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1.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学习重点】 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学习难点】 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 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_______年9月,______、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1948年____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____________,在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____________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______________ ___。
附: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线索注:大决战指的就是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使国民党垮台。
(二)质疑问难:假和平 真内战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开始 1946.6 反攻 1947.6 三大战役 1948—1949 中共 渡江战役 胜利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决战 战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关门打狗”战东北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1)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会选在择哪里?为什么?(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的地点是哪里?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步骤二:大军合力战淮海“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支前农民(1)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2)看“支前民工小车队”图,你是如何理解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3)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步骤三:兵临城下取平津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在此基础上,“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第24课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崩溃导入: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战略大反攻。
到1948年秋,国民党的兵力为365万,而中国共产党的兵力为280万。
虽然总人数上我军不占优势,但能否与敌决战?(能)好,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课: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1、背景三大战役中,第一次打响的是辽沈战役,也就是说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
请大家想一想: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全国主要的战场有:西北、中原、华北和东北、华东。
西北本身就是中共所在地,故不用打。
而国民党军队最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原和华北地区,在东北,我军拥有正规军70万,地方军33万,而国民党军队只有55万,且全部补给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所以国民党的兵力在东北最薄弱,中国共产党兵力在东北战场唯一超过国民党兵力。
)2、经过看来战机很重要。
于是,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
请大家看到课本123页,找到辽沈战役最先攻打的是哪个城市?(锦州)为什么辽沈战役最先攻打锦州?(因为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东北到华北的铁路都经过锦州,也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要塞所在,打下锦州东北其他地方的敌人无路可逃,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这里的“门”指的就是锦州。
曾经有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指挥官感叹说:解放军首战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折断了。
)那么攻占锦州后,东北的敌人有何反映?(长春的敌人起义或投降,沈阳的敌人被全歼,解放东北全境)3、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有何重要意义?(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军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人数达300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
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试题1.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
【答案】辽沈战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可知,故填辽沈战役。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10月,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封闭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
”可知,辽沈战役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故选A。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3.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辽沈战役歼灭敌军47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可知,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故选A。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4.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军合力战淮海史实的识记。
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国民党突然崩溃【导读】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一、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两党领袖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清单。
正值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当时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威望、军事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
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就是陆军,陆军主流部队的装备和当时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盟军是一样的,就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的一样,更不要说武器了——轻武器都是盟军装备,重炮都是美式榴弹炮。
而那时毛泽东主席兜里也有个清单,是刘少奇从延安发过来的,当做一个谈判的筹码。
这个清单上写着的军队总人数是127万。
其实,我认为这个数字大大地有水分,当时我们的正规部队可以计算出来——抗战期间八路军有3个师,新四军基本上没有了,哪里来的127万人?只能是算上民兵了。
但最重要还不是人数,是武器,我们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就是缴获的日本山炮。
而我们的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近年来我到台湾访问,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二、在一场战争里,军人们拥抱着什么样的信仰很重要,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蒋介石在1948年8月的一个军事检讨会议上曾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
尤其使我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有许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杀自己,而不能相继反政,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材料题: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读《渡江战役》图,完成下列
问题。
(l)填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
重要地名: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渡江战役后,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党政权宣告垮台。
其标志是
()
A.北平的解放
B.天津的解放
C.上海的解放
D.南京的解放
2.图9纪录片揭开了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错误:(2分)
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A.江阴;B.湖口
2.错误:百万雄师下江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分)
理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分)
百万雄师下江南为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或百万雄师下江南是指渡江战役)。
(2分)。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江苏省兴化市城东镇初级中学高学宽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这段历史。
潜移默化地体味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①解放战争何时全面爆发?
②国共双方在战争之初情况如何?
