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河口区多环芳烃分布逸度模型和实测分析_柯宏伟
- 格式:pdf
- 大小:673.74 KB
- 文档页数:7
渤海水体中多环芳烃时空分布及来源孙旭;唐建辉;田崇国;张健;陈亦洋【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22(51)6【摘要】以渤海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6月(春夏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采集渤海海域的表、底层海水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水体中15种优控PAHs,并对其污染水平、单体组成、时空分布及来源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6月、8月和11月渤海表层海水15种PAHs的总浓度(Σ_(15)PAHs)范围分别为10.1~67.0、3.20~24.2和6.14~21.5 ng/L,均值浓度分别为34.2±16.8、9.75±4.94和16.0±3.96 ng/L,季节性特征表现为6月>11月>8月。
从存在形式看,海水溶解相中PAHs主要以低环为主,高环PAHs更易赋存在海水颗粒相中。
水平分布上总体表现出近岸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河流输入是渤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渤海南部海域受黄河流域河流输入影响污染尤其严重;垂直分布上春秋季节渤海表、底层没有明显的浓度差异,说明在强烈季风影响下水体垂直混合能力增强,而夏季则在中部海域形成PAHs表层浓度高、底层浓度低的现象,推测与夏季渤海中部冷水团和温跃层的出现有关。
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是渤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
【总页数】15页(P636-650)【作者】孙旭;唐建辉;田崇国;张健;陈亦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4.5;P76【相关文献】1.胶州湾及青岛近海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2.广西廉州湾和三娘湾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与来源解析3.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流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估4.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及六溴环十二烷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九龙江龙岩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何立坚;章汝平;何立芳
【期刊名称】《上海环境科学集》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在九龙江龙岩段省控的上、中、下游断面布设了4个采样点,于2010年11月(枯水期)、2011年7月(丰水期)、2011年9月(平水期)对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其环境影响的风险.结果显示,龙岩市省控断面河水中,桔水期多环芳烃的含量为58.3~1 328.5 ng/L,平均为387.72 ng/L;丰水期多环芳烃的含量为16.7~1 203.3 ng/L,平均为475.05 ng/L;平水期多环芳烃的含量为5.9~188.4 ng/L,平均77.46 ng/L;苯并(a)芘未检出.燃烧源是九龙江龙岩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九龙江河水中的多环芳烃均不存在生态风险.
【总页数】5页(P1-5)
【作者】何立坚;章汝平;何立芳
【作者单位】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厦门361024;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厦门361024;龙岩学院,龙岩364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九龙江龙岩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J], 何立坚;章汝平;何立芳
2.九龙江龙岩段地表水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污染源解析 [J], 章汝平;陈克华;何立芳
3.九龙江龙岩段多环芳烃含量及其随季节变化 [J], 童曼霞;唐治炜;何立芳
4.长江武汉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J], 冯承莲;夏星辉;周追;呼丽娟
5.九龙江龙岩段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J], 林丹丽;何立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与评价
董炜峰;戴红;张瑜;杨毕铖;戴桂香
【期刊名称】《渔业研究》
【年(卷),期】2017(039)003
【摘要】通过2016年8月开展的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调查,分析了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的含量水平与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在(6.6~1 762.5)×10~(-6)之间,平均值为350.5×10~(-6);石油类含量呈现明显的分布特点:五缘湾海域至五通湾口区域的石油类含量最高,其次为九龙江口中部海域、鼓浪屿东南侧至招银港区、厦门东部水道小部分区域和五通湾口北侧海域,其余海域的沉积物质量较好,这与厦门近年来航运发展、西海域整治和五缘湾海域周边的开发建设有关。
【总页数】5页(P217-221)
【作者】董炜峰;戴红;张瑜;杨毕铖;戴桂香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厦门361008);(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厦门361008);(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厦门361008);(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厦门361008);(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厦门36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6
【相关文献】
1.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2.厦门-金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铅锌镉的含量分布
3.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与评价
4.福建省安海湾、围头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5.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分布及污染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杨国义;张天彬;高淑涛;郭治兴;万洪富;高原雪【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年(卷),期】2007(28)10【摘要】2002-10~2005-11采集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的农业土壤表层样品260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农业土壤中16种PAHs含量范围在3.3~4 079.0 ng·g^-1,平均含量244.2 ng·g^-1,以3环和4环的PAHs为主;中心城区土壤中PAHs含量高于远郊区,菜地>水稻田>香蕉地>旱坡地果园地>甘蔗地.