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印度恒河岸边露天火葬场焚尸场面胆小慎入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老照片印度恒河里的水葬看了就觉得恐怖
1956年,印度恒河的两岸。
马克·里布(Marc Riboud)摄
恒河,流经了印度的大部,自古以来就是印度教徒的圣河。
恒河有两个主干,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经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后,进入孟加拉国,改称帕德玛河,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恒河里洗浴的大象。
印度人认为大象是神圣的动物,印度大象随处可见。
比哈尔邦,恒河上的渡船。
恒河养育了十多亿印度人,恒河也就成为了印度的母亲河。
在加尔各答恒河里洗浴的男男女女。
印度圣地贝纳雷斯,担架上捆绑着的是一具尸体,正准备推向恒河里进行水葬。
水葬,是印度教徒选择的一种最为普遍的殡葬形式。
恒河水静静地流淌,只是这水葬实在是让人受不了,想想就恐怖。
我这里总会有您喜欢的老照片老图片。
印度恒河的神圣与肮脏作者:比纳耶·辛格(Binay Singh)龚志伟来源:《世界博览》2015年第03期恒河流经的阿斯城有两个河畔火葬台地,每年约有33000具尸体、300吨并未焚化干净的人体残骸和16000吨骨灰从那里被倾倒入恒河。
1月14日,印度恒河之滨的温瑙发现了50具浮尸,随后这一数字又上升到100具左右,此事惊动了新德里,联邦政府令温瑙所隶属的北方邦调查此事。
恒河成为焚尸之所尸体在河水退潮时搁浅到佩里亚河坛(所谓河坛,是印度人在河边焚化尸体的平地),有人说这里“或许是北印度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据民间传闻,浮尸的数目不止官方所公布的百具。
当地的警察总监萨提式·加内施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初步分析,此次发现的尸体多系未婚女孩和孩童,他们并非死于谋杀或自杀,而是家人以水葬的形式将他们的尸体投入恒河——根据当地风俗,这一类人群在逝世后通常不进行火葬。
“绝大多数尸体损毁严重,现在很难辨别出死者性别。
”法医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尸检几乎不可能,惟一确认身份的办法是做DNA比对——尽管即便从浮尸上采集到了DNA,也极难找到与之配对的登记信息,毕竟印度的全民身份登记制度迟迟没有铺展到全民。
恒河被虔诚的印度教徒视为净化精神的源泉,吊诡的是,也正是这一信仰,让它紧随印度尼西亚的西大鲁河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污染最严重的重要河流。
坐落于恒河滨的瓦西纳拉城,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在花岗岩石板上捶洗着衣物,一声一声颇有节奏,距他一步之遥晾着一件色彩鲜艳的沙丽,迎风飘曳。
男子名叫维诘·库马尔,他的家族往上数代,都在这里以浣洗为生。
“每天我都在这儿,清晨5点就开始工作,剩下的时间用来熨干,晚上上门交还顾客。
”紧邻这片河滩的,是瓦西纳拉城传统的火葬区——也是附近的印度人埋葬故人骨灰的所在。
这头忙着浣洗,数米之外的那头骨灰渗入河道,火葬柴堆升起的腾腾烟雾就在不远处飘散。
“我知道旁边就在焚化尸体,但我能怎样?”库马尔叹道,“政府曾允诺给我们提供一块新的地方,但这些年过去,一切都老样子。
社交望镜夕阳从混浊的恒河上收敛了最后一抹余辉,岸边焚尸的火光映红了江面,也映红了送葬者的脸他们身披孝衫,默默地端坐在火堆旁一这里焚烧的是他们的一位亲人。
葬礼从早上开始举行,现在火化已有两三个小时他们虔诚地相:信,山于他们几天的努力,死者的灵魂或许已经升人天堂;等完全火化后,他们将把死者的骨灰撒向恒河,让圣河滔滔的流水洗清死者一生的罪过、这只是五亿印度教徒们举行葬礼的一幕。
在印度,葬礼仪式名目繁多,各不相同婆罗门贵族病危时,病人从床上被抬下来放在地上,如这一天日子不吉利,就要把即将咽气的病人移至室外,放在庭院里或台阶上。
