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90.08 KB
- 文档页数:1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30例2-6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及氯胺酮组,观察两组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结果:七氟醚组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
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氯胺酮组小。
两组的呼吸抑制作用都较轻。
七氟醚组入室时spo2低于氯胺酮组,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麻醉费用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易于推光。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98-01对于小儿手术麻醉的诱导我过大部分地区采用氯胺酮肌肉麻醉。
这种方法简单,价格低,比较容易掌握,但患儿不易配合,且肌肉注射有可能损伤坐骨神经,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口咽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抑制。
肌肉注射起效慢,消除慢,苏醒时间长,在手术室停留时间长,需要麻醉医师长时间监护等。
七氟醚是新型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吸收恢复快,具有芳香味等特点。
目前亦用于小儿麻醉。
通过本研究比较两种药物在小儿麻醉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30例asa分级1级,年龄2-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
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先天性心脏病,过度肥胖,病态消瘦,腹股沟疝复发的患儿排除在外。
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及氯胺酮组。
麻醉方法七氟醚组诱导用七氟醚2-3ml滴入患儿面罩的纱布中,将面罩扣于患儿口鼻。
氯胺酮诱导组用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
均为睫毛反射消失后入手术室。
其余行常规麻醉。
整个研究过程由相同的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和相同的外科医师完成。
监测监测hr,map,spo2。
,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等。
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两组小儿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麻醉科(南宁 530021)林育南刘敬臣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卤族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溶解度低,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缺点是遇碱石灰不稳定。
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在小儿外科及门诊手术中更具有显著优势。
而它在小儿麻醉(特别是婴幼儿)中的优势是其它药物无法相比的,它为吸入诱导在技术上和原理上开创了新的麻醉方法。
本文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咪唑安定、异丙酚等进行麻醉诱导,小儿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及建立静脉通路,往往因哭闹不能顺利进行,且容易对小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大多数的麻醉医师是以氯胺酮肌注后入手术室,然后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或吸入麻醉进行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0.63)低,吸收、清除快和刺激性小等优点,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
由于小儿的肺泡通气量及心排血量大于成人,组织血液循环丰富,且小儿的血/气、油/气分配系数更低,吸入药物更易到达血供丰富的脑组织,故在小儿的临床麻醉实施中已经越来越多运用七氟醚吸入诱导。
有研究认为,七氟醚和异丙酚用于麻醉诱导时可提供相似的插管条件。
在诱导期间,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这两种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而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率低,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亦较为稳定,诱导更平稳。
高浓度的七氟醚预充在环路内可运用于儿童患者的诱导,但七氟醚对小儿进行麻醉诱导的合适浓度是多少?目前还没有定论。
为此,在一个120例3~10岁的儿童的研究中,使用2%、4%、6%、8%的七氟醚+50%的笑气诱导时发现,浓度越高诱导速度越快;呼吸道的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喉痉挛、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在8%的七氟醚组最高;在四个浓度组里,诱导时血压都比基线水平下降,下降的程度在基础值的20%以内,但4%和6%组观察到心率的显著增加。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新生儿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新生儿手术多为腹部急诊手术,多由先天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引起。
此类患儿一般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腹胀、呛咳、紫绀等症状,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七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小,诱导及苏醒过程迅速,对心血管抑制轻,在儿科麻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院将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用于新生儿手术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新生儿急诊手术25例,其中肠闭锁12例,肠旋转不良5例,消化道穿孔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5例。
年龄18 h~15 d,体重2~3.6 kg,ASA Ⅱ~V级。
术前多半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等。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均置于保温箱,持续胃肠减压,液体治疗,均禁食水。
带静脉留置针入室,入室后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6℃~30℃。
行T、BP、ECG、SpO2持续监测,面罩吸氧3 min后,以七氟醚8%、纯氧6L/min进行吸入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呼吸减慢减弱后,辅助呼吸,将七氟醚浓度降至5%,氧流量3L/min继续诱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
