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格式:ppt
- 大小:283.00 KB
- 文档页数:12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文言文阅读(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预习案】1、了解江苏省《考试说明》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说明: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正确理解句子包括三个层次:①能读懂句子字面意思,②能理清句间逻辑关系,③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知识,有时须着眼全篇借以综合考察。
4、阅读《核按钮》第63页“考点透视”,5、研习《核按钮》P64“典型题例”:【探究案】完成《核按钮》第66页18、19、20题,第68页37题,第70页52 、54题。
方法指导:1.翻译句子要做到“信”(忠于原文)、“达”(准确表达原意)、“雅”(简明通顺,有文采),其中“信”“达”是主要要求。
2.遵守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特别要根据语境。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常用方法:留:①保留国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
②保留原句的结构形式。
增:省略句要添加省略内容。
删:不必译出的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停顿词。
调:用于特殊句式的翻译。
换: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
【训练案】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
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
”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
太子齰痈而色难之。
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
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译文:。
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
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译文: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译文: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第七讲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基础点: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力争做到“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
重难点:1.找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2.翻译出来的句子达到“达”“雅”的程度。
[考法综述]“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最大。
它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
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直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命题法文言句式典例1翻译划线句子(1)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2)(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答案](1)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2)(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解析]翻译句子首先要明确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的存在。
(1)句中“金人虽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索吾”,如果翻译成“金人虽然不让我要”就说不通了。
(2)句中“誓于神”是状语后置句,如果翻译为“发誓对神”就会语意不顺。
典例2翻译划线句子(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2)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答案](1)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