在从床上抬下的时候,要一边抬一边念祈祷经文,以设法使灵魂尽快从身体的不同部位脱身:婆罗门认为,善人的灵魂会经过头顶离开身体,而恶人的灵魂则从肛门溜出体外。
病人一咽气,要立即给他擦洗身体,并在太阳穴上做个宗教标志,如死的时辰不吉利还要另外举行净身仅式。
然后由其子将稻谷或稻杆撒在尸体上及其四周,并点起“圣火"净身仪式后,要给死者披上新衣。
起灵的时候要念祈祷的经文,山专人将尸体抬到火化处。
从死者家到火化的地方分为四段路程,每走完一段都要停下来,山其子女或侄子侄女们一边念经文,一边围绕尸体转一圈。
一路上,他们必须披头散发,不停地捶打自己胯部,以表示悲痛至极。
同时要把煮好的大米撒在走过的路上,赐给恶鬼,作为买路钱一在火化前,主持葬礼的人会往准备好的木柴堆上洒一些水,扔一些钱,以示购买这块地方进行火化要将死者的口、鼻孔、耳朵涂上纯乳油,并把一些米饭撒在死者的身上和放人其口内。
然后,剃印度的葬礼和人骨买卖囗琴书青春:《索尼法则》定价:14.80元邮购价:13巧0元42 / 200 ],4书架.、《超越梦想御手洗毅与佳能》定价:] 8.80元邮购价:17.00元光头发的儿子拿起从圣火引来的、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种把柴堆点燃,点火时眼睛一定要望着太阳。
柴堆点燃后,死者的儿子及亲属们面对东方,席地而坐,重复地拉长声调高诵吠陀诗,并把一些叫做 “德哈尔巴"的草用指甲捏成碎末抛向空中。
包容万物恒河水恒河边的瓦拉纳西.应该是极适合人文摄影的地方:虔诚笃定的朝圣民众、神秘沉重的火葬文化、温柔奔腾的恒河水、杂乱破旧的河坛船坞、色彩绚烂的廉价纱丽……视觉刺激是平面的,嗅觉刺激却是全方位的:焚香,鲜花,下水道,以及大象、猴子、骆驼、牛羊等各种被视为神的动物及其粪便的味道。
融汇交织在温湿的空气里。
每一帧画面都从4D维度.用最直接的方式记录着印度独特的文化。
瓦拉纳西是印度的“圣城”,每天都有无数印度教信众从四面八方涌进来,为了朝圣,为了得到恒河庇护。
清晨,当初升太阳的光芒洒在恒河西岸绵延的水畔石阶上时,信众便以家庭为单位,扶老携幼顺着石阶走进恒河,沐浴后,面朝东方虔诚地拜日祷告。
日落时分,还有身着华丽神服的婆罗门祭司主持的恒河夜祭。
他们一手举起火柱,一手摇铃.年轻的面庞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神圣。
恒河不仅承载着信众的寄托,更支撑起了瓦拉纳西的产业链。
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基本体现在水畔石阶上劳作的人们:开酒店的、租游船的、卖鲜花的、修理船坞的、浆洗衣服的、露天洗剪吹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浆洗晾晒。
恒河岸边一些酒店内的床单、毛巾以及客人送洗的脏衣服,都是在恒河里浆洗,然后在岸边台阶上就地一铺晒干。
我看见几只猴子跑来翻吃垃圾堆里的食物,吃完后扯着床单擦擦嘴,再若无其事地离开。
正当我错愕时,浆洗工见怪不怪地说,这是猴神哈奴曼来了。
回到酒店房间再看床单时,心情便有点复杂。
全世界热爱古文明的人都爱来瓦拉纳西体会这份“古老”,由此意外催生了另一个群体的繁荣。
他们会穷极各种方式和你套近乎,也许莫名其妙有人冲你打个招呼要握手合影,然后要小费:也许你问着路,就被热情地拖进某手工制品店,然后要小费:也许在你独处时.有人走过来跟你谈历史和宗教,然后要小费。
诸如此类,防不胜防。
我从开始的困惑.到反感抵触,到斗智斗勇,到最后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旅行伴侣”般的乐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骇人听闻的印度食尸族以腐尸为食头骨为杯
导语:这次事件的发生在是在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一带,有一个“食尸族”,他们至今仍然保持着吃人的习俗!Aghoris人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他们至今仍...
这次事件的发生在是在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一带,有一个“食尸族”,他们至今仍然保持着吃人的习俗!
