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20
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步骤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环节。
当机床运到后,首先要进行安装、调试、并进行试运行,精度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多数数控机床都是分解为部件装箱运输,到位后再进行组装和重新调试。
一、数控设备的安装一般数控设备的安装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开箱核查数控设备到位后,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设备管理人员、设备安装人员、以及各采购员等开箱检查,如果是进口设备,还须有进口商务代理海关商检人员等。
检验的主要内容是:1)装箱单;2)校对应有的随机操作、维修说明书、图样资料、合格证等技术文件;3)按合同规定,对照装箱单清点附件、备件、工具的数量、规格及完好状况;4)检查主机、数控柜、操作台等有无明显碰撞损伤、变形、受潮、锈蚀等,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登记卡”存档。
开箱验收如果发现货物损坏或遗漏,应及时与有关部门或外商联系解决。
尤其是进口设备,应注意索赔期限。
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认真阅读理解设备安装方面资料,了解生产厂家对机床基础的具体要求和组装要求,做好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 部件组装机床组装前要把导轨和各滑动面、接触面的防绣涂料清洗干净,把机床各部件,如数控柜、电气柜、立柱、刀库、机械手等组装成整机。
组装时必须使用原来的定位销、定位块等定位元件,以便保证调整精度。
4. 油管、气管的连接根据机床说明书中的电气接线图和气、液压管路图,将有关电缆和管道按标记一一对号接好。
连接时特别要注意可靠的接触及密封,否则试机时,漏油、漏水,给试机带来麻烦。
油管、气管连接中要特别防止异物从接口中进入管路,造成整个液压、气压系统故障。
电缆和管路连接完毕后,做好各管线的固定,安装防护罩壳,保证整齐的外观。
5. 数控系统的连接1)外部电缆的连接主要指数控装置与MDI/CRT单元、强电控制柜、机床操作面板、进给伺服电动机和主轴电动机动力线、反馈信号线的连接等,这些连接必须符合随机提供的连接手册的规定。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实训指导书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1-9-16目录第一章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产品简介 (3)一、产品概述 (3)二、产品特点 (3)三、技术性能 (3)四、实训内容 (3)五、系统配置 (5)第二章实训系统各单元功能和组成、工作原理、控制要求及实训项目 (6)一、控制技术 (6)二、工作过程及实训 (6)(一)上料检测单元 (8)(二)搬运单元 (13)(三)加工检测单元 (18)(四)安装单元 (24)(五)安装搬运单元 (28)(六)分类单元 (34)第三章实训系统电气、气动控制及运行操作 (38)一、电气控制电路组成 (38)二、气动原理及气动回路原理图 (38)三、模块式柔性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使用 (39)第一章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产品简介一、产品概述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类产品,是为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而设计的产品,它适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工程、控制工程、测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机械设计与理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培训。
它在接近工业生产制造现场基础上又针对教学进行了专门设计,强化了各种控制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
实训系统由五个单元组成,分别为:上料检测单元、搬运单元、加工与检测单元、搬运分拣单元和分类单元,控制系统选用三菱PLC进行控制,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单元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个单元、三个单元…直至五个单元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
实训系统包含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气动、电机驱动与控制、PLC、传感器等多种控制技术,适合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课程设计及初上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是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理想设备。
学习领域项目1:供料站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传感器、电磁阀、气缸、气动回路、机械安装、电气接线、编程调试班级指导教师学习团队第组工作时间18学时工作目标系统启动后,若供料站的物料台上没有工件,则应把工件推到物料台上,并向系统发出物料台上有工件信号。
若供料站的料仓内没有工件或工件不足,则向系统发出报警或预警信号。
物料台上的工件被输送站机械手取出后,若系统启动信号仍然为ON,则进行下一次推出工件操作。
供料站各部件的具体工作顺序,请自行设计,但应保证推料过程的可靠性。
工作过程描述完成供料单元的机械组装(如下图所示)、气路连接、电气接线等工作,并能够按照如下控制要求实现供料单元的的控制。
本项目只考虑供料单元作为独立设备运行时的情况,单元工作的主令信号和工作状态显示信号来自PLC 旁的按钮/指示灯模块。
并且,按钮/指示灯模块上的工作方式选择开关SA 应置于“单站方式”位置。
控制要求如下:①设备上电和气源接通后,若工作单元的两个气缸均处于缩回位置,且料仓内有足够的待加工工件,则“正常工作”指示灯HL1 常亮,表示设备准备好。
否则,该指示灯以1Hz 频率闪烁。
②若设备准备好,按下启动按钮,工作单元启动,“设备运行”指示灯HL2 常亮。
启动后,若出料台上没有工件,则应把工件推到出料台上。
出料台上的工件被人工取出后,若没有停止信号,则进行下一次推出工件操作。
③若在运行中按下停止按钮,则在完成本工作周期任务后,各工作单元停止工作,HL2 指示灯熄灭。
④若在运行中料仓内工件不足,则工作单元继续工作,但“正常工作”指示灯HL1以1Hz 的频率闪烁,“设备运行”指示灯HL2 保持常亮。
若料仓内没有工件,则HL1 指示灯和HL2 指示灯均以2Hz 频率闪烁。
工作站在完成本周期任务后停止。
除非向料仓补充足够的工件,工作站不能再启动。
教学和学习资源学习资料学习软件实训设备教材、实训手册、任务书、工作单、课程网站Step7-Micro/Win V4.0编程软件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教学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下发任务书与工作单,阐述本次任务,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与学生讨论确定最终的学习和制作方案指导学生利用新学指令编程调试考核学生对本项目中指令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归纳总结请学生分组演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进行讲解,学生互评考核要点机械安装牢固可靠、电气接线无松动、电气图纸绘制标准、供料站动作正确无误软件的使用:上传、下载、运行、通讯设置、I/O地址分配、硬件接线、程序的编写、调试考核方式小组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其他说明所有团队及成员务必严格遵守任务书的时间安排进行,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领域项目2:加工站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传感器、电磁阀、气缸、气动回路、机械安装、电气接线、编程调试班级指导教师学习团队第组工作时间12学时工作目标加工单元的功能是完成把待加工工件从物料台移送到加工区域冲压气缸的正下方;完成对工件的冲压加工,然后把加工好的工件重新送回物料台的过程。
