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材料检测与分析实验室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12
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模具综述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是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模具制造,指金属铸造用模具、矿物材料用模具、橡胶或塑料用模具及其他用途的模具的制造。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模具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领域。
在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业之母”。
根据模具成型加工工艺,模具主要分为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铸造模具、锻造模具、橡胶模具等。
具体如下:二、模具行业产业链从产业链来看,模具行业的上游主要为模具钢厂商及其代理商、数控机床厂商塑料橡胶加工厂等,其下游主要汽车整车厂商、家电制造厂商、医疗器械厂商等。
目前,我国模具市场份额分布情况主要为:塑料模具市场占比45%、冲压模具市场占比37%、铸造模具市场占比9%、锻压机及橡胶模具市场共计占比9%。
冲压模具在模具制造行业地位不容小觑,特别是冲压模具与汽车行业紧密相关,据相关数据,汽车生产中95%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依靠模具成型,一般生产一款普通的轿车大约需要1000至1500套冲压模具。
三、模具行业现状分析2022年,我国工业增长值达401644.3亿元,同比增长7.24%。
2017-2022年,国内工业增加值不断增长,工业市场发展繁茂,持续拉动市场模具产品需求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模具产品主要应用领域集中于汽车、电子、IT、家电行业。
2022年,国内汽车销售量达2686万辆,同比增长2.25%。
随着模具产品最大应用市场汽车产业逐步恢复、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大幅增长,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规模扩容。
2021年,我国模具产量为2450.92万套,同比增长5%;行业市场规模为3266.09亿元,同比增长5.73%。
受下游应用领域拓展影响,我国模具行业市场不断发展。
中职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造升级的探索作者:邓矛陈晓明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3年第11期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模具制造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需要适应行业需求,进行实践教学改造升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索中职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升级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一、调研模具制造行业发展聚焦能力需求为了有效进行教学改造,首先需要对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进行详细调研。
这包括收集相关行业数据、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分析技能要求的变化等。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可以准确把握当前和未来模具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为教学改造提供指导和依据。
在调研过程中,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行业数据和信息:通过查阅相关行业报告、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了解模具制造行业的整体情况,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信息。
(2)与行业专家和企业进行交流:与模具制造行业的专家、企业负责人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人才需求的看法和预测,以及他们对教育培训的期望和建议。
(3)参观企业和实地考察:实地参观模具制造企业,观察现有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应用,了解企业对技能要求的具体表达,同时与企业员工交流,获取他们的实际工作体验和需求。
(4)分析行业技能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和分析,确定模具制造行业对技能的具体要求,包括所需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通过以上调研,可以全面了解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为中职学校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构建多样化实践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应构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推动金属压力加工、机械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工业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的交叉,融合材料加工原理、聚合工程、材料基础理论、机械基础、模具概论、金属热处理、实习等课程,推进理论和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互融互通,开展材料、模具、装备、制品全方位一体化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材料专业实习报告范文6篇材料类专业是一个很传统的专业,作为引领时代发展前沿的专业,材料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而正式工作之前,实习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材料专业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材料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篇一:一、实习的性质与目的1.生产实习安排在学生已掌握部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后进行。
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堂。
通过实习,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业务上应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课加深认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对即将学习的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包括根据工作需要收集生产现场数据和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产实习,。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加强加工用模具设计制作、材料常用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了解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协作关系,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走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生产实习是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现场教学,补充理论教学的最好场所,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通过生产实习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扩大知识面,为学习专业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中根据工厂实际情况和教学安排,有条件时可参加一些生产和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产实习,了解工厂生产规模、生产方法、产品品种及应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条件条件、控制因素和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了解生产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条件及设备的维修、保养及使用注意事项。
实习过程中应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习工厂的生产特点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提出建议、意见及改进措施。
了解各车间所用设备、生产能力、原料消耗指示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生产中曾出现过的故障及其原因,采用的措施及今后的打算。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简介2005-12-31 12:58:14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共济网·[考研一站式]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华中科技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学科概况kaoyantj112室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简介济该学科由铸、压、焊及热处理组成。
1988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0年建立了塑性成形模拟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1998年被批准建立科技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同年,获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自1988年以来共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68项,获国际奖3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72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7 项,发表论文1400余篇,被三大索引检索收录170篇。
目前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6项,在研项目经费共2098万元。
学科研究设施先进,拥有一支由院士和知名教授率领的整体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国内外博士占37%。
021-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48号①现代模具技术,以CAD/CAE/CAM技术为基础,包括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塑料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铸造凝固过程模拟、新型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模具快速设计与制造。
学术带头人:李志刚、李德群、崔崑。
彰武②快速成形与制模,包括快速原型制造系列技术、快速金属硬模制造,对薄材叠层、粉末激光烧结、光固化等成形的材料、工艺、数据处理、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黄树槐、张海鸥、叶升平。
021-③精密成形,包括液态金属精确成形、固态金属塑性精密成形领域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夏巨谌、黄乃瑜、罗吉荣。
辅导④材料加工设备及其自动化,包括塑性成型设备的数控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型塑性成型设备的开发、焊接过程自动化及其在线检测设备开发、绿色铸造成套工艺设备开发等。
