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是怎么回事 胃寒怕冷怎么办?
- 格式:docx
- 大小:4.19 KB
- 文档页数:2
一、脾胃虚寒的病因病机脾胃虚寒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
2. 情志不畅:情绪波动大,如忧愁、焦虑、愤怒等,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
3. 寒邪侵袭:外界寒邪侵袭,导致脾胃阳气受损,引起脾胃虚寒。
4. 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脾胃功能减退,形成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的病机主要为脾胃阳气不足,寒湿内生,气血运行不畅。
治疗原则为温中散寒、健脾益气、调和气血。
二、脾胃虚寒三方治疗方案1. 方一:四君子汤加减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桂枝、炙枳实、陈皮。
功效:温中健脾,调和气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有实热证者慎用。
2. 方二:理中丸加减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茯苓、炙枳实、陈皮。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有实热证者慎用。
3. 方三:温胃散寒汤组成:干姜、桂枝、炙甘草、白术、茯苓、炙枳实、陈皮、砂仁、吴茱萸。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益气,调和气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有实热证者慎用。
三、辅助治疗1.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保暖: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3.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
4. 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5. 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四、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腹痛、腹泻等症状是否减轻。
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
五、总结脾胃虚寒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治疗原则为温中散寒、健脾益气、调和气血。
本文介绍的脾胃虚寒三方治疗方案,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运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保暖、运动、情绪等方面的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女性胃寒怕冷怎么调理呢很多女人天性怕冷,在冬天的时候怕冷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在春天或者是夏天暖和的时候还特别怕冷的话,那么这样的现象就不正常了,女性怕冷会给女人的身体带来很多伤害,如果怕冷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很多的不适,怕冷有的时候会引起宫寒,宫寒严重的话就会影响到女人的声誉,那么女性胃寒怕冷到底该怎么调理呢?一、中成药:(1)服保和丸和参苓白术散调理就行,(2)还可服用参苓白术散(此方专治脾胃虚弱之证)、白蔻调中丸(调理脾胃,促进消化。
用于脾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胃胀满,呕逆嘈杂),先服半年,之后再吃一些参苓白术散巩固半年时间。
只要日常饮食调理得好,有可能治愈。
(3)还可服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
二、按摩:1、按摩肺经上魚际穴的功能(掌心张开,在大拇指的下方会出現如魚腹形狀,赤白肉際處即是,以指按壓會有酸痛感),魚際是肺經的滎穴,滎穴的主要功能在輸導經脈及臟腑間水份的平衡狀態。
魚際主治:下痢、咽喉炎、咳嗽、扁桃腺炎、小兒体虛易感冒。
因肺与大腸互为表面,一臟一腑;所以肺經的穴道可治腸胃的疾病,大腸經的穴道可治肺部呼吸系統的毛病。
像暴饮暴食导致下痢或胃腸机能异常時,在魚際上就會泛起青筋,如果經常按壓青筋,不久青筋就會自然消失,神奇的是,連疾病也會隨之不見。
當身體受到風邪侵犯,出現咽痛、痰積、喘息等症狀時,指壓按摩魚際能穫得改善。
先天性呼吸系統脆弱体虛的幼兒,常会在魚际附近或兩眉之間上方處浮現青筋現象,若持续刺激魚际,日久可增强免疫力,强健体质。
平常按摩魚際,可緩解胃寒、手足怕冷等症狀,尤其天寒為四肢冰冷所苦的女性朋友,只要常按或常灸此穴,自有成效。
2、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在足三里(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天枢(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神阙(肚脐部位),气海(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等穴位用艾条熏灸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30分钟,至少要三个月才小有成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胃寒怕冷怎么办能缓解?