依据荧蒽/芘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该区域农业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通过与国内外土壤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的农业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总页数】5页(P2350-2354)【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作者】杨国义;张天彬;高淑涛;郭治兴;万洪富;高原雪【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龙岩市新罗区典型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 [J], 何立坚;章汝平;2.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镍的含量分布特征 [J], 杨国义;罗薇;张天彬;万洪富;高原雪3.龙岩市新罗区典型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 [J], 何立坚;章汝平4.城市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典型湿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来源与污染风险评价 [J], 韩玲;高照琴;白军红;温晓君;张光亮;王伟5.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农业土壤及蔬菜中的多环芳烃分布 [J], 张天彬;万洪富;杨国义;高原雪;罗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eteropor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of 16PAHs from waterLU Qiuyu 1,2,LI Mingtang 1,HE Peiqiao 2,ZHANG Danyang 2,JIANG Hongxin 2*,LIU Xiaowei 2*(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 Control for Agro-product Safet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 :To provide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adsorb trac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from complex,real samples,heteropor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HCOFs )crystalline porous material with two different kinds of pores was prepared through a solvothermal method.The HCOFs structure and morpholog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analysis.The ability of the HCOFs as a solidadsorbent for 16PAHs from real water samples was investigated.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the contents of 16PAHs were detected after treatment with HCOF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epared HCOFs displayed intriguing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crystallinity,large surface area,and high porosity,bearing both micro-pores (hexagonal )and mesopores (trigonal ).This HCOFs can be used as an adsorbent for the rapid adsorption of 16PAH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The absorption equilibrium was achieved after only 15min oscillation,while that of the enrichment factor can be up to 40times more.The method presented suitablelinearity in the range of 0.25~50μg·L -1for the 16PAHs with a satisfactory regression coefficient (R 2>0.99).The detection limits for the method based on a signal-to-noise ratio of 3were in the range of 0.04~0.08μg·L -1.For the actual water samples,the recoveries of 16PAHs ranged from 82.3%to 110.1%.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is method has advantages such as its simplicity,speed,cost-双孔COF 材料用于固相萃取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鲁秋玉1,2,李明堂1,何沛桥2,张丹阳2,姜红新2*,刘潇威2*(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130012;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300191)收稿日期:2021-01-12录用日期:2021-03-19作者简介:鲁秋玉(199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其在污染物吸附富集方面的应用研究。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林建清;王新红;洪华生;陈伟琪;刘日先;黄哲强【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3(042)005【摘要】2000年10月在湄洲湾海域6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采用GC/MS法分析其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这些沉积物样中,美国环保署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其范围为196.7~299.7 ng/g,平均值为256.1 ng/g;显著低于长江口、珠江口及其欧美主要港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对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比值(菲/蒽比值,荧蒽/芘比值)及16种多环芳烃中四、五和六环总含量的百分比的分析表明:湄洲湾表层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料的高温燃烧.【总页数】6页(P633-638)【作者】林建清;王新红;洪华生;陈伟琪;刘日先;黄哲强【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福建省湄洲湾环境检测站,福建,莆田,35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4【相关文献】1.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张生银;李双林;董贺平;赵青芳;史基安;张中宁2.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和生态风险 [J], 黄国培;陈颖军;林田;唐建辉;刘东艳;李军;张干3.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J], 黎晓霞;蔡河山;张珞平4.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 [J], 张祖麟;王新红;哈里德;周俊良;陈伟琪;徐立;洪华生5.厦门西港和香港维多利亚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和来源分析 [J], 张珞平;陈伟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