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止”“擢”与亚氏归纳法、例证法之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10.48 KB
- 文档页数:3
03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中国先秦逻辑学说的代表为墨家辩学,古希腊逻辑学说的核心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
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两种逻辑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有很大不同。
对两种逻辑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和评价中国逻辑,把握逻辑学科的发展规律,并以逻辑进行创新。
首先介绍了墨家的推类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然后比较了两者的个性差异以及个性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创新功能。
通过几个部分的探讨,以逻辑的共性为基础和前提,立足于求异思想,展现了历史文化在逻辑比较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逻辑思维方法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墨家;推类学说;三段论;比较墨家的推类学说与三段论的比较研究马丹洋在政治伦理化的先秦时代中,为对社会伦理与国家纲纪进行管理,墨家推理应运而生。
墨家学派首先把“类”这个概念引入逻辑学中,“类”是推理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是其论说的依据。
墨家的“推类”是依据两种具有类同性质的事物,由一种事物具有某种性质进而推出另一种事物也具有某种性质的推理。
在《墨子·小取》中,列举了辟、侔、援、推等几种推理形式,并且还分析了“推类”中会出现的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由此得出,“推类”在当时已比较成熟。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学说是历史上第一种较为完整的逻辑推理学说,是其逻辑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逻辑形式,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特征。
三段论由以主谓判断表述的三个判断组成,其中分为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并根据中词在其前提中的位置,将三段论划分为三个格。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集中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三段论对其内容的关注度较低,而更多地关注其形式。
一、墨家的推类学说与三段论个性差异的比较(一)依据不同墨家推类的基础是类同,类同是推类顺利进行的前提。
《墨辩》以故、理、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三者缺一不可。
墨家认为推理的实质是揭示类属关系的过程。
为了确保推类的准确性,他们总结出了三条需要注意的问题,分别是“同异交得”“异类不呲”和“类之大小”。
墨家的论证理论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诸子百家各抒己见以应对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诸家代表阶层不同,其观点也各异。
为了维护自家立场,反驳他家主张,先秦诸子展开了激烈争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尤为关键的是,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系统论证理论,成为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性根基。
何谓论证墨家论证理论框架主要阐述于《墨经》中,它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六篇,其中,《小取》是墨家论证理论的总纲,而《经说上》和《经说下》是对《经上》和《经下》中所提主张的解释说明。
论证有零主体论证、单主体论证和多主体论证之分。
严格来讲,只有建立在多主体互动基础上的论证才称为论辩,但有时论证理论家把只考虑到反驳(如图尔敏的论证概念)或论辩性外层(如约翰逊的论证概念)的论证也称为论辩。
墨家论证概念主要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但兼顾了多主体互动情形。
墨家自号《墨经》为《辩经》,后人也称其为《墨辩》。
墨家论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辩”,有关论证的各种主张主要围绕“辩”展开。
“辩”在古代有两层含义:一为“认识之辩”,即区别、分辨;二为“言语之辩”,即辩论、论辩。
后期墨家学者在《墨经》中首次给出了“辩”的界说:首先,“辩”就是“争彼”,即人们对于某个具体事物,由于认识分歧而进行论辩;其次,论辩对象不能是两种不同事物,只能是同一个特定事物,否则就无法辩争;再次,论辩双方对同一对象的主张必须相互冲突,这样才能引起争辩,分出胜负;最后,论辩必分胜负,没有胜负则不是论辩,而判定胜负的标准是论辩者所持的主张是否恰当和正确。
在墨家看来,所谓“辩”就是论辩双方围绕某个事物展开论争,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主张,并以这种主张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胜负为终结的一种言语行为活动。
作为两个具体主体之间的直接对话,“辩”开始于意见分歧,展开于因意见分歧所进行的具体论辩,结束于意见分歧的消除。
墨子的逻辑方法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墨子的逻辑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今天,我为你带来了。
