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2、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特点3、体会人类在探索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体会人类在探索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2、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特点一、导入课文(ppt)同学们,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拍摄回来的照片,这湛蓝的星球,是不是很美?(是)杨利伟自己也说,从月球看我们的地球,真的很美。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呈现圆弧形,现在科技先进,我们通过卫星图片能很清楚地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人类最开始是怎么发现地球是球形的呢?学完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二、初读感知1、首先看看课文题目,从标题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预设:写的是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关注哪个词?第一次);写的是“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关注哪几个词?发现和证实)。
追问:到底哪个是主要的?这两个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恰恰证明了地球是“球”形。
小结:所以主标题可能会写一个故事,副标题可能写科学知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是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中一个重要事件。
2、人们是怎么发现地球是“球”形,又是怎么证实这一点的?在这之前,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自读课文,圈划归纳。
(人们对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错误认识)盖天说和盾牌说2(发现)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柏拉图提出“地圆说”亚里士多德用事实进行论证3(证实)15世纪初,葡萄牙人西非航行支持了这一学说16世纪初,麦哲伦环球远航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三、细读体会1、对于这次航行,文中第9节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远航”,为什么说它“最伟大”?“最冒险”又体现在哪里?→“最伟大”:(第13节)麦哲伦的这次环球远航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结束(那么文中哪一段又体现了这是一次“最冒险”的航行?)→“最冒险”:齐读第12节,看看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觉得最艰难的是哪一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为什么你认为这里最冒险、最艰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困难过程。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的探险活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学习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叙述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叙述的写法。
预习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人类第一次穿越茫茫的大海、汹涌的海峡,去追求谜一样的目的地时,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非凡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
麦哲伦对人类的贡献无疑是伟大的。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事迹外,你还知道麦哲伦的哪些故事?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伟大的航海家?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
去查查资料(文字的、图片的),向同学们作作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5 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一是中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05-1433 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二。
沪教版七下《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1市二初中语文备课组徐莉萍、周鸿艳课题:人类的第一次全球航行[ 教课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重点,简述事情过程的说明方式。
2、培育学生勇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课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重点,简述事情过程的说明方式/[ 教课难点 ]培育学生勇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课方法 ]讲堂议论法[ 教课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 ,人类历史上有好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优秀的贡献。
比方说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霍金,, 。
同学们,人类历史上有好多第一次。
比方说人类第一次使用火,人类第一次围绕地球航行,那么人类第一次全球航行是谁?他为何要全球航行?那么今日我们就学习《人类的第一次全球航行》二、初读课文,认识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脉络,认识“球”形地球发现和证明的过程1)迅速阅读课文,认识课文内容2)讲堂议论,教师概括太古时代的错误认识与对此产生的思疑——柏拉图第一个发布“地球”的观点和亚里士多德经过察看自然现象科学地论证了“地圆学说”——麦哲伦第一次全球航行最后证明。
文章内行文中抓住重点,简述事情过程,生动地说了然这一探究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感觉麦哲伦敢于探究的精神1、细读麦哲伦航海的困难经历2、教师出示麦哲伦航海路线图3、在全球航行中,麦哲伦经受了那些困难困苦才证明“地圆学说”?讲堂议论,教师概括1)进海峡是经受累难自然考验:波浪汹涌、水流湍急人员考验:海员叛变、给养船被叛离开2)出海峡后边临的存亡考验:断粮、坏血病死亡、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而惨遭杀戮。
4、人类第一次航行留给后代的可贵财产是什么?1)讲堂议论2)教师总结:敢于怀疑、勇于实践、不惜献身,这就是可贵的财产。
[ 部署作业 ]1、阅读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2、收集航海家的事迹,制作卡片,并作沟通。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的过程,体会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自主探究,体会人类为证实发现所体现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说明:本文选自《世界大发现》,是一篇科普知识文章。
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在介绍人类发现和证实“球”形地球的过程中,体现了科学探索者所付出的艰辛和此举在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通过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讨麦哲伦能成功证实“球”形地球所具备的多个要素,体会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
2、难点:学生能围绕文本探究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析疑能力。
说明:本文教学重点设计为对麦哲伦获取环球航行成功的要素的探究,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立足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析疑能力。
[思路点拨]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以“麦哲伦能成功进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要素有哪些?”这一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探讨。
感悟阶段可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课外相关资料,让他们自己补充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过程中能体现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精神的细节描写片断,从而过渡到对本文的感悟。
[练习举隅]1、搜集整理古往今来为科学而献身的科学探索家的故事,在故事会上交流。
2、根据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取得成功的要素,谈谈我国要进行星际航行探索的话应具备哪些条件。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自主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1.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较长的句子和生词。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教材:《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三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环球航行”一词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历史背景。
