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李商隐《隋宫》原文译文简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05 KB
- 文档页数:3
《隋宫》李商隐《隋宫》李商隐七绝《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选取典型题材,讽咏隋炀帝杨广奢侈嬉游之事。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隋宫》李商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隋宫①乘兴南游不戒严②,九重谁省谏书函③春风举国裁宫锦④,半作障泥半作帆⑤。
【注释】①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
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
……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
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
……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
”《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
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②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淫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
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
《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
”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③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
省(xǐng):明察,懂得。
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被杀数人,遂无人敢谏。
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在行宫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弑。
④举国:全国。
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⑤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隋书·食货志》:“大业元年(605),造龙舟,凤榻、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白话译文】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写下的名作。
张《笺》编此诗于公元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
隋宫 (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隋宫(李商隐)
原文:
风荷载雨朝江口,薄情香阁月华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流转江南忆所思,霜华满地月华满。
遥望隋堤烟雨满,相思似赋同
风雨。
赏析:
《隋宫》是唐代李商隐的一首抒发怀旧之情的诗作。
诗人以隋朝故
宫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首句“风荷载雨朝江口”,通过形象的描写将诗人带入江南的隋宫之中。
风荷载雨,形容江面波涛翻滚,气象万千。
薄情香阁,指的是隋
唐时期隋宫中的建筑物,暗示着环境优美、浪漫多情的意境。
月华中,则描绘了月光洒在香阁之上的美景。
接下来的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了隋宫遗
址周围密布的南朝寺庙和烟雨笼罩的楼台,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
四百八十寺,象征着繁华热闹,多少楼台也暗示了隋宫的壮丽规模。
接下来的两句“流转江南忆所思,霜华满地月华满”,诗人表达了对
流转的时光的遗憾之情。
流转江南忆所思,既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
念,又暗示了隋堤烟雨中的隋宫已经成为了往事。
霜华满地月华满,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和凄凉之情。
最后两句“遥望隋堤烟雨满,相思似赋同风雨”,诗人用“隋堤烟雨满”再次暗示了隋宫已经成为往事,而他的相思之情却和随风雨流转不断。
相思似赋同风雨,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恋和难以忘怀之情。
总之,《隋宫》通过对隋宫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
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人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和凄凉寂寞的意境,使诗作充满了浓厚的怀旧色彩。
《隋宫》古诗原文翻译赏析《隋宫》古诗原文翻译赏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译文翻译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注释解释张《笺》编此诗于大中十一年(857),时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
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
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
……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
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
……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
《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
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乘兴句:《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
”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
省:明察,懂得。
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诗文赏析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
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
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李商隐《隋宫》译文及赏析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译文】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注释】1.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2.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
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
《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3.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此古代谶纬家恭维皇帝之语。
4.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
"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隋宫。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解】:
1、紫泉:即紫渊。
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紫泉。
这里以紫泉宫殿指长安隋宫。
2、锁烟霞:喻冷落。
3、芜城:指隋时的江都,旧名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
刘宋时鲍照见该城荒芜,曾作《芜城赋》,后遂有此称。
4、玉玺:皇帝的玉印。
5、缘:因。
6、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边发际),附会为帝王之相。
7、锦帆: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闻十里。
8、天涯:这里指天下。
9、地下两句:陈后主(陈叔宝)为陈朝国君,为隋所灭。
据《隋遗录》,炀帝在扬州时,恍惚间曾遇陈后主与其宠妃张丽华。
后主即以酒相进,炀帝因请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后主便乘此讥讽炀帝贪图享乐安逸。
《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名,陈后主所作新歌,后人看作亡国之音,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隋宫》。
【韵译】: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
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评析】: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隋宫》原文及译文《隋宫》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隋宫》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隋宫》原文:李商隐〔唐代〕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译文: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隋宫》赏析: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
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
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注释⑴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
⑵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⑶“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李商隐《隋宫》原文翻译 《隋宫》 作者: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唐诗 三百首之李商隐:隋宫。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解】: 1、紫泉:即紫渊。
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紫泉。
这里以紫泉宫殿指长安隋 宫。
2、锁烟霞:喻冷落。
3、芜城:指隋时的江都,旧名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
刘宋时鲍照见该城 荒芜,曾作《芜城赋》,后遂有此称。
4、玉玺:皇帝的玉印。
5、缘:因。
6、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边发际),附会为帝 王之相。
7、锦帆: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闻十里。