是什么①兼爱非攻他的"非命"、"兼爱...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今天,我为你带来了。
是什么① 兼爱非攻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
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② 天志明鬼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 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
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墨家机械工程学院 2011级 201100160224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思想学派之一,大约在战国时期产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组织,最高首领为巨子。
墨家之法一直是规范治墨者的圭臬,如有触犯,即使是巨子之子也无法的到豁免。
墨家的思想在前期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的墨家学说分为了两个流派,一是以逻辑学、静力学、几何学、几何光学等自然学科为主要研究对象;另一支发展为秦朝后期的游侠,不过这些人也承认逻辑的重要性。
墨家与儒家并称为两大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在战国初期的影响力很大,被派往各国当官的墨者需推动墨家的治国思想,行不通时另可辞官不做。
墨家是一群有知识的劳动者组成,他们不同于天生的统治者,墨者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精神。
他们纪律严明严于律己,将维护公理和道义看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墨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其中“天志”与“明鬼”的理解上有分歧。
有人认为“天志”是指天子代天行政,人民应该拥护他们;另一种说法是掌握自然规律。
我倾向于后者,以墨家的思想,这些务实派不太可能选前者。
“明鬼”上有人说是墨家用鬼神之名来告诫人们,而另一种说法是尊重前人留下的思想,基于同样的理由我认为后者更有道理。
墨家在自然科学上的建树是其他任何学派都无法企及的。
墨家在逻辑学、力学、几何学上的造就要比西方同时期发达的多,尤其是杠杆原理的提出更是远远早于阿基米德。
墨子是一名机械师,他发明了许多民用与军用的机械,可以说墨家不仅仅是一个思想上卓越的哲学门派,也是一个在科学上的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团体。
墨家与儒家在思想上有许多的不同点,儒家提倡“仁”,墨家也说“仁”。
两家的“仁”都是提倡爱人,只不过两家的“爱”是不同的。
儒家之爱是有等级的,表面上看似对每一个人施以同样的爱,但本质上是有亲疏远近之分,对统治者说,他们的爱是为了调和内部矛盾;对被统治者说,他们的爱是为了给统治者卖力。
墨家发展的历程一、墨家的起源与基本理念1. 墨家的出现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支思想学派,起源于战国时期。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墨家的创始人,其名字也成为了该学派的代称。
2. 墨家的基本理念墨家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兼爱”和“非攻”。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怀、互相帮助,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均衡。
墨家强调以德行来评判人的价值,追求和平与稳定。
二、墨家的发展与主要思想1. 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的著作《墨子》是墨家的主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主张。
墨子批判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和压迫行为,提出了兼爱、非攻、尚实等重要思想。
2. 墨家的学派发展墨家的主要学派发展包括兼爱派和非攻派,其中兼爱派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非攻派主张不进行战争和攻击行为。
三、墨家在社会中的影响与地位1. 墨家的社会影响墨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墨子的思想唤起了人们对爱、和平、公平的追求。
墨家提倡以德治国,影响了后来的儒家、道家等思想。
2. 墨家的地位与评价墨家在古代社会中一度拥有较高的地位,许多君主和士人都笃信墨子的学说。
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兴起,墨家逐渐式微。
对于墨家的评价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墨子的思想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而有人则认为墨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墨家的衰落与传承1. 墨家的衰落墨家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墨子的学说与儒家思想之间的竞争。
儒家学说强调礼仪、仁爱等,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存在差异,逐渐取代了墨家的地位。
2. 墨家的传承尽管墨家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墨子的思想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痕迹。
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相似之处,仍被部分人所崇尚。
此外,墨子的科技思想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五、墨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启示1. 墨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墨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于当代国际关系也有启示,倡导和平与合作。
