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
- 格式:ppt
- 大小:840.50 KB
- 文档页数:1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以下知识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正确进行笔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示范:通过例题演示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步骤。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细节需要特别关注,那就是“讲解”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解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这是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笔算方法的关键。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首先,教师需要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概念。
两位数是由十位和个位组成的数字,例如23、45等。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中,我们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即将十位与十位相加,个位与个位相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熟悉进位的概念。
3.学会通过列竖式的方式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列竖式的方式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1.数学教材。
2.海报、挂图。
3.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电子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新开课,教师与学生互相问候。
2.点名并确认出勤情况。
3.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
”学习环节1.讲解进位的概念:当两数相加的和超过10时,个位需要进1,变成10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这个1“进位”到十位上。
2.通过海报或挂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3.通过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演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及进行连加进位的运算。
4.请学生按照列竖式的方式,自己完成如下例题:28 + 49 =62 + 35 =78 + 62 =43 + 57 =5.请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进位的概念。
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
学生可以在课下去练习或者在课堂上互相交流,相互提醒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结束环节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笔算方法的学习,确认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注意事项1.当教师授课时,要将讲解重点放在如何进行进位运算上,官方名称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数数小棒等学具,动手操作,在摆一摆、说一说中,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培养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1. 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 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进位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
2. 学具:小棒、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新课:让学生通过数小棒,动手操作,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步骤、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3. 拓展题:研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掌握了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改进措施: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注:本教案为示例,实际教学时,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导入到新知识学习,再到练习和小结的全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2.能够正确识别十位与个位。
3.能够正确计算出加数、被加数、和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的方法和技巧。
2.正确识别数位和大小关系,避免混淆。
教学准备1.课件。
2.小黑板、彩色粉笔。
3.练习册子。
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询问学生如何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加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应与被加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应相加。
并且告诉学生,计算加数和被加数的和时,不需要进位。
2. 呈现新知识1.教师出示若干组带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提醒学生注意加数和被加数十位和个位的区分。
然后,请学生在小黑板上模拟计算。
教师观察并及时纠正错误。
2.接着教师出示不带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
教师用与上一步相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计算,并指导其正确认识数位和大小关系。
3. 练习巩固教师发放练习册子,让学生完成上面的计算题,并在计算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
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让学生上黑板模拟计算。
4. 总结归纳教师让学生自主总结不带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或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归纳出相应的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进行培养。
课堂上,我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此外,我也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指出,通过订正错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反思中,我会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本学期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后续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运算,但对于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过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计数器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重要性。
2.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笔算过程。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笔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2、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2、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技巧,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仍然有限,对于较为复杂的运算过程可能会感到困难和枯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计数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只小动物的个数总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0、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0、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进位现象。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笔算的步骤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识数能力,对于加法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特别是进位现象,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现象的笔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位现象的笔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进位现象的笔算方法。
同时,结合“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笔算。
例如:34 + 27。
引导学生注意进位现象。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更多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笔算。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进位现象的出现和处理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
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位学生上台进行笔算演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掌握。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遇到更大的数进行加法运算,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笔算?让学生认识到笔算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数学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进位现象的笔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一、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讲透,上课时这部分内容不宜讲解过快。
难点是一位数加两位数时,数位怎样对齐。
建议:
1、教加法竖式时,补充问题“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进行加减运算)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强化学生对竖式格式的掌握;
2、说明竖式名称由来,竖式是相对于横式而言,两个加数竖着排列,所以叫竖式;
3、学完例题后,及时对加法竖式进行即时训练和变式训练。
如列出横式请学生试列竖式,找出不足,如出示一个加数是一位数的.加法横式,请学生列出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一位数应该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对齐。
等学生对加法竖式计算掌握的较好时,再出示“试一试”中习题。
还有老师提出,可以通过摆小棒突破此课列竖式计算一位数加两位数的难点。
二、这节课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不退位不进位,学生计算时喜欢先从十位加起,虽说也是对的,但考虑到后面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从个位算起的习惯,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从十位算起的习惯,否则会给后面的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
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的运算原理,熟练运用笔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卡、计算器、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
(2)教师示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强调进位加的运算原理。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 实践演练(1)教师发放计算题卡,学生独立完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2)学生互相检查,交流计算心得,提高计算准确性。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巩固提高(1)教师设计一些变式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强化记忆。
(2)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计算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计算准确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年级:一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二、新课内容1.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a. 举例:23 45,先计算个位数3 5=8,再计算十位数2 4=6,所以2345 = 68。
b. 强调: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时,只需要将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加,不需要进位。
2. 演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过程。
a. 在黑板上或课件上展示计算过程。
b. 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计算过程。
3. 学生练习a. 分组进行练习,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强调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时,只需要将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加,不需要进位。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应该怎么做?2. 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学生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两位数加、减法练习题。
2.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计算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练习,互相检查,共同提高。
4. 小结: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课堂练习:布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 板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注意事项- 练习题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日常生活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实例,并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