2.出示图片:展示当时的船舶和航海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社会背景(10分钟)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要性和意义。
2.师生互动:给学生看一段视频,展示当时的航行装备和杰出的航海家。
3.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人类会尝试进行环球航行?环球航行有什么意义?三、阅读课文(20分钟)1.讲解生词:解释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并进行读音和例句讲解。
2.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四、课文分析(15分钟)1.师生对话: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2.课文解析:逐句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五、课文运用(10分钟)1.词汇运用: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总结并进行归类,分组进行造句。
2.句型运用: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型,自己编写几个相关的句子。
六、展示交流(10分钟)1.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学生互评:学生相互评价展示的同学,并给予建议。
七、课堂总结(5分钟)1.讲解重点:总结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重点知识,并进行提问。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概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扩展:1.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了解更多关于环球航行的知识。
初二语文《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生物指示”现象》某某教育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生物指示”现象》《旅鼠之谜》《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习目标】1、阅读多篇课文,了解文章中的科学术语及科学原理。
2、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培养探究科学的好奇心。
3、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4、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X。
【学习重点与难点】1、阅读多篇课文,了解文章中的科学术语及科学原理。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X。
【学习过程】(一)中考出示中考要求: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二)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1、明确说明对象。
考查方式: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方式: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
3、归纳说明方法。
“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4、理清说明顺序。
①概括要点。
②看说明的对象。
5、体会说明语言。
6、分析说明结构。
1)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2)总体结构: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基本模式: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常见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3)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学设计范文《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掌握在说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本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理解科普小品文依据科学性和入门性的文体特点安排详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在说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本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科普小品文依据科学性和入门性的文体特点安排详略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一、导入1、古人对地球形状想象的图片——“地球是圆的”背后,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充满艰辛、勇气的漫长科学史。
2、一同了解“地球”成为“球”形的科学史的同时,学习科学史类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二、麦哲伦旅行在文中的作用1、阅读课文,依据文中信息在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旅行的航线,验证麦哲伦的航线是否成为了“环形”?他的航行能否证实地球是球形的?2、你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史实中能吸取哪些经验和启示?3、从全文的角度看,写麦哲伦航行的事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我们应当学习他在科学探索中反映出的可贵的.品质吗?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放在整个科学史中来看麦哲伦航行的意义。
三、科普小品文的详略安排1、阅读课文1-7小节,说说人类发现地球是“球”形的,前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在介绍人类发现并证实地球是球形的整个科学史的过程中,作者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详略安排的依据是什么?主要详,次要略;代表性强详,代表性弱略;重大转折详,中间过程略;实验证实详,理论阐释略;3、结合文体特点和写作目的,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科普小品:向大众普及科学常识,需要兼具科学性和入门性。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的过程,体会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自主探究,体会人类为证实发现所体现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说明:
本文选自《世界大发现》,是一篇科普知识文章。
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在介绍人类发现和证实球”形地球的过程中,体现了科学探索者所付出的艰辛和此举在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通过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讨麦哲伦能成功证实球”形地球所具备的多个要素,体会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
2、难点:学生能围绕文本探究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析疑。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的过程,体会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自主探究,体会人类为证实发现所体现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说明:
本文选自《世界大发现》,是一篇科普知识文章。
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在介绍人类发现和证实“球”形地球的过程中,体现了科学探索者所付出的艰辛和此举在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通过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讨麦哲伦能成功证实“球”形地球所具备的多个要素,体会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
2、难点:学生能围绕文本探究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析疑能力。
说明:
本文教学重点设计为对麦哲伦获取环球航行成功的要素的探究,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立足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析疑能力。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以“麦哲伦能成功进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要素有哪些?”这一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探讨。
感悟阶段可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课外
相关资料,让他们自己补充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过程中能体现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精神的细节描写片断,从而过渡到对本文的感悟。
[练习举隅]
1、搜集整理古往今来为科学而献身的科学探索家的故事,在故事会上交流。
2、根据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取得成功的要素,谈谈我国要进行星际航行探索的话应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