Aghoris人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他们至今仍保留着食人的习俗。
他们会吃掉漂浮在恒河上的尸体,以追求永生和超自然能力。
Aghoris族人还会将人头骨制成饮具,并相信吃人可以带来精神和肉体的益处。
鉴于宗教原因,他们竟然从河里捞起或浮肿、或腐败的尸体,几乎连清理都来不及,就非常恶心地挖出死尸的烂肉,没滋没味地吃起来。
据说,那位梅森先生指出,印度“食尸族”这个群体极其怪异,该族的人笃信,死者拥有神秘的力量。
他们除了享用死人的尸体之外,还会用死者的骨灰涂抹身体,甚至还将人头骨作为杯子喝水,将死尸作为睡觉的床铺等等。
其实,听起来吓人的“食尸族”,很希望自己被视为社会上最卑微的族群,他们竟然时常弄得自己衣衫褴褛,头发又脏又乱,好像只有“食尸族”才算天下最倒霉的一大种族。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徒都是那么极端,其他一些人正与社会融入一体。
在圣城瓦拉纳西,就有较为温和的一群Aghori。
他们开办幼稚园,小学直至6年级,学校里的孩子懂礼貌,并学习英语和其他课程。
他们有自己的印刷厂和治麻风病的诊疗所。
生活常识分享。
47度!印度遭高温极端烤验47度!印度遭高温极端"烤验"!在极端高温和季风前的潮湿之下,印度北部北方邦伯利亚地区恒河岸边的一个火葬场堆满柴堆,首席牧师帕普·潘迪每天在此清点尸体。
六月中旬的热浪高峰时期,运送到这里的尸体翻了一番,达到每天近50人。
除COVID-19大流行之外,这是他20年来从未见过的数字。
“我从来没有过像过去几周那样的经历,这就像一个神圣的诅咒。
”2023年6月27日,潘迪告诉《日本时报》。
刚刚过去的几周,印度持续遭遇高温炙烤,北方邦一些地区的气温甚至飙升至47摄氏度。
6月25日的一场降雨,给北方邦带来了难得的清凉。
但在邻近的比哈尔邦,高温已经持续了两周,有35人死于首府巴特那的两家医院。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月26日援引专家分析称,气候危机只会在未来导致更频繁、更长时间的热浪,考验印度的适应能力。
印度困于极端热浪据美联社6月18日报道,印度大片地区近日再次遭受极端热浪的袭击。
报道称,北方邦的死亡案例发生在该邦首府勒克瑙东南约300公里的伯利亚。
该地区的医务人员告诉美联社,在过去三天里,约有300名患者因各种受高温影响而加重的疾病被送往当地医院。
近段时间,比哈尔邦和北方邦在饱受极端高温的煎熬。
美联社报道称,6月18日,北方邦的最高气温为43摄氏度。
气象数据显示,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最高气温为44.7摄氏度,最炎热的地区谢赫普拉甚至达到了45.1摄氏度。
经受高温“烤验”的,远不止这两个邦。
印度气象部门称,6月17日至少有五个邦的最高气温飙升至42至44摄氏度。
每日最低气温也居高不下,人们靠夜间较低温度缓解暑热的愿望也落了空。
为应对高温天气,印度政府已在北方邦等地发布高温预警,当局下令学校停课,高中以下学校暑假延长至6月底。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印度本来就极易受高温影响。
只不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2023年的极端热浪比正常情况来得早,覆盖范围广阔,持续时间比典型热浪长得多”。
十张大图,让你了解印度恒河是怎么变脏的
在许多人看来,恒河几乎是“污染”、“肮脏”的代名词。
河里什么都有,什么垃圾,腐尸都有。
在印度北方邦一段恒河里,一次就惊现100具尸体!
