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诗歌、小说和戏剧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51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第2讲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强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在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 )A.司马迁 B.屈原C.李白D.苏轼【答案】B【解析】题目中提出了“湖南汩罗”“《离骚》”“诗赋”“楚国”等关键字词,自然可以和屈原联系起来。
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先河的是楚辞,排除C项;《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没有反映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排除D项;据“归于正诚”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
3.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我之所以要搞唐诗证唐史,……(是因为)文章合为时而作,所以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这反映出他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A.诗文证史 B.考古证史C.文物证史D.图像证史【答案】A【解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
从材料中“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可知陈寅恪先生用诗文证史。
其它选项与题目中的“唐诗”关系不大。
4.赵壹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汉赋作家,他在《刺世疾邪赋》中写道:“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主要反映了作者( )A.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B.厚古薄今的思想意识C.对人民疾苦的同情D.对尧舜之世的歌颂赞扬【答案】A【解析】通过分析题目《刺世疾邪赋》和其中的句子可知,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5.中国传统的艺术充满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有学生在中国传统艺术史研究中要选择材料来论证这一点。
必修3 第2单元第2讲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一、选择题1.在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A.司马迁B.屈原C.李白D.苏轼【答案】B【解析】题目中提出了“湖南汩罗”“《离骚》”“诗赋”“楚国”等关键字词,自然可以和屈原联系起来。
2.(2010·江苏模拟)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3.某同学在图书馆借阅了以下图书:《柳毅传》《碾玉观音》《西游记》《金瓶梅》等,你认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明清时期的文学B.中国古代的小说C.中国古代的诗词D.宋元明清的艺术【答案】B【解析】这位同学借阅的图书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小说作品,而且包括唐、宋和明清时期,显然,A、D两项在时间上是不符合的,C项在内容上与题干不符。
4.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其典型的作品是() A.《红楼梦》B.“三言二拍”C.《聊斋志异》D.《水浒传》【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在“三言二拍”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5.(2010·揭阳·3月文综)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识记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及其代表作。
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贝克特等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贝克特的作品进行概括、比较、整理,从而得出各种文学特点的不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另外,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鉴赏作品和分析史料总结其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感悟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作品特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作品的不同;理解《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四、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文学作品,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西方的诗歌、小说与戏剧这种相对乏味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第三单元的内容老师(问):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第三单元我们最主要学习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在讲人文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讲了近代西方三场思想解放运动,请问同学们,这三场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的批判对象分别是谁?学生(答):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批判对象:文艺复兴批判的是宗教神学,宗教改革批判的是教皇的权威、教会的特权,启蒙运动批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体会诗歌的内涵。
【知识链接】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 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 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 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 年仅二十七岁。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 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 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休斯简介: (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 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 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 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 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 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 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 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 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 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 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法指津】本文两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思乡的情感, 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 要注意仔细体会作者构思手法以及文中所描写的意象。
【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虔.信()慰藉.()镶嵌..()晨曦.()瞰.望()深邃.()河水潺潺..()黝.黑()2.填空。
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五篇材料)第一篇: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散文(鲁迅《野草》(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沈从文《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周作人《苦雨》《喝茶》《自己的园地》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巴金《随感录》(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梁实秋《雅舍小品》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夏衍《上海屋檐下》陈白尘《岁寒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贺敬之、丁毅《白毛女》欧阳予倩《桃花扇》阿英《三大南明史剧》中国当代文学(1949至今)诗歌(舒婷:《双桅船》(北岛:《北岛的诗》(顾城:《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阎月君、周宏坤选编:《后朦胧诗》(海子、欧阳江河、多多、严力、芒克、翟永明、海男、蓝蓝、西川、钟鸣、陈东东、李亚伟等戏剧《探索剧作选》《高行健戏剧集》(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台湾)(孟京辉《恋爱的犀牛》散文杨绛:《干校六记》、《杨绛散文》(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季红真编:《当代女性散文精选》小说刘心武《刘心武小说选》张贤亮《张贤亮集》、《感情的历程》、《我的菩提树》《王蒙文集》(10卷)、《活动变人形》《高晓声代表作》(张承志《张承志集》、《北方的河》(贾平凹《贾平凹集》、《浮躁》、《秦腔》《废都》(韩少功《诱惑》、《马桥词典》阿城《棋王》《1985年小说在中国》、《探索小说选》(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残雪《天堂里的对话》、《突围表演》《黄泥街》(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蛙》陈晓明选编:《中国先锋小说精选》、(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涯》、《米》、《红粉》……(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方方:《行云流水》、《方方文集》(5卷)(池莉:《太阳出世》、《池莉文集》(6卷)刘震云:《塔铺》、《官场》、《官人》《一地鸡毛》《故乡面和花朵》刘恒:《白涡》、《刘恒自选集》(5卷)《狗日的粮食》张洁:《无字》、《张洁集》(王安忆《王安忆自选集》(6卷)《长恨歌》《小鲍庄》等铁凝:《哦,香雪》、《玫瑰门》((陈染:《私人生活》张炜:《古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王小波《王小波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王朔《我是你爸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过把瘾》等(阎连科《受活》、《丁庄梦》卫慧〈上海宝贝〉第二篇:诗歌散文小说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四种体裁,在考试中比较少见。
