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
- 格式:pptx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15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过程与方法1.经历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指导学生工整地书写竖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竞赛,激趣闯关。
1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所有题即为闯关成功。
2课件出示闯关内容:7+6=8+4=9+5=6+8=7+5=5+8=6+6=4+6=3学生闯关。
4公布闯关成功的,并对闯关失败的进行订正指导。
2.笔算练习,巩固方法。
1出示试题:35+34。
2指名板演。
3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4全班订正。
5思考:做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列竖式?从哪位加起?6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生1:笔算加法时,应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2:笔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思: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导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自主学习,提取信息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小组合作,借助情境图提取相关信息。
2汇报交流怎样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五、解决问题的应用(常见题型)1、爸爸今年38岁,儿子今年12岁,两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解题关键点:①年龄问题要注意,不管过多少年,两个人的年龄差还是不变;②求谁比谁大或小几岁的问题,一般用减法。
4、裙子原来每条45元,裤子原来每条28元,现在每条裙子多少元?现在每条裤子多少元?解题关键:理解“优惠”的意思,“优惠6元”也就是现在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少6元。
所以:求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优惠的价格5、哥哥比弟弟多30元,后来爸爸又给了哥哥30元,给了弟弟45元,现在谁的钱多?多多少元?解题关键:该类问题画线段图做答更清晰。
哥哥:弟弟:今日特价每件优惠6元多30元45元30元两人相差的钱数通过画图,我们可以发现,哥哥的钱数会比弟弟多,多的钱数刚好是2个30相加的和减去45。
6、周六外卖员上午接了25单外卖,下午接了19单外卖,晚上接了30单,白天比晚上多接了多少单?解题关键:①从问题入手,白天比晚上多接多少单,要先知道白天接多少,所以要先求白天的数量;7、图书角有83本书,其中故事书有38本,科技书有32本,其他的书有多少本?解题思路:求其他的书有多少本,通过题目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道已知三个数的和及其中两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问题。
有两种解题方法:方法一:其他的书=总数-故事书-科技书;方法二:其他的书=总数-(故事书+科技书)。
8、小兔采蘑菇,白兔采了28个,灰兔采了17个,黑兔采的蘑菇与白兔和灰兔加起来的一样多。
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解题思路:①看问题,求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就是求白兔、灰兔、黑兔三个的和;②黑兔采的和白兔与灰兔加起来的一样多,就是黑兔=白兔+灰兔;第一步:先求出黑兔的蘑菇数量,即白兔和灰兔的蘑菇数量和:28+17=(个)第二步,再用黑兔的蘑菇数量,加上白兔和灰兔的蘑菇数量和:+=()9、一本书我第一天看18页,第二天看了25页,剩下的页数和已经看的同样多,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解题思路:总页数=已经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10、果园里有桃树27棵,苹果树35棵,梨树比苹果树少9棵,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解题思路:①看清楚问题,先找出对应的条件:梨树多少、桃树多少;②已知梨树比苹果树少9棵,求小数用减法即:梨树=苹果树-9③最后求一共=梨树的棵树+苹果树的棵树11、二年(1)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7人,其中会游泳的有23人,会滑冰的有29人,求:二年(1)班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不会滑冰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①要先求出二年(1)班总人数是多少;②不会游泳的人数=总人数-会游泳的人数③不会滑冰的人数=总人数-会滑冰的人数12、妈妈买了一些物品,其中用微信支付了45元,用支付宝支付了39元,用现金支付了48元,手机支付比现金支付多多少元?解题思路:该题要先了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都属于手机支付所以①要求手机支付比现金多多少元,要先求手机支付共多少钱;②再用减法解答最后问题(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用减法,即大数-小数)13、小明会背45首古诗,小华会背38首古诗,其中两人都会的有15首,他们一共会背多少首古诗?解题思路:该题可以画图来理解。
信息窗3 参观水族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型:新授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笔算方法,多数学生也能较准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并提出解决数学问题,借助小棒、计数器,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2.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重点,理解进位的道理和进位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前两天,我们一起在大海边捉小虾、摆贝壳,那你们想去海底世界看看嘛?闯过下面两关,就带你们去,敢接受挑战吗?第一关:口算准备好了吗?开始!6+7 8+3这两题很简单,接下来我要提高难度喽~59+20 30+47这两题也没有难倒你们,看最后两题你们能答对吗?34+8 5+27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口算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恭喜你们顺利进入第二关:列竖式计算:25+32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谁能说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是的,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板贴)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前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二、探索算法1.刚才你们顺利地通过了两关,这就带你们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师:海底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世界,老师盼望同学们快快长大,练好本领,好去探索海底世界的无穷奥秘。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刚才我们一起整理出了两组数学信息。
根据这一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看第二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可以怎样问?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先来解决“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和“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这两个问题。
(板贴)2.独立思考,探究算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的概念及其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找零等,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意义。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问题吗?是如何解决的?2. 讲解新课-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如:先将个位数相加,如果满十,则向十位进一;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再加上进位。
- 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讲解步骤进行计算。
- 强调进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3. 练习巩固-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问题。