即便如此,整条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
一天到晚都
有印度教徒在用恒河水刷牙洗脸、沐浴净身。
他们却对河面漂浮的垃圾、腐尸熟视无睹……
其实在恒河的上游湖水清澈见底,平如明镜。
恒河上游发源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
相传,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湿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徒尊它为“神山”。
由于恒河水是从“神山圣湖”而来,所以整个恒河
都是“圣水”。
然后恒河流经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等地区。
沿途恒河都有人洗浴,在这里,最肮脏的环境与最圣洁的心灵融为一体,令人费解而感慨。
经过印度人千万遍洗浴的恒河,从印度流入孟加拉国,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其实恒河从哪起源,历来说法不一。
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一段“恒河的起源”谈到:传说印度教大神湿婆和乌玛交媾,一次就达100 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众神对湿婆的生殖能力与性欲感到惊慌,就央求湿婆把他的精液倾泻到恒河之中,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印度文明,这也是恒河之水从天而来的一个说法。
印度恒河-与浮尸一起沐浴——胆小者勿入恒河(Ganges River)印地语作Ganga。
是印度北部的大河,自远古以来一直是印度教徒的圣河。
其大部流程为宽阔、缓慢的水流,流经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流域面积占印度领土1/4,养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
恒河流经恒河平原,这是印度斯坦地区的中心,亦是从西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王国至16世纪建立的蒙兀儿帝国为止一系列文明的摇篮。
恒河大部流程流经印度领土,不过其在孟加拉地区的巨大的三角洲主要位于孟加拉境内。
恒河总流向是从北-西北至东南。
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
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
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
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Varanasi)圣城。
恒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人民,加上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被视为“圣河”。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
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
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
尼泊尔猎奇:实拍神秘的“烧尸庙”火葬全过程!Pashupatinath神庙(烧尸庙)加德满都的Pashupatinath神庙是尼泊尔规模最大的印度教神庙,是印度教徒肉体的最终归宿。
我们一般都称为“烧尸庙”,这种叫法似乎不太礼貌,烧尸更是让人惊秫,应该称为“火葬”。
神妙内部只有印度教徒才能进入,但举行烧尸仪式的地方在庙外的小河边,每天都有很多仪式举行,观看也没有任何限制。
说心里话,对于从小在医院大院长大的兔子来说,这一切很正常,如果你看过藏教的天葬的话,烧尸庙的烧尸仪式没什么神秘,但神庙的环境和规模及气氛会令觉得很震撼。
在现场甚至哭的人都很少,参与的人看起来都比较平静,围观的人有当地人,也有许多西方游客,真正不平静的倒是显得“见少识浅”的我们。
对于非印度教的外国人一律收费500卢比兔子是和三个驴友一起打车前往的尽管兔子从攻略上得知几条不用花钱进入烧尸庙的线路,但考虑这事儿是个沉重的问题,花钱吧!在通往烧尸庙的路上遇到几个抬煤气罐的小和尚因为是印度寺庙,所以有很多印度人住在这里!苦行僧对面就是烧尸台心里承受力不强的朋友,可以打住了!“帕苏帕蒂纳特”(Pashupatinath)的意思就是湿婆神庙,“帕苏帕蒂”是湿婆神的另一个名字。
“帕苏”是众生的意思,“帕蒂”是主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众生之主”的意思。
帕苏帕蒂是尼泊尔历史上保护统治者的神,据说每个国王在他结束讲话时,都要宣布:“让帕苏帕蒂神保护我们!” 帕苏帕蒂纳神庙始建于公元5世纪,1500年来,这座被尼泊尔甚至南亚的印度教徒视为最重要的圣殿,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香火鼎盛,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它感兴趣的原因则大多是因为这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印度教徒的火葬场面。