导语:胃部的功能是否正常和我们日常饮食习惯有极大的关系,长期不良饮食就可能会造成胃部阳气过少,患者通常会感觉到胃寒怕冷。
由于西药可能会伤
胃部的功能是否正常和我们日常饮食习惯有极大的关系,长期不良饮食就可能会造成胃部阳气过少,患者通常会感觉到胃寒怕冷。
由于西药可能会伤及到胃部功能,所以最好是使用中药或者食疗的方式帮助缓解,以下文章的内容便是小编搜集到的可以有效治愈畏寒的食疗方。
1、白酒烧蛋:将高浓度的白酒放在碗中,随后将一个鸡蛋打破之后放入碗中;随后将白酒点着,烧干之后鸡蛋就煮熟了,每天早上空腹的时候吃一次。
2、猪肚老姜:将猪肚和老姜准备好,然后洗干净;将老生姜放入猪肚之中,然后放入锅中隔水炖熟。
分为三四次吃完;
3、茴香橘核粉:将小茴香以及橘核准备好,然后放入锅中炒熟;起锅之中研磨成为粉末,饭后搅拌均匀;每次胃痛的时候或者是每天早晚饭之前用开水冲服,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胃痛的情况。
4、香姜饮:将小茴香、晒干的姜、木香还有甘草准备好,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每天服用一剂。
5、茱萸砂夏茶:将助于、砂仁、生姜、党参、半夏还有大枣准备好,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剂效果就很好了。
6、桂皮红糖饮:将桂皮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用水煎服,去除渣滓之后加入红糖,搅拌均匀之后就可以起锅服用了。
这种中医方子具有很好的温胃养胃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治疗胃冷胃寒的疾病。
小编建议有胃寒症状的患者可以先去咨询专业医生,然后再使用这。
一、概述胃寒凉是中医常见病证之一,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
胃寒凉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呕吐清水、大便溏薄等。
中医治疗胃寒凉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原则,以下为具体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之品,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寒邪内生。
2. 情志不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胃虚寒。
3. 脾胃虚弱: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谷不化,导致脾胃虚寒。
4. 寒邪侵袭:外感寒邪,侵袭脾胃,导致脾胃虚寒。
三、诊断要点1. 胃脘疼痛:疼痛部位在胃脘,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2. 喜温喜按:患者自觉胃脘部喜温喜按,遇冷则疼痛加重。
3. 呕吐清水:伴有呕吐清水,无酸腐气味。
4. 大便溏薄:大便溏薄,不成形。
5. 舌脉象: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紧。
四、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五、治疗方案1. 内治法(1)中药治疗方剂:理中丸加减组成: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加减:若寒邪较重,可加吴茱萸、高良姜;若脾胃虚寒,可加黄芪、茯苓;若呕吐清水,可加半夏、生姜。
(2)针灸治疗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神阙操作:每次选3-4个穴位,用毫针刺入,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 外治法(1)温敷法材料:生姜、食盐操作:将生姜切片,与食盐混合均匀,用布包好,贴于胃脘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2)穴位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操作: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每日2次。
3. 饮食调养(1)饮食宜温热:饮食宜选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大枣、羊肉等。
(2)避免寒凉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寒凉之品,如冰镇饮料、冷饮等。
(3)定时定量:饮食宜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六、注意事项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不畅。
2.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3.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4.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增减药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胃寒怕冷是什么原因?吃这两种食物可暖胃
导语:胃寒症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一般来讲,在患有胃寒症的人身上,其还可能出现怕冷的症状,那么,胃寒怕冷是什么原因呢?胃寒怕冷是什么原
胃寒症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一般来讲,在患有胃寒症的人身上,其还可能出现怕冷的症状,那么,胃寒怕冷是什么原因呢?
胃寒怕冷是什么原因?
