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术操作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4.20 KB
- 文档页数:2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 确认患者信息,核对医嘱;2.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3. 洗手、戴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4. 准备好需要的器材: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无菌巾等。
二、检查部位1. 确认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放置在桡动脉或股动脉;2. 检查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感染或其他异常应及时处理。
三、局部麻醉1. 选择合适的局麻方法,常用的包括表面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2. 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3. 在消毒后待皮肤干燥后进行局部麻醉。
常用方法为注射0.5%利多卡因,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年龄而定。
四、穿刺置管1. 穿刺时要保持手稳定,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组织;2. 穿刺针要与皮肤成30-45度角,并沿着动脉走向插入;3. 当穿刺针进入血管后,要注意抽回针芯,以避免导致血栓形成;4. 插入导管时要保持手稳定,并避免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导管,以减少损伤血管壁。
五、确认置管位置1. 确认置管的位置:通过X线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确认;2. 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漏气、漏血等情况;3. 确认导管是否顺畅通畅,如有阻塞应及时处理。
六、固定导管1. 用无菌巾将导管周围包裹好,保持清洁干燥;2. 使用透明敷料或者绷带将导管固定在穿刺部位。
七、后期处理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2. 定期更换敷料和巩固带,避免感染和移位;3. 在拔除导管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医嘱及时拔除。
总结: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需要高度技术和经验的操作,操作前需要充分准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检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且在穿刺和置管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减少损伤。
在确认置管位置后,要固定导管并及时处理局部情况。
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监测和护理,及时更换敷料和巩固带,并根据医嘱及时拔除导管。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1.术前准备:-准备所需材料:无菌手套、消毒剂、穿刺针、适当长度的导管、无菌手术刀、生理盐水、透明敷料、无菌纱布等。
-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手术部位正确。
-告知患者术前需要空腹,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2.选择穿刺部位:-典型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尺动脉和股动脉,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在选择穿刺部位之前,用无菌手套检查患者的血运情况,避免穿刺过程中出现血管塌陷或血流量不足。
3.进行手术部位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手术区域消毒,确保手术区域彻底消毒。
-消毒时从穿刺部位向周围扩散进行,以避免引入细菌。
4.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或冷冻喷雾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在给予局部麻醉剂之前,先向患者解释可能的不适感,避免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
5.穿刺置管:-拿起穿刺针,将针尖垂直于皮肤,插入预先标记的部位。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针,用中指保持稳定,插入穿刺针依靠脉搏的位置深入血管中。
-一旦确认进入血管,将穿刺针锁定,并小心地将导管插入血管中,将导管推进至所需深度。
-同时,监测穿刺部位出现出血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确认管路通畅:-将注射器连接到导管上,抽回一定量的血液,以确保管路通畅,无血栓形成。
-将生理盐水注入导管,观察是否有血液返回,以确定导管位置和通畅情况。
7.固定管路:-使用无菌纱布和透明敷料固定导管,避免导管在移动过程中移位或脱落。
-检查固定情况,确保固定牢固,同时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8.术后护理:-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出血,以及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和护理指导,降低患者的不适感,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进行此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保证技能熟练,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感染控制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
-操作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纠正。
不可能的物理学观后感1000字不可能的物理学观后感《不可能的物理学》是一部由约翰•杀泽克所著的科学类图书,本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物理学概念和现象。
通读完毕后,我对物理学深深着迷,同时也对人类的探索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不可能的物理学》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本书以八个章节的形式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时间旅行、光速旅行、超能力、超级重力、量子力学、弯曲时空、虫洞和时间旅行机器等主题。
