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吸入麻醉临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9
浅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短小手术中使用七氟醚吸入法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行择期短小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使用得普利麻麻醉。
对两组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及苏醒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长,而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疼痛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
术中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出现呛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术中bp、hr及spo2数据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短小手术中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不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苏醒快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得普利麻;麻醉;安全性短小手术是外科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且近年来临床应用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临床短小手术的麻醉常使用得普利麻,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药物起效快,苏醒时间长等缺陷,影响了临床使用。
近年来有学者将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我院对七氟醚吸入麻醉法在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行择期短小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31-68岁之间,平均年龄42.3岁;体重在45-76kg之间,平均体重52.4kg;体表肿块切除手术22例,其他手术18例。
②对照组: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33-66岁之间,平均年龄41.9岁;体重在46-78kg 之间,平均体重51.8kg;体表肿块切除手术21例,其他手术19例。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七氟醚在小儿吸入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溶解度低,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
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在小儿麻醉中具有明显优势是其它药物无法相比的,它为吸入诱导在技术上和原理上开创了新的麻醉方法。
本文就其在小儿吸入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在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对呼吸道刺激小,患儿易于接受[1]的特点,在小儿麻醉诱导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分低浓度和高浓度初开始两种,低初始浓度方法最初予低浓度,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病人被麻醉。
而高初始浓度方法,开始即将七氟醚挥发罐浓度调至7%~8%,新鲜气(氧气)流量调至6-8L/min,吸入前反复用新鲜空气冲洗几次,使七氟醚充满呼吸回路,然后将面罩紧扣患口鼻部,随着患儿呼吸波动人工辅助呼吸。
每10秒测睫毛反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将七氟醚吸人浓度调至4-5%,每1 min测试疼痛反应,待患儿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下颌松弛,心率减慢即可行气管插管或喉罩插管或静脉穿刺。
两者相比较短高初始浓度法诱导时间更短,更适用于小儿快速麻醉诱导。
邓小明等报道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30-55)s[2],气管插管时间为(70-90)s。
梁勇升等研究报道吸人七氟醚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38.6±3.8)S,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为(59.4士6.2)s,气管插管时间(81.2士6.4)s[3];在七氟醚与异氟醚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小儿使用高浓度(8%)七氟醚的吸入诱导平稳而快速,与用异氟醚相比,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
应用高浓度氧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迅速平稳患儿乐于接受,呼吸系统并发症少[4]。
但是对小儿麻醉诱导七氟醚开始的浓度到底多少合适尼?有报导健康志愿者用2-3%七氟烷,在第五次呼吸时就丧失知觉。
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进展七氟醚在临床上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拥有麻醉迅速、可控性高、维持麻醉状态好、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近年来在小儿麻醉中,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使用较多,但也有会引起术后躁动的问题。
该文对近年来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标签:七氟醚;小儿临床外科;不良反应七氟醚20世纪90年代首次用于外科麻醉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来说,其历史并不算长。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优点在于血气分配系数低,因此可控性较好,包括对麻醉深度和清醒速度的控制[1]。
此外,还具有肝肾损伤小、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等一系列特点,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2]。
目前在小儿麻醉中,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使用较多,为了解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的效果,该文对近年来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建立静脉通道七氟醚在小儿静脉通路建立中广泛使用,使用高浓度的七氟醚进行面罩吸入,可以使小儿神志快速消失。
研究发现,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穿刺前分别使用传统麻醉药进行肌肉注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吸入麻醉的患儿在手术中反应更轻微,体征更平稳,手术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
由于小儿可以快速进入神志消失状态,从而可以更快进行静脉穿刺,有效减少了穿刺的体动,防止喉痉挛[3]。
2 麻醉诱导2.1 吸入浓度研究显示,分别以七氟醚浓度梯度2%、4%、6%、8%对3~10岁儿童进行吸入麻醉诱导,随着七氟醚浓度的升高,诱导的速度加快。
在不良反应方面,虽然8%七氟醚麻醉诱导导致的不良反应率为最高,但2%、4%和6%的浓度组之间不良反应率并无显著差异,因此6%七氟醚吸入可作为最适浓度进行使用[4]。
另外的研究也显示,对九岁以上的儿童则最好使用7%的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不但不良反应率低,而且效果最为显著[5]。
2.2 婴幼儿麻醉七氟醚对患儿实施麻醉,优点在于快速吸收,且麻醉药由肺部清除,不影响婴幼儿其他器官发育。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比较摘要:目的:临床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在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本文研究将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的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麻醉诱导时间,对照组明显短于实验组。
而在术后苏醒时间方面,对照组也明显比实验组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躁动等),但是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通过临床对比试验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血流动力稳定、麻醉维持平稳且患者苏醒时间短等优势,而其麻醉效果与异丙酚相似,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异丙酚;静脉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81-0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临床手术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吸入麻醉药七氟醚(sevoflurane)就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新型麻醉方法,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其具有诱导快、麻醉维持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具有一定的循环抑制作用等优势[1]。