采用PCV模式控制呼吸,维持呼末二氧化碳30~45 mm Hg,术中依据手术刺激及患儿心率、血压情况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于2%~4%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关闭腹膜后将七氟醚浓度调节为1%,缝皮时停止吸入七氟醚。
手术结束将氧流量增加至4 L/min直至患儿拔管。
拔管指征为患儿肢动频繁,不耐管,睁眼。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诱导至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观察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切皮时患儿BP、HR、SpO2的变化以及术中BP、HR、SpO2的变化情况;观察诱导期有无呛咳、喉痉挛及分泌物增多、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全凭七氟醚是一种挥发性麻醉剂,也是小儿全麻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
在小儿全麻诱导过程中,全凭七氟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将简要讨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和注意事项。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应用方法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是指将全凭七氟醚通过呼吸器口罩、插管等方式在患儿体内进行吸入,实现麻醉作用的过程。
小儿全麻诱导中,全凭七氟醚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1.吸氧预备:患儿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吸氧预备,以提高患儿体内氧分压,为后续麻醉过程的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2.麻醉诱导:将全凭七氟醚加入呼吸器中,并通过呼吸机或插管等方式进行吸入,使患儿进入麻醉状态。
具体可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进行调节全凭七氟醚的浓度和吸入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3.监测和调节: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全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保证患儿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特点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中应用广泛,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作用快速: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迅速进入患儿体内,达到麻醉效果的作用速度较快。
2.控制方便: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通过调节浓度和吸入时间等方法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3.安全可靠性高:在正确使用和监测情况下,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可减少麻醉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醒后恢复快:相对于其他常见的小儿全麻药物,在使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后,患儿醒后恢复较快,预防了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在使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剂量控制:应严格控制全凭七氟醚的吸入剂量,避免因剂量过大导致的意外发生。
2.监测: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测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全凭七氟醚浓度,保证患儿安全。
3.维持氧分压平衡:需要维持患儿体内氧分压平衡,避免因长时间的吸入麻醉而导致氧分压过低。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标签:七氟醚;小儿;麻醉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味对气道刺激小的挥发性液体。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0,沸点为58.6 ℃,临床使用浓度下不易燃烧、爆炸。
血/气分配系数为0.63,在临床上易于调控。
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
其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且完全,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肌松作用等优点。
目前七氟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使得麻醉诱导与成人比较面临更大挑战。
理想的麻醉诱导为尽量减少小儿躁动,诱导速度快且平稳。
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为0.63,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且易于调控,且具有芳香气味,减少对气道的刺激,易于小儿接受。
高浓度七氟醚可用于小儿患者的诱导,Goldman等[1]对20例4~12岁患儿麻醉诱导进行研究,采用16% N2O+6%七氟醚和53% N2O+6%七氟醚吸入诱导时,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均较平稳,且无气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研究表明,患儿吸入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仅70秒左右,且插管期间无明显呛咳、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2-3]。
2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应用七氟醚在术中维持麻醉深度有较强的可调节性,且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和肌松作用,使得七氟醚在麻醉维持中应用较广泛。
七氟醚对血压的影响只要是由于外周阻力下降,而不是心肌抑制,在使用七氟醚过程中,血压虽有下降,但基本都在可接受范围,且通过减少吸入浓度,麻醉深度可很快下降,可调控性较强。
Hu等[4]调查了58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并采用高频通气,结果显示此种麻醉方案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发生。
七氟醚在小儿吸入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溶解度低,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
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在小儿麻醉中具有明显优势是其它药物无法相比的,它为吸入诱导在技术上和原理上开创了新的麻醉方法。