4. 应用拓展-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盘、计数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那么如果相加的两个数相加满十,怎么办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2. 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34 27 =-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 邀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 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1. 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如果相加满十,则向十位进一。
2. 将两个数的十位数相加,加上上一步进的位,得到最终结果。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和提示。
4. 应用拓展-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 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小华有2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5. 总结反馈-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掌握情况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调整?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冀教版一年级数学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学提示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竖式写法。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算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能准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练习本,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新课:师:果农伯伯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走进果园看看吧。
师:你都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其中苹果树有36个桃树有18个。
师:请大家帮果农伯伯算一算,他一共有多少棵果数?设计意图:从故事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如果得数算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的组织教学。
二、探究新知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师:求一共有多少棵果树,应该用加法计算,谁来尝试列出算式?生:列式36+18。
师:回答正确,如果能计算出来就太好了,这样我们就知道有多少棵果树了。
生:怎样计算呢?(1)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全班交流算法。
⑵摆小棒算一算36+18=5430+10=406+8=1440+14=54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先将整十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呢?师:可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中竖式的计算方法(1)教师板书演示计算过程师: 3 6+1 85 4师: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备课时间 2020年9月10日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例题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有两部分:一是摆小棒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二是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这部分的学习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进行了笔算方法的学习,对本节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摆小棒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前置作业内容1.写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式子。
2.用小棒摆出他们的和。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在“参观博物馆”时学了哪些知识吗?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加)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参观博物馆”画面)回答后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参观博物馆”画面,直接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出示前置作业1]用小棒摆出他们的和。
二、探究新知。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1、教学例3:35+37=(1)先引导学生进行拼摆小棒。
学生小组内摆小棒,并请个别小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老师适时跟进,进行必要的帮助和辅导。
先摆3捆小棒,旁边摆5根小棒,然后在下面3捆和7根小棒,分别对齐,要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先加哪一部分?师:现在整捆的小棒共有几捆?(7捆)怎么得来的?(再次让学生体验到因为满十根捆成1捆的过程)师:现在单根小棒还有几根?(2根)为什么?那现在所有的小棒有几捆几根?(7捆1根)小结: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遇到满十根小棒就可以把这十根捆成一捆。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4、85页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材简析】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例题通过摆小棒、在计数器上拨珠这些直观操作抽象到笔算,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突破“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难点;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数位对齐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
【学情分析】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满十进一”已经有了一点的认识;另外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之后,已经接触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知道了格式和写法。
相信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概括总结出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在100以内)。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计数器、小棒、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5、86页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笔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借助直观学具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3.初步培养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运算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提出问题(5分钟)周末,东东和晶晶来到了欢乐积木屋。
题1. 看,他们用这些小积木都拼出了什么?提问1:同学们,你能说一说,从这些作品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吗?预设:1.有两个小朋友在积木乐园拼积木。
2.东东和晶晶都用了37块积木拼了小船。
3.东东拼小鱼用了45块积木。
4.晶晶拼手枪用了14块积木。
提问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东东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晶晶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如果我想拼一个小船和一个小鱼一共需要多少块积木?……小结:如果我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件、三件或更多作品,就可以提出很多像这样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20分钟)例1.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东东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这个问题吧!提问1: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预设:需要知道拼小船和小鱼各用了多少块。
小船用了37块,小鱼用了45块。
(随着学生回答,在课件中圈出小船和小鱼用的块数。
)提问2:知道了这两条信息,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块?你会列算式解答吗?预设:把37块和45块合起来,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块,应该用加法解决,我列出的算式是:37+45。
课堂活动一计算37+45的结果(学生自主研究)。
