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5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D}2. 下列哪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A. 夏禹B. 商汤C. 周武王D. 秦始皇{答案:D}3. 下列哪个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A. 齐桓公B. 楚庄王C. 晋文公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淝水之战D. 夷陵之战{答案:A}5.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开皇之治”?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答案:A}6. 下列哪个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元朝的建立?A. 蒙古灭金B. 蒙古灭宋C. 忽必烈建立元朝D. 元朝统一中国{答案:C}8. 下列哪个是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A. 玄奘B. 马可·波罗C. 哥伦布D. 郑和{答案:D}9.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的建立?A. 明朝灭亡B.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D. 清朝统一中国{答案:C}10. 下列哪个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马关条约B. 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
{答案:夏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文字是_______。
{答案:小篆}3.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多次战役,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_______。
{答案:漠北战役}4. 隋唐时期,我国陶瓷业发展迅速,著名的陶瓷有_______。
{答案:隋青瓷、唐三彩}5.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这表明唐太宗在边疆民族关系中的地位是_______。
{答案:至高无上}6. 宋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有_______。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是我们学期阶段学习的重点,也是我们复习一学期所学的时候,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盼望能够协助到大家!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30分)1.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斗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势必,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A.刀矛弓箭抵抗不住坚船利炮的进攻B.世界上人数最多的陆军敌不过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C.贫困的封建国家打不赢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2.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斗争有:①鸦片斗争②其次次鸦片斗争③中法斗争④甲午中日斗争⑤ 八国联军侵华斗争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斗争A ①③⑥B ②④⑥C ②⑤⑥D ①④⑤3.李鸿章曾准备捐银参与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
这说明: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C.李鸿章从洋务派变成维新派,又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终归还是清廷的奴才。
4.《马关条约》中,具有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是(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5. 中国近代割地和赔款最多的条约分别是①《南京条约》②《爱珲条约》③《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1、D2、C3、D4、D5、B6. 以下关于洋务运动评价不正确的选项是( )A、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B、其办的企业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C、其办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D、洋务运动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7.提出“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A、太平天国B、义和团C、兴中会D、同盟会8.以下有关辛亥革命宏大历史意义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化人心9. 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南边的是A.广州B.厦门C.上海D.宁波10.20世纪30年头中期。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1. 甲午海战发生在哪一年?
答:1894年。
2. 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贸易不平衡和英国非法贩运鸦片。
3. 《马关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
答:1895年。
4. 甲午战争中,日本对中国提出的赔款数额是多少?答:2.3亿两白银。
5.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答:《南京条约》。
6. 甲午战争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答:《马关条约》。
7. 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等条约是哪一个?
答:《中俄密约》。
8. 被称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的是哪一位?
答:慈禧。
9. 戊戌变法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答:1898年。
10. 义和团运动是哪一年发生的?
答:1900年。
1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对外国传教士的被杀事件。
12. 八国联军中领兵的国家有哪些?
答: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
13. 辛亥革命是哪一年爆发的?
答:1911年。
14. 宣统帝是哪一位清朝皇帝?
答:溥仪。
15.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一位清朝皇帝?