本文就其在小儿吸入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在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对呼吸道刺激小,患儿易于接受[1]的特点,在小儿麻醉诱导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分低浓度和高浓度初开始两种,低初始浓度方法最初予低浓度,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病人被麻醉。
而高初始浓度方法,开始即将七氟醚挥发罐浓度调至7%~8%,新鲜气(氧气)流量调至6-8L/min,吸入前反复用新鲜空气冲洗几次,使七氟醚充满呼吸回路,然后将面罩紧扣患口鼻部,随着患儿呼吸波动人工辅助呼吸。
每10秒测睫毛反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将七氟醚吸人浓度调至4-5%,每1 min测试疼痛反应,待患儿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下颌松弛,心率减慢即可行气管插管或喉罩插管或静脉穿刺。
两者相比较短高初始浓度法诱导时间更短,更适用于小儿快速麻醉诱导。
邓小明等报道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30-55)s[2],气管插管时间为(70-90)s。
梁勇升等研究报道吸人七氟醚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38.6±3.8)S,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为(59.4士6.2)s,气管插管时间(81.2士6.4)s[3];在七氟醚与异氟醚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小儿使用高浓度(8%)七氟醚的吸入诱导平稳而快速,与用异氟醚相比,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
应用高浓度氧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迅速平稳患儿乐于接受,呼吸系统并发症少[4]。
但是对小儿麻醉诱导七氟醚开始的浓度到底多少合适尼?有报导健康志愿者用2-3%七氟烷,在第五次呼吸时就丧失知觉。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对呼吸道刺激性小的特点,容易被患儿接受。
本研究采用面罩密闭吸入七氟醚用于2~8岁患儿的全麻诱导。
观察其插管时相关心血管反应。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8岁的患儿30例,ASAⅠ~Ⅱ级,行腹部、上下肢手术。
??1.2 麻醉方法患儿麻醉前均禁食6~8 h,禁饮4 h,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
入室后,先用面罩以氧流量5 L/min吸氧去氮2~3 min,然后将面罩移开紧扣于床面,将七氟醚挥发罐浓度调至7%~8%,氧流量调至1~2 L/min,使七氟醚充满呼吸回路,然后将面罩紧扣患口鼻部,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将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5%,每5 min测试疼痛反应,待患儿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以2%利多卡因行气管内喷雾,然后行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测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的MAP、SpO??2、HR的变化,并观察有无呛咳、喉痉挛、气管痉挛、躁动、呕吐和分泌物增多等现象。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吸入七氟醚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1.6±5.8)s,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为(62.3±8.4)s,气管插管时间为(87.3±7.4)s,所有患儿均一次完成气管插管。
插管前MAP下降,HR减慢(P<0.05)但无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
气管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 MAP、HR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诱导期各时点患儿的MAP、HR、SpO??2的变化见表1。
所有患儿诱导过程无喉痉挛、气管痉挛、躁动、呕吐和分泌物增多等现象发生。
??3 讨论??七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低,故其诱导和苏醒过程迅速,气味较其他吸入麻醉的刺激性小,常被推荐用于小儿全麻诱导[1]。
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进展七氟醚在临床上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拥有麻醉迅速、可控性高、维持麻醉状态好、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近年来在小儿麻醉中,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使用较多,但也有会引起术后躁动的问题。
该文对近年来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标签:七氟醚;小儿临床外科;不良反应七氟醚20世纪90年代首次用于外科麻醉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来说,其历史并不算长。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优点在于血气分配系数低,因此可控性较好,包括对麻醉深度和清醒速度的控制[1]。
此外,还具有肝肾损伤小、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等一系列特点,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2]。
目前在小儿麻醉中,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使用较多,为了解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的效果,该文对近年来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建立静脉通道七氟醚在小儿静脉通路建立中广泛使用,使用高浓度的七氟醚进行面罩吸入,可以使小儿神志快速消失。
研究发现,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穿刺前分别使用传统麻醉药进行肌肉注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吸入麻醉的患儿在手术中反应更轻微,体征更平稳,手术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
由于小儿可以快速进入神志消失状态,从而可以更快进行静脉穿刺,有效减少了穿刺的体动,防止喉痉挛[3]。
2 麻醉诱导2.1 吸入浓度研究显示,分别以七氟醚浓度梯度2%、4%、6%、8%对3~10岁儿童进行吸入麻醉诱导,随着七氟醚浓度的升高,诱导的速度加快。
在不良反应方面,虽然8%七氟醚麻醉诱导导致的不良反应率为最高,但2%、4%和6%的浓度组之间不良反应率并无显著差异,因此6%七氟醚吸入可作为最适浓度进行使用[4]。
另外的研究也显示,对九岁以上的儿童则最好使用7%的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不但不良反应率低,而且效果最为显著[5]。