8、天涯:这里指天下。
9、地下两句:陈后主(陈叔宝)为陈朝国君,为隋所灭。
据《隋遗录》, 炀帝在扬州时,恍惚间曾遇陈后主与其宠妃张丽华。
后主即以酒相进,炀帝因请 张丽华舞 《玉树后庭花》 , 后主便乘此讥讽炀帝贪图享乐安逸。
《玉树后庭花》 , 乐府《吴声歌曲》名,陈后主所作新歌,后人看作亡国之音,古诗 大全《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隋宫》。
【韵译】: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评析】: 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
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一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 家。
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 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
颈联写了炀帝 的两个逸游的事实。
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 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
李商隐《隋宫》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或谓811、812生),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行十六。
郡望陇西成纪,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九岁丧父,少有文名。
文宗大(太)和三年(829)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为巡官,甚得赏识。
六年,令狐楚调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至太原。
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无辜受其牵累,屡遭排挤,先后做过校书郎、县尉、秘书省正字、节度判官一类小官,在忧愤潦倒中度过一生。
所以崔珏说他“虛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哭李商隐》)。
两《唐书》有传。
李商隐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
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伤时忧国,深情绵邈,用事婉曲,寄托遥深,字字锤炼,精密华丽,博取众长,独标一格。
张綖誉为“晚唐之冠”(《刊西昆诗集序》),对后世影响颇大。
但“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燕台诗》注),时亦难免晦涩费解之弊。
如《无题》、《锦瑟》诸诗,词旨隐晦,喻指非一,故使后世聚讼纷纭。
现存诗六百余首。
李商隐亦是晚唐骈文名家。
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行世。
【原文】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1] 。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2] 。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3]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4] !【注释】[1]紫泉:即紫渊,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改泉。
司马相如《上林赋》:“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紫渊为长安北水名。
紫泉宫殿:代指长安。
锁烟霞:谓烟霞笼罩,弃置已久。
芜城:南朝刘宋时鲍照因见广陵(即江都)故城荒芜,作《芜城赋》。
作帝家:炀帝在江都大建离宫,欲以为都。
[2]玉玺:皇帝的玉印,代表皇权。
缘:因为。
日角:代指唐高祖。
古诗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翻译赏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古诗全文如下: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前言】《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
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
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注释】1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2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
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
《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3玉玺:皇帝的玉印。
日角:《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此古代谶纬家恭维皇帝之语。
4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5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隋宫(一)》诗词翻译赏析李商隐《隋宫(一)》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隋宫(一)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诗文解释】长安宫殿锁在一片烟霞之中,又想要把江都作为帝都。
如果不是因为玉玺归属李渊,炀帝的锦船还会游遍天涯。
现在隋宫中只有腐草没有萤火,垂柳上经常有暮鸦停歇。
如果炀帝在地下遇到陈主,难道还再问“后庭花”?译文: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词语解释】芜城:指扬州。
日角:额角饱满象太阳,古代认为有帝王之相。
句解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紫泉”本名紫渊,是流经长安北部的一条河,唐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的讳而改名紫泉。
这里用“紫泉宫殿”借代长安隋宫,为的是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互映衬,不仅烘托出隋宫的雄伟壮丽,也给人一种色彩繁艳、富丽堂皇的感觉。
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却闲置不用,深锁于烟霞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贪图享乐的隋炀帝想把芜城作为另一个帝都了。
“芜城”,隋朝时称江都,唐时称广陵,即今天的扬州。
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诗人鲍照曾经有感于该地的荒芜,作了一篇《芜城赋》。
李商隐不说江都,也不称广陵,却偏偏用“芜城”指代当时还颇为繁华的扬州,是有着深意的:因为太多的兴亡旧事,扬州再繁华也总是容易勾起荒芜残败的历史回忆;而今日取其为帝家,难保明日不成为芜城。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皇帝特用的印章,用玉制成,这里指代国家政权。
“日角”,迷信说法,古人认为从骨相能够看出人一生的贵贱来,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是帝王之相。
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之前,就有人吹捧他“日角龙庭”,必得天下。
李商隐《隋宫》原文|译文|简析
'《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是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译文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注释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玉玺(xǐ):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腐草无萤火: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
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
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
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
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
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
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皆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
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
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
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
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实和隋场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
实际生活中,锦帆之游是绝不会远及天涯的。
艺术创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玉玺”一联是深得此道的佳句。
在修辞上,此联采用了上下蝉联、一气奔腾的流水对,使诗句呈现出圆熟流美的动态。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实。
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
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
”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
“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
“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上句说“于今”“无”,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无”。
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
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
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实,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
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
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
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
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实,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
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