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案例题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15
审计实务案例题一、流动资产审计案例:1.某审计小组于7月1日对玉环电机厂的现金进行了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情况有:(1)6月30日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2400 元,银行对其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是1500元。
(2)6月10日用现金支付采购材料款4600元。
(3)6月12日向某商业企业销售产品一批,收入现金6000元。
(4)7月1日下午盘点现金,截止盘点时的账面余额为2835元,实际盘点结果为1215元,另有当日下午收入现金320元和支出现金250元因时间关系尚未入账。
(5)发现白条一张,金额1000元,未入账,系厂长个人借款。
(6)发现有6月18日收到的销售产品转账支票一张,价值20500元,尚在保险柜在。
要求:指出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应对其提出什么建议?答: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下列问题:(1)库存现金数额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
(2)超过现金使用范围用其购买材料,违反收入现金的规定收取销售产品的现金。
(3)存在白条顶库。
(4)7月1日现金账存与实存相差1690元,考虑到白条顶库1000元,盘出现金690元。
(5)收入销货款的支票已超过支票的有效期。
应建议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恰当处理。
如①对白条顶库1000元应及早收回;②对超过范围使用和收取的现金要进一步查明原因,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现金的收支范围;③对盘亏的现金690元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作损失或索赔处理;④对未能及时送存银行的20500元销货支票要查清责任归属,并尽快纠正或补收;⑤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制度。
2.2004年6月24日下午6时,审计人员沈正参加盘点了市机床厂的库存现金。
现金日记账余额为1234元。
实际库存情况如下:(1)现金实有数:100元币四张、50元币6张,10元币80张、5元币8张、2元币25张、1元币15张、5角币12张、2角币30张、1角币20张、5分币50枚、2分币10枚、1分币30枚。
审计实务案例题一、流动资产审计案例:1.某审计小组于7月1日对玉环电机厂的现金进行了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情况有:(1)6月30日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2400 元,银行对其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是1500元。
(2)6月10日用现金支付采购材料款4600元。
(3)6月12日向某商业企业销售产品一批,收入现金6000元。
(4)7月1日下午盘点现金,截止盘点时的账面余额为2835元,实际盘点结果为1215元,另有当日下午收入现金320元和支出现金250元因时间关系尚未入账。
(5)发现白条一张,金额1000元,未入账,系厂长个人借款。
(6)发现有6月18日收到的销售产品转账支票一张,价值20500元,尚在保险柜在。
要求:指出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应对其提出什么建议?答: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下列问题:(1)库存现金数额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
(2)超过现金使用范围用其购买材料,违反收入现金的规定收取销售产品的现金。
(3)存在白条顶库。
(4)7月1日现金账存与实存相差1690元,考虑到白条顶库1000元,盘出现金690元。
(5)收入销货款的支票已超过支票的有效期。
应建议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恰当处理。
如①对白条顶库1000元应及早收回;②对超过范围使用和收取的现金要进一步查明原因,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现金的收支范围;③对盘亏的现金690元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作损失或索赔处理;④对未能及时送存银行的20500元销货支票要查清责任归属,并尽快纠正或补收;⑤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制度。
2.2004年6月24日下午6时,审计人员沈正参加盘点了市机床厂的库存现金。
现金日记账余额为1234元。
实际库存情况如下:(1)现金实有数:100元币四张、50元币6张,10元币80张、5元币8张、2元币25张、1元币15张、5角币12张、2角币30张、1角币20张、5分币50枚、2分币10枚、1分币30枚。
审计学案例汇总及答案案例1、现金盘点:一、资料2004年1月25日,审计人员对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查得“货币资金”项目的库存现金余额为2995元。
2004年1月25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是2365 元。
2004年1月26日上午8时,审计人员对该公司的库存现金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如下:1.现金实有数1850元。
2.在保险柜中发现职工李东11月5日预借差旅费500元,已经领导批准;职工胡立借据一张,金额450元,未经批准,也未说明其用途;有已收款但未入账的凭证6张,金额435元。
另外,经核对, 1月1日至25日的收付款凭证和现金日记账,核实1月1日至25日的现金收入数为7130元,现金支出数为7160元,正确无误。
银行核定的公司库存限额为2000元。
二、审计步骤第一步:根据以上资料,首先核实1月25日库存现金应有数。
因为职工胡立借据450元,未经批准,属于白条,不能用于抵充现金,所以1月25日库存现金应为1月25日库存现金实有数1850元加胡立的借据450元,为2300元。
未入账的收付款凭证都属于合法凭证,可以据以收付现金,只是没有入账。
1月25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是2365元,加上未入账的现金收入435元,减去未入账的现金支出500元,得2300元。
由此可见,在1月25日,除白条抵库和应入账未入账的现金收支外,现金账实是相符的,即未发生现金溢缺。
第二步:核实200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库存现金是否真实、完整。
既然在2004年1月25日现金是账实相符,未发生现金溢缺,且核对1月1日至25日的收付款凭证和现金日记账,1月1日至25日的现金收入为7130元,现金支出为7160元,正确无误,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倒推出2003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应有数。
计算过程如下:2300+7160-7130=2330(元)由于2003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库存现金账面余额为2995元,因此,公司资产负债表中,2003年12月31日的现金余额是虚假的,正确金额为2330元。