答:宣统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核题目及解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
A. 《诗经》B. 《楚辞》C. 《唐诗》D. 《宋词》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儒家四圣”?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3. 下列哪个不是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A. 霍去病B. 卫青C. 张辽D. 赵云答案:D4. 隋朝时期,哪位人物开创了“科举制”?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朝的李世民D. 宋朝的赵匡胤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唐宋八大家”?A. 唐代的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清代的纪昀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篇诗歌。
答案:3052. 孔子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儒家3. 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有霍去病、卫青和____。
答案:张辽4. 隋朝时期,开创“科举制”的皇帝是____。
答案:隋文帝5.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有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曾巩、____。
答案:王安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儒家四圣”的主要思想。
答案:儒家四圣(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礼治、中庸、性善论等。
他们强调道德修养,提倡“仁爱”之心,主张以礼治国,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2.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答案: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霍去病、卫青和张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霍去病和卫青为汉朝击败了匈奴,扩张了疆域,使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张辽则在三国时期为魏国建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他成功守住了合肥,为曹操保留了势力。
3. 请简述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背景和意义。
答案:隋朝时期,隋文帝为了选拔人才,推行了“科举制”。
背景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不公平,导致社会不满。
科举制的创立意义在于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现象,使平民也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了社会流动。
专题0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讲解1.甲午中日战争:丰岛海战——日军在丰岛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开始标志)平壤战役——民族英雄:左宝贵。
黄海战役——民族英雄:邓世昌(致远舰)。
辽东战役——民族英雄: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民族英雄:丁汝昌。
2.《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1895 年中国代表:李鸿章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 亿两。
③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沙俄、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3000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权力、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3)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德国侵占胶州湾,“势力范围”是山东。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应付,列强则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东亚霸主的地位被弹丸小国取代,犹如晴天霹雳。
”与之相关的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C.4.5亿两战争赔款D.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
【解答】由材料“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应付……东亚霸主的地位被弹丸小国取代,犹如晴天霹雳”可知,与之相关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兵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故选:B。
2.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四五年间,国人新办刊物不下四五十种,或以报道时政、发表政论为主,或以切磋学问、介绍新知,或与工商实业相关,或重在表彰女学、启迪童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三纵制度B. 三纵五横制度C. 三纵五纵制度D. 三纵五横九纵制度答案:B2. 以下哪个朝代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唐朝B. 隋朝C. 宋朝D. 秦朝答案:D3. 以下哪个朝代的经济繁荣程度最高()A. 西汉B. 隋朝C. 南宋D. 北宋答案:C判断题1. 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起时期。
()答案:错误2.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答案:正确3.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答案:错误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三纵五横制度,即皇帝、官僚、地主这三纵,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士人、军人这五横。
这种制度体系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分配非常清晰,社会等级分明。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主要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推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度量衡等。
这些改革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逐渐向封建化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3. 请简述南宋时期的经济特点。
答案: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程度最高。
这一时期,南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对外交往、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等。
这些政策使得南宋时期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黄河和长江是中国两大水系,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黄河和长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黄河被称为“中国母亲河”,因为它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B.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C. 黄河流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多个省市D. 长江上的三峡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区2. 下列哪个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A. 主仆关系B. 宫廷关系C. 礼节之间D. 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剥削关系3. 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助于()。
A. 选拔人才B. 保障皇帝的统治C. 削弱地主势力D. 促进贸易的发展4.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各国相互争霸、战争不断。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战国时期的结束?A. 秦国吞并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始了秦朝C. 楚国被秦国所灭,标志着战国时期的结束D. 列国局长平和约结束了战争,开启了统一的道路5. 黄帝、尧、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三位圣王,其中不属于传说人物的是()。
A. 尧B. 舜C. 乌孙籍D. 黄帝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作用。
3.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战国时期和秦朝的建立。
4.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5.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综合题1.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相互交织的结果,而这两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关系。