每个章节都以实例和故事的方式展开,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物理学原理和概念。
这种以故事为背景的科普方式非常吸引人,让人产生了一种游戏般的体验感。
在读完本书后,我收获了许多对于物理学的新认识。
例如在第一章中,我了解到时间旅行的可能性,尽管目前科技尚未达到这个程度,但是它仍然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无论是通过光速旅行还是利用虫洞进行时间跳跃,时间旅行都离我们并不遥远。
但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时间旅行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和不可预测性,这使我对时间的概念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第二章中,讨论了光速旅行的可能性。
光速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我们目前无法突破这个限制。
然而,科学家对于光速旅行的研究依然在进行中,希望能找到突破的方法。
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些概念性的物理学原理,例如时空弯曲和虫洞,这些理论可能为光速旅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在第五章中,我对量子力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量子力学是一门非常奇特和抽象的物理学,涉及到微观世界的运动和变化。
通过学习量子力学,我意识到事物并不像我们所认知的那样简单。
粒子可以处于多种可能性中,相互之间可以发生纠缠,这些概念颠覆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常识。
这种奇妙的现象让我对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智慧充满敬畏。
通过阅读本书,我还了解到了弯曲时空和黑洞的存在。
这些概念在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但其实它们都是基于物理学理论的。
例如,弯曲时空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物体会影响到其他物体的运动轨迹。
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1. 引言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操作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范,以规范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过程。
2. 术前准备在进行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 患者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术前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和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材料,确保器械和材料的干净与完整;- 术前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并取得知情同意。
3. 手术操作步骤3.1 患者体位- 采用平卧位,下肢稍屈曲,外展。
保持患者舒适,避免下肢肌肉过度紧张。
3.2 局部麻醉- 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药物,如2%利多卡因。
确定麻醉部位,并进行局部麻醉注射。
3.3 穿刺- 在麻醉后待患者局部麻醉效果出现后,选择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
应垂直于皮肤入穿,避免斜向穿刺。
- 注意避免穿刺位置过深,以防止动脉后壁的墩起式出血。
3.4 确认位置与留置导管- 穿刺置管成功后,进行动脉位置的确认。
- 确认无误后,将导丝经穿刺针引入血管内,再通过引导剪将血管扩张。
- 最后,将导管放置到血管内,并固定好。
4. 术后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
- 做好术后伤口处的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 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如监测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
5. 放置导管后的注意事项- 及时检测血流,观察导管是否顺利畅通。
- 防止导管脱出或意外拔出,保持导管位置的稳定。
-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并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 监测患者活动能力恢复情况。
6. 不良事件处理- 如果发生出血、血肿等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理。
- 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进行血管内紧急介入治疗。
7. 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常见的介入手术技术,正确规范的操作流程对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性至关重要。
通过本操作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动脉穿刺置管术1、患者仰卧位,髂前上棘与耻骨结合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取18G针刺皮下,形成导引遂道。
2、套管针与皮肤呈30度角,对准中指摸到股动脉方向,套管针接近股动脉表面时刺入动脉,直到针尾出现血液为止。
3、如套管已进入动脉,则可见血向外快速流出,即将套管向前推进。
血流通畅表示穿刺成功,如无血喷出,应将套管缓慢退出,直至尾端有血喷出为止;再将套管沿动脉平行方向推进,血流通畅后即可接上连接管,装上简易测压器或压力换能器和监护仪。
4、放平患肢,固定套管,以免滑出。
5、套管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导管通畅,即可测压。
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1、注意无菌操作。
2、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3、排尽空气。
4、发现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5、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6、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7、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8、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拨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块,挽救肢体。