怕冷是因为阳虚造成的,身体受到风邪和湿邪引起的,而且该种患者血不养肝,气血很虚,所以需要通过调理气血,补阳开始进行调理,身体要注意保暖,要穿着暖之舒智能发热服。
饮食上可以以温性食物为主,在加强体育锻炼,多喝水,这样就能慢慢把怕冷的症状调理过来。
暖胃的食物:
一、南瓜
想到口感绵绵的南瓜就有一种好饿的感觉,这会就有种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
南瓜养胃肠主要是里面有丰富的果胶,这种果胶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
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等,起到排毒作用。
冬天刚好也是吃南瓜的季节,有胃寒怕冷就吃点南瓜吧。
二、生姜
在寒冷的冬日,驱寒很多人就想到用姜,因为姜性温补,喝姜汤就可以刺激胃肠黏膜,扩张血管,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消化能力增强。
所以喝完姜汤后,就有一种血脉喷张的感觉,发汗是必须的,暖胃也是必须的。
平时有胃寒的朋友,在冬天里面多吃一些姜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治疗胃寒的15个方法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
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治疗胃寒15方法,治疗胃寒的食物1、红糖水泡胡椒可有效祛胃寒:中医认为,胡椒有温化寒痰、排气的作用,可治疗胸膈胀满及受凉引起的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是:取胡椒0.6~1.5克,研末,伴开水加红糖吞服;也可用胡椒泡酒抹到胸口外,可治疗因受凉引起的胃痛。
此外,把胡椒粒砸碎后,用开水冲,然后与红糖水一起泡2~3天,口服可治疗胃寒引起的胃痛。
胡椒能升高血压,血压偏低的患者可多服用胡椒。
但是,由于血压高而导致眼底动脉出血、痉挛的患者则最好不要服用胡椒。
2、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入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就熟了,早晨空胃吃。
轻者吃1-2次可愈。
注意:鸡蛋不要加任何调料。
3、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
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到好为止。
4、苹果缓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阴冷天或饮食不当,常泛胃酸,很难受。
如果此时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舒服了。
5、老姜陈皮治胃寒作呕:老姜、陈皮各50克,水煎服。
6、姜片治胃寒作呕:即用鲜姜片按擦胃脘部和足三里穴至发热。
7、干姜5克,饴糖30克,煮粳米粥500克食用。
可治寒性胃痛。
8、五香粉拌猪肉末30克,酱油、味精、姜末若干,炒熟后拌入粥内食用。
可温胃止痛,治寒性胃痛。
9、肉桂粉2.5克,丁香2.5克,大、小茴香、酱油、盐若干,熟鸡蛋打破壳,同煮1小时,取出切片,将原汤拌入粥内食用。
十二种食物拯救胃寒
胃寒的人经常因为天气变冷或吃了生冷的东西而引发胃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令人难以忍受。
胃寒除了导致胃部疼痛,不利身体循环和代谢,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肌肤状况,易导致黑眼圈、面色憔悴、晦暗。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肠胃问题,平时多吃暖胃的食物能帮助缓解胃寒状况,改善面色哦。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
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
胃寒久治难愈,最好的方法便是食疗,譬如在煮菜时,加些姜进去之类都可以起到养胃的效果。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12种养胃食材对治疗胃寒都有神奇的功效,大家可要记好咯!
