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探索
- 格式:docx
- 大小:17.08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研究的一些想法一事实(语料)俄罗斯大科学家巴甫洛夫说:事实是科学家的翅膀。
1980年10月,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吕叔湘先生说了钱串子和串钱的绳子的故事。
钱串子是理论。
钱是事实(语料)。
强调了语言事实的重要性。
没有钱串子,钱还能够当钱用。
钱串子却没有用处。
理论不可轻视,但是事实(语料)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学归根到底是一门经验的科学。
语言学必须立足在语言事实的基础之上。
没有事实,就没有语言学。
语言学家必须高度重视语言事实。
在语言学理论是那个作出巨大贡献的大语言学家,例如索绪尔、叶尔姆斯列夫、萨皮尔、雅克布森、布隆菲尔德等,都是掌握了大量丰富的语言事实的人。
索绪尔对许多语言都做过专门研究。
终生讲授多门具体语言学。
不重视语言事实,不收集、积累语料,而想成为大语言学家,恐怕非常困难的。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语料。
立志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应当从观察、收集、整理语料开始自己的语言学研究。
上个世纪,我在广西师范大学讲学,说到“例不十,法不立”,有听众不明白。
随行的研究生全裕慧上台在黑板上写道:“例不实,法不立。
”我于是说:对,例子不真实,任何法则都绝对不能建立。
任何理论都必须建立的真实的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之上。
语料造假是真正的学者所绝不为的。
真正的学者,坚持的是:第一,第一手语料;第二,大量的语料。
即使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人,也决不能轻视语料。
只靠第二手语料是很难做成大学问的。
从网络上下载的资料,必须认真核实。
运用第二手资料,一定要谨慎。
我鼓励研究生从观察语言现象开始,随时随地做有心人,随手收集语言材料。
我们处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新的语言现象每天都大量地涌现,语言研究者应当密切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关注汉语的的新变化。
从活的语言事实开始自己的语言学研究。
观察与收集语料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之下进行。
塞尔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中说:“这里要注意。
现象本身不是事实,在特定描述下的现象才是事实。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一、语言的社会性社会语言学认为,应该从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角度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
这里包含两层含义:1、从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看,语言的生命取决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
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国社会心理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梅耶认为,语言学是一种社会科学,要想了解语言的变化,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变化。
房德里耶斯指出,唯有研究语言的社会作用,才能懂得语言的本质。
弗斯在继承了英国语言学历来重视语言应用研究传统的同时,深受英国功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坚持认为语言研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
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有形式意义,还有情景意义,因此应当在社会环境中描写和分析语言。
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学说,建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功能、语篇、人际功能都与语言的社会环境以及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存在着密切联系。
2、从语言本身的存在方式看,不同语言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社会性。
但这里的社会事实非指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也非指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是抽象的、同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而言语是无序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没有这些要素掺杂在其间,才能建立起来。
”但是,特定语言系统中每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对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共同的,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同样掌握了语言系统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语言是不是一个抽象同质的形式系统。
社会语言学认为,同一个语言社会中的成员,常常分属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因此掌握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有差别的,即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的各种变异形式构成的系统。
因此,语言的历时性变化不仅明显地表现在不同时代的语言使用者中,而且表现在同一代语言使用者甚至同一个语言使用者身上。
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思考[摘要]上世纪80年代,社会语言学传入中国,并且对其研究发展迅速。
本文首先讨论了社会语言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探讨了社会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的关系,并且试图从几个微观的角度理解社会语言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后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语言社会语言学一、社会语言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兴起于 20 世纪50 年代,是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的一门学科。
关于它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向来众说纷纭,较为重要的学派有“分支”说、“两属”说、“语用”说等。
我国语言学家陈建民和陈章太则提出“应用”说,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在世界范围内,社会语言学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还很不成熟,从以上许多对学科本身性质的争议就可以看出。
在我国,社会语言学更是处于刚刚起步的时期。
另一位著名语言学家郭熙提出:“中国社会语言学有两个重要使命,一是描写、解释语言变异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为不同时期的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解决中国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充分利用中国特有的社会资源和语言资源,为世界社会语言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由此可见,中国社会语言学不仅在中国语言学的地位十分重要,还肩负着为世界社会语言学做贡献的重大使命。
数十年来,无数语言学家在这块崭新的领域中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二、社会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关系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和多元性是社会语言学最显著的特征。
这些特点滋生出了一系列有关学科的界定以及研究范围等事关学科体系的问题,成了社会相关学科内部争论的焦点。
明确了该学科的性质,有助于摸清这块交叉重合地带,理清社会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构建社会语言学的学科体系。
社会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都研究语言,但前者是结合社会语境进行的语言研究;而后者是舍弃情景、脱离社会实际的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也都研究语言,但前者关注社会语境中的语言; 而后者关注一个人说话及理解他人语言的心理过程,即语言习得。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一、语言的社会性社会语言学认为,应该从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角度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
这里包含两层含义:1、从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看,语言的生命取决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
