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7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第四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精度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而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是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
其关系到工件质量、机器性能、生产效率等众多方面。
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提高了工件质量,而且使整个制造过程更加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
因此,开设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现代制造业的挑战,并提高其就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基础几何量公差及其表示方法;2.让学生了解常用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3.让学生掌握基本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4.让学生掌握测量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基础几何量公差1.基本概念和定义2.公差的表示3.公差运算基础4.公差要求规定(国家标准)常用测量工具1.千分尺、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及摆线直观仪的使用2.测头使用基本测量误差1.误差的类型2.误差的来源及其特征3.误差评定标准4.误差计算方法测量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1.数据处理2.控制图的绘制四、教学策略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地讲解几何量公差及其表示方法,以及常用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为实践教学做好铺垫。
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误差的计算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2.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授课、实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3.强化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如测量实验、误差计算、质量控制等,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
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几何量公差及其表示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误差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方面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收集数据、进行误差计算、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试题一一、填空题 (共20分,每空1分)1.一个孔或轴允许尺寸的两个极端称为极限尺寸。
2.一零件表面切削加工要求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为6.3μm,在零件图上标注为6.3____________。
3.配合基准制分_基轴制和__基孔制两种。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____基孔制_。
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基孔制制,而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采用基基轴制制。
5. 现代工业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归纳起来有四项,分别为____准确性_____、__平稳性______ 、_____载荷分布的均匀性____、___此侧间隙_____________ 。
6. 普通螺纹结合的基本要求为____开环___、___闭环_______。
7. 零件的尺寸合格,其___加工误差_____ 应在上偏差和下偏差之间。
8.公差原则分__独立原则____和相关要求,相关要求包括__包容要求__________、 ___最大实体要求____ 、__最小实体要求_____、__可逆要求______ 四种。
9. 在同一尺寸段内,从IT01~IT18,公差等级逐渐降低,公差数值逐渐增大。
二、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1.当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时,其配合性质为( B )。
A. 间隙配合B. 过渡配合C. 过盈配合2.公差带的大小由( C)确定。
A.实际偏差 B. 基本偏差 C. 标准公差3.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A)。
A.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大于基本尺寸B.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小于基本尺寸C.孔最大极限尺寸大于基本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小于基本尺寸4.基本偏差是( D)。
A.上偏差 B .下偏差 C. 上偏差和下偏差 D. 上偏差或下偏差5.标准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共有(C)个项目。
A.8B.12C.14D.166.垂直度公差属于(C)。
A.形状公差 B. 定位公差 C. 定向公差 D. 跳动公差7.如被测要素为轴线,标注形位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