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摘要: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关键词: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
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认为历史人物的作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因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时势造英雄。
一定的时势造就的英雄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
也就是说,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具有阶级的制约性。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两条基本原则: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总体概况本部分主要围绕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大问题展开论述。
(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所组成的综合的有机系统.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迁徙、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
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唯物史观认为,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3、并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唯心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或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看成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各要素中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它不仅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呢?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我们要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认识到人们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
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里所讲的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
没有体力劳动者积累的生产经验,脑力劳动者的活动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脑力劳动者的总结和概括,生产经验往往不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不能出现新的发明创造。
马克思论文《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论文《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一篇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文章,其中深刻反映了马克思的社会观点和历史观点。
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在革命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和对人民群众的迫害,反抗运动所面临的困难,都不应该使人们低估人民群众的力量。
马克思在文中还讲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所采用的不同形式。
这些形式包括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旧的社会制度的打破,这些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和行动来实现的。
马克思的这篇论文一方面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人民群众与革命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民群众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领导,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的一篇颇具启示性和指导意义的文章,为我们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历史使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
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提要:历史发展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学说。
而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关键词:人民群众生产力精神物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社会历史过程都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一切,因而也就没有社会的历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于物质生产活动的进行。
那么是谁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呢?是劳动人民群众。
恩格思说:“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时期社会上可以没有劳动阶级而存在的。
这个阶级的名称、社会地位改变了,农奴代替了奴隶,而他自己又被自由工人所代替……但是有一件事是很明显的,无论不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
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摘要;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关于这个问题,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历史观曾经展开激烈对决。
最终有马克思用唯物主义观科学地解释这个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从农民工和网友身上找到人民群众作用的体现。
关键词;人民历史发展作用体现一、人民群众的作用被抹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许多唯心主义的学者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例如帝王将相等,他们的力量可以改造世界,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一切社会的伟大变革,都是英雄伟人的功劳。
而人民群众只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他们盲目地跟从,没有主动性,是历史中的惰性因素。
,尼采说过“超人”的“权力意志”可以改变历史,而人民群众不过是“供实验的材料。
一大堆多余的废品、一片瓦砾场”。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宣称: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梁启超认为“历史为少数伟大人物之产儿”,他说:“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如何?”再例如俄国的民粹派,把人民群众视为无数个“零“,认为只有在他们前头添上英雄人物”实数“的时候,才能变成有效数字。
这些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其研究者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
他们抹煞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片面地把人类的发展史看作是英雄的创造史。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本质上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发展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
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上,马克思第一次用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命运和各种革命斗争的决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