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31
社会语言学简介摘要: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简介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2一、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诞生迄今已有四十多年。
一般认为,社会语言学的确立以196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为标志。
它的出现是长期学术积累和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们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关系所进行的长期思考的结晶。
美国语言学家甘柏兹(j.gumperz)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系列社会分层和语言差异的文章,以及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弗格森(c.ferguson)在60年代对亚、非、拉国家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普查工作都对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祝畹瑾,1985)。
60年代以后,费什曼(j.fishman)、伯恩斯坦(b.bernstein)、海姆斯(d.hymes)等学者对社会语言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略有不同,英国语言学家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 《现代语言学词典》,2000)认为,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布莱特(william bright,1964)则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沃夫森(nessa wolfson,1983)用一句话概括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谁在什么时候或场合对谁说什么(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
(戴庆夏,2004)尽管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并不一致,但有一点共识,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社会和语言结合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变关系。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
[1]中文名索绪尔外文名Saussure概况听语音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
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
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
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
[2]代表人物听语音索绪尔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
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名词解释l、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
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言语社区各语言变体、各变体的功能和各变体的使用者及其特点。
2、语言变项与语言变式;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
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
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
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
又如北京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语言变体的种类称为“语言变项”3、年龄级差;不同年龄群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较大的有孩子和成年人的语言差别。
2) 不同年龄的语言习惯和接受外来语言影响的态度都不一样,容易产生语言的年龄变异。
3) 如北京不同年龄阶层w/v的选择差异。
4、语境化提示;是会话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对语境化提示的利用。
它提示的是过去的交际经验以及根据这些经验而总结出来的知识。
8、语言接触;语言是文化的代码,语言的背后是文化,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
当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的时候,不同的文化也就随之产生交流。
所以语言接触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语言接触大致的四种结果:一是语言的同化;二是语言的借用;三是语言的融合;四是双语现象的产生。
9、语言(语码)转用,一个言语社区或该社区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称为语码转用。
10、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美国语言学家佐伊基(Zwicky)解释为“在同一会话中,说双语或多语的人可能时而用这种语言或变体,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不断地换来换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引言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语言学首先在美国兴起,这一学科主要将语言学和社会学有效结合起来,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诠释和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差异。
社会语言学主要注重语言的社会性,其较为注重跨学科的实际运用,在语言与社会之间研究语言的运用现状与运用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研究新的应用领域,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 社会语言学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言学领域里,主要是以结构主义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注重语言的内部特征,社会语言学则较注重从外部特点去研究语言的本质,并利用语言本质去扩宽研究视角,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将传统语言学的研究结构朝着语言交际能力的方向转换,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研究社会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现象与语言学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和语言与社会之间的不同关系,其注重的不是语言的核心结构体系,而是语言的社会内涵。
在社会语言学里,考察社会语境中语言的使用现象,从社会学角度上来描述和解释语言使用的不同变化情况,其可以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
其中,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诸如语言规划、政策的制定,语言的文字改革等相关问题的整体性研究,围观语言学则偏向于语言在社会环境变化中的变化情况,诸如:民族或种族、。
第六章语言、社会、文化第一节语言、社会、文化的关系一、语言与社会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
它的出现,无论是在语言观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给语言学界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为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从目前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队伍日渐扩大且稳定发展,其研究对象明确,成果显著。
在进行相当广泛的社会调查中,社会语言学家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并且提出了具有相当水平的理论。
社会语言学的总任务是要解决语言在社会生活使用中的种种问题(陈松岑: 1985),其包括内容极其广泛,几乎涉及一切与语言学有关的社会因素及语言在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变异。
祝畹瑾(1992)把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五大类: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按种族、民族、阶级、阶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属性划分的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2) 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 交谈的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4) 社会和不同社会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 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
二、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语言是人类行为发生的工具, 又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精神交往都离不开语言, 人类的信仰及世界观,生产经验及文化知识的世代相传, 也是由于语言, 否则我们的历史将是一片空白。
同时语言本身又是一种文化, 不同文化系统的人, 语言活动有不同的特色。
西方人直率, 东方人含蓄, 代表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
同样, 未开化民族的语言粗糙,缺乏抽象, 也表现了一种文化模式。
人们见面, 彼此打招呼, 西方人说“早上好” , 中国人问“吃了没有” , 也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
【本章导学】本章主要介绍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定位、类型、流派,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原因、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习内容】第一讲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语言学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很多,由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出发点、研究目的等的不同,他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理解也不同。
举几个比较经典的定义。
(英)赫德森(R.A.Hudson):社会语言学是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
(英)特鲁吉尔(Peter Trudgill):社会语言学是把语言当作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的那一部分语言学。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美)威廉·布赖特(William Bright):社会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指出变化或差异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与系统的社会差别有关的。
(中)陈建民、陈章太(1988):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科学。
(美)拉波夫(Labov)社会语言学就是语言学。
因为社会本身就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语言变化也是社会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所以社会语言学就是语言学。
从以上定义可以总结出:美国:一般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变异”的语言科学。