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国社会心理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梅耶认为,语言学是一种社会科学,要想了解语言的变化,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变化。
房德里耶斯指出,唯有研究语言的社会作用,才能懂得语言的本质。
弗斯在继承了英国语言学历来重视语言应用研究传统的同时,深受英国功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坚持认为语言研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
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有形式意义,还有情景意义,因此应当在社会环境中描写和分析语言。
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学说,建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功能、语篇、人际功能都与语言的社会环境以及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存在着密切联系。
2、从语言本身的存在方式看,不同语言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社会性。
但这里的社会事实非指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也非指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是抽象的、同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而言语是无序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没有这些要素掺杂在其间,才能建立起来。
”但是,特定语言系统中每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对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共同的,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同样掌握了语言系统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语言是不是一个抽象同质的形式系统。
社会语言学认为,同一个语言社会中的成员,常常分属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因此掌握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有差别的,即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的各种变异形式构成的系统。
因此,语言的历时性变化不仅明显地表现在不同时代的语言使用者中,而且表现在同一代语言使用者甚至同一个语言使用者身上。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
[1]中文名索绪尔外文名Saussure概况听语音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
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
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
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
[2]代表人物听语音索绪尔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宏观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探索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语言学的发展。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即平时热门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
另一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均为当代社会的研究方向。
布莱特(W.Bright,1966-)他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变异。
费希曼(Fisherman)他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微观社会语言学从语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方言和语言变异。
考察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宏观社会语言学则以社会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
对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诸多角度进行塔索,我这里将以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这里的微观与宏观研究不完全与费希曼相同,这里的宏观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微观只要是指个体或企业,名人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等因素。
政治主要指政治事件,法律观念以及因政治引起的军事行为所造成的影
响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
经济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商品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开拓所给语言学带来的影响。
文化科技主要指文学、宗教、哲学、艺术、科技为社会语言学所带来的变革。
风俗习惯主要指民族的风俗习俗、方言俚语为社会语言学带来的变化。
政治对语言学的影响
政治对语言学的影响可以从英语的发展史中就可以明晰。
英语的发展可以说是典型的窃取其他语言为己用的语言发展类型。
英语的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英语的起源,其次为核心英语词汇的产生发展,然后是英语的爆发和完善期,最后为核心词汇的固定边缘词汇爆发时期,也可以说是当代英语的成熟期。
起初,英语属于一种西日耳曼语言。
古英语是一个多样化的群方言。
罗马人入侵时尚不存在英语,威尔士英语。
公元五世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定居不列颠,他们留下众多农耕词汇,包括sheep,ox,earth和wood等词。
北欧海盗也为英语带来了众多以sk 开头的词汇如sky和skirt,与此同时,从五世纪开始,古英语的元音就开始有了,由“开”向“闭”的发展趋势。
九世纪英语的辅音系统受到外来部族的影响逐渐稳定,资产阶级革命后一系列政治性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英语词汇。
经济对语言学的影响
经济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主要是从中世纪开始加大的,之前的英国史主要表现为外来势力对本土英语的催生,中世纪之后,英国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大了与外部势力的交流,借鉴和吸纳众
多小语系,逐级发展壮大。
中世纪之后的前期主要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较大,进入英语的斯堪的纳维亚词汇不仅有名词,形容词,动词,而且有代词,如they,their,them在语法方面也有重大影响,如s (动词现在时,肯定句第三人陈单数词尾)和ing(分词词尾)等,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对英语词汇的增加。
总之,英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扩展了英语势力,同时也大量吸收创造英语新词汇和词义。
文化科技对语言学的影响
中古英语经历了大悲大喜,这种变化比任何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主要涉及的领域为教会词汇,时尚,饮食和社交词汇,艺术学识和医药词汇。
公元1500年后,英国参与了当时许多的重大文化活动,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然后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现实主义。
他们均已各自方式为英语留下了独特的痕迹。
风俗习惯对语言学的影响
中古英语有四种方言;北方方言,中东部方言,中西部方言和南部方言。
由于合力作用首都伦敦所在城市方言构成了普遍认同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之标准英语的基础。
俚语,英语的演变过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门户大开,来者不拒。
全世界共有一百二十五中俚语,其中有三十五种是以英语为基础的俚语,在英语群系中,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最大,也通常被认为最标准的英语。
微观因素
微观因素主要为个人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个人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主要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加大。
例如,莎士比亚传承中古英
语,发展现代英语(主要表现为语法词汇复数等的变化),兰格伦的《农夫皮尔斯》,威克里夫的《圣经》对英语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纵观整个英语的社会语言学宏观,微观方面的可发现在前期主要吸收词法,句法,语法及外来词汇为了中后期主要从固定核心词汇,爆发式发展边缘词汇。
这是英语发展高明的地方。
对于中国现在正处于新生文化与传统文化吸收与创新,国内文化与国外文化相碰撞迸发火花的时代,英语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英国史[M]1996年版及一些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