1、为了定位股动脉的位置和行走方向,可以使用三指定位法。
在腹股沟韧带下2cm或腹股沟皮肤皱褶处,可以摸到股动脉搏动表面。
使用食指与中指、无名指分开,穿刺点选在食指与中指间,这种方法既可指示股动脉位置,又可确定其行走方向。
2、进行穿刺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并进行局部麻醉。
右手持针,与皮肤呈60度角进针,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刺入动脉。
如果针尾有血喷出,则可以插入导引刚丝。
如果没有血流出,则需要慢慢退针直至有血喷出,表示穿刺成功。
插入导引钢丝时应无阻力,如果有阻力,则不可硬插,否则导引钢丝可能刺穿动脉,进入软组织内。
最后,需要将导引钢丝插入塑料套管。
3、使用套管针进行穿刺时,如果针尾有血涌出,则可以放入套管。
有时置管较困难,也可能穿透动脉而进入软组织内。
此时,只能将导管慢慢退出,直至导管尾端有血喷出时,再调整角度。
沿动脉行走方向插入,有时也能获得成功。
股动脉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股动脉穿刺是一项重要的介入性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液样本或进行血管内治疗。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is an important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used to obtain arterial blood samples or perform endovascular therapy.)操作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Before the procedure, strict hand disinfection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使用超声引导定位股动脉,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
(Use ultrasound guidance to locate the femoral artery and determine the puncture site and angle.)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Explain the procedure to the patient and obtain written consent.) 准备好穿刺所需的器械,包括穿刺针、导管和导丝等。
(Prepare the necessary instruments for puncture, including puncture needle, catheter, and guidewire.)全身麻醉患者需做好监护和呼吸道管理。
(For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onitoring and airway management should be performed.)应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感。
(Use local anesthesia to anesthetize the puncture site and alleviate the patient's pain.)穿刺器械进入股动脉,抽取足够的血液样本或进行治疗操作。
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血液样本或进行介入性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
1. 患者通常需要卧床,双腿伸直。
2. 医生会消毒手术区域,并可能使用无菌帷幕覆盖。
3. 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药麻醉手术区域,通常是腹股沟区域。
4. 医生会通过使用穿刺针或导丝,将针头插入股动脉。
在进行穿刺时,医生会使用超声仪或X射线等影像设备来引导操作。
5. 当针头进入动脉后,医生会连接一根柔软的导管,用于
注射药物、取血样本或进行介入治疗。
6. 在操作完成后,医生会拔除针头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
处理,通常会施加压力包扎。
7. 患者可能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确保穿刺部位
的止血。
需要注意的是,股动脉穿刺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操作,潜
在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血肿等。
因此,在进行股动脉
穿刺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与患者详细沟通。
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
(一)动脉穿刺术
以桡动脉穿刺为例:
1、腕下垫纱布垫,背伸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洞巾、
2、术者带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内侧腕关节上2厘米动脉搏动明显处固定欲穿刺的动脉。
3、右手持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刺入,如见鲜红色血液直升入注射器,表示已刺入动脉。
4、用左手固定注射器的方向及深度,右手以最大速度给药或采血,迅速固定。
(二)静脉穿刺术
1、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下肢轻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
带中心的内下方3厘米股动脉搏动内侧为穿刺点。
2、术者带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一侧,消毒局部皮肤,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巾,于穿刺点处轻轻压迫肤及股静脉稍加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向左手食指固定的穿刺点刺入,进针方向与穿刺部位的皮肤呈30-40度角,顺应血流方向或垂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缓缓刺入。
4、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后即有静脉血液回流入注射针管内,再进针2-4厘米,妥善固定。
5、如未能抽出血液则先向深部刺入,采用边退针边抽吸至有血液抽出为止,或者调整穿刺方向深度或者重新穿刺。
6、穿刺完毕,妥善固定并连接好动静脉管。
动脉穿刺操作标准
动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通常用于获取动脉血样或进行动脉压监测,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动脉导管插管等治疗操作。