审计师测试审计理论和实务案例分析题7案例(一)资料2004年3月,审计组对某企业2003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1.该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售价100元/件,成本50元/件;乙产品售价80元/件,成本40元/件。
2.12月20日,该企业发出甲产品5000件给本地一家代销单位,年末收到代销结算清单,清单反映产品已经销售,但尚未结算货款。
该企业已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3.12月25日,某客户用支票购买甲产品500件,乙产品2000件,提货单和发票已经开出并交给客户,但尚未提货。
该企业已确认销售收入,未结转销售成本。
4.12月27日,该企业发货给外地一家公司,其中:甲产品1 000件,乙产品2000件,至年末没有办妥货款结算手续。
该企业已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5.12月10日,由于资金紧张,该企业将2004年1月10日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30万元到银行贴现,支付贴现息2000元。
票据到期后没有发生拒付情况。
6.2003年末,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2000万元,其他应收款余额400万元,应收票据余额600万元。
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提坏账准备,账面列示2003年年初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3万元。
2003年度发生坏账损失200万元;当年收回2001年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30万元;年末计提坏账准备173万元。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该企业对上述业务的处理,对主营业务收入产生的影响是:A.多计101万元B.多计26万元C.多计47万元D.少计26万元2.该企业对上述业务的处理,对主营业务成本产生的影响是:A.多结转35.5万元B.少结转10.5万元C.多结转2.5万元D.多结转13万元3.上述销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使真实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的会计报表有: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利润分配表D.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4.对该企业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票据到期未发生拒付情况,可以不在报表或其附注中反映B.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C.应在利润表中予以反映D.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反映5.该企业处理收回以前已转销的坏账损失业务时,正确的会计处理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A.管理费用B.坏账准备C.应收账款D.财务费用6.对该企业年末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审计人员认为:A.正确B.少计提1.2万元C.少计提3万元D.少计提6万元点击下载Word文档【VIP】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加入VIP。
审计实务例题1、在审查某企业2008年的销售收入时,发现12月31日的一笔销售业务仅付发票,无销货合同,是本企业向郊县某厂销售商品,金额120000元,并以如下会计分录入账:借:应收账款 12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要求:试分析、评价该笔销售业务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年末发现利润计划没有完成)?应如何进行审查?2、审计人员审查某公司本年度财务账目时,查明有关业务按下列分录入账:1)当产品对外销售时 2)当以后冲销往来账时借:银行存款 858000 借:其他应付款 858000贷:其他应付款 858000 贷:盈余公积 858000经查账簿记录,该产品销售成本652000元,增值税税率17%,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所得税33%。
要求:指出存在问题,编制调帐分录。
3、Y公司原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5%计提,2002年为更合理地核算坏账,Y公司董事会决定该按账龄分析法核算坏账,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确定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分别为账龄1年(含1年,下类似)以内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账龄1—2年,按余额30%计提;账龄2-3年,按余额40%计提;账龄3年以上,按余额50%计提。
2002年末未经审计的负债表反映的应收账款项目借余13300万元(账面价值),其中,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借余14000万元,700万元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原经审计年初余额为贷余600万元),其他应收款项目的年末余额经审计的年初余额为零。
Y公司尚未根据董事会的决定按账龄分析法核算坏账。
应收账款账龄如下:账龄年初账面余额(万元)年末(万元)1年以内 12000 40001-2年 10000合计 12000 14000要求:针对问题提出何种审计处理意见?若需提出调整建议,请列示调整分录。
审计调整分录均不考虑对2002年度所得税、期末结转损益及利润分配的影响。
审计一些案例分析练习案例1:审计人员审查某厂2022年5月份的原始凭证。
经核对,发现一张购买水泥发票与相应验收单金额不同,发票上注明购买水泥160吨,单价300元,而验收单上注明入库水泥却是100吨。
审计人员通过进一步调查,并向供应水泥单位进行了函证,证实实际购买水泥100吨,是采购人员私自篡改,将“100吨”涂改成“160吨”,并据以报销,贪污现金18000元。
审计人员通过核对法核对相关凭证的有关数据,揭露了上述舞弊行为。
审计意见:建议该厂作出账项调整,并对采购人员作出相应处理。
审计意见:建议企业补转完工产品成本,调整账目。
调整分录为:借:库存商品———甲产品13400贷:生产成本———甲产品13400A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审计项目组了解到的甲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受经济形势影响,2022年钢材行业低迷,根据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钢材行业投资总额同比下降46%。
2022年钢材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8%。
甲公司2022年度的销售收入目标是25000万元,销售毛利目标是3200万元。
2022年度,受通货膨胀影响,铁矿石和原煤价格不断上涨,2022年年末比年初分别上涨9%和11%,但因为钢材行业低迷,钢材的价格没有明显上涨。
(2)因预计2022年铁矿石和原煤价格仍将持续上涨,甲公司于2022年12月大量采购铁矿石和原煤,以满足2022年第一季度的生产需要。
然而,根据国家经济监控数据,2022年1月中旬开始,铁矿石和原煤价格一路下跌。
(3)2022年8月甲公司新建某条生产线,为此向银行借入专门借款20000万元,借款期限30个月,2022年7月该生产线试运行投产成功,2022年11月,与建设方结算余款后停止了借款费用资本化。