所有的木头码放成“井”字河边,神情肃穆的尼泊尔人三五成群,或呆立河边或窃窃私语或低声饮泣,空中,飘过一缕缕青烟。
其实,我既对那些焚尸的场面不感兴趣,又对风中萦绕的那一股刺鼻的气味倍感不适,只是感到同为地球人,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印度教中,人死后尸体焚化灵魂能进入天堂。
印度恒河边上的医院说了这么多废话,开始要进入正题了一直以来印度给我的感觉是手抓饭甩饼不穿鞋子没有大便纸的感觉,没想到还是真的,而且还不仅仅如此....不要着急这些根本不算什么在恒河里洗澡非常之飘柔啊祭祀?这水脏成这样还能洗澡女的下去好容易生病的哦说印度到处大小便而且难度很大哦这个图里看到灵异的地方了么?河流里漂浮的死尸我也很纳闷难道印度实行水葬?无论如何 就这样处理尸体 还是让人接受不了!到处都是遍地都是尸体刚说到水葬这里还有一个火葬的死者家穷木柴少看来以后被遗忘的双脚流浪在街头了这小狗爆强啊!!!一些分不清楚的的恒河晨浴:“昨天的日记还兴高采烈地写道车过恒河使得壮美夜色,但现在提笔时,眼前的图像突然变了。
昨天因参拜了鹿野苑的满心喜悦,现在却怎么也喜悦不起来。
原因是我们终于去了恒河岸边,看到了举世闻名的恒河晨浴。
早晨五时发车,到靠近河边的路口停下,步行过去。
河边已经非常拥挤,一半是乞丐,而且大量是麻风病乞丐,不知怎么任其流浪在外。
赶快雇一条船,一一跳上,立即撑开,算是浮在恒河之上了。
但心绪还未舒展,好几条小船已围了上来。
全是小贩,赶也赶不开,那就只能让他们寄生在我们船边,不必理会。
从船上看河岸实在吃惊,一路是肮脏破旧的就是房屋,没有一所老房子,也没有一所新房子。
全是那些寥寥草草建了四五十年的劣质水泥房,各有大大小小的台阶通向水面。
房子多数是廉价小客店。
房客中有为来洗澡住一二天的,也有为来等死住得较长久的。
等死的也要天天洗澡。
因此房子和台阶上进进出出,上上下下挤满了各种人。
更多的人连小客店也住不起,特别是来等死的老人们。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哪有这么多钱住店?那就只能横七竖八栖宿在河岸上,身边放着一堆堆破烂的行李。
他们不会离开,因为照这里的习惯,死在恒河岸边就能免费火化,把骨灰倾入恒河。
如果离开了死在半道上,就会与恒河无缘。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么多蚂蚁一般等死的人露宿河边,每天有多少排泄物?因此整个河岸臭气冲天。
实拍印度恒河岸边露天火葬场焚尸场面,胆小慎入!!!
实拍印度恒河岸边露天火葬场焚尸场面,胆小慎入!!!
2016-01-17
异事录印度人至今仍保留着露天火化死者遗体的传统,恒河岸边则是一个最重要的公共露天火葬场。
当地的贱民阶层“旃陀罗”从事着这项古老的工作。
恒河岸边的火葬费用在12美元到71美元之间,每年火化的遗体多达数万具,耗费了大量木材。
虽然当地政*府建造了采用电焚化炉的火葬场,但宗教习俗很难改变,绝大多数人仍希望以传统方式火化遗体。
恒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一天24小时内,人们都能在恒河岸边看到火化死者遗体的景象。
恒河岸边是印度最重要的公共露天火葬场,每天笼罩在浓烟中。
置身其中,你的眼睛会感到刺痛,空气中则弥漫着烧木头和熏香的气味,还有遗体焚烧时产生的一股令人不安的气味。
在这个焚尸场,一具具遗体躺在柴堆上闷燃,旃陀罗(成年男子或者少年)守在旁边控制火势,不时用棍子拨弄柴堆,防止火熄灭。
对于容易呕吐的人来说,在恒河岸边逗留无疑是一场噩梦。
在印度瓦腊纳西建在恒河岸边的石梯成为一个繁忙的露天火葬场,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这里火化逝去的亲人的遗体。
数百年
来,印度人一直到恒河岸边祈祷和冥想,在这条圣河中沐浴。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活动还是火化死者遗体。
尽管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地,前往石梯的游客看到的景象更像是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而不是安静的冥想之所。
在充当火葬场的石梯中,玛尼卡尼卡石梯的面积较大,很多人将死者的遗体运到这里,而后放到柴堆上火化,据说每天在这里火化的尸体超过200具。
虽然火化尸体的景象非常恐怖,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绝大多数游客都知道恒河岸边是一个露天火葬场,有些人特意赶过来,只为一睹拥有悠久历史的火葬仪式。
诚然,这是对印度独特文化的一种好奇,但也是一种病态的好奇。
玛尼卡尼卡石梯和哈瑞希昌得拉石梯是瓦腊纳西的两大露
天火葬场。
据传说,古代的印度皇帝哈瑞希昌得拉被卖为奴隶后曾经在这个火葬场劳作,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时,贱民阶层的旃陀罗在火葬场工作。