2.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谈谈科举制度对古代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四、申论题中国的历史悠久,各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哪个时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最大?请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城修建的目的是? A. 对抗南匈奴 B. 对抗胡服朝人 C. 对抗日本倭寇 D. 对抗西晋答案:A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为唐朝开国皇帝? A. 李淳风 B. 高祖李渊 C. 李密 D. 李虎答案:B3.五十四年以前,东晋政府由南京迁到了哪里? A. 建业 B. 南昌 C. 广州D. 南京答案:A4.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巅峰是哪个朝代? A. 春秋战国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答案:B5.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科举考试是在哪个朝代实行的?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答案:A填空题1.中国古代最早的简化字在哪个朝代出现?(2个字)答案:秦朝2.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个字)答案:桑树3.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将军,她是哪个朝代的人?(2个字)答案:明朝4.古代学者刘向所编撰的《说苑》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籍?(3个字)答案:比喻书5.古代士人笔耕不辍的传统被称为什么?(3个字)答案:读书三省简答题1.简述秦朝的特点。
答案: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时间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严密的行政机构,修建了许多大型公共工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章,推广了标准化的度量衡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同时,秦始皇还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禁止私下流传书籍,严厉打压思想自由,导致了普遍的不满和反抗。
2.简述南北朝时期的特点。
答案: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长达近400年的分裂时期,时间从公元420年至589年。
南北朝的分裂是由于北方汉族文化和南方族群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引起的。
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比较丰富多彩,南方文化主要以佛教文化为主,北方文化则有鲜卑族、魏族、鲁山族等民族文化所组成,这些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多元化的文化大合璧的局面。
3.简述唐朝的开放政策。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B.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C.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B.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C.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终结D.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3.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B.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C.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D. 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终结4. 下列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B.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C.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5.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B.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推行君主立宪制C. 戊戌变法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终结D.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6.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终结D.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C.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鲁迅等D. 新文化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终结8.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民主运动B.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爱国民主运动9.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正确的是()A.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终结10. 下列关于国共合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国共合作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次重要政治合作B. 国共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C. 国共合作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终结D. 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合作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常考题型复习卷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常考题型复卷该复卷旨在帮助八年级上册历史学生复常见的考题类型,并附有答案,以便复过程中的自我检查。
单选题1. 以下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 唐朝B. 隋朝C. 秦朝D. 宋朝答案:C2.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A. 孔子B.C. 李世民D. 鲁迅答案:A判断题判断以下叙述是否正确:1. 无论贫富,每位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 / 错误(请在答案后的空格中填入"√"或"×")答案:√2. 古代中国的货币是金币。
正确 / 错误答案:×填空题1. 中国的首都是____市。
答案:北京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____。
答案:指南针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唐朝的社会繁荣和文化发展。
答案:唐朝是中国的繁荣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好的发展。
文化上,出现了众多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如唐诗和唐宋八大家。
2.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它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终止,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
答案解析单选题的答案解析题目1的正确答案是C,因为秦朝统一了中国。
题目2的正确答案是A,因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判断题的答案解析题目1的答案是正确,因为无论贫富,每位公民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题目2的答案是错误,因为中国古代的货币不是金币。
填空题的答案解析自明,无需解释。
简答题的答案解析请自行查阅资料。
希望本份复习卷能为你的历史学习和期末考试提供帮助。
祝你成功!。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前训练题(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根本目的是 ( B )A.统一全中国B.继续实行独裁统治C.准备和平建国D.要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2.解放战争初期,战场主要是在 ( A )A.解放区内 B.中原地区C.沿海地区 D.国民党统治区内3.中国历史上的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 ( C )A.1945年8月~1949年4月B.1946年6月~1949年4月C.1945年8月~1949年9月D.1946年6月~1949年9月4.“双十协定”签订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D )A.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B.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C.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D.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5.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对中国采取扶植蒋介石反对共产党政策的国家是 ( A ) A.美国 B.日本C.德国 D.意大利6.为使古城北平免受战火浩劫,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 ( C ) A.张学良 B.杨虎城 C.傅作义 D.张自忠7.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 A )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C.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D.夺取重要城市8.下列人物,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重点进攻的是 ( B )A.杨靖宇 B.彭德怀C.陈毅 D.刘伯承9.一位革命前辈曾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以下战役,其中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D )①平型关大捷②徐州会战③平津战役④辽沈战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其进攻的首要目标是 ( C )A.延安 B.陕甘宁解放区C.中原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11.“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请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人物中谁与此诗句提及的战役有关 ( C )A.贺龙 B.彭德怀C.陈毅 D.刘伯承12.内战初期,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人民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采用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 D )A.退到山区,进行游击战B.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游击战C.寸土必争,进行防御的阵地战D.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的方法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作的一首七律诗。