(4)2022年10月,由于钢材生产带来的污染给甲公司厂区附近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居民抗议,甚至有部分居民到当地政府目前静坐抗议。
居民已经对甲公司提起诉讼,对甲公司提出巨额赔偿的要求,甲公司律师认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甲公司很可能需要赔偿1200万元。
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审计案例实务案例名称:某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审计案例实务案例背景:某公司的基层工会组织近期收到了一份匿名举报信,信中指称基层工会的经费使用存在问题,但具体内容未作详细说明。
基层工会委员会意识到有必要对经费使用进行审查审计,以确保经费使用合规,避免损害工会组织形象。
工会委员会决定聘请一家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目标:1. 确认工会经费使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2. 确认工会经费使用是否符合会员委托和期望;3. 确认工会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经济、高效。
审计程序:1. 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与审计机构协商确定审计范围,包括工会经费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等方面,审计时间确定为近两年。
2. 收集审计证据:审计机构通过抽样检查、询问工会委员会成员、核对相关凭证等方式,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
3. 对比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审计机构将工会经费的使用行为与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进行对比,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4. 听取相关人员陈述:审计机构将邀请相关的工会委员、会员和管理人员进行陈述,了解他们对工会经费使用的看法和意见。
5. 核查资金流转和支出依据:审计机构将核查工会经费的资金流转过程和支出依据,确认每笔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6. 数据分析:审计机构将对采集到的经费使用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异常和潜在风险。
7. 问题调查和解决:审计机构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调查,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情况,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8. 审计报告和建议:审计机构将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详细说明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问题影响和建议,提交给基层工会委员会。
案例结果:审计机构根据审计程序的执行,发现以下问题:1. 工会经费的使用没有明确的合规程序和流程;2. 工会经费的收支记录不完整,难以核查资金流转;3. 工会经费的使用存在个别违规行为,如超标准报销、未按规定用途使用等。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机构向基层工会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1. 建立和健全工会经费管理制度,明确工会经费的使用程序和流程;2. 完善工会经费的收支记录,确保资金流转的可追溯性;3. 加强对工会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1《审计学原理》实务题练习题1.审计人员审查某公司材料采购业务时,发现一笔业务的处理如下:从外地购入钢材60000公斤,价款240000元,运杂费6000元。
财会部门将买价计入钢材成本,运杂费计入管理费用。
钢材入库后仓库转来入库验收单,发现钢材短缺50公斤,查明属于运输途中的定额内损耗。
[要求]对该公司的这笔材料采购业务提出审计意见,并对错误进行调整。
2.某工业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并按当月差异计算调整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2002年1月份有关材料类账户记录如下: 原材料——辅助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辅助材料期初余额 120 000 期初余额 5 700购入 780 000 发出600 000 发生 39 300 结转 33 000结存 300 000 余额 12 000[要求]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计算差错额。
3.某企业2002年度财务决算中利润总额为90 000元,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审阅了本年利润明细账及有关收入、费用账户,发现存在下列问题:(1)期初库存商品余额多计10 000元;(2)当年转让无形资产取得收入8 000元,扣除各项支出后净收入为5 000元,计入盈余公积; (3)固定资产出租收入2 000元,扣除折旧及维修后净收入为1 600元,列入“其它应付款”账户。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并核实企业的利润总额。
4.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耗用材料成本,本月甲材料月初结存数量5 200公斤,金额为7 800元,本月购入甲材料数量7 300公斤,金额为14 600元。
本月基本生产车间耗料5 000公斤,结转材料成本10 000元。
要求:说明审计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5.审计人员在审查某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应付款项目时,发现该公司该年度1月初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已投入使用,经协商议定租金为200000元,租期为5年,使用年限为10年,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法。
审计师测试审计理论和实务案例分析题2案例一(一) 资料某审计组于2006年2月对某公司2005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人员首先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侧评,然后对有关账户余额进行了实质性侧试。
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1. 以前年度未对存货实施盘点,仓库出库单未连续编号。
2. 2005 年 4 至 7 月,由于会计人员休产假,存货明细账由仓库保管员代记。
