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31.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目标导航】1、在读懂地图的基础上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过程和我军的作战方针。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课堂训练】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3.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4.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转折点”是指A.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B.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7.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其中“门”是指A.沈阳B.长春C.锦州D.大连8.淮海战役中,协同作战的两支队伍是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东解放军④华北解放军A.①②B.①○3C.②③D.③④9.平津战役中,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大功的国民党将领是:A.杜聿明B.张灵甫C.卫立煌D.傅作义10.南京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1月23日B.1949年4月21日C.1949年4月23日D.1948年4月23日11.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攻的原因①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士气和战斗力占优势②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③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④国统区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1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1. 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 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学习重点】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学习难点】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 ______ 年9月, __________ 、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_ 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1948年_______ 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 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 ___________ 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_________ ,东到___________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附: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线索渡江战役A胜利注:大决战指的就是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使国民党垮台。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李柱萍时间:2014年月日学习目标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
2、陈毅说“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时间: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路强渡长江。
(3)结果意义:年月日占领,宣告了延续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2、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一篇著名碑文。
这篇碑文中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为什么说它们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 统治人民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 A .北平和平解放 B .南京解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三大战役胜利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 A .孟良崮战役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3.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是 ( ) A .192I 一1949年 B .1920__1949年 C .1927—1949年 D .1925—1949年3.《孙子兵法》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 A .南京 B .北平 C .天津 D .沈阳4..“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北师版初二历史上册第
24课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预习提示
1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三大战役的胜利宣告蒋家王朝大势已去,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地域吗?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毛泽东的名句,你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的覆灭与它有何联系?
3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国共两党不分胜负,为什幺解放战争三年国民党就垮台了呢?
4大决战为什幺开始于东北?联系东北的位置等因素简单分析。
5用自己的话描述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名称并可读图描述战况
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及存在时间
过程和方法
用图示法描述大决战
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情况;
2.把握渡江战役,从而掌握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情况;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辽沈战役
问题思考
你认为三大战役中的应该首先进行哪场战役?为什么?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淮海战役
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斯大林
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材料三: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材料四:人民群众踊跃支前
思考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平津战役1.时间:
2.战略要术:
3.主要作战地区
4.战果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时间:
2.战略要术:
3.主要作战地区
4.战果
课堂讨论: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平固店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课题: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班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基本事实。
2、过程与方法:“以史带论”讨论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彻底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解放南京。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三大战役后,困境中的蒋介石发表声明,毛泽东为此发出了“”的号召。
毛泽东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但蒋介石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
2、讨论:蒋介石是真的想和谈吗?3、年月日,、下达了渡江作战命令,分路强渡长江,由统一指挥,日占领南京,宣告了的覆灭。
4、讨论: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一)课内探究讨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二)课外探究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中的大江指的是哪条江?(2) 你认为这首诗作于哪一年的什么战役之后?(3) 诗里提到的穷寇是谁?霸王是谁?三、当堂训练:1、促使南京迅速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1949年4月,宣告国民党统治覆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解放()A.北平B.天津C.南京D.广州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B.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取得胜利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解放军的英勇善战C.人民群众的支持D.国民党力量弱小。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3,将本课与“南京国民在政府的建立”一目相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2,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教学基本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于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二,感知理解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多媒体:有关辽沈战役打响时的影视资料。
师:画面中展现的是哪一次战役?辽沈战役。
师:出示《三大战役形势图》,介绍辽沈战役前的背景。
背景: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
人民解放军方面:人民解放军已增至280万人,装备已经大为改善,军队素质和战术水平大为提高,士气高涨。
国民党军方面:人数下降,士气低落,实行所谓的“重点防御”,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利用多媒体展现相关战役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通过情景再现法,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锦州解放东北(1948.9―1949.1)淮海战役:碾庄、双堆集、陈官庄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解放2、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江阴湖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4月23日)五、教学反思:本课最主要特点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开动脑筋讨论回答问题、动笔记述等途径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讲解比较清晰,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不足之处:投影展示太多,特别是地图和小电影所占用的时间较多。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1.时间及指挥者: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
2.战况:10月,解放军攻克锦州,封闭了国民党进出东北的大门,后迫使长春守军起义。
3.结果及影响:解放东北全境,歼灭敌军47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1.时间及指挥者: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了淮海战役。
2.战况:先后进行碾庄、双堆集战役,解放徐州,后在陈官庄全歼被围之敌。
3.影响:它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1.作战部队:由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
2.战术: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
3.结果: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并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1.开始: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战线: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3.结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解放南京以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问题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探究:①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中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
③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
