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扫描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一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要点新人教版高一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要点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具体的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要点及易考易错点如下,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本节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渗透作用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
对渗透作用可考查通常单独出现,考查大家对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以及规律的理解,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考查形式比较多,形式多样,但重点考查的问题通常是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材料。
具体知识点请看:新人教版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本节考查的重点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实验验证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探究等。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方式主要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结合有关细胞的基础知识,综合考查对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具体知识点请看:高一新人教版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尿素的重吸收????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E、红细胞吸收葡萄糖F、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判断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有三个关键:一是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二是明确物质转运是否需要载体;三是否需要能量。
氯离子和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的细胞间隙中的运动,不通过细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动运输的问题;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答案:BFG。
【总结升华】一定要熟记一些常见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H2O、O2、CO2等小分子物质和甘油、乙醇、笨、脂肪等脂溶性物质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红细胞、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的方式;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以及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
生物必修一期末复习:基础知识一遍过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知识点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方式:①________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两溶液之间具有②________;(2)两溶液具有③________。
3.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知识点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⑩________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流程知识点三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以⑰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⑱________。
2.类型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原理物质通过简单的⑲________进出细胞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⑳________的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21________的扩散实例水、O2、CO2、甘油、乙醇、苯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水、某些离子或分子(1)○22________跨膜运输物质。
(2)不消耗能量。
[知识辨析]1.如果半透膜两侧是等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则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目相等。
(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 )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的进行,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 )4.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 )5.水分子主要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
( )6.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7.在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 ) 8.动物细胞细胞质浓度升高可促进水分渗出。
(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知识点一主动运输1.反应所释放的③________,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实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小肠液中的氨基酸和葡萄糖;多数④________逆浓度跨膜运输。
生物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2节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具有选择透过性)当外界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把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请清水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并且吸水过多可涨破细胞。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①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②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三、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不是跨膜运输,不穿过膜四、小结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
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
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
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归纳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
(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1 / 1。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通过选择性渗透作用来控制物质
的输入和输出。
2. 渗透: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
渗透作用可以使水和其他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和离
开细胞。
3. 渗透压:指细胞内外水分子浓度的差异所产生的压力。
4. 渗透调节:细胞通过改变渗透物质浓度和水分子的运动来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5. 主动运输:细胞膜通过选择性通道和蛋白质携带器来主动转运物质,需要消耗能量。
6. 被动运输:利用浓度梯度使物质自动通过细胞膜进入或离开细胞,不需消耗能量。
7. 渗透透过细胞膜:水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或离开细胞外的过程,包括均衡渗透、
胀溃和渗透调节等。
8. 胀溃现象:当细胞浸泡在低浓度或高浓度的溶液中时,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导
致细胞体积增大或减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9.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细胞膜将固体颗粒或液滴包裹进细胞内部,形成胞吞小泡,并
通过胞吞小泡融合或分泌到细胞外部。
10. 胞吐作用:细胞通过胞吞小泡合并成一个大的胞吐小泡,将内部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以上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被动运输一、扩散1、概念: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2、扩散的速率:气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固体中最慢;浓度差越大、温度越高、参与的粒子质量越小,扩散的速率越快。
二、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1)概念: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一种特殊形式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3)渗透的方向: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4)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5)渗透系统中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移动是双向的。
(6)组成渗透系统的两种溶液,浓度差越大,最终形成的液面高度差越显著。
(7)相同质量浓度的两种溶液组成的渗透系统,水分子向溶质分子相对较小的溶液中流动较多。
(8)如果渗透实验中,烧杯内是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管内液面不会(会不会)升高。
(9)渗透实验中,液面高度差H不会(会不会)一直升高。
(10)如果渗透实验中,半透膜的面积增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液面高度差H 不会(会不会)变化,达到H 的时间会延长。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半透膜浓度差细胞形态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失水皱缩<吸水膨胀=不变,水分进出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3、渗透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对农作物合理灌溉,降低了土壤溶液浓度,促进水分的吸收,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
(2)盐碱地中植物更易缺水或不易存活;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这些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
