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1.27 MB
- 文档页数:32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在读懂地图的基础上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过程和我军的作战方针。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难点: 认识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战略战术的正确应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2、渡江战役: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23日,。
意义:标志着。
二、课堂研讨对比三大战役,在战略战术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三、延伸拓展“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该诗描绘什么情景?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你是如何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①《辽沈战役》篇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2、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仪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进而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南京3、右图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中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哪个战役()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5、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4 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表,回答问题:1946.8-1948年中,国共两党兵力发展了什么样的变化?虽然国共两党兵力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但当时中共无论在兵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和国民党有一定差距的。
那么为什么在1948年9月要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为什么中共有如此大的自信预言胜利女神是站在自己一边呢,它到底有何优势呢,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一.国共两党战前形势提供课件史料:《国共两党战前形势对比表》请阅读回答:此时,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了,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军队机动兵力,后方,战斗形式,士兵斗志的角度去思考,归纳出:天时地利任何,决战时机成熟了。
一场战阵胜利的关键是否仅仅是兵力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呢。
二.三大战役的概况:由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自学内容进行尝试记忆。
2、辽沈战役:(1)观察地图以及阅读材料谈论回答:为什么中共中央战略的决策人,会选择东北解放区作为首战场呢?(请结合材料以及屏幕显示地图与表格展开讨论)材料一:理由1:中共兵力在东北战场上超过国民党的兵力。
材料二:东北解放区广大军民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解放区已经连成了一片。
面积占东北的百分之九十七,人口占八十三。
东北解放区工业发达,占解放区经济首位。
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少数几个据点。
理由2:中共在东北地区控制面积占据绝对优势。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荣。
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各抗日根据地先后派出部队约11万人和干部2万余人到东北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并相继建立各级政权。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部队迅速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理由3:东北解放区的群众基础好。
(2)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在给林彪,罗荣桓有关“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报告中指出这场战役中首攻锦州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地图思考后回答:辽沈战役中中共中央为何选择了先攻打锦州?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看看锦州位于东北的什么位置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