这是一份非常卑贱的工作,以至于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时。
旃陀罗会陷入痛苦之中,而家人去世时却满心喜悦,因为死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终的解脱,让他们真正摆脱这卑贱的职业。
旃陀罗很有商业头脑,虽然从事着让人敬而远之的职业,但他们也充分利用这种特殊“待遇”,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在瓦腊纳西,他们垄断了火葬市场,如果不向他们支付酬劳,任何人都别想享受火化服务。
由于这项传统工作,旃陀罗变得富有起来,他们中的工头被称之为“Dom Raja”,都是百万富翁。
瓦腊纳西
石梯火葬场之所以备受当地人青睐源自于印度教的一种信仰,印度教教徒认为死后将遗骸洒进圣河恒河,来世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些西方名人也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抛洒到恒河中,其中包括乔治-哈里森。
印度教徒最大的愿望就是死在恒河边,他们会在临终前到恒河沐浴。
如果未能如愿,家人也会将恒河水洒在他们的遗体上。
遗体火化后,骨灰被洒入恒河,据说这能够让死者摆脱生死轮回,永远生活在天国。
试问,谁不想拥有这种结局呢?在恒河岸边的石梯火化亲人遗体时,家属首先要选择所谓的“火葬服务包”。
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决定购买的柴火、檀香、酥油、麦杆等火化用品的数量和品质,以及宗教方面的服务。
一次像模像样的火葬费用在12美元到71美元之间,穷人通常只能买得起檀香粉,富人则全部使用檀香木作为火葬柴堆。
此外,富人还会为亲人的遗体裹上金丝和银丝织成的裹尸布。
印度教教徒认为死亡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因为死者可能在来世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或者升入天国。
由于对死亡的这种态度,送死者上路的亲人表情虽然肃穆,内心却也有一份喜悦。
在葬礼上痛哭会被劝阻,这不仅因为眼泪会让外人觉得葬礼的气氛过于悲痛,同时也因为眼泪等体液被印度教教徒视为“污染物”,污染了葬礼上的宗教仪式。
在将死者遗体放上火葬柴堆(已经裹上白色裹尸布)前,亲属会将遗体抬入恒河,而后擦上酥油——可能出于宗教原因,也可能在火化时助
燃。
男性死者通常面朝上放在柴堆上,女性死者则面朝下。
柴堆摆放在河口附近,通常由长子或者男性亲属(丧主)点燃,火种来自附近的寺庙。
余下的工作由旃陀罗完成,他们负责让火均匀燃烧,不时添加麦秆和酥油,必要的时候还要拨弄柴堆,防止火熄灭。
这种火化方式通常需要大约3个半小时,尸体才会烧成灰烬。
如果死者亲属幸运的话,头骨会在火化时爆裂。
印度教教徒认为头骨裂开能够让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堂。
如果没有裂开,丧主会在火灭之后将头骨敲裂。
火化之后,残余的骨头(女性死者通常留下髋骨,男性则是胸骨)连同骨灰一同抛洒进恒河。
有时候,穷苦家庭因为无钱购买足够的柴火,死者遗体不能完全火化。
在这种情况下,烧焦的尸体残骸也会连同骨灰抛洒进恒河。
孩子、孕妇和圣徒等特殊死者的遗体不会进行火化,他们的遗体被绑上石头,而后坠入恒河。
对于石梯附近的沐浴者来说,这显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为了防止尸体残骸阻塞恒河,当地人饲养啮龟,而后将它们放归恒河,用于吃掉遗骸和骨头。
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河面上仍会漂浮一些尸体和残骸,说明啮龟的工作效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除了尸体残骸污染恒河外,石梯火葬场还引发其他环境问题。
火葬柴堆需要耗费大量木材,让了让尸体尽可能完全火化,大约需要300公斤柴火。
每年在恒河岸边火化的遗体多达数万具,所耗费的木材数量无疑是一个惊人数字。
瓦腊纳西没有森林,木材
需要从远隔1000公里的地方运过来。
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在恒河附近建造了一座采用电焚化炉的火葬场。
然而,宗教习俗很难改变,绝大多数人仍希望以传统方式火化亲人遗体。
此外,由于经常断电,火葬场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毫无疑问,瓦腊纳西的露天火葬场是印度最令人吃惊的景象之一。
虽然在外人眼里,这种做法太过恐怖,但在印度教教徒看来,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该感到快乐的一部分,不应该以隐秘的方式对待这个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当地人并不鼓励游客到石梯火葬场观看火化过程,如果一定要去,也要抱着尊重死者的态度。
女性通常不允许进入火葬场,不过,女摄影师阿普丽尔-玛希伯卡还是设法混了进去,逗留了10分钟拍摄照片。
本文刊登的大部分照片都由玛希伯卡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