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统计分析与反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职业暴露处置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公司职工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公司职工在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主要包括化学品接触、噪音、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方面的暴露。
这些职业暴露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置。
针对职业暴露情况,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置方案和措施。
首先,我们将加强
对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职业暴露隐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我们还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
对于化学品接触,我们将加强化学品管理,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化学品对职工的危害。
对于噪音、粉尘等职业暴露,我们将优化工艺流程,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工的暴露水平。
对于放射性物质等特殊职业暴露,我们将加强放射性防护,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在职业暴露的处置过程中,我们还将加强相关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处置措施的
有效实施。
同时,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加强对职业暴露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职业暴露的处置水平。
总之,针对公司职工的职业暴露情况,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处置,确
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我们将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加强环境监测,加强技术和防护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职业暴露的处置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况,探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2009 年10 月-2012 年10 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
结果共监测到36 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4.44%;血源性暴露源占75%;职业分布以护士为主,占61.11%;科室分布外科占47.22%,内科占22.22%;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占58.33%;伤害发生的地点以病房、手术室居多,分别占52.78%、19.44%;导致伤害的暴露物种类以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居多,分别占36.11%、16.67%;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最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占38.89%,其次为拔针时,占19.44%。
结论护士和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应加强对其培训教育,提高防范意识,规避危险行为,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为了降低职业暴露后的感染风险,我院于 2009 年10 月开展了职业暴露的监测及上报工作。
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笔者通过对2009 年10 月-2012 年10 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资料为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36 人,其中男性8 人,女性28 人。
1.2 方法所有资料均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获得,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并填写上报表,详细记录发生经过、原因、患者病源携带情况及处理措施等信息,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36 名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共34 人,占94.44%。
职业暴露前不知道暴露源情况的人数是12 人占33.33%,知道暴露源情况的是 24 人,占66.67%。
36 名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源种类构成比见表1表1 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源种类构成比(%)3、讨论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结果分析在医院中,有很多工作环节对医务人员构成较高的或特殊损害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与其承担的工作有关[1]。
随着经血液传染疾病的增多,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使用后的针刺、锐器割伤,而可能发生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2,3]。
为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更好地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从2004~2010年,共收集临床科室上报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医院感染管理科,2004~2010年105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监测记录档案。
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职业暴露的相关内容,制定调查报告表,要求本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表格内容及时报告,包括确认暴露源的诊断,对职业暴露受伤方式、受伤部位、受伤经过、伤口处理、级别评估、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服药情况和定期检测随访情况等。
结果基本情况:105人职业暴露病例中,男24例(2286%),女81例(7714%),年龄18~50岁。
其中护士62例(5905%),临床医生27例(2571%),实习生5例(476%),检验例员4例(381%),麻醉医生3例(286%),助产士2例(191%),病理医生1例(095%),卫生员1例(095%)。
职业暴露发生地点:病房50例(4763%),手术室例33例(3144%),处置室5例(476%),抢救室4例(381%),注射室3例(286%),实验室3例(286%),产房2例(191%),供应室2(例191%),换药室1例(094%),病理室1例(094%),检查室1例(094%)。
暴露源病种:乙型肝炎21例(2000%),丙肝11例(1047%),梅毒5例(476%),AIDS/HIV(+)者4例(381%),手足口病1例(095%),不详45例(4286%),阴性13例(1239%),未测出5例(47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102期 279 医务人员416例职业暴露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与防范措施张丽华(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内蒙古 赤峰)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职业分布特点、职业暴露及防护意识现状,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和感染血源传播性疾病。
方法将我院2007~2016年发生职业暴露的416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按填写的登记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主要人力资源,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群体,职业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外科医生也是不容忽视的职业暴露群体。
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是关键。
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主要是不使用工具徒手接触污染针头(处理医疗废物),拔输液针后针头处理不当。
职业暴露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紧急局部处理措施和预防用药,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
结论医务人员工作中要加强防范,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关键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2.176本文引用格式:张丽华.医务人员416例职业暴露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与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79-280.0 引言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操作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很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职业安全问题。
医务人员一旦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被其他污染的锐器划破皮肤,不但有被感染的风险,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基于此,进行了此项回顾性调查。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我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各科室上报至感控科的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416名发生职业暴露者的职业、工龄、暴露类型、暴露操作环节、暴露源情况、发生时紧急局部处理情况、预防用药情况、随访情况、追踪随访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医护实习生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引言:医护实习生是医疗机构的新进人员,他们承担着重要的临床实习任务,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容易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
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医护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认知情况,为提高他们的职业安全意识和不断完善防护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全国各医疗机构的医护实习生进行抽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暴露经历、职业暴露风险认知、防护措施使用情况等。
调查结果分析:1. 职业暴露经历: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医护实习生曾经历过职业暴露,其中感染风险最高且最常见的是针刺伤、粘膜溅射等。
2. 职业暴露风险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护实习生对职业暴露的风险有所认知,但对不同职业暴露的风险程度和后果了解不深。
对于一些潜在的暴露风险,如空气传播的疾病、辐射暴露等,他们的认知相对较低。
3. 防护措施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暴露事件中,仅有约30%的医护实习生使用了正确的防护措施。
其中,佩戴手套和面罩相对较多,而正确使用防护眼镜、穿戴防护服等措施较少见。
