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案一、新课导入《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自学指导(一)语言品析1、“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士兵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表达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禁止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以及极端愤慨和讽刺。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这是一个隐喻用“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用“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一致,打败敌人,获得民族的解放。
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与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感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二)手法探究1、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的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
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第7课《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揣摩精当的语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 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重点学习多角度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理解小说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步骤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环节步骤复习1.给加点字注音:郝叟..喧.闹懊悔..祈祷..惨.白磨.损钥匙..气氛.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强:()()()称:()()()差:()()()3.文学常识.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
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
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4.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为中心,通过完整的()和()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说的三要素是:研习朗读课文探究文意三、细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形象。
1、划出描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句子。
说说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2、概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四、品味语言,谈谈你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五、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都有什么作1.明确研习任务。
2.指导合作交流、巡视并适时释疑。
明确: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督促学生做积累笔记,巡视讨论情况,师生交流。
7《最后一课》导学案(3课时)课型:品读课主备:审核: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朗读全文,理解内容。
【学习提示】1、同学们放声地自由地读这篇课文,思考:读后给这篇课文加一个副标题,并且要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加?我加的副标题是:2、如果从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角度来思考,你认为哪一个最贴切呢?合作探究二、品味课文,感受人物。
【学习提示】A.小弗朗士1.小弗郎士在这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上发生了哪些转变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品析课文的描述,读完后以“小弗郎士过去,今天”的形式进行表达。
2.思考归纳:通过情节的发展,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B.韩麦尔先生1.韩麦尔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2.思考: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示例】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从这里看出他是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太高;有时还“玩忽职守”……请以“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的人,我从这里看出。
”3.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并品评一下吗?4.演读课文从“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到文章结束部分。
角色分配:①配音演员:主要负责读课文的叙述部分;②主演:主要演绎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和语言。
C.其他人物——其他的法国人有没有不同于以往的表现?三、回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习提示】1.同学们想一想,小弗郎士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2.写小弗朗士在全文的作用是?3.作者为什么不把他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呢?4.不写镇上的人效果会怎么样?【领悟主旨】。
10《最后一课》导学案2一、预习导学【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都德3、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交流展示(预习作业):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踱()督学()郝叟()()摊( )懊悔()( )chéng fá()()钥匙()()磨损() qídăo ( )( ) 哽()宛转()()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3.解释下列词语诧异:懊悔:哽咽:宛转: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三、合作探究1.阅读小说,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思想感情,朗读重点片段,理解疑难语句的含义。
【学习重点】掌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法指导】1、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应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或联系中心思想,或联系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深刻含义。
2、学会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3、揣摩关键词语,理解词语是指能体现文章中心和作者思想的字、词。
关键名要放进亡国在即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揣摩。
【资料链接】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的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和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预习导学】自主学习,走进文本,整体把握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喧哗喧闹吵闹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2、观察检查视察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3、严肃肃静严厉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__的气氛。
4、惊奇惊异诧异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5、后悔懊悔懊恼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___________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6、责备责怪谴责“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7、肃静安安静静安静平静静悄悄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_的。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 ______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最后一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品味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
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奋学习,不断上进。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透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生复述课
语言赏析: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
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外貌描写、神态描
表现了他对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及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文中动作描写最传神的是哪几句话?
兰西万岁!只向
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麦尔先生悲愤、痛苦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高
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
决定逃学。
到了学校后
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
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说不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难以言说的痛苦。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课题:第07 课《最后一课》(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主题。
2.抓住细节描绘,理解人物内心。
二、学习重点:学习文章经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绘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经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绘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中考要求: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重点答复:一、人物描绘的方法有:相貌描绘、、、等。
二、在“商讨与练习”第二题的人物描绘语句后注明人物描绘的方法。
三、朗诵24— 29 段,达成以下问题。
1. 这是小说的热潮和结局部分。
主要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情、、等细节。
2.剖析以下细节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如何的内心。
2)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浑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 3)“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3.“突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祷告的钟声也响了”都有示意,它们分别示意什么?4.“我感觉他素来没有这么高大。
”高大指的是什么?新课知识:9969、阅读17—23段,小组议论以下问题。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需牢切记着他们的语言,就仿佛拿着一把翻开牢狱大门的钥匙”怎么理解这句话?我的理解:同学理解:2.阅读 22 段,推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
谈谈他是如何想的。
我的推测:二、联合全文,议论下边的问题。
小说中,常常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即主人公。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以为是小弗朗士,有人以为是韩麦尔先生,还有人以为他们都是主人公。
谈谈你的见解和依照。
二、导学模块【合作研究】我的见解:同学见解:全班沟通记录:老师解说记录【扩展延长】中考对接【知识构造线路图】三、固学提升【讲堂检测】当堂检测阅读下边的片段,达成问题。
(甲)三味书屋后边也有一个园,固然小,但在那边也能够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静静地没有声音。
但是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可以了,先生在书斋里便大喊起来:“人都到那边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起回去,也不可以的。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人物形象与主题)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并体会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蕴藏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1、结合文本作词句圈划,思考并完成下表: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何变化?时间小弗朗士对上学上课的态度变化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上学路上课前上课下课2、请简要评价韩麦尔老师:二、合作展示1、课前自主学习1交流与反馈:互相检查、全班交流2、师生小结:哪位同学能概括小弗郎士的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从怕老师到,从讨厌课本到,从到认为法语学习十分容易,从浪费时间到,都是感情的流露。
除此之后,他对韩麦尔先生的态度是从到,对普鲁士兵的看法是从到。
3、思考并交流:小弗朗士由天真贪玩变得懂事、爱学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小弗朗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4、品读第7-10段落,深入感受情感,进一步研究使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变化平时课堂最后一课时间气氛学生老师其他小结:小弗郎士的爱国情感被当时的情境所唤醒。
三、探究展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一)人物描写的方法1、综合小组意见,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探讨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3、小组探讨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内心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4、品读精彩段落24-29段,反复朗读品析(二)环境描写的作用透过小弗朗士眼睛,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这些情景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请写出两个情景描写并分析作用)情景一: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伏笔,为后文的“又出什么事啦”引起悬念情景二:作业请发挥你的想象,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写他的心理活动(100字左右)。
《最后一课》
课题:第07课《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主题。
2.抓住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内心。
二、学习重点: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中考要求: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要点回复:
一、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
等。
二、在“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的人物描写语句后注明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朗读24—29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部分。
主要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
等细节。
2.分析下列细节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内心。
(1)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2)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3)“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都有暗示,它们分别暗示什么?
4.“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高大指的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最后一堂课上的所见所感。
通过描绘课堂上的细节,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离别的不舍。
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富含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感恩老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对于这篇课文,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情感细节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细节和寓意,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然后提问:“你们还记得小学最后一课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最后一课的课文——《最后一课》。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