进行动脉穿刺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
以下是动脉穿刺的一般操作标准:
1. 准备工作:
- 洗手并佩戴洁净手套。
-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包括消毒剂、穿刺针、生理盐水、止血带等。
-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 定位和消毒:
-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
- 用消毒剂彻底清洁穿刺部位,保持无菌状态。
3. 穿刺操作:
- 将消毒过的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逐渐向前推进至动脉腔内。
- 观察是否有鲜红色的搏动血液返回,确认已成功穿刺到动脉。
4. 固定和处理:
- 确认成功穿刺后,固定穿刺处的针头,连接采血器或监测装置,进行采血或动脉压监测。
- 操作完成后,妥善处理穿刺部位,如覆盖干净敷料进行包扎固定。
5. 监测和护理:
- 进行动脉压监测时,需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记录监测数据。
- 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检查是否出现感染迹象或血肿等并发症。
在进行动脉穿刺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并在操作后做好相关的护理和记录工作。
如果您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操作,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
动脉穿刺技术的操作步骤动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样或进行动脉内压测量。
正确的操作步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诊断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动脉穿刺技术的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在进行动脉穿刺之前,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工具和确保患者的安全。
1.确认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信息,确认操作目的和医嘱。
2.告知患者:向患者解释动脉穿刺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3.准备工具: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包括穿刺针、一次性注射器、止血带、消毒物品等。
4.选择穿刺部位:根据实际需要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桡动脉和股动脉。
操作步骤进行动脉穿刺时,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1.洗手:清洁双手并戴上手套,保持手部清洁。
2.消毒:用消毒剂对要穿刺的皮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3.定位:用手指触诊找到要穿刺的动脉,确定穿刺部位。
4.固定:用止血带固定动脉,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5.穿刺:用穿刺针快速、坚决地穿刺皮肤和血管,注意保持稳定的角度和深度。
6.抽取血样: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所需的动脉血样,注意避免气泡的混入。
7.止血:注意观察血管穿刺点,用干净的纱布或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
8.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穿刺针、注射器等废弃物安全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注意事项在进行动脉穿刺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手法,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穿刺完成后及时处理血样,避免血样的凝固和气泡。
•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舒适感和疼痛感。
动脉穿刺技术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操作步骤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提高操作技能,可以确保动脉穿刺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股静脉穿刺操作规程一、护理目标以标本采集为目的,操作规范,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达到检验目二、操作步骤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患儿肢体活动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瘢痕、伤口、感染等)。
2.准备(1)环境准备:清洁安静,采光好。
(2)操作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操作前洗手。
(3)用物:棉签、弯盘、碘伏皮肤消毒液、一次性采血管、一次性采血针、棉球、胶布。
3.操作方法(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将其穿刺侧大腿稍外展、外旋,膝关节自然弯曲,小腿弯曲90°角呈蛙状,穿刺侧臀部垫高,使腹股沟充分暴露,尿布覆盖会阴部,助手站于患儿头侧,帮助固定躯干及双下肢。
(2)操作者站于患儿足端,左手食指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后作标记。
(3)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食指继续触摸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并固定好。
(4)右手持采血针,在股动脉搏动点稍内侧穿刺即可进入股静脉,股静脉穿刺有2种方法:1)直刺法:在股动脉内侧垂直刺入,慢慢提针同时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尽快抽血到所需要量。
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到见血为止。
2)斜刺法:触到股动脉搏动点,食指不要移开,在股动脉距离腹股沟下1-2cm处与皮肤呈20°-30°斜刺进针(肥胖患儿可加大角度为30°-45°),边进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进针加以固定,尽快抽血到所需要量。
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到见血为止。
