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26
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形式。
它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包括童话、寓言、儿童小说以及儿童诗歌等。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为儿童提供娱乐,更是一种教育性的媒介,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传递给孩子们众多的启示和教益。
本文将简要概述儿童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古代,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都被传诵给儿童听,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然而,正式的儿童文学产生较晚。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教育制度的普及和儿童读物市场的出现,儿童文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此后,儿童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被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教育家重视和创作。
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通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作者会用简单明亮的词汇和清晰的句子结构来表达。
这样的写作风格更适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并能够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常常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
通过悬念、冲突和解决的过程,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再次,儿童文学注重塑造鲜明的角色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勇敢的英雄、智慧的导师和善良的朋友,来展示不同的品质和价值观。
这些角色可以成为儿童的榜样,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儿童文学的主题通常与儿童的成长体验相关。
它能够探索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如友谊、责任、勇气和自我认同等。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开阔儿童的眼界。
通过接触众多不同的故事和世界,儿童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和不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其次,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阅读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能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从中领悟到友谊的重要性。
此外,儿童文学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奇幻故事,儿童能够构建自己独特的想象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为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其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本特点1.主题鲜明、单纯浅显2.题材广泛,新颖独特3.情节曲折、结构完整4.语言浅显、动听、鲜活(提现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摹绘、夸张、拟人)拟人:幼儿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它生发出泛灵性,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和意志,对有生命的东西就更加同情和关爱。
“图画故事”和“插图文学”的区别“图画故事”是一种图文共同讲故事的特殊的文学体裁,“插图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是幼儿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语言。
插图文学读物中的文学在图画进入读物之前就已存在,它本来就是完整的和独立的语言艺术,而插图只是一种使文学更形象更闪光的辅助手段。
然而,图画文学中的图画是具有和语言艺术功能相当的主体手段,它本身就承担着作品主体性的表情达意的责任。
儿歌在古代是叫“童谣” 使用是在“五四”时期。
儿歌最本质的特征是:音乐性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它的作用在于催眠。
2.数数歌:是一种培养幼儿数目观念、训练幼儿认识数能力的儿歌。
3.谜语歌:以儿歌形式出现的谜语叫谜语歌。
4.连锁调:也称连珠体,或叫衔尾体。
它是用“顶针”手法来安排结构,或者“随韵结合,义不连贯”的传统儿歌形式。
5.问答歌:指以设问形式来表达内容,引导幼儿认识事物或事理的儿歌形式。
(有问必答是问答歌的基本特点)6.绕口令: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或者急口令。
7.颠倒歌:又称错了歌、倒唱歌、滑稽歌。
它是通过大胆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造成违背常规的奇怪现象或“废话连篇”的奇特效果,引导幼儿从违背常规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
8.字头歌:是指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
9.游戏歌:是配合婴幼儿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儿歌与幼儿幼儿诗的异同1.从产生的源头来看,儿歌的历史更悠久,由古老的童谣发展为今天的儿歌,有较为成熟和定型的表现形式。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论(8学时)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儿童文学的概念(一)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对儿童文学的几种较具影响力的认识1、以胡适、周作人等学者为代表所倡导的“儿童本位论”思潮2、1949年—1955年这一历史时期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工具论3、以陈伯吹为代表的“童心论”4、关于区分儿童文学的标准之多种见解(二)什么是儿童文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共识,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
广义与狭义的概念、相应的分类。
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应把握好。
二、儿童文学与文学(一)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它服从于文学的一般共性规律和要求,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共同点:两者都是以语言为材料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均具有思想倾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
不同点: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倾向性差异。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两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它们的写作、研究以及指导阅读都有重要意义。
儿童读物的含义比儿童文学的含义宽泛得多,是指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经印刷出版成书后形成的的儿童文学读物仅是儿童读物中的一种。