英国:认为社会语言学是把语言当作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的那一部分语言学。
前苏联:倾向于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同社会生活诸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门语言学学科。
中国: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二社会语言学的定位分支说。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中最为人所喜爱的分支(赫德森)。
特鲁吉尔、美国Fishman、尤金·奈达,中国戴庆厦。
边缘说。
德国社会学家T.勒克曼(Thomas Luckmann) 、美国 A.什维策尔(社会语言学是独立的边缘学科)和海姆斯(Dell Hymes,社会语言学仅仅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相接壤的边缘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语言学流派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
我们比较倾向于前者。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diglossia)、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或socialect)、标准语和土语(vernacular)、正式语体(formal style)和非正式语体(informal style)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是:1.语言的变异(variation),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
这又被称为"微观社会语言学"(micro-sociolinguistics)或"小社会语言学";2.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双语、语言接触、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macro-sociolinguistics);3.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如某一社会阶层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这被称为语言的社会变异),又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行业和经济地位等对个人言语的影响(这被称为个人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四十年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如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社会变革等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的学科。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社会语言学已经从一个小众领域逐渐发展成为备受的重要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社会语言学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语言学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上。
学者们开始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和地域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他们研究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社会地位、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
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开始出现。
学者们开始语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特定社会群体的语言特征和变异。
同时,也开始重视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研究,探索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进入21世纪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随着大数据和等新技术的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得到了改进。
学者们开始利用这些新技术,从更广泛的语料库和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更精确地描述和解释语言现象。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也开始全球化和移民背景下的语言接触和变化,以及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回顾过去的四十年,社会语言学已经从一个小众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备受的重要学科。
未来的社会语言学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研究领域,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为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语言学将持续和研究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血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回顾过去四十年的研究历程,阐述现有研究成果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研究初期,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主要局限于症状和体征上,其治疗方法也以药物为主。
社会语言学理论概括作者:伊力帕提•艾沙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8期摘要:承认语言和社会的紧密联系,正是语言学研究的根本立足点。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研究语言和社会间各方面的关系的学科。
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的角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公变”。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社会一、社会语言学以及它研究的对象承认语言和社会的紧密联系,正是语言学研究的根本立足点。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研究语言和社会间各方面的关系的学科。
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的角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公变”。
由于社会和语言的联系广泛而复杂,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看法并不一致。
但是,把社会和语言结合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公变关系,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
基于此,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限定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阶级、阶层、职业、语境等;2.社会因素对语言功能、语言地位的制约作用;3.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包括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双语、双言現象,双语教育等;4.有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包括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融合等;5.个人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心里状态、性格等;6.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7.语言因素对社会因素的影响等等。
二、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虽然在1952年就出现了,但一般认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真正开始流行是在20世纪60年代。
一门学科的兴起与发展,总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动因。
社会语言学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内在动因在于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15年《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
变素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语言变异因此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的一门学科。
2、语言语言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的成员所说的话。
这一定义简明扼要;缺点是:不好界定。
因为:1)语言具有不同的形式;2)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
3、语言和社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行为);2)语言结构(行为)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3)语言和社会相互影响;4)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关系1)分支说: ①人物:英国郝德森。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就是“社会+语言学”。
2)“两属”说: ①人物:前苏联德舍里耶夫。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不仅仅属于语言科学的范围,它诞生于其他学科之间,是一门学科际的学科”。
3)“语用”说: ①人物:美国佐伊基。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who says what to whom on which occasion(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4)“应用”说: ①人物:陈建民、陈章太。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
5)“边缘”说: ①人物:陈原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看来,它不只是社会科学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接合部之一。
……边缘学科是富有生命力的,社会语言学也不例外”。
4、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有学者将“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学”相当于“语言社会学”。
●一方面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前者侧重于联系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侧重于联系语言联系社会。
但两方面的研究需要互补,不可画地为牢,这样才构成完整的“社会—语言”学。
●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小群体的言语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及其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的三、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要研究语言和客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结构的各种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主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态度、社会价值等)在语言活动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