诗中所述历史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C )A.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B.中国除台湾以外的领土全部解放C.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宣告结束D.西方列强霸占中国、为所欲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14.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A.争取政治主动,表明和平诚意B.争取国共合作,避免全面内战c.争取政治民主,军队合法存在D.争取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15.参加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是 ( B )A.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B.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C.东北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D.华北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16.为解放南京和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D )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7.1949年4月23日,南京获得解放,这一事件标志着( D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B.全国大陆基本解放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D.统治中国达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18.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 C )A.西柏坡 B.井冈山C.延安 D.北平二、改错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介绍三大战役时的一段话,其中有六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三大战役是八路军从1947年夏到1949年1月发动的,其中辽沈战役是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这次战役解放了东北的全境,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解放,平津战役中的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的领导下,接受了和平改编,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错误( ) 改正( )(2)错误( ) 改正( )(3)错误( ) 改正( )(4)错误( ) 改正( )(5)错误( ) 改正( )(6)错误( ) 改正( )答:(1)错误(八路军) 改正(中国人民解放军)(2)错误(从1947年夏到1949年1月) 改正(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3)错误(刘伯承和邓小平) 改正(林彪和罗荣桓)(4)错误(使华北全境解放) 改正(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5)错误(南京国民党军队) 改正(北平国民党军队)(6)错误(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改正(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小刚刚看完电影《重庆谈判》,心潮澎湃,在笔记中写道: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毛泽东在朱德的陪同下与国民党进行和谈,毛泽东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全国各界、各阶层人士。
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宣称内战在一定条件下也许会发生,双方应该作好准备。
国民党在会后承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这篇笔记中有四处错误,请你帮小刚找出并改正。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答:(1)错误(朱德) 改正(周恩来)(2)错误(国共合作宣言) 改正(“双十协定”)(3)错误(宣言宣称内战在一定条件下也许会发生,双方应该作好准备)改正(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4)错误(国民党在会后承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 改正(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三、连线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1.人物与事件①毛泽东 A.重庆谈判②林彪、罗荣桓 B.淮海战役③陈毅 C.辽沈战役④贺龙 D.西北战场粉碎重点进攻答:①一A ②一C ⑧~B ④一D2.时间与事件①1946年6月 A.重庆谈判②1945年 B.全面内战爆发③1949年4月20日 C.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④1949年4月23日 D.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⑤1948年9月 E.北平和平解放⑥1949年初 F.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答:①一B ②一A ③一D④一c⑤一F⑥一E四、列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列举“双十协定”的主要内容。
答: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列举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代表。
答: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3.列举解放战争后期的四次大规模战役。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请回答:(1)材料一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时,解放军的主要作战方法是什么?主要作战目标是什么?答:材料一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时,解放军的主要作战方法是集中力量打运动战。
主要作战目标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材料二中毛泽东说“能够打败他(蒋介石)”。
当时国民党军队各个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毛泽东为什么说有信心打败蒋介石?答: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①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了深厚的兵源。
②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③人民群众大力支前。
以上这些保证了人民解放军打胜仗,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蒋介石走投无路,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作为缓兵之计。
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双方议定了一个以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但是,国民党拒绝签字。
这样,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完全被揭穿了。
材料二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这段命令是在哪一年由谁下达的?答: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2)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完全被揭穿。
(2)下达该命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完全被揭穿。
(3)此命令下达后,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怎样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有何影响?答:此命令下达后,等待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
影响: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3.阅读下列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是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请回答:(1)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答:1945年8月开始的重庆谈判。
(2)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答:通过重庆谈判,戳穿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使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
(3)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答: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双十协定”。
4.阅读下列材料: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
请回答:(1)下达这一命令的是谁?答:毛泽东、朱德。
(2)这一战役的名称是什么?答:渡江战役。
(3)在这次战役中,哪个城市获得了解放?答:南京。
(4)这一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答:加速了解放全国的步伐,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六、延伸探究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哪几个重大的斗争时期?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产生了何种历史作用?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在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断变化。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下与国民党合作打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开展了土地革命,动员了广大群众参加、支持革命,推动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推翻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