④人民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问题2】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短短三年内打败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探究: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共产党方面:①党的正确领导,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学习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教学过程互动方式导入新课:经过近一年的战略进攻,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国民党的军队数量下降,士气低落。
中国人民解放军数量上升,士气高涨,战斗力增强,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讲授新课:第一篇章了解历史1、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和问题,在课本上进行标注战役名称时间作战军队指挥员歼敌人数解放地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习题,整体感知本课内容2、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东到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宣告了延续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第二篇章理解历史结合课本内容和提示分析:1、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要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3、分析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4、体会:“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的深刻内涵。
5、分析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6、通过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时间,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第三篇章感悟历史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课堂小结:我们聆听着战略进攻的号角,在经历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硝烟,感受百万雄师强渡长江的豪迈气势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乐进队【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一、课堂导入:以“人民解放战争浮雕”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诵教材前三个子目的内容,熟悉内容。
2、运用小组竞赛学习描述三大战役战况3、三大战役战略示意图(学生上台描述,教师讲解)营口4、教师对三大战役做一个简要的归纳5、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三大战役的一些军事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对三大战役的军事上的智慧进行思考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军事家,解决以下问题问题(1)、辽沈战役为何先打锦州?(2)、为什么先淮海战役后平津战役?(3)、北平为什么获得和平解放?6、老师来讲解问题,接下来总结三大战役7、利用国共和谈过渡到渡江战役,老师配合图片讲解分析渡江战役是必然的。
8、让学生细看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图,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用船只的简陋,如此落后的船,却能快速度过长江,可见国民党政权离奔溃是必然的。
9、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诗,对南京解放进行讲解10、学生用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和所查到的资料,小组讨论“为什么解放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讨论时间为2分钟)1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重难点)A.从国民党方面说: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①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教师综合国共两党的原因,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结论12、讲评课前布置的作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出示表格,问学生的感想,从而得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结论。
13、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题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型综合科第 24 课时备课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经过教学难点三大战役战略战术教学流程时间导入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进攻,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多媒体显示力量对比:兵力、士气、后方)情况表明,敌我双方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毛泽东和党中央果断地抓住这个战机,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大决战并取得胜利。
随后又发动了渡江战役,蒋家王朝是怎样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打击下土崩瓦解的讲授新课[一]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并在课本上标注所填内容(自学提纲可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在课前设计导学案)1._______年____月,______、_______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______年____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______________,在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_______________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胜的原因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八年级历史上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温习学案第2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1把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成功的要紧缘故。
【自主学习】请同窗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以下问题: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开始时刻1948年12月领导人略作战地域战略战术关门打狗略重要战事攻克______,封锁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
歼敌地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9年1月,_______率军同意和平改编,______取得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解放________全境。
歼敌___万。
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__________地域。
歼敌万,为______战役奠定了基础。
消灭和改编国民党军___人,大体解放_________。
重大意义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0多万人,大体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成功的进程。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时刻: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东到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结果意义:年月日占据南京,宣告了延续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一起探讨】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什么缘故第一在东北战场展开?2什么缘故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成功的要紧缘故有那些?【归纳整理】本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拓展练习】1(XX•山东聊城)右边是某同窗在探讨性学习中利用的一幅图片。
据图片内容判定,该同窗的探讨题目应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B.北平和平解放.国民党军队主力大体被消灭D.国民党政权塌台2(XX•浙江嘉兴)历史事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成功的因素有()①精巧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丰硕的物资供给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A.①②B.③④.①③D.②④3(XX•山东日照)依照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定,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开始时刻指挥者结果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4(XX•山东菏泽)以下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渡江侦查记》B《血战台儿庄》《挺进大别山》D《大决战》(XX•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八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1-11-26 审核: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及国民党政权覆灭 【学习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自主学习】请A 、B 、C 三组同学逐目阅读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
【共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归纳整理】(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本课讲述了哪些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
【拓展练习】
1.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
由此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 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 .国民党政权垮台
2.决战东北采取了“关门打狗”的战略。
这里的“门”指的是 ( ) A .长春 B .营口 C .锦州 D .沈阳 3.下列哪次战役结束以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天津战役
D .孟良崮战役
4.“大军合力战淮海。
”这里的“大军”包括( )①西北野战军 ②中原野战军 ③华北野战军 ④华东野战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5.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 .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 .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 .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6.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7.《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A .南京 B .北平 C .天津 D .沈阳
8.(2010·山东菏泽)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 A .《渡江侦察记》 B.《血战台儿庄》 C.《挺进大别山》 D.《大决战》
9.(2010·江苏南京)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10.阅读毛泽东的诗 请回答:
(1)“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什么战役?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4)读了这首诗后,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请A 、B 、C 三组同学对照学案自我检查!C 组同学加油!
图一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一场景发生在__ __(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 __ 。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图二场景发生在_ _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_ _建立了_ _(国家名称)。
图三 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图三场景发生在__ _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屠杀中国人_ __以上,现在,终于低下了头。
_ __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图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图四场景发生在_ __(战役名称)以后,_ _ _(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