提问3: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的作品吧!提问4:我们来看看这四位同学的作品,你认为谁算得对呢?你能借助学具说明你的想法吗?给大家讲一讲吧。
生1:我觉得蓉蓉、豆豆和小七都算对了。
我想到了我刚才摆小船和小鱼时用的小积木,如果把摆小船用的37块,每10块摆成一条,那么37块积木就应该摆成3条零7块;摆小鱼用的45块积木就应该摆成4条零5块。
课时练习题附答案(全册)目录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习题 (1)第一单元《长度厘米》课时练习题 (1)1.1 认识厘米和米 (1)1.2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3)1.3 认识线段及画法 (4)1.4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 (5)1.5 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6)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7)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10)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时练习题 (13)2.1 不进位加 (13)2.1.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笔算 (14)2.1.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 (15)2.1.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 (16)2.1.4 练习二 (17)2.2 进位加 (18)2.2.1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 (19)2.2.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 (20)2.2.3 练习三 (21)2.2.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22)2.2.5 练习四 (23)2.3 不退位减 (24)2.3.1 连加 (25)2.3.2 连减 (26)2.3.3 加减混合 (27)2.3.4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28)2.3.5 练习五 (29)2.3.6 解决问题 (30)2.3.7 练习六 (31)2.4 退位减 (33)2.4.1 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34)2.5.1 加减混合 (36)2.6 整理和复习 (37)2.7 练习七 (39)第二单元测试卷(一) (41)第二单元测试卷(二) (44)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课时练习题 (47)3.1 认识角 (47)3.2 认识直角 (49)3.3 认识锐角和钝角 (51)3.4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53)3.5 练习八 (54)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55)第三单元测试卷(二) (58)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课时练习题 (61)4.1.1 认识乘法 (61)4.1.2 练习九 (63)4.2.1 5的乘法口诀 (65)4.2.2 练习十 (67)4.2.3 2、3的乘法口诀 (69)4.2.4 4和1的乘法口诀 (70)4.2.5 练习十一 (71)4.2.6 乘加、乘减 (72)4.2.7 练习十二 (74)4.2.8 6的乘法口诀 (75)4.2.9 练习十三 (77)4.2.10 解决问题 (79)4.2.11 练习十四 (82)4.3 整理和复习 (83)4.4 练习十五 (85)第四单元测试卷(一) (87)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90)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一) (93)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二) (96)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课时练习题 (101)5.1 观察物体 (101)5.2 观察立体图形 (102)5.3 练习十六 (103)第五单元测试卷(一) (105)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课时练习题 (110)6.1 7的乘法口诀 (110)6.2 8的乘法口诀 (112)6.3 9的乘法口诀 (114)6.4 练习十八 (115)6.5 用8的口诀解决问题 (117)6.6 练习十九 (119)6.7 9的乘法口诀 (120)6.8 练习二十 (121)6.9 解决问题 (123)6.10 练习二十一 (125)6.11 整理和复习 (126)6.12 练习二十二 (128)6.13 量一量,比一比 (130)第六单元测试卷(一) (131)第六单元测试卷(二) (134)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课时练习题 (138)7.1 认识时和分 (138)7.2 用几时几分表示时间 (140)7.3 解决问题 (141)7.4 练习二十三 (142)第七单元测试卷(一) (143)第七单元测试卷(二) (145)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搭配(一)》单元课时练习题 (148)8.1 简单的排列问题 (148)8.2 简单的组合问题 (149)8.3 练习二十四 (151)第八单元检测卷(一) (153)第八单元检测卷(二) (155)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课时练习题 (157)9.1 100以内的加减法 (157)9.2 表内乘法 (158)9.3 长度单位、认识角、时间 (159)9.4 观察物体、搭配 (161)9.5 练习二十五 (162)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一) (164)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二) (168)第一单元《长度厘米》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172)1.1 认识厘米和米参考答案 (172)1.2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172)1.3 认识线段及画法参考答案 (173)1.4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参考答案 (173)1.5 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参考答案 (174)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174)第一单元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174)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176)2.1 不进位加参考答案 (176)2.1.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笔算参考答案 (176)2.1.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参考答案 (177)2.1.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参考答案 (178)2.1.4 练习二参考答案 (178)2.2 进位加参考答案 (179)2.2.1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参考答案 (179)2.2.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参考答案 (180)2.2.3 练习三参考答案 (180)2.2.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参考答案 (181)2.2.5 练习四参考答案 (181)2.3 不退位减参考答案 (182)2.3.1 连加参考答案 (182)2.3.2 连减参考答案 (183)2.3.3 加减混合参考答案 (184)2.3.4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参考答案 (184)2.3.5 练习五参考答案 (185)2.3.6 解决问题参考答案 (185)2.3.7 练习六参考答案 (186)2.4 退位减参考答案 (186)2.4.1 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参考答案 (187)2.5 连加连减参考答案 (187)2.5.1 加减混合参考答案 (187)2.6 整理和复习参考答案 (187)2.7 练习七参考答案 (189)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190)第二单元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191)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193)3.3 认识锐角和钝角参考答案 (194)3.4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参考答案 (196)3.5 练习八参考答案 (196)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197)第三单元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197)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199)4.1.1 认识乘法参考答案 (199)4.1.2 练习九参考答案 (200)4.2.1 5的乘法口诀参考答案 (200)4.2.2 练习十参考答案 (201)4.2.3 2、3的乘法口诀参考答案 (202)4.2.4 4和1的乘法口诀参考答案 (202)4.2.5 练习十一参考答案 (202)4.2.6 乘加、乘减参考答案 (203)4.2.7 练习十二参考答案 (203)4.2.8 6的乘法口诀参考答案 (204)5.6×2=12(枝)口答:2盒共装12枝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