文学入门知识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文学入门知识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文学是人类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
文学作品具有多种体裁和独特的特点,而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是学习和欣赏文学的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文学体裁的分类和常见的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按照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特点进行分类的方式。
常见的文学体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1. 诗歌(Poetry)诗歌是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字组织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常是由诗句和节奏组成,可以有押韵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其具有鲜明的韵味和韵律感。
不同的诗体,如古体诗、现代诗、民间诗等,具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和风格。
2. 散文(Prose)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它以散乱的、连贯的句子组成,并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散文可以具有故事性、描写性、议论性等不同的写作方式,如游记、随笔、回忆录等,常用于叙述和描写。
3. 小说(Novel)小说是一种较长的故事性叙述文学形式,通常具有丰富的情节、细腻的人物描写和多样的背景设置。
小说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基于真实经历改编的。
它玩味、探讨人性和社会现象,是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体裁。
不同的小说类型,如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具有不同的题材和叙事方式。
4. 戏剧(Drama)戏剧是一种多媒体的文学形式,通过对话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戏剧通常是用于舞台演出的,有不同的角色和场景设置。
戏剧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等不同的类型,通过剧本、舞台设计和演员的表演来传递故事和情感。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不论是哪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这些特点是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基础。
1. 感性和审美特质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因此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性特质。
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唤起共鸣和共鸣的情感。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时代背景(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消灭启蒙学者所描绘的奇特景象。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抱负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2.主题思想(1)“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冲破阻碍共性解放的思想藩篱。
(2)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奇特的将来,体现了抱负主义的追寻。
3.代表人物(1)拜伦:①作品风格: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拜伦式英雄”。
②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后者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①作品风格:布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②代表作:《西风颂》。
4.创作特点(1)想象力丰富,留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2)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怜悯,极富感召力。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1.时代背景(1)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2)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冲突,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端详与批判。
2.代表作品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斗与和平》。
(1)《人间喜剧》呈现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战斗与和平》呈现了在战斗与和平交替的年月中俄国社会宽敞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3.作品特点(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留意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2)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供应了生疏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第二讲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目的:1、了解秦汉文学的概况2、了解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汉书》传记文学的特征3、学习汉乐府艺术精神和建安文学的特征4、掌握陶渊明淡泊情怀和诗歌淳厚平淡的特征5、了解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骈文及小说的起源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一、秦汉文学简述1、秦汉社会的总体状况:秦王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西汉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
2、秦汉文学:汉代的乐府民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创作高度发展。
赋是汉代重要的文学样式。
二、汉赋(P22)1、赋的孕育与形成: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赋和诗经的关系(继承与发扬)。
2、汉赋的历史评价:内容贫乏,文词繁琐,极尽铺张扬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是大赋的基本特征。
三、汉代乐府诗(P4-5)1、“乐府”涵义的演变:原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负责民歌的采集、整理、流传,后演变为一种诗体。
2、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悲惨的生活遭遇和反抗斗争精神;揭露战争与徭役带给人民大众的灾难与痛苦;反映爱情婚姻及其他妇女问题;抒写抱负品德。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劳动群众的爱憎,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独白,形式自由,语言质朴、简炼。
简析:《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P31)四、五言诗的兴起与《古诗十九首》(略提)(P4-5)1、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东汉末进入黄金时代。
2、《古诗十九首》的文学成就:含蓄蕴藉,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没有雕凿。
简介:《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庭中有奇树》五、司马迁与《史记》(P212)1、西汉司马迁的家世、生平、思想(“世典周史”的家世、阔大的漫游生活、李陵之祸)2、《史记》的思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某些真实情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基本知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基本知识文学的本质是人学。
文学的四大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文学的生命在于其艺术感染力及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审美价值,文学的多重功能以审美功能为基础,其次是认知、教育教化、政治、娱乐、补偿等功能。
文学在疏导人的内心情感与压抑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精神的自由与解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作品在令人愉悦审美的基础上,接受背后的思想、态度和观点)诗歌是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语言讲究音律美,感情丰富,抒情性浓厚,强调想象、表达技巧、意蕴丰富,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强烈的自由精神)(诗是各类民族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裁,人们一直把诗歌视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批评(分析、批判、鉴赏)、文学理论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中,诗和文是基础,到了魏晋南北朝有了初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中期才有了成熟的小说(唐传奇),到了宋金时代,出现了宋杂剧和金院本,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
骈文是魏晋之后形成的,词到唐代中叶才形成,白话短篇小说到宋代形成,白话长篇小说到宋元之际才形成,散曲到元代才形成。
赋的诗化(抒情小赋),以诗为词(苏轼),以文为词(辛弃疾),以赋为词(周邦彦),宋代以文为诗,许多小说的诗化,散文化。
各种文体之间具有共通性,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形式(形式即本质)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古代古典格律诗和近代五四以来的自由诗定义:诗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含蓄地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文学体裁。
发展流程风谣体(诗经)——骚附体(楚辞)——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唐以后的格律诗)——词——散曲——自由诗古体诗:既包含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的诗歌,也包含唐后历代诗人所作的半自由体诗歌,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比较灵活,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等,其中以五言、七言最为常见,在句数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