暖和亲和感。
2.材质选择:选择不同的材质可以带来不同的触感和观感效果。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运用粗糙的纸张可以创造出颗粒感的质感肌理,而运用光滑的画板则可以呈现出平滑细腻的质感肌理。
3.纹理形状创造:通过运用不同的纹理形状,可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例如,在设计中使用几何图案可以创造出简洁利落的质感肌理,而使用自然纹理可以增加作品的有机感和自然感。
4.光线运用:通过光线的照射和投射,可以改变物体的明暗和亮度,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比如,在摄影作品中运用侧光可以增加物体的立体感,而使用柔光则可以创造出柔和细腻的质感肌理。
三、质感肌理表现的艺术效果1.增强视觉冲击力:合理运用质感肌理的表现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通过色彩的对比、材质的选择和纹理形状的运用,可以创造出鲜明、丰富和立体的质感肌理,从而使作品更具视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