分析与讨论:1. 影响认知情况的因素:医护实习生的职业暴露认知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教育和培训不足、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医护实习生对职业暴露风险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医护实习生在实习环境中常常面临忙碌的工作和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忽视了防护措施使用的重要性。
2. 提升认知情况的措施:为了提升医护实习生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有以下建议:加强职业暴露风险的教育培训,提供定期的职业暴露风险知识更新;建立完善的防护指导和监督机制,确保医护实习生能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供实践经验和指导,让医护实习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 加强职业安全意识的培养:除了提升医护实习生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外,还需要加强他们的职业安全意识培养。
58例职业暴露发生状况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状况及原因分析,探讨其预防措施。
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8月~2012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登记的所有资料进行统计。
结果经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分布在内科、手术室、外科,护士最多,以5年以下工龄人员为主,多数知道暴露情况,暴露源以梅毒为首,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病房,暴露发生方式以锐器伤为主。
结论职业暴露的危害极大,是目前所有医务人员及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应重视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职业安全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occurrence of 58 occupational exposure cases XUN Ling-fu,OU Jie-mei,CHEN Hai-yan. Guangdong Lian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Lianzhou 513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medical personnel in our hospital,to analyze its causes,and to investigate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All data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our hospital during August 2005~December 2012 were all collected for summarization. Results Analysis show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mainly occurred in general medicine department,operating room,and surgery department,with nurse as the most effected staff. Majority of staff had awareness of exposure source,while those with working age less than 5 years had much higher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Syphilis ranked first as exposure source. Occupational injury mainly occurred in ward due to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Conclusi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contains massive damage,and it should be paid with high attention by all medical personnel and manager in daily work. Attention on safe educa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trengthened management,newly provided practical protection acknowledge,information and technique can all correctly prevent and reduc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injury.【Key words】Medical personnel;Occupational exposure;Occupational protection;Occupational safety1 臨床资料回顾性查阅2005年8月~2012年12月本院感科记录在案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查阅内容有职业、年龄、暴露地点、暴露方式、暴露种类、科室分布、暴露时间、暴露所造成的伤害等,分析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相关资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建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42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暴露时间、地点、暴露源、暴露方式、暴露发生的环节及医护人员有无防护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病区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占54.8%;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最常见的原因,占83.3%;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占71.4%;暴露源以不明暴露为主,占47.6%,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占23.8%。
结论: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面临职业暴露的高危风险,就职时提前注射疫苗做好自我保护、医院院感科建立快速有效的监测报告机制、并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伤口合理用药及暴露后按相关规定进行追踪均是降低职业感染的有效办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了传染性物质而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1]。
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艾滋病、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是最具威胁及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伤害,在护理与诊疗的操作过程中一旦感染将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2-3]。
调查研究证实,健康的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被伤的医务人员80%为护士,给她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4]。
所以为了全面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降低其发生率,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对策。
为了解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从而提出职业暴露的预防控制对策,现以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手术室职业暴露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这是一份关于手术室职业暴露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引言部分:
这份报告的目的是调查医院手术室内存在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手术室环境复杂,存在着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和人体工程学危害等多种职业病危险因素,对手术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实地考察、人员访谈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进行。
考察重点包括手术室布局、环境卫生、消毒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并与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实际工作状况。
调查结果:
1.生物危害
存在空气传播疾病和接触传染性物品的风险。
建议加强通风、消毒等预防措施。
2.化学危害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麻醉药品等存在职业暴露。
建议佩戴合格防护用品并加强培训。
3.物理危害
包括手术室辐射、噪声及照明问题。
建议采取有效屏蔽等控制措施。
4.人体工程学危害
长期手术劳动存在人机不协调、重复动作等风险。
建议优化工作环境及作业程序。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手术室职业暴露问题不容忽视。
医院应通过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等多种途径,全面降低职业病危害,确保手术人员身心健康...。
2017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统计与分析反馈
***医院院感办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伤情况
'
结果分析:
本年度医务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12例,涉及6个临床科室,基本情况如下:
12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11人,护工1人,10例为针刺伤,2例为皮肤黏膜接触;发生科室分别为:一、二、三、四、六、失能养护中心、戒毒中心,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
二、暴露情况及受伤后的处理情况
发生的12例锐器伤,暴露人员均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立即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根据损伤部位使用%碘伏消毒伤口。
致伤物品及发生职业暴露时关联操作见表2.表3.
表2 致伤物品
【
表3 职业暴露关联操作
三、原因分析
本年度发生职业暴露人数较去年11例无明显下降,这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职业暴露风险的认知及个人职业防护意识增强、遵守操作规范有关,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慎独性不高,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2、使用后的锐器未及时按规范处理或放置不规范,致使被暴露。
3、护理操作行为中对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预见性不足,未使用防护用品,注射、拔针操作时对躁动患者未进行有效约束。
4、部分科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后处置流程不熟悉,未及时采集患者血液送检,及时上报院感科。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掌握暴露后的上报及处置流程。
2、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做到标准预防和安全注射,减少职业暴露机会。
3、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4、加强职业暴露的控制与管理:科室院感管理负责人加强监督管理,认真查找原因,加强培训,分析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身心健康与安全。
5、加强职业暴露后的跟踪随访。
全年未发现因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