区分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学性”这个核心点上。
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儿童读物中除文学读物外的其他门类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或不完全具备文学性质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小读者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然界的某些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质朴)。
●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审美观念的确定;培养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
●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自在”到“自觉”;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乐观、幽默;中期:现实主义加强;晚期:现实批判性。
●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独特的精神气质:天性上拥有童心;与儿童的沟通是内心的需求;创作儿童文学是一种适应自己心性的生活方式;对创作儿童文学怀有高涨的热情。
●独特的精神气质(儿童亲缘的精神气质)表现在:童心童趣;机智幽默;丰富的想象力。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在: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等。
●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优势:社会职业身份决定了他们能够深入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性。
局限性:其创作会因功利的教育观的束缚而带来不可小视的弱点。
●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成人:处于身份和职业的需要;完全天性上、内心的需求。
●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幼儿文学:游戏性、直观性;童年文学:形象性、浅显性;少年文学:哲理性、深刻性。
●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文本:故事;语言;插图。
●故事性的构成:“故事元”和“矛盾体现物”;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与曲折性;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技巧的控制;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结构特点:三段式,连环式,对立式。
●故事性在不同文本中的体现:儿歌、儿童诗:“寓情于事”;童话、儿童小说:“性格型”故事;寓言:思想、哲理。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基本原理第一节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的概念:①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②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③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她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③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概念。
P5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第二章历史和今天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发现后才有了儿童文学。
第二节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197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姜尼〃罗大里的代表作《童话故事游戏》,使用新的儿童文学叙事法。
第三章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除了拥有一般文学创作的能力之外,还应在精神气质、生活积累、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就是能成功地挖掘儿童的精神内涵并表现出来。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时期的三个阶段:幼儿期(3-6岁)以自我为中心,泛读论、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5岁)。
第四章文本特征第二节语言特点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赏析儿童文学先要说明文体,如儿童小说、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第三节插图插图和图画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图画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第五章儿歌与儿童诗第一节儿歌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摇篮歌、问答歌、颠倒歌、数数歌、绕口令、时序歌、对数歌、物象歌。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①儿童诗篇幅较长,结构有变化,语言较诗意化;儿歌篇幅较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
②儿歌主要是大人吟诵,表达大人的情感,婴幼儿靠听觉来感知;儿童诗则适合孩子自己朗诵,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
③从内容上看,儿歌内容简单;儿童诗则更丰富。
第六章童话寓言第一节童话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虚构。
童话起源于神话和传说。
幼⼉⽂学的概念幼⼉⽂学的概念幼⼉⽂学是以3-6岁的幼⼉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学。
1、幼⼉⽂学必须是“⽂学”(1)幼⼉读物实际上是适宜幼⼉阅读(或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其范围⽐幼⼉⽂学⼴泛得多。
(2)幼⼉⽂学是幼⼉读物中的⼀个种类,它故事性强,形象⽣动,富有趣味性,深受⼩读者喜爱,因⽽在整个幼⼉读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幼⼉⽂学必须是“幼⼉”的⽂学(1)⾸先,幼⼉⽂学是“为幼⼉”的⽂学,是创作者适应幼⼉读者的审美需要⽽创作的⽂学。
(2)其次,幼⼉⽂学是幼⼉能够接受的⽂学⼀、幼⼉⽂学要求? 1、开头:尽量简短 2、故事情节:⽣动、曲折、有趣 3、篇幅:不宜过长⼆、语⾔幼⼉时期是⾔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3岁幼⼉可掌握1000个词左右,到5~6岁,则可掌握3000~4000个词,但⾔语发展的⽔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幼⼉⽂学的语⾔要⼒求形象、⽣动、⼝语化,适合幼⼉的理解⽔平,但也要稍稍超出幼⼉的实际理解能⼒,以促进幼⼉⾔语的发展。
3、幼⼉审美⼼理中的“⾃我中⼼”思维⽪亚杰认为,幼⼉的思维是⼀种“⾃我中⼼”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主体对外在物理世界的把握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分不清物理世界和⼼理世界的界限、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的界限、现实和想象的界限。
