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6
学校:XXX小学班级:一年级姓名: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观察对象:一棵向日葵观察地点:学校植物园观察时间:上午10点观察内容:1.叶子形状:向日葵的叶子呈长椭圆形,有纤细的叶柄。
2.叶子颜色:叶子的颜色是深绿色,有些叶子上还有一些黄色的斑点。
3.花朵形状:向日葵的花朵是大而圆的,花瓣呈鲜黄色。
4.花朵中心:花朵的中心有很多小花蕊,黄色的花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5.根部形状:我挖开土壤,看到向日葵的根是粗短的,向外延伸很多细根。
6.茎干:向日葵的茎干很高,直立向上。
触摸起来很粗糙。
7.根和茎的连结:根和茎是通过土壤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8.呼吸孔:向日葵的叶子上有许多小小的气孔,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9.叶片排列:向日葵的叶片排列成对,对称地生在茎上。
10.种子形状:向日葵成熟后,会有很多籽粒,我摸了摸,它们感觉坚硬而滑溜。
11.生长习性:向日葵喜欢生长在充满阳光的地方,向太阳的方向生长。
12.养分需求:向日葵需要充足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才能生长得好。
13.生长速度:向日葵是很快长大的植物,只用了一段时间就长高了一截。
14.使用价值:向日葵的种子可以榨油,也可以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观察心得:通过对向日葵的观察,我了解到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我知道了植物有根、茎、叶和花等部分,并且它们都有自己的功能。
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可以让植物直立并向上生长,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花则是植物繁殖的部分。
我还发现向日葵对光的需求很高,喜欢向阳生长。
通过这次观察,我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然界的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下次我还想观察其他的植物,比如玫瑰花、松树等,希望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我要更加珍惜身边的植物,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观察结束。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3. 植物的生长变化4. 环境保护与植物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美,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观察欲望。
2. 教学基本特征: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构成。
3. 观察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对比观察等。
4. 户外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选取一棵植物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其特征和生长状况。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与植物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植物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在户外观察实践活动中填写的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观察细致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植物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植物科学的了解。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
最近,我有机会观察一棵植物,它是一棵灌木,位于我家院子内。
因为它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它的叶子、枝叶和树干都比较壮实,枝条紧密。
一开始,我仔细观察了植物的枝叶:枝叶多为三出叶,叶片圆形,并且有很多小的“洞”在表面,在阳光下叶子有亮晶晶的一面,漂亮实在。
然后,我观察了植物的树干:树干细长,有许多垂直分布的皱纹,给人一种坚硬的感觉。
但是在角落处,有许多小的洞,似乎可以容纳许多昆虫或小动物。
最后,我观察了植物的根部:植物的根部有多个,它们直接扎根在土壤中,负责把水和养分吸收到植物体内,以供植物生长发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植物的叶片每天都会变化,当早晨的阳光照射到树荫下时,叶片会变得更加绿油油的,而当夜晚来临时,叶片会开始变得枯黄,接着植物叶片在早晨就会恢复原状。
观察这棵植物,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如何利用阳光和养分,以及植物周围的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
这让我对植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自然,希望它们能一直得到充分的照顾和保护。
科学日记观察植物(通用5篇)科学日记观察植物篇1上星期,我们开心农场里的植物有的已经开花结果了。
我惊奇的发现我的黄豆藤上长出了豆荚,豆荚上有一层细细的毛,摸上去软软的,很有意思。
豆荚有浅绿色渐渐变深。
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我最喜欢吃的毛豆,等到毛豆长熟以后,就可以摘下来吃了。
听着妈妈的话,心里充满了喜悦。
科学日记观察植物篇2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楼下植树。
我挖树坑、爸爸提水、妈妈拿树苗。
一个树坑挖好了,妈妈把树苗扶正,我又挥锹把土填了进去,爸爸再把水浇上。
一棵绿油油的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好几棵绿油油的小树栽好了。
我们好累啊,但是很开心!科学日记观察植物篇3昨天,陈老师让我和另两个小朋友参加巧认校园植物比赛。
中午,我们三个人跟着306班的三个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草坪上。
那儿的花草树木可真多呀!我们一会儿上蹦下跳,一会儿妈妈的介绍。
只见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伸展着那粗壮的枝干,就像撑开了一把大伞;百日红的花就像小姑娘辫子上的发卷;高大的雪松仿佛就是一位卫士,守护着学校……只可惜我们没有看到桃花和樱花。
晚上,我们在电脑上看了桃花和樱花的照片后,又看了桂花。
这时,一阵香瞟了进来,我们一边闻一边看,比看4D电影还爽!科学日记观察植物篇4星期五,我和弟弟一起在院子里玩游戏,姑姑轻轻的走下楼,从背后拿出一个种子小狗,姑姑说:“把种子小狗放到水里就会长出小草”。
回到家,我就按照姑姑的话把种子小狗放到水里,水一直到它头上。
过了几天,种子小狗长出了小小的根,又过了几天,上面长出了几颗小草,又过了几天小草慢慢的变长了,又过了几天,小草变的绿绿的,没水了,我就给它倒水,就是这样种子小狗有了,绿绿的头发,而且是很长很长的头发,我可喜欢它了。
科学日记观察植物篇5今天,我又仔细地观察了七星子。
我发现七星子的嘴像吸盘一样,能吸住塑料盆和塑料瓶等塑料制品。
我用小木棍拨弄它的身体,七星子就快速地游到塑料瓶底下。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1单元植物第2节《观察一棵植物》。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植物的认知较少,大部分学生对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缺乏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物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棵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指着图片上的植物)学生:是一棵植物!老师:很好!植物有哪些外部特征呢?请你们举手回答。
学生:根、茎、叶、花、果实等。
第二环节: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或校园内,观察一棵真实的植物。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老师:现在我们来到植物园,大家看到了一棵真实的植物。
请你们分组观察这棵植物的外部特征,然后用手指出来。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好!现在请你们轮流回答,这棵植物的根在哪里?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很好!请你们继续观察,这棵植物的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非常好!请你们再观察一下,这棵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形状和颜色?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很棒!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这棵植物有花吗?花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好!最后一个问题,这棵植物有果实吗?果实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问题)第三环节:生长变化的观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同一棵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
《观察一棵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识并描述常见植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如放大镜、卷尺)进行观察和测量。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讨论和合作来学习植物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和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心。
培养学生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外观特征描述。
植物的基本结构认识。
观察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植物结构的细节观察(如叶脉、花蕊等)。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准备一棵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最好是盆栽,便于移动和观察)。
放大镜。
卷尺或测量带。
观察记录表(包括植物名称、观察日期、观察者、观察内容等)。
彩色笔或铅笔。
植物相关书籍或图片资料(可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首先拿出一棵常见的植物(如向日葵、绿萝等),放在教室前方,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棵植物,并询问他们对这棵植物的初步印象和认识。
通过提问,教师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铺垫。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棵植物吗?它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要一起仔细观察这棵植物,了解它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J二、新课讲解(约15分钟)知识点详细讲解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以及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实物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结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师设计了以下师生对话: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吸收水分和矿物质J教师点头表示肯定,并补充说:“对,根是植物的重要部分,它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J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植物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