2.2 婴幼儿麻醉七氟醚对患儿实施麻醉,优点在于快速吸收,且麻醉药由肺部清除,不影响婴幼儿其他器官发育。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7-01-18T15:53:07.2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1期作者:姜泽鹏[导读] 经大量临床事实证实,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时的优势包括对呼吸道刺激小、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迅速、苏醒快。
(德州夏津县人民医院山东德州 253200)【摘要】目的:总结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需进行全身麻醉的65例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患儿应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泊酚,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不良反应少、起效快、效果好。
【关键词】七氟醚;麻醉诱导;小儿;全身麻醉;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039-01 经大量临床事实证实,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时的优势包括对呼吸道刺激小、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迅速、苏醒快。
这些优势使得七氟醚吸入麻醉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普遍青睐。
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全身麻醉的6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总结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纳入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全身麻醉的65例患儿,术前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排除合并先天性性脏病上呼吸道疾病、肥胖、病态消瘦者,遵循随机原则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6±1.2)岁,体重9~20kg,平均体重(17.8±1.7)kg。
观察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5±1.3)岁,体重9~21kg,平均体重(18.0±1.8)kg。
龙源期刊网 七氟醚应用小儿麻醉怎么做作者:杨忠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72;;;;;;【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035-01七氟醚属于新型吸入类麻醉药物,相比于其他吸入类麻醉药物,溶解度低,诱导快,对呼吸道的刺激小,且术后苏醒快,循环抑制作用较轻,麻醉深度容易调节,且具有一定肌松作用,广泛应用于麻醉治疗中,麻醉诱导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具有可控的麻醉维持,在小二麻醉中优势明显。
1 小儿诱导麻醉中七氟醚的应用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类麻醉药物,吸收与清除较快,且刺激小,具有较低的血气分配系数,适用于小儿诱导。
与成年人相比,小儿心排血量与肺泡通气量均明显更高,组织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且小儿的油/气、血/气系数较低,在吸入药物以后,在血供丰富脑组织处快速到达,因此,小儿麻醉可使用七氟醚进行吸入诱导。
有学者提出,异丙酚与七氟醚均可用于诱导麻醉,且插管条件类似。
在诱导过程中,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与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均能够快速达到诱导作用,但是后者有助于降低呼吸暂停发生概率,心率、血压影响不明显,且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诱导更加平稳。
七氟醚高浓度在环路内预充可应用于儿童诱导,但合理的七氟醚浓度尚未定论。
有研究指出,七氟醚的浓度为6%时,降低不良反应,增加诱导速度,为诱导麻醉推荐使用浓度。
还有研究指出,儿童患者诱导麻醉中可应用七氟醚单次肺活量吸入诱导,特别是9岁以上儿童。
有研究对异氟醚与七氟醚两种麻醉药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浓度8%的七氟醚吸入诱导时快速且平稳,相比于异氟醚,疼痛反应与睫毛反射等消失时间缩短,且浓度为8%的七氟醚治疗具有明显的气道刺激性,部分患者的口腔内分泌异物、咳嗽等症状增加,严重者出现喉痉挛,而七氟醚治疗患儿均未出现以上现象。
吸入诱导时,很多患儿表现兴奋,且兴奋发生率与程度与药物、吸入诱导时间存在相关性。
尽管使用七氟醚行吸入诱导治疗儿童也伴随兴奋现象,但其兴奋程度明显低于异氟醚,发生率也减少。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麻醉诱导方式不同将76例行手术治疗患儿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各项观察指标。
结果:研究组患儿平均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院时和插管后MAP均低于对照组,HR慢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效果显著,起效快、苏醒快,且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诱导七氟醚在患儿全身麻醉中,快速和平稳诱导麻醉可有效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更好地开展手术治疗,以往临床麻醉诱导多为氯胺酮肌肉注射,综合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相对而言,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更易获得患儿配合,且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耐受性好、恢复快等多种优点,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1]。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10月收治的7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配胖等存在手术禁忌患儿予以排除。
根据麻醉诱导方式不同,将上述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共46例,男患儿25例,女患儿21例,年龄分布为2~8岁,平均年龄为(4.4±1.3)岁,平均体重为(20.5±3.8)kg;对照组共30例,男患儿16例,女患儿14例,年龄分布为2~9岁,平均年龄为(4.5±1.2)岁,平均体重为(20.6±3.7)kg。
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和手术方式)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七氟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681,生产企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2~3ml,滴入面罩小纱布中,扣在患儿口鼻处,氧流量为5L/min;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肌注麻醉诱导,氯胺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790,生产企业: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剂量为5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