3. 每个月末,由日常负责到银行取送单据的出纳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 2005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金额是4200 万元,由80 笔赊销业务形成,审计人员按照时间顺序将80 笔赊销连续编号为 001 至080 ,并随机抽取了其中 20 笔进行审查,这 20 笔赊销业务账面金额是 984 万元,经审定实际应为 1 020 万元。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 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后,可以采用的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A.文字说明法B.调查表法C.流程图法D.录像与录音法2. “资料 1 ”所述情况,违反了存货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A.实物控制B.凭证与记录控制C.职责分工控制D.业务授权控制3. “资料2”所述情况,违反了存货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A.业务的批准与执行相分工B.资产保管与帐实核对相分工C.各种会计责任之间相分工D.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工科.4. “资料3”所述情况,违反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A.实物控制B.凭证与记录控制C.职责分工控制D.业务授权控制5. “资料4”中,审计人员在随机抽取20笔赊销业务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系统选样法B.属性抽样法C.随机数表选样法D.发现抽样法6. 若采用差异估计法推断,在不考虑精确区间的情况下,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估计为:A. 4 344 万元B.4 240 万元C.4 180 万元D.4 050 万元案例二(一)资料2006年4月,某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某公司2005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审计实务案例题一、流动资产审计案例:1.某审计小组于7月1日对玉环电机厂的现金进行了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情况有:(1)6月30日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2400 元,银行对其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是1500元。
(2)6月10日用现金支付采购材料款4600元。
(3)6月12日向某商业企业销售产品一批,收入现金6000元。
(4)7月1日下午盘点现金,截止盘点时的账面余额为2835元,实际盘点结果为1215元,另有当日下午收入现金320元和支出现金250元因时间关系尚未入账。
(5)发现白条一张,金额1000元,未入账,系厂长个人借款。
(6)发现有6月18日收到的销售产品转账支票一张,价值20500元,尚在保险柜在。
要求:指出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应对其提出什么建议?答: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下列问题:(1)库存现金数额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
(2)超过现金使用范围用其购买材料,违反收入现金的规定收取销售产品的现金。
(3)存在白条顶库。
(4) 7月1日现金账存与实存相差1690元,考虑到白条顶库1000元,盘出现金690元。
(5)收入销货款的支票已超过支票的有效期。
应建议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恰当处理。
如①对白条顶库1000元应及早收回;②对超过范围使用和收取的现金要进一步查明原因,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现金的收支范围;③对盘亏的现金690元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作损失或索赔处理;④对未能及时送存银行的20500元销货支票要查清责任归属,并尽快纠正或补收;⑤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制度。
2.2004年6月24日下午6时,审计人员沈正参加盘点了市机床厂的库存现金。
现金日记账余额为1234元。
实际库存情况如下:(1)现金实有数:100元币四张、50元币6张,10元币80张、5元币8张、2元币25张、1元币15张、5角币12张、2角币30张、1角币20张、5分币50枚、2分币10枚、1分币30枚。
四、案例分析题1、2013年2月27日审计人员对某企业现金进展审计,出纳员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为1 元,现金盘点,结果为元,另有一张未经批准借款单,金额300元,系某管理人员借款。
企业库存现金限额800元。
要求:〔1〕指出现金管理中存在问题;〔2〕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审计意见。
答案:〔1〕现金账实不符。
账存1 元,实有1 元〔白条不能抵库〕,现金盘亏元,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超库存现金限额存放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
2、某会计师事务所承受A公司委托,对其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进展审计。
在审查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工程时,发现A公司2013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数额为33 500元,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为35 000元。
派审计员向开户银行取得对账单一张,2013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余额为42 000元。
另外,查有以下未达账项与记账过失;〔1〕12月21日公司送存转账支票5 800元,银行尚未入账。
〔2〕12月23日公司开出转账支票5 3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
〔3〕12月25日委托银行收款10 300元,银行已收妥入账,但收款通知尚未到达公司。
〔4〕12月30日银行代付水费3 150元,但银行付款通知单尚未到达公司。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单,金额为3 850元,公司入账时,将银行存款增加数错记成3 500元。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核实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工程中银行存款数额正确性。
答案:〔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单位:A公司2013年12月31日金额单位:元〔2〕经调节后,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工程中银行存款数额正确性。
3、对某企业银行存款进展审计时发现:2013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6 680元;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为25 400元(经核实是正确)。