(5)抽出所需血量后立即拔出针头,用干棉球压迫穿刺点2-3分钟或更长时间至不出血为止。
(6)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
标本及时送检。
(7)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8)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置用物,洗手。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大,以防止感染。
血管腔内技术之股动脉穿刺技术血管腔内技术的组成第一项任务就是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而最常用的就是股动脉入路。
那我们先从股动脉解剖说起吧:股动脉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
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
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
最主要的五个解剖标志: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股骨头,腹股沟皮褶,腹股沟韧带。
一谈到腹股沟区解剖大家是不是都有同感----头疼。
还好小生以前也做腹股沟疝,而且还不错,所以这方面解剖还熟。
首先说一说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反折形成,其内侧的部分纤维向下后方反折,形成腔隙韧带(又名陷窝韧带,Gimbernat 韧带)。
所以髂前上棘,耻骨结节的连线就是腹股沟韧带,就这么简单。
建议大家用标记笔标记下来。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及为股动脉让我们再说一说历史吧:Sven‐Iran Seldinger(1921‐1998)1953发明了Seldinger穿刺法,首创了经皮股动脉穿刺、钢丝引导插管的动、静脉造影法。
由于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遏,对病人损伤小,不需结扎修补血管,因而很快被广泛应用。
他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目前应用的多为Seldinger改良法:Driscoll于1974年提出,但因Seldinger的贡献,文献中仍称Seldinger穿刺法。
–具体步骤:局部麻醉–尖刀片挑开皮肤2mm·穿刺穿刺针头斜面始终向上·30‐40°方向穿刺·熟练掌握规范穿刺技术1、逆行股总动脉穿刺1953年,Seldlinger发明了逆行股总动脉穿刺成为动脉入路的金标准。
标准的Seldinger技术是动脉前后壁穿刺。
而目前大多数术者更愿意采用前单壁穿刺以避免血管后壁损伤。
三指定位股动脉穿刺
方法
穿刺部位(大腿根部) 常规消毒,铺消毒巾,术者常规站于患者右侧,用
左手环指与中指触摸股动脉搏动。
摸清股动脉搏动的部位后,中指远端置于环指下方的股动脉搏动点;将食指置于环、中指下方股动脉搏动点连线的延长线上,食指下方即为局部麻醉,穿刺皮肤的进针点。
局麻后用尖刀片切开局部皮肤,再将环、中指远端置于搏动的股动脉上。
中指下的股动脉搏动点,即穿刺针进入股动脉前壁的穿刺点。
确定股动脉穿刺点后,再将股动脉前壁穿刺针由下方的皮肤进针点采用45°穿刺向中指下的股动脉搏动点,待针尖触到股动脉搏动的前壁后,再持续用力,将股动脉穿刺针刺向股动脉腔内。
针尖与针柄的轴线要始终朝向环、中指下股动脉的轴心线走向。
穿刺针喷血后,再插入导引钢丝,沿导丝再插入动脉防漏套鞘或导管进行诊断性DSA 或行介入治疗。
优点
简单:以三指触摸为准,容易掌握,操作简单。
准确:一针穿刺成功率达95 %以上
避免并发症:穿刺成功后,导引钢丝进入股动脉顺利,股动脉损伤小,从未出现因股动脉损伤后造成的并发症。
动脉穿刺诊疗技术操作
动脉穿刺是取血作动脉血气分析,采血作细菌培养,或进行动脉冲击性注射治疗及作有关介入检查等。
常选用的动脉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方法】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作广泛性皮肤消毒及左手食指及中指消毒。
3.术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穿人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
【注意事项】
1.穿刺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广。
2.做血氧分析时,空针内绝对不能进入空气。
3.操作完毕,局部必须加压5分钟,甚至无出血为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股动脉穿刺术操作步骤
导语:股动脉穿刺手术,是当前治疗这种疾病,最好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尽快的治愈这种疾病,所以对于得股动脉疾病的一些患者,就想全面
股动脉穿刺手术,是当前治疗这种疾病,最好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尽快的治愈这种疾病,所以对于得股动脉疾病的一些患者,就想全面了解一下这种手术的操作步骤,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患者,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全面了解手术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1、准备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治疗项目等,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股动脉注射目的、方法。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4、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5、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左手食指和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人动脉或者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刺入。
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按需要采集标本或者接上输血输液器。
6、抽血或输入毕,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梢毒棉签或纱布加压按5分钟以上。
7、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8、消毒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
2、如采集血气标本,应备肝素,并防止注射22内混人空气,针头拔出后即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立即送检。
3、如抽出暗红色血液,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