《自动生产线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58学时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单开实践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是在学生具备液压、气动传动及可编程控制器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生产线的综合实训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程序设计安装与调试。
所以本课程是对先修课程的所学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方式,采取项目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通过具体生产线的综合实训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程序设计安装与调试,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实践中自动化生产线程序设计、维护、维修、调试、的综合能力及使用资料及相关工具书的能力、团结协作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前修课程为:《电机与电气控制》、《普通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维修》、《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机械拆装与测绘》、《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1.2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机电产品安装、调试及服务、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岗位分析,根据生产线工作过程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情境为: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及自动生产线整体联调6个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从而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机电设备操作、安装、维护、检修、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1知识目标(1)自动生产线的基础知识。
(2)YL-335B系列的硬件系统配置。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赛项(中等职业教育组)任务书(样题·第4套)场次:赛位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参赛选手须知1.本模块任务书内页共16页,如出现任务书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裁判举手示意,并进行任务书的更换。
2.参赛队应在规定7小时内完成任务书规定内容。
比赛时间到,选手应立即停止操作,根据裁判要求离开比赛场地,不得延误。
3.选手应将设计的PLC测试程序及触摸屏工程,保存在计算机“D:\场次号+赛位号(文件夹名)\XX程序或XX工程。
如“第一场第6赛位”保存D盘为:0106\送料部件测试程序。
4.赛场提供的资料、图片、源程序等信息,在计算机“D:\参考资料”文件夹内。
5.选手的试卷用“赛位号”标识,不得写上姓名或与身份有关的信息,否则成绩无效。
6.不准携带移动存储器材,不准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违者取消竞赛资格。
7.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可提出设备器件更换要求。
更换的器件经裁判组检测后,如为非人为损坏,由裁判根据现场情况给予补时;如人为损坏或器件正常,每次扣3分。
8.试题中“过程检测与记录”表中标有“”形标志的项目,表示需裁判签字。
参赛选手须先举手示意,操作演示给裁判评判后有效。
9.在测量过程中,如裁判发现选手测量方法或选用工具不合理、不正确,可判定该项目未完成并不得分。
10.记录附表中数据用黑色水笔填写,填写规范、清晰、无涂改否则无效。
11.系统开始运行时必须得到裁判的允许后,才能通电运行;若装配不完整,则不允许试运行。
12.所有项目的监督检测时间都纳入竞赛时间,不另行增加时间。
13.程序必须签字确认后,才允许验证任务功能,程序一经确认不得修改。
竞赛内容描述某企业的加工设备由于长期使用期间一直未进行维护,导致目前设备出现一些故障。
现决定对该设备的机械部分进行维护,电气部分进行维修。
目前,控制器主机已更新,并完成了部分线路的连接工作。
参赛选手根据设备现象和要求,完成机械和电气部分剩余的工作任务,并填写相关表单。
《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78学时二、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工业组态控制技术》的后续课程,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和《电气控制及应用》的前修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是理论和实践性一体化的课程,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以及用电气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主干和核心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达到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要求,从而培养从事电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2.课程设计思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黑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在麦可思调研报告中被毕业生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与其他课程一起共同构成学生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就业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按照“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与高技能并存的人才为目标”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操作、安装、设计和维修维护等岗位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并根据行业专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技能和高级维修电工、可编程序系统设计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本课程为项目式课程,共分为七个项目26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分别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与使用、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和自动化生产线整机的运行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