审计案例考试真题一、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未入账的应收账款,这一发现最可能对哪个财务报表项目产生直接影响?A.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B. 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C. 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答案)A二、审计师在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发现其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审批流程存在漏洞。
这一发现属于以下哪种审计风险?A. 固有风险B. 控制风险C. 检查风险D. 重大错报风险(答案)B三、被审计单位采用永续盘存制记录存货,审计师在审计时发现存货的实际数量与账面记录不符。
为查明原因,审计师最应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合理B. 存货的收发存记录是否完整C. 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D. 存货的保管措施是否得当(答案)B四、审计师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的销售收入时,发现部分销售合同未按规定签订书面协议。
这一发现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在以下哪个方面存在问题?A. 销售收入确认的时效性B. 销售收入的真实性C. 销售收入的完整性D. 销售收入的合规性(答案)D五、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有一笔大额的预付账款长期未结转至相关成本或费用。
这一发现最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哪种问题?A. 虚增资产B. 隐瞒负债C. 费用核算不准确D. 收入确认不及时(答案)C六、审计师在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时,注意到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异常增大。
为进一步查明原因,审计师最应实施以下哪种审计程序?A. 函证其他应收款的余额B. 检查其他应收款的明细账C. 重新计算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D. 询问管理层关于其他应收款增加的原因(答案)B七、被审计单位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审计师在审计时发现其计算过程存在错误。
这一错误最可能对以下哪个财务报表项目产生影响?A.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B. 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项目C. 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D. 附注中的会计政策变更说明(答案)B八、审计师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发现其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延迟。
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一(一)资料2006年3月审计组对X企业2005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1、销售给A 公司产品计936 万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
相关合同约定:试运行一个月并终验合格后支付货款,交货日期为2005年至11月20日。
实际执行情况是:X 公司于2005年11月15日发货,经双方签字盖章的安装验收报告日期为2005年12月25日,发票日期为2005年12月25日。
X公司确认2005 年度该项销售收入800 万元。
2、销售给B公司产品计1170万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
相关合同约定:签订合同后支付300 万元,出具安装验收报告后支付870 万元,交货日期为2005 年12 月26 日。
实际执行情况是:经双方签字盖章的安装验收报告日期为2005 年12月29日,发票日期为2005年12月29日。
截止2005年12月31 日,X 公司已经收取货款1170万元,并确认2005年度该项销售收入1000万元。
在审计时,未取得该项销售业的发货单据,X 公司解释的理由为供货单位接受X 公司指令直接将货物发运至 B 公司。
3、销售给C公司产品计1755万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
相关合同约定:该批货物直接发运至C公司的客户D公司,安装调试由C公司负责。
实际执行情况是:X 公司于2005年12月18日发货,发票日期为2005年12月18日,无安装验收报告。
X 公司确认2005年度该项销售收入1500万元。
4、销售给F公司产品计1287万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
截止2005年12月31 日,X 公司已经收取货款300万元,确认该项销售收入1100万元。
在审计中注意到,上述货物尚存放在X 公司仓库,X 公司为此提供了一份F 公司2005年11月28日的传真,内容为:“由于本公司原因,自贵公司购进的产品暂存贵公司,货物的所有权即日起转移至本公司” 。
5、销售给控股股东G公司产品计3510万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已于2005年12 月全部收到。
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题真题及答案案例三(一)资料2016年3月,某审计组对丙公司2015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有关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人员在对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了解到:(1)生产、研发和投资等部门根据各自业务发展需要提出资金需求,交财会部门统筹制定筹资计划;(2)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报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3)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4)对外投资协议等原始文件由投资部集中管理,财会部门根据投资部的分析报告作出相关账务处理。
2.在对丙公司举债筹资业务内部控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审计人员拟实施如下审计程序:(1)检查相关文件证实举债业务职责分工情况;(2)询问财会部门人员是否与债权人定期对账;(3)向债权人函证负债金额,分析函证结果差异;(4)检查举债筹资手续是否齐全。
3.审计人员在分祈所有者权益项目变动时发现,2015年末丙公司资本公积余额较去年明显减少,会计人员解释主要原因是:2015年经股东大会决议以资本公积转账股本,向股东出借资金数额较上年有多增加,向股东分派了现金股利,利润减少导致资本公积提取金额降低。
4.审计人员在审查实收资本项目时发现,2015年8月,丙公司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A公司以一项作价700万元的专利技术投资。
审计人员拟实施以下审计程序:(1)索取相关专利权证书;(2)检查丙公司与A公司签订的投资协议;(3)向有关部门查询该项专利技术的所有权;(4)分析该项无形资产的推销方法是是否恰当。