为了进一步验证七氟醚的麻醉效果,笔者将选取120例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别采用七氟醚与异丙酚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均选自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本文病例排除一下病例: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笔者随机将病例分为实验组(七氟醚)与对照组(异丙酚),两组各6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本文所选病例术前8h禁食禁饮;术前30min均肌注0.1g苯巴比妥钠和0.3mg东莨菪碱;在行麻醉诱导前可给予3min 氧去氮,让患者的spo 达到98%以上;入室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道。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观察引言:小儿麻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技术,对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病情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小儿麻醉中,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一种独特的麻醉药物,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盐酸戊乙奎醚的药理特点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全身性麻醉药。
其具有快速起效、维持时间短、麻醉深度可调节等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盐酸戊乙奎醚的麻醉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达到麻醉效果。
在小儿麻醉中,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辅助麻醉药物,可以增加麻醉深度,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并且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盐酸戊乙奎醚与七氟醚的联合应用1.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小儿麻醉中,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对盐酸戊乙奎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联合应用进行观察发现,合理调节两者的浓度比例可以达到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
具体来说,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可以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从而减轻了七氟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保证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的稳定。
2. 缩短恢复时间盐酸戊乙奎醚具有较短的维持时间,与七氟醚的快速起效特点相结合,可以加快患者的麻醉恢复过程。
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辅助药物,可以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减轻患者对七氟醚的麻醉深度依赖,同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3. 减少七氟醚的副作用七氟醚作为一种强效的麻醉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通过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辅助药物,可以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降低了七氟醚的副作用。
在实际观察中发现,联合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
三、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应用1. 临床观察结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小儿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观察结果显示,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麻醉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用名称:七氟烷商品名称:凯特力英文名称:Sevoflurane for Inhalation 汉语拼音:Xiruyong Qifuwan 【规格】120ml 【参考价格】暂未提供* 【功能主治】/【适应症】七氟烷适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的院内手术及门诊手术的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用法用量】七氟烷应通过经特殊校准过的挥发器来使用,以便能准确地控制七氟烷的浓度。
七氟烷的MAC随着年龄和氧化亚氮的增加而减少。
儿科患者使用60%N2O/40%O2,诱导:剂量须个体化,并须依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状况的要求来调整。
吸入七氟烷后可立即给予巴比妥类或其他静脉诱导剂。
七氟烷可与纯氧或氧-氧化亚氮同时使用以达到麻醉诱导作用。
成人,七氟烷吸入浓度至5%,2分钟内通常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儿童,七氟烷吸入浓度至7%,2分钟内即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
作为术前没有用药的患者的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浓度为8%。
维持:七氟烷伴或不伴氧化亚氮维持外科水平麻醉的浓度为0.5%~3%。
老年患者:同其他吸入性麻醉剂一样,通常较低的七氟烷浓度即可维持外科麻醉。
苏醒: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通常较短。
因此,患者会较早要求减轻手术疼痛。
【不良反应】与所有的吸入痳醉剂一样,七氟烷可导致剂量相关性心肺功能低下。
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是轻度到中度,而且是暂时的。
恶心和呕吐是术后最常见的,而且和其他吸入性麻醉剂的此类反应的发生率近似。
这些反应是手术和全身麻醉的普通的后遗症,可能由吸入麻醉剂、其他术中和术后使用的药物、以及患者对外科手术过程的反应引起。
以下不良反应的数据来自于美国和欧洲3200多名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
使用七氟烷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及频率与其他吸入麻醉剂相似。
七氟烷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恶心(24%)和呕吐(17%)。
儿童容易发生的是激动不安(23%)。
七氟烷其他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10%)为:咳嗽加重和低血压。
除了恶心和呕吐,其他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10%)依据年龄列表是:成人,低血压;老年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儿童,激动不安和咳嗽加重。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麻醉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患儿9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治疗,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诱导和苏醒时间。
结果:观察组手术患儿在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睁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出手术室时间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结论:给予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小手术【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78-02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小儿小手术的麻醉[1]方式越来越受重视,我院选取了90例手术患儿实施不同的麻醉方式,以此观察手术患儿麻醉后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我院手术患儿9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5例,对照组患儿45例。
观察组手术患儿,男女比例为20:25,年龄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1.25)岁。
对照组手术患儿,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2~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1.42)岁。
观察组手术患儿和对照组手术患儿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观察组手术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先让患儿练习深呼气、憋气、深呼吸方法,打开逸气阀,将挥发罐设定到浓度为8%,新鲜气流量8L/min,并持续60秒后,给患儿面罩吸入,以2%~3%浓度的七氟醚进行麻醉,以3%维持时,吸入10~25分钟血药浓度达稳态,维持吸入麻醉)。
对照组手术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静脉注射2mg/kg,15秒意识模糊,30秒后意识消失,麻醉作用维持10~15min,多次追加时,剂量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