③进入第二年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温故知新,也为本节课预热增温,情感蓄势。
)
二、本课内容呈现
1、战略决战
①“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②大军合力战淮海
③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2、百万雄师过大江
(内容的呈现,给四个小组亮明了主攻方向,学生们跃跃欲试。
)
三、分组探讨每个子目的内容
组成评比小组(由各小组派两名代表组成,本组代表不为本小组评分),公布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引入竞争机制,在学生原有激情的基础上,又放了一把火,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
)
(一)辽沈战役
探究: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为什么首战东北?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同学可以提出异议。
(课件展示动感地图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这个问题是个难点,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国共双方布防对比图,三则材料。
这四个素材可以轻松地帮学生化解这个难点。
)
解说:我军超过敌军兵力,且能利用东北工业支援。
敌人物资来源困难,又撤守不定。
解放东北后,获得了战略总后方,并可挥师南下。
若首战华北,将受华北华东之敌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东北敌军将南撤关内,实现战略收缩。
演示:辽沈战役流动示意图。
精彩瞬间:播放“辽沈战役”中央领导英明决断、解放军塔山阻击战和东北人民支援前线的短暂视频。
(播放视频,既是调动学生的神经,也是为全文难点的破解作了铺垫。
)
领悟:“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是局部难点,有了上面战役流动示意图的演示,不言而喻,这又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
承转:根据辽沈战役后全国形势的根本变化,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合作战的有利态势,人民解放军展开淮海战役。
(二)淮海战役
探究:怎样体会大军合力的宏伟气势?淮海战役小组展示收集的各路野战军作战的图片资料。
演示:请淮海战役小组的同学动手操作淮海战役流动示意图。
解说:淮海战役的战略特点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用法同上。
)精彩瞬间:播放“淮海战役”中毛主席接见粟裕、碾庄包围战和支前民工的短暂视频。
(用法同上。
)
探讨:结合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统计表,感受陈毅说过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领悟: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的向背,人民是历史的主宰。
承转:淮海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80万挥师入关,同华北2个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三)平津战役
探究:如果你是平津战役的统帅,你将采用何种战略战术?
演示:平津战役小组成员根据平津战役的流动示意图讲解。
解说:据上分析得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战略决策。
精彩瞬间:播放“平津战役”中央领导针对北京的决策、攻打天津水厂和群
众欢迎解放军的短暂视频。
(用意同前。
)
探究:如何理解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作用?曾到北京旅游过的同学出示照片并谈感受。
领悟:北平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文物、古迹和环境免遭破坏。
而且用和平解决战事的方式,有利于解放军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队。
(四)总结思考
1、让全体学生设计表格填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军队、将领和战果。
2、拓展: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课件展示)
承转: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爆发。
(五)渡江战役
演示:渡江战役小组成员操作流动示意图和图片,讲述“渡江战役”。
精彩瞬间:播放横渡长江的短暂视频
探究: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领悟: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集体诵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
(安排这个环节,为的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自己就是解放军,宣泄一下胜利的豪情。
)
拓展: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难点,但到此已不再是难点了,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跨过这道坎已是举脚之劳了。
这时学生也才恍然大悟。
)
领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四、 课堂检测 (课件展示)
五、课堂总结
1、内容小结:(课件展示)
2、课堂评价:①学生相互评价(评比小组宣布各组总得分,评出最佳小组,最佳表现奖,最佳组织奖。
)②老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内容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作评价)
(学生对于自己的付出和表现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内心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愉悦效应会延续好几天。
)
六、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
附:板书设计
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1.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1948.9-1949.1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2. 解放军英勇善战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1949.4.21-23) 国民党政权覆灭(22年) 3. 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一节完整的课,得有一个完整的板书,否则,前面所学知识就像水上浮萍般飘走了。
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不仅突出了重点,也显示了难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结局。
同时整个课堂显得有动有静。
)
【教后记】
这节课遵循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探究,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原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课前查阅材料、处理材料、研究教材,自己策划、剪辑、编排、串联,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这四次战役的概况。
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和体验历史,从而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注重“直观性原则”的运用。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都采用了流动示意图,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每个战役的战略战术全都迎刃而解。
每个大的战役都播放了“精彩瞬间”短暂视频,既避免视觉疲劳,又为解决全文的难点铺平了道路。
但不足的是时间太紧,限制了部分同学的创造性思维。
还有学生准备的材料与老师课件的对接不是那么娴熟,浪费了一些时间。
以后多磨练会处理好的。
总体看来,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