5.审计人员在审查长期应付款项目时发现,2015年3月,丙公司与某资产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租入一条程控生产线,租赁开始曰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52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为6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515.42万元,丙公司在租赁谈判租金和签订租赁合同朗间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差旅费1万元,丙公司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1)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5154200财务费用845800贷:长期应付款一一应付融资租赁款6000000(2)借:管理费用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二)要求:根据上迷资料,为下列问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2020年中级审计师《理论与实务》案例题一含答案(一)资料2017 年3 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6 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
有关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甲公司的采购分为两类:A 类为重点物资采购,主要通过招标程序确定供应商;B 类为一般物资采购,主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采购。
2.审计组发现,2016 年度甲公司采购环境没有较大变化,并存在以下情况:(1)某投标方频繁中标;(2)合同变更的次数较多;(3)采购人员建议采取及时的付款政策,以避免因拖延付款而支付违约金;(4)与以往年份相比,当期采购成本有较大提高。
3. 2016 年年初,甲公司购入了一台机器设备。
审计组发现其入账价值只包括买价,与该机器设备相关的其他费用,如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计入了当期管理费用。
4. 2016 年8 月,甲公司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甲公司一直未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5.审计组在对“累计折旧”账户进行审查时,发现其期末余额较以前年度减少。
(二)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1)针对“资料1”,即使被审计单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物资采购,审计人员认为仍应当相互独立的职责有()。
A.提出采购申请与批准采购申请B.批准采购与执行采购C.物资验收与货款支付D.采购合同的签订与审核【答案】ABCD(2)针对“资料2”,审计人员认为可能存在问题的情况有()。
A.某投标方频繁中标B.合同变更的次数较多C.采购人员建议采取及时的付款政策,以避免因拖延付款而支付违约金D.与以往年份相比,当期采购成本有较大提高【答案】ABD【解析】在采购环境没有较大变化的背景下,选项A、B、D 所述事项均显得不合常理。
(3)“资料3”中,甲公司仅将买价计入设备的入账价值,而将其他相关费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对该公司2016 年度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有()。
A.固定资产原值虚减B.累计折旧虚减C.负债总额虚增D.利润总额虚减【答案】ABD【解析】该情形将导致利润总额虚增。
实务题:1、审计人员李宏审查某电扇厂1999年应收账款账户时,发现有两个明细账户有异常情况。
其中:(1)市宏达商场明细账,1999年12月31日借方余额80 000元,本年无发生额。
经查,此款是1996年宏达商场向该电扇厂购电扇发生的货款。
(2)市水泥厂明细账,1999年12月31日贷方余额75 000元,本年无发生额。
经查,1998年12月31日仍为贷方余额75 000元。
问:(1)市宏达商场明细账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并指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2)市水泥厂明细账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审查此款的真实性?(3)市水泥厂明细账中如果存在舞弊,如何审查并进行账项调查?2、罗兰公司于2000年10月委托立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李晓对截止2000年11月30日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复函中有6户顾客提出以下意见:(1)本公司资料处理系统无法复核贵公司的对账单。
(2)所欠余额10,000元已于2000年11月20日付讫。
(3)大体一致。
(4)经查贵公司11月30日的第750号发票(余额为7,500元)系目的地交货,本公司收货日期为12月5日,因此询证函所称11月30日欠贵公司账款之事与事实不符。
(5)本公司曾于10月份预付2,500元,足以抵付账单中所列两张发票的金额1,500元。
(6)所购货物从未收到。
请问:针对顾客复函中提出的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何种步骤进行处理?3、G公司出售一设备,原值10 000元,已提折旧6000元,无减值准备,对外销售所得5000元,无清理费用,按实际收到金额作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处理。
要求:请指出错误。
4、审计人员在对某企业的短期借款进行审计时,计划将企业的短期借款额与发放贷款的银行对账。
查阅企业短期借款明细账,发现一部分借款项目有余额,另外一些年度内发生的和以前年度发生的借款项目,借贷方已结平,没有余额。
1.审计人员应就审查时有余额的短期借款项目与银行对账?还是应将对账范围扩大到所有发生过业务的借款项目?为什么?2.对账时,应向银行征询哪些内容?5、注册会计师检查了柏田药业的基本生产车间6月初设备计提折旧业务。
审计师测试审计理论和实务案例分析题10案例(一)资料2009年4月,审计组对某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
在对该公司固定资产业务进行审计时,发现如下情况:1.该公司与设备采购有关的部分内部控制如下:(1)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3)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4)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
2.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发现,甲设备在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均为3台,但实物盘点的结果是4台。
3.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进行审查时,发现2008年年初购入乙设备的入账价值只包括买价,而增值税计入进项税,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计入了当期管理费用。