葱爆羊肉
1。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见效快脾胃虚寒多由饮食不调、过度劳累、或者是久病体虚等造成脾胃阳气亏损表现出来的症候,那么有哪些调理方法可以快速见效呢?一、脾胃虚寒艾熏调理艾熏部位:足三里穴,该穴位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手法:如果可以去专业理疗机构艾灸最好,没有条件,或是为了简便一点,可以自己选择艾熏,艾熏属于温和灸,一般在晴天下午1-3点一天阳气正盛之时,找准足三里穴位后,点燃艾放于对准足三里穴,距离在0.5-1寸(即1.5cm-3cm)之间调控,当穴位温热舒适即可,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可隔日进行,一个月份大约十次。
功效:艾熏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人群。
二、脾胃虚寒按摩调理点按中脘穴取穴部位:中脘穴位于人体肚脐上4寸。
操作手法:以拇指指腹点按该穴位,一次3分钟,待局部有发热感即可体质,一天早中晚均可进行。
功效:该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是结聚胃经经气的地方,按摩该穴位可加速经气运行,改善胃功能,达到调理脾胃虚寒的目的。
推按两肋推按部位:乳房下缘至侧腰。
操作手法:两手掌互相摩擦,有了热度后,分别从两侧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待推按部位发热即可。
功效:推按该部位,可调畅气机,有养胃、暖胃、预防胃疾病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
三、脾胃虚寒食疗调理生姜小米粥做法:小米100克,生姜3片。
做法:小米洗净后,加适量水,先大火煮沸,加入生姜片,改用小火再煮,至小米熟透,取上层粥油。
功效:小米补脾暖胃,生姜温中养胃,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做调理之用。
冰糖红枣枸杞粥材料:糙米150克,红枣70克,枸杞30克,冰糖。
做法:1、先将糙米洗净备用,将红枣泡水洗净后去核备用;2、糙米入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开后,加入红枣,改用小火慢熬1小时;3、最后加入枸杞熬半小时即可起锅,调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红枣健脾益胃,枸杞滋阴润燥,二者合用熬粥,可用来调理脾胃虚寒,因为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慎用。
一、胃寒的治疗方案1. 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胃寒是由脾胃虚寒、寒邪侵袭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原则为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① 常用方剂:理中丸、温胃散、四君子汤等。
② 单味药:生姜、干姜、桂枝、吴茱萸、附子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胃寒,主要针对脾胃、肾经穴位,以达到温中散寒、调和脾胃的作用。
常用穴位有:①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4横指处。
② 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当脐上4寸处。
③ 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4横指处。
(3)食疗① 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生姜、大枣等。
② 少吃寒凉食物:如西瓜、黄瓜、苦瓜等。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西医治疗胃寒,主要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①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
②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
(2)生活方式调整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过饥。
②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
③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二、胃湿热的治疗方案1. 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胃湿热是由脾胃湿热、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① 常用方剂: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三黄煎等。
② 单味药:黄芩、黄连、黄柏、苍术、白术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胃湿热,主要针对脾胃、肝经穴位,以达到清热利湿、调和脾胃的作用。
常用穴位有:①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4横指处。
② 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4横指处。
③ 期门: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中。
(3)食疗① 多吃清淡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等。
② 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西医治疗胃湿热,主要使用抗炎药、抗菌药等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① 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② 抗菌药: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2)生活方式调整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过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胃寒是怎么回事胃寒怕冷怎么办?
导语:冬天不少人觉得胃部发凉,隐隐作痛,特别是在吃了一点生冷的食物之后问题更加严重,这可能是胃寒的表现,引起胃寒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预防
冬天不少人觉得胃部发凉,隐隐作痛,特别是在吃了一点生冷的食物之后问题更加严重,这可能是胃寒的表现,引起胃寒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预防?
胃寒有4大“凶手”
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
常见的表现为胃部疼痛,肚子温热后疼痛会减轻;嘴淡喜欢喝热饮,口渴不想喝水,喝水后又感觉胃部难受或者有呕吐感。
舌头颜色发淡,舌苔呈白滑。
冬季易胃寒,常常是多种原因所致:
1、天气原因:为了御寒,大量血液流向周身,使胃肠血运减少,从而使胃肠功能下降。
2、饮食:冬天仍爱吃生冷饮料、食物,易损伤胃中阳气。
3、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饥一顿饱一顿;冬天常常滚烫火锅和冰冻饮料一起冷热交替进食,久而久之造成胃寒。
4、穿着:不少爱美的女性在大冬天仍然穿露脐、露腰的衣服,容易导致胃部受寒。
防胃寒,关键在保暖
俗话说,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且胃喜暖怕冷,冬天要注意胃部的保暖。
饮食上,按时进食,远离寒凉生冷食物。
同时少吃汤圆、粽子等难消化的食物,远离烟、酒、咖啡等刺激性物品。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