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泛灵观念⼈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三、幼⼉接受⽂学的特殊⽅式?1、“听赏”是幼⼉接受⽂学的主要⽅式2、“图画”是幼⼉理解⽂学的重要途径3、“感受”是幼⼉欣赏⽂学的主要特征四、幼⼉⽂学的⽂体特点? 1、幼⼉⽂学是开启⼼智的启蒙⽂学 2、幼⼉⽂学是深⼊浅出的⼝语⽂学 3、幼⼉⽂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学 4、幼⼉⽂学是培育⼈⽂精神的情感⽂学5、幼⼉⽂学有利于幼⼉认识万事万物6、幼⼉⽂学还能帮助幼⼉了解⼀些⽇常⽣活的内容7、幼⼉⽂学对幼⼉⼼理成长也有启蒙引导作⽤五、幼⼉⽂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幼⼉⽂学与其他⽂学种类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的语⾔。
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是指专门为幼儿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深受广大幼儿和家庭的喜爱。
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幼儿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幼儿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
幼儿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面向的读者群体是3-6岁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文学作品也充满向往。
因此,幼儿文学作家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创作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引导幼儿在阅读中体验快乐、获得启发。
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样,涵盖生活、友情、家庭、自然等各个方面。
通过这些主题,幼儿文学作品向幼儿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世界、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角色形象是关键元素之一。
作家需要塑造具有个性鲜明、富有魅力的角色形象,让幼儿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这些角色形象的故事经历,幼儿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品格。
除了文字表达,幼儿文学作品还可以借助插图等形式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插图能够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增强对作品的记忆和理解,促进幼儿对文学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幼儿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应当重视幼儿文学的传播和推广,为幼儿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启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质。
一、名词解释1、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能为他们接受和欣赏的启蒙文学。
2、幼儿戏剧幼儿戏剧的定义以幼儿为对象适应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3、儿歌儿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
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
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如福建浦城儿歌《月光光》。
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
另有梁静茹的歌命名为《儿歌》。
4、类型人物属于某种类型的人物群体5、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6、超人形象1938年,由杰瑞·席格执笔,乔·舒斯特绘制的系列漫画《超人》在美国问世。
在那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代,漫画中的超人集中体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心理和大众价值取向,每当危急出现的时候,漫画中这位举止儒雅的记者克拉克·肯特就会摇身一变,成为肩披红色斗篷、神勇无敌的超人,救弱者于水火之中。
7、传说传说,是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与神话、笑话、史诗、说唱、民谣等并为民间文学的样式,并为书面文学提供了素材,同时也为后世传说的渊薮。
传说的解释:辗转述说,也可说是流传,不能够确定。
传说,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
`第一章幼儿文学与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为广大儿童服务的文学,它是以读者对象为依据区别于成人文学幼儿文学与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而自成一体的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3~6岁的为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的幼儿服务、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符合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两分法:韵文类和散文类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其中四分法最为流行。
对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必须考虑的因素:首先,幼儿文学的不同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其次,幼儿文学的体裁分类必须体现幼儿文学本身的特点。
再次,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儿歌唱诵类幼儿诗童话寓言幼儿文学讲读类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图画书综合类幼儿科学文艺幼儿戏剧幼儿文学的心理特征:一感知觉二注意三记忆四思维五想象六情感七语言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幼儿受生理、生活条件的制约,心里分化刚刚开始,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都非常缓慢,他们往往分不清哪是“自我”,哪是“他人”。
幼儿审美心理中“自我中心”思维非常突出,形成幼儿审美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
具体变现形式有以下四种:一、幼儿的前因果观念前因果观念是指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尚未产生理智的解释之前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
二、幼儿的泛灵观念泛灵观念使幼儿把任何事物都看做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有意识。
三、幼儿的“人造观念”“人造观念”是古希腊哲学的一种对万千事物的认知方式:物质是由自然界中的一种超凡力量创造的。
四、幼儿的任意逻辑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的思维呈现出以重任以逻辑性和荒诞性。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一)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二)直觉性的审美方式(首先,图画使幼儿理解文学的主要途径。
其次,音乐性的语言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三)在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中接受文学第二章幼儿文学的特征理解与分析:如何理解幼儿文学是浅语言的艺术?答:幼儿文学是一种“浅语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