4.审计人员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计时,通过分析性复核所发现的线索,经进一步追查,发现2008年年初购进的丙设备至审计时尚未计提折旧,其价值占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为15%。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该公司与设备采购有关的内部控制措施中,存在缺陷的有:A.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B.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C.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D.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2.该公司有一台甲设备未登记的原因可能有:A.该设备已做报废处理,账卡已注销,但实物仍在使用B.该设备新近购进.尚未登账建卡C.该设备属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但设备尚未运走D.该设备属融资性租赁方式租入,不须登账建卡3.该公司将乙设备按买价入账的方法.对2008年末资产负债表所造成的影响有:A.固定资产原值虚减B.累计折旧虚减C.负债总额虚增D.应交税费虚减4.该公司对丙设备未计提折旧,可能存在的合理原因是:A.无法确定折旧率B.设备提前报废C.设备准备出售D.设备准备经营性租出5.能够有效发现丙设备未计提折旧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A.比较2008年各个月份、当年和以前各年度的修理费用B.将2008年固定资产总值除以全年总产量,将该比率与以前年度比较C.将2008年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乘以当期折旧率,与实际计提折旧额相比较D.计算2008年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以前年度比较参考答案:1:AD 2:AB 3:AB 4:B 5:CD解析:1.【答案】AD【解析】通常由仓库或其他部门对所需要购买的商品填写请购单;批准请购与采购部门相互独立。
审计实务案例题一、流动资产审计案例:1.某审计小组于7月1日对玉环电机厂的现金进行了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情况有:(1)6月30日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2400 元,银行对其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是1500元。
(2)6月10日用现金支付采购材料款4600元。
(3)6月12日向某商业企业销售产品一批,收入现金6000元。
(4)7月1日下午盘点现金,截止盘点时的账面余额为2835元,实际盘点结果为1215元,另有当日下午收入现金320元和支出现金250元因时间关系尚未入账。
(5)发现白条一张,金额1000元,未入账,系厂长个人借款。
(6)发现有6月18日收到的销售产品转账支票一张,价值20500元,尚在保险柜在。
要求:指出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应对其提出什么建议?答:该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存在下列问题:(1)库存现金数额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
(2)超过现金使用范围用其购买材料,违反收入现金的规定收取销售产品的现金。
(3)存在白条顶库。
(4)7月1日现金账存与实存相差1690元,考虑到白条顶库1000元,盘出现金690元。
(5)收入销货款的支票已超过支票的有效期。
应建议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恰当处理。
如①对白条顶库1000元应及早收回;②对超过范围使用和收取的现金要进一步查明原因,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现金的收支范围;③对盘亏的现金690元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作损失或索赔处理;④对未能及时送存银行的20500元销货支票要查清责任归属,并尽快纠正或补收;⑤提请被审计单位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制度。
2.2004年6月24日下午6时,审计人员沈正参加盘点了市机床厂的库存现金。
现金日记账余额为1234元。
实际库存情况如下:(1)现金实有数:100元币四张、50元币6张,10元币80张、5元币8张、2元币25张、1元币15张、5角币12张、2角币30张、1角币20张、5分币50枚、2分币10枚、1分币30枚。
(2)6月23日某企业从该厂购买甲产品500件,收入现金2000元,尚未入账。
(3)6月23日,供应科季科长借差旅费支付现金800元,已经有关领导批准,本人签收。
(4)6月23日,该厂门市部门交来现金500元,但尚未来得及入账。
(5)6月10日,职工宋章打借条一张,金额1200元,未经导审批,也没说明用途,款已签收。
(7)银行核定库存现金限额1250元。
要求:(1)根据清点结果,编制一张现金盘点表。
(2)对该厂库存现金的使用和保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简要的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
答:根据已知的资料填写库存现金盘存表如下:库存现金盘点表(2)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①根据清点结果,发现库存现金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1622-1250=372元,若非经常,应注意改进。
②职工宋章借款1200元,既没有说明借款用途,也没有领导批示,以白条抵库,实属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应查明原因。
确需借支的,应补办手续,无正当理由借支应限期交回现款,并对出纳员进行现金管理制度方面的教育。
③现金清点结果,实存数比应存数少112元,虽数额不大,但应查明原因所致,并将此作为责任事故看待,令出纳员赔偿并进行批评教育。
3.资料:某公司年末应收账款总账余额为100万元,其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合计数为200万元,贷方余额的合计数为100万,其他应收款总账余额为30万元。
该公司按应收账款余额和应收账款总账余额之和130⨯5%=6.5万元计提坏账准备。
要求:审查该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的正确性,并提出调整意见。
答:(1)该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的不正确。
因为,对于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有贷方余额的不应计提坏账准备,究其实质,是预收账款,应归入负债,而其他应收款的借方余额也应计提坏账准备。
所以,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为200+30=230万元。
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230⨯5%=11.5万元。
(2)该公司少提坏账准备11.5-6.5=5万元,建议做出调整,调整分录应为:借:管理费用――计提坏账准备(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贷:坏账准备 500004.审计人员审查某公司材料采购业务时,发现一笔业务的处理如下:从外地购入钢材 60 000公斤,价款240 000元,运杂费5 600元。
财会部门将买价计人钢材成本,运杂费计入管理费用。
钢材入库后仓库转来入库验收单,发现钢材短缺90公斤,查明属于运输途中的定额内损耗。
要求:对该公司的这笔材料采购业务提出审计意见,并对错误进行调整。
答:(1)该公司材料采购业务,财会部门记账在前,仓库验收在后,财会部门不以验收单作为记账依据,说明未能有效地执行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因此,账务记录的可靠性较差,审计人员应扩大对采购业务的审计范围。