(3)糖渍、盐渍食品(如盐渍新鲜鱼、肉)不易变质的原因是在食品的表面和内部形成了高浓度的糖、盐溶液,使微生物(如细菌)不能生存、繁殖。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维持了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保证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实验方法。
本文将从细胞的膜结构、渗透压、蛋白质运输和分泌等方面入手,细致地介绍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一、细胞膜结构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的分界线,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和分子浓度差的作用。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分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
1. 脂质分子脂质分子是细胞膜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由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组成。
细胞膜内部主要由双层疏水性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等脂质分子组成。
细胞膜外部则主要由糖脂、胆固醇等脂质分子构成。
2. 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为质膜蛋白和固定蛋白两大类。
质膜蛋白通常具有跨越细胞膜的结构,从而与细胞内外环境联系起来,为细胞膜提供多种功能。
例如,跨膜蛋白能够作为信道调节物质的转运,受体蛋白能够接受来自外部刺激的信息,并将信号转化为化学或电信号,参与细胞间传导;细胞骨架蛋白则从内部支撑细胞膜的形态,参与细胞运动等重要生命活动。
固定蛋白与质膜蛋白不同,它们位于细胞内侧的细胞质,参与信号转导、代谢途径和细胞内运输等方面的生命活动。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形成了复杂的糖类和糖蛋白结构,参与细胞间的黏附、信号传递等生命活动。
例如,血型抗原就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参与了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相互作用。
二、渗透压渗透压是指在不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的情况下,因为分子自由扩散使得浓度趋于均匀,某些溶液所产生的压力。
细胞在液体环境中存在渗透压差,将对细胞内外向的物质输送造成影响。
1. 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为细胞壁所包围的细胞,其胞内液与外界液体之间通透性相等,分子自由扩散,渗透压相互达到平衡。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一、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扩散:指分子于存在的介质或容器中四处分散的趋势。
分子运动受碰撞驱使,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向碰撞发生较少的区域运动。
渗透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
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的相同点:都是由单位体积分子数多的向单位体积分子数少的地方移动。
不同点:渗透作用多指溶剂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移动,扩散作用多指溶质分子(如甘油等)或气体分子(如O2、CO2等),也可以是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的运动。
渗透作用必须通过半透膜,扩散作用可以不通过半透膜。
如肺泡中的O2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毛细血管通常称为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1)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①漏斗与烧杯组成的渗透装置;②“U”形管中间隔有半透膜。
4、常见半透膜:动物膀胱膜、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花生种皮、鱼鳔等。
5、渗透作用发生中水分子净移动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6、理解渗透原理,明确原理的应用与探究方法:(1)漏斗与烧杯渗透系统内的液面高度差与浓度差的关系①溶质不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的一侧渗透压(溶剂分子跨膜运动存在的压力—渗透压)高,小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
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水解。
②注意半透膜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透过半透膜。
若不能,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
③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同的溶液中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情况下,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水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一步渗透。
※补充说明:任何物质的浓度是指特定环境中一定体积内该物质的量。
摩尔定义为mg表示的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浓度指1L溶液中溶解的物质的摩尔数。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 渗透作用(1)概念: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渗透的方向: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3)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4)渗透作用过程中,两溶液间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当达到动态平衡时,仍存在水分子的进出。
2.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条件①活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细胞质有一定浓度,与外界溶液能形成一定的浓度差。
(2)现象①外界溶液(低渗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②外界溶液(等渗溶液:如生理盐水)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③外界溶液(高渗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3)半透膜既包括有小孔径的材料,如玻璃纸等,也包括活的生物膜。
死亡细胞的生物膜没有选择透过性,不是半透膜。
3.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实验原理①成熟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能形成一定的浓度差。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全透性)的伸缩性大。
(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溶液是外界溶液。
②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的浓度,植物细胞吸水,出现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4. 特别提醒(1)水分进出植物细胞主要指进出液泡,质壁分离的“质”是原生质层,而不是细胞质。
(2)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液和细胞核。
(3)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二、被动运输1. 定义(1)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扫描
2006年12月5日
1、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具有一定的浓度差、具有半透膜。
2、质壁分离的原因是:(1)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2)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细胞膜的生理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行使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蛋白质,细胞表面与识别有关的结构是:糖蛋白(糖被)。
5、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1)磷脂是流动的,(2)大部分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6、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共同点是:(1)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2)不需要消耗能量;其区别是后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7、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1)物质运输是否顺浓度梯度进行,(2)物质跨膜运输是否消耗能量。
8、小分子跨膜运输是利用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胞吞和胞吐进行的,体现了生物膜
的流动性。
9、(1)请画一个正在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结构图,
(2)标出原生质层①②③。
(3)标出该细胞中a、b、c、d处的浓度大小a>b>c>d。
10、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观察的实验指标有:中央液泡的大小和颜色、
原生质层的位置等。
11、在建立生物膜的模型过程中,实验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研究起到推动作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引导人们不断实践并取得成功的保证。
12、判断(正确的打“√”)
(1)只有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其它物质均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所有物质跨膜运输都是相同载体蛋白的作用。
(3)细胞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4)把动植物细胞在清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被涨破。
(5)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6)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完美无缺的。
(7)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
( √ )
13、下列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B、D、E、G);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的是( F );不需消耗能量,也不需载体蛋白运输的是( A、C、H、I );需要载体蛋白运输的是( B、E、F、G );不需载体蛋白运输的是( A、C、D、H、I )。
A.甘油 B.Na+ C.CO2 D.唾液淀粉酶 E.氨基酸 F.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G.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H.水 I.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