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三课第1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优质教学设计(7页)-精选

  • 格式:docx
  • 大小:45.94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之初,本为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掌握汉字的造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理解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关系,掌握汉字的造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字之初,本为画》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三单元第一课。作为高二学生,对汉字已经很熟悉,并且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能写字,会读音,理解字义,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难度并不大,而且学生也会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及汉字的造字方法学生仍然是一知半解。一些认知仅来源于书本或是纪录片。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需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鉴于此,教师在《字之初,本为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祖国汉字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汉字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能够主动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汉字知识去解决语言文字现象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汉字的造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汉字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一个字,“亚”,同学们猜测一下这是什么字?这个字读“亚”,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次之、第二的意思”,为什么这个字具有这样的意思?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一下这个字,这个字像什么?像一个剜去四个角的正方形,非常好,这是我国古代埋葬王室和贵族成员的地下墓室俯视图,之所以要剜除墓室的四角,是为了避免潜藏恶灵。埋葬死者的仪式以及祭奠亡灵仪式的司职者被称为“亚”,“亚”是由有权有势的氏族里的人从事的,他们使用着一种“亚”字形的,中间写有氏族名的徽章。比如这个人姓“陈”,他就会把他的姓刻在“亚”字形中间,这种图形被称为“亚”字形图形。亚职者为从事圣职的神官,其地位仅次于族长,故“亚”含有次之、第二之意。这就是我们的汉字,以其独特的方块骨骼支撑起中华文明,它跨越千山万水,冲破千年时间的阻隔,悄然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我们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汉字,感受《字之初,本为画》的魅力。活动2【活动】谈一谈,关于汉字起源有哪些学说?

结绳记事说

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图画说

活动3【活动】说一说,汉字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活动4【活动】想一想,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由繁到简;象形性逐渐减弱;线条趋向平直、方正。

活动5【活动】讲一讲汉字的造字方法

【拓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文字”这个词的解释。

PPT展示: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意思是: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声旁、形旁相互结合就叫做“字”。“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

(字的小篆)“字”是由“宀”和“子”组合之字。“宀”《说文》中对“宀”的解释为“交覆深屋也”,指的就是一个房子的房顶,在房子里生孩子,所以“字”有繁殖、养育之意。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追问】同学们通过这段话的叙述以及课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汉字是通过哪些方法创造出来的呢?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拓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个为造字之法,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所以在古文字学界这六种方法被称为“四体二用”。《说文解字》中称他们为“六书”。

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六种方法进行研究,下面请各组派代表把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点评

【展示】我们是第一小组,为大家介绍的是象形字。

《说文解字》中象形字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为了使同学们对象形字有一个形象的了解,由我们组韩兴哲、章涵同学给同学们进行演示:

韩兴哲演示:同学们猜一下这个字是什么字?“人”是站立之人的侧视图。义指

人,人类。所以人的甲骨文的写法就是:“”

韩兴哲演示:同学们猜一下这个字是什么字?“大”,是伸展手足站立者的正视图,义含“盛大、伟大”。为什么用人站立表示“大”呢?《说文》中的解释为: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像人形”所以“大”的甲骨文写法:“”

章涵演示:讲解者:这是一个发髻上插着簪的男人,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字?“夫”字,它是由一个“大”加“一”组成的,表示男人头上插着簪,衣冠整齐,是婚礼时的盛装之姿,因此,“夫”有了丈夫、男子之义。所以它的小篆写法为

“”

这种描画出事物的形状的造字法就叫“象形”。

【点评】学生点评:能够抓住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形象的表演使我们对象形字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展示】我们是第二小组为大家介绍的是指事字。

指事的意思是,直观地表示出事物间的关系,见之即悟。

《说文解字▪叙》中对指事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含意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皆属此例。

我们也给大家做一下演示:

上:甲骨文的写法是:金文的写法是:篆文:

下:甲骨文的写法是:金文:篆文:

这是什么意思呢?请邢浩然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

上:手掌上画一点,示意“掌之上”即“上”,后来,示意的一点变为纵线,字

形变作“”,进而纵线旁加点,演化为“上”,由掌上之义引申,泛指各

种意义的上,上方,亦有呈上,登上之义。

下:手掌向下,用一点示意,手掌之下,从而表示下方,“下”除了指空间之下以外,还有“下降,下落,下移,卸下,下马,下车”等义。在这里造字者用一个点和手掌的位置关系来表示“上”和“下”,指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叫做指事。

类似的指事字还有本,二,示,末。这就是我们关于指事的研究,谢谢大家。【点评】学生点评:第二组展示的非常好,能够将“上、下”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写出来,通过点和手掌的位置关系来表示“上”和“下”,指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把指事这种造字法讲解的非常清楚,非常好。

【展示】我们是第三小组为大家介绍的是会意字

《说文》中对会意字的解释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这句话的意思是,会意字是两个以上的字素合成的字,将象形字、指事字组合起来,表现出新的字义的方法叫会意字。

为了方便给同学们进行直观的演示,我们以“委、年”为例,进行示范:“委”是会意字,是“禾”与“女”组合之形,“禾”为禾形头巾,是稻魂的象征,“委”表示头戴禾形巾,扮为稻神,翩翩起舞的女人之姿,插秧时,为祈祷丰收,男女二人跳起“田之舞”,女人躬身柔美而舞,故“委”有低委、委从、委托之义。

“年”是“禾”与“人”的组合之形,“禾”表示禾形头巾,象征稻魂,下面是“人”的形象,“年”表示男人起舞,有收成之义,谷物一年一收,因此有了年、年份之义。

“委”“年”就是由象形字“禾”“女”“人”组成新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会意字”。

【点评】学生点评:通过刚刚的表演,我们能看出这组同学非常用心,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形象而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会意字的构成方法。

【展示】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是第四小组,为大家讲解的是形声字。

《说文》中关于形声字的表述是这样的:“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