(2)该公司材料采购业务处理中对钢材成本的计算有误,外地运杂费应计人采购成本,而不应计人管理费用。
调整的分录为:借:原材料——钢材 5600贷:管理费用 5600(3)对于运输途中的定额内损耗按规定可计人采购成本,不必调整。
但在材料明细账中,应调整人库钢材的数量和单价。
5. 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耗用材料成本,本月甲材料月初结存数量10400千克,金额为15600元;本月购入甲材料数量14600千克,金额为29200元,本月基本生产车间耗用10000千克,结存材料成本为20000元。
要求:说明审计方法,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答:(1)审计方法:审阅甲材料明细账,抽查有关会计凭证,验算结转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79201460010400292001560010000=++⨯(元) 多结转材料实际成本=10000-8960=1040(元)(2)存在问题:该企业按材料进价多结转耗用材料成本1040元(3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6200个,出租给A商店,按每个包装物40元收取押金8000元,收回包装箱时收取租金1200元,该公司会计处理为:(1)收取押金时:借:银行存款 8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8000(2)按期收回包装箱,退回押金时:借:低值易耗品 8000贷:银行存款 8000(3)收取租金时借:银行存款 1200贷:其他业务收入 1200要求:(1)指出上述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2)分析该项业务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
答:(1)该出租包装物业务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①收取押金时:借:银行存款8000贷:其他应付款8000②按期收回包装箱,退回押金时:借:其他应付款8000贷:银行存款8000(2)该项业务的不正确处理,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虚增8000元,并使利润表中的“其他业务收入”项目虚增8000元。
7.审计人员在审查某厂产品成本过程中,发现年末在产品账面结存量为1200件,为验证其正确性,审计人员于次年1月15日对在产品进行了监督盘点,盘点结果为1080件,另外还发现1月1日至1月15日该企业的投产数为2400件,完工入库为2100件.要求:计算测定期末在产品结存量,并作出相应评价.答:上年在产品结存量=1080+2100-2400=780(件)由于账面上多列了期末在产品的结存量,将使企业期末在产品虚增,使本期完工产品虚减,若所产的产品已销售,则会多计当期利润。
二、固定资产审计案例:1. 审计人员对某公司2004年度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查时发现,公司于本年度1月初新增已投入生产使用机器设备一台,原价为300000元,估计净残值为1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 年,使用年数总和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又调查发现该公司其余固定资产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该公司对这一事项未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揭示。
根据以上情况,审计人员如何确定该事项对该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如何要求?答: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本期出现了不一致,且未作充分揭示,这是违反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
该项固定资产折旧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计算如下: 该机器设备用年数总和计算的年折旧额=64000368)12000300000(=⨯-(元) 该机器设备用直线法计算的年折旧额=36000812000300000=-(元) 由于折旧方法的改变,使本年度多提折旧额64000-36000=28000元,使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项目增加28000元,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减少28000元。
审计人员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充分揭示由于该机器设备使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对累计折旧和利润总额所造成的影响。
2. 审计人员在审查某公司固定资产明细账时发现,该公司2004年10月购入设备一 台,买价为10万元,同车运回的还有一批材料,共计运杂费6200元,若按重量计算分配,该设备应负担4600元,该公司将应由设备负担的4600元运杂费计入管理费用。
同时审计人员还查明该设备安装费2000元也计入了10月份的管理费用。
要求:针对上述有关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并做调整分录。
答:固定资产运杂费4600元,安装费2000元,不能计入管理费用,而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中。
这属于混淆两类费用,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年度结算前作调整分录:借:固定资产―――⨯设备 6600贷:本年利润 66003.审计人员在审查某企业9月份基本生产车间设备折旧费时,发现如下记录:(1) 7月份该车间设备折旧额为65200元,年折旧率为5%(2) 7 月份购入原值为130000元设备仪器,已安装完工并交付使用。
(3) 7月份将原来未使用的一台设备投投入使用,其原值为70000元。
(4) 7月份交外单位大修理设备一台,原值96000元。
(5) 7月份扩建完工厂房一栋,已交付使用。
该厂房原值1200000元,扩建工程支出300000元,变价收入120000元。
(6) 8月份该车间设备折旧额为144200元。
要求:说明审计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答:(1)审计方法:审阅生产成本明细账,抽查有关会计凭证,验算本月该车间设备折旧额。
本月应计提折旧额 =7178312%5)]1200003000001200000(70000130000[65200=⨯-++++(元) 本月多提折旧额=144200-71783=72417(元)(2)存在的问题:①计算本月折旧额应将年折旧率换算成月折旧率。
②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所引起折旧额的变化应及时调整;③本月多提折旧额72417元(3)处理意见:本月多提折旧额应予以冲回,应做的调整会计分录为: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 4.2001年4月20 日对外出售设备一台,获得价款115000元,该设备于1996年1月3 日购入并交付使用, 购建成本为200000元,企业的出售时入账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115000累计折旧 85000贷:固定资产 200000已知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要求:(1)指出上述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2)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