2. 墨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墨子的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并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世界三大逻辑学:墨家的“墨辩”、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什么是“三表法”呢?墨子说:“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子说,如何去论证过去的言论是否正确呢?必须订立言论的准则,也可以理解为,真理的评估标准,说话没有准则,就好比没有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利害的区别。
所以言论有三条准则:有考察本源,有推断根据,有实践应用。
“有本、有原、有用”,这就是著名的“三表法”。
简单来说,就是要考察一个知识是否是为真理,是否值得信任,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有本源、有论据、而且还能得到实践的检验。
有本之者,就是说有历史经验佐证;有原之者,就是说有实际的评价佐证;有用之者,就是说有实践后的效果佐证。
比如墨子说,要证明一个治国策略是否正确,按照“三表法”,就首先要看古代圣王是否有这样的作为,其次就要考察百姓的所见所闻,老百姓对这个政策的看法;最后还要考察,践行这个策略之后,是否对国家百姓真的有利。
“有本、有原、有用”的“三表法”,是墨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今天我们对比在古希腊,几乎在同时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演绎法”,是一种纯粹理性逻辑,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逻辑。
演绎法也被称为“演绎三段论”,比如那个著名的例子:大前提是:人都有一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数学和几何学,其实就是基于演绎法,演绎法的特点是从一些基本的公理和定理出发,构建整个知识大厦。
在这个形式逻辑中,大前提是根本,是绝对的真理,所以,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结论是坚实可靠的。
这是西方基于理性发展出来的一种推理方式。
再来对比墨子的“三表法”,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他看成一种推理方式,而这种推理方式和演绎法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三表法是从经验出发,有古代已经被验证的做法和思想为依据,而演绎法从理性出发,基于“绝对”的真理,当然这个真理,其实也是基于经验的,比如“人都有一死”,也是经验中总结的。
墨家思想简要总结(推荐阅读)第一篇:墨家思想简要总结墨家思想简要总结墨家思想简要总结(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墨家思想简要总结1、目标是兼爱,希望社会全体都得到爱护与关注。
2、天要人兼爱,鬼神监督人兼爱,赐福爱人利人的人,降祸恶人贼人的人。
祸福、地位不是天生的,没有人天生得不到富贵与兼爱,只要不断努力,一定可以施福、得福。
3、唯才是举,不问出身等级,老百姓有本事也可以做官。
4、要按组织等级服从上级命令,最高上级天子应该像天一样兼爱,否则,将被上天及人民抛弃。
5、做官不能利用军事力量掠夺别国,进攻别国土地是不兼爱别国人民与本国人民的表现。
7、下层老百姓通过手中掌握的技术帮助弱者,创造财富,彰显力量。
8、呼吁一个因地制宜,不断改进的全新世界,反对任何形式的复古。
二、墨家的思想结构范畴主题内容核心思想(十论)伦理思想兼爱爱无差等管理手段尚贤打破等级观念,唯贤是举。
尚同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非攻不对别国进行军事攻击节约原则节用节省费用节葬勤俭处理葬礼非乐勿追求声乐之乐理论基础天志上天爱天下百姓,厌恶不义之人、不义之事明鬼有惩恶扬善的鬼神存在,可以施福降祸非命人命非天定,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自然科学宇宙论时空理论、运动理论、物质本源与属性物理学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含∶杠杆作用、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井和罂放大声音作用、力的定义、动止关系等等数学倍、同长、对称中心、圆、直线、正方形、十进制的定义机械制造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木鸟、载重车等等。
军事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哲学认识论和逻辑学,重视亲知(“虑”、“接”、“明”三步骤),“别同异,明是非”的辩学含有矛盾律与排中律,“以类取,以类予”(类比判断),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军事思想《墨子》自备城门以下,皆为军事著作第二篇:浅谈墨家思想的当代价值浅谈墨家思想的当代价值10政本高亚东学号:201002010022摘要:作为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代表的墨家思想,兴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时期,墨家思想与当时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并行于世,但在秦汉之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时期逐渐消弭,进入21世纪的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今天,墨子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有着其极为积极向上的意义,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