材料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摘要】结合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情况,介绍了近年来我校材料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及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材料实验;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门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专业实验室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推进了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一、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材料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始建于1975年的模具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渐整合、发展壮大起来的,是一个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的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下设模具技术实验室、模具结构分析实验室、模具科技馆、金属塑性成型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成型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金相实验室、金属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真空热压实验室、X射线实验室等24个实验室。
实验用房总面积6000平方米,设备670台件,仪器设备总价约1000万元。
依托本中心建设有四川省高校模具重点实验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四川省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材料成型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中心人员建制采取“5+3+5”模式,5个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个科研型兼职管理人员,5个学生兼职管理人员。
中心共有30余名实验指导教师,其中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6人,博士8人。
中心构建了“六模块——四平台”的多样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认识、专业基础、专业拓展、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和素质拓展六大模块,搭建了校内实习实训、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以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四大平台,开设了76个实验项目。
中心外联合作企业广泛开展了产教融合。
在材控、材料与汽车领域拥有成都宏明双新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平伟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成都赫比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成都野马汽车公司、郫都兰叶城市汽修厂等12家校外实习基地。
模具检验报告1页-回复【模具检验报告1页】是一份关于模具检验的报告,需要详细描述检验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问题。
一、简介模具检验是指对制造好的模具进行检测、测试,确保模具的质量符合要求。
该报告记录了我们对某一模具进行的检验过程和结果。
二、检验过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模具检验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模具表面、检查模具零件是否完整以及熟悉模具使用说明书等。
2. 检验项目我们对模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检验:(1)外观检验:检查模具表面是否有刮痕、裂纹等缺陷。
(2)尺寸检验:使用测量工具对模具零件进行尺寸测量,确保其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耐磨性检验:通过模具的耐磨性测试,评估模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能。
(4)功能性检验:制作样品,并测试模具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获得满意的成品。
(5)工艺性检验:通过模具的工艺性测试,评估模具的加工性能和生产效率。
3. 检验结果根据以上检验项目,我们的检验结果如下:(1)外观检验:模具表面无刮痕和裂纹,外观质量良好。
(2)尺寸检验:模具零件的尺寸与设计要求相符,尺寸精度满足要求。
(3)耐磨性检验:经过耐磨性测试,模具的耐久性良好。
(4)功能性检验:样品制作成功,模具能够正常运行,成品质量良好。
(5)工艺性检验:模具的加工性能和生产效率良好。
三、结论根据以上的检验结果,我们认为该模具质量符合要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模具表面无明显缺陷,尺寸精度满足设计要求,耐磨性和功能均良好。
此外,模具的加工性能和生产效率也非常理想。
四、相关问题解答1. 该模具的外观质量如何?答:该模具的外观质量良好,无刮痕和裂纹。
2. 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是否满足要求?答:是的,模具零件的尺寸与设计要求相符,尺寸精度满足要求。
3. 模具经耐磨性测试后的耐久性如何?答:经过耐磨性测试,模具的耐久性良好,能够经受长期使用。
4. 该模具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获得满意的成品?答:是的,我们通过样品制作和功能性检验得知,该模具能够正常运行,并能够获得满意的成品。
冲压模具铁芯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特别是铁芯片的功能和作用;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铁芯片在冲压模具中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冲压模具铁芯片的材料选择及其对冲压产品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冲压模具铁芯片相关问题;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进行铁芯片的安装、调试及简单维护;3.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等软件进行冲压模具铁芯片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制造业充满热情,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激发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冲压模具铁芯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及铁芯片功能:介绍冲压模具的组成,重点讲解铁芯片在模具中的作用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冲压模具概述;第二节 铁芯片的结构与功能。
2. 铁芯片的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分析不同材料铁芯片的优缺点,探讨材料选择对冲压产品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铁芯片材料;第一节 铁芯片的材料选择;第二节 铁芯片的性能要求。
3. 铁芯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讲解铁芯片的正确安装方法,调试技巧及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铁芯片的安装与调试;第四节 铁芯片的维护与保养。
4. 铁芯片设计方法与实践:介绍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铁芯片设计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铁芯片设计;第三节 铁芯片设计软件应用。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o学生能够了解模具制造过程中材料选择、热处理、加工设备及工艺流程。
o学生能够熟悉模具制造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初步设计。
o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模具制造中的常用设备和工具。
o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简单技术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模具制造中的安全规范。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o激发学生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兴趣,鼓励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4.重点内容:o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
o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o模具加工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o模具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5.难点内容:o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优化设计。
o模具加工中的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
o复杂模具结构的制造工艺。
三、教学方法6.讲授法:用于讲解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7.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模具制造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知识内化。
8.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模具制造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9.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模具制造实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0.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模具制造工艺学》及相关参考书。
2.教具:模具模型、加工设备示教板。
3.实验器材:模具加工机床、测量工具、刀具等。
4.多媒体资源:课件、教学视频、动画演示等。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鼓励积极发言。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奖惩机制,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记录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模具的基本概念,掌握模具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学生掌握模具材料的选择方法,了解不同模具材料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具备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CAM软件进行模具加工编程,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3.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模具基础知识:介绍模具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模具的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具概述2. 模具设计原则与流程: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整体思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具设计基础3. 模具材料及性能:分析各类模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帮助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模具材料。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4. CAD/CAM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CAM软件进行模具加工编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CAM技术5. 模具加工工艺:介绍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使学生了解模具制造过程。
模具的检查方法引言概述: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产品。
为了确保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进行定期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模具的检查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分析和性能测试。
一、外观检查1.1 表面状况检查:检查模具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划痕、凹陷或磨损等损伤,以及是否有锈蚀或氧化现象。
观察模具的表面质量可以判断模具的使用情况和维护状况。
1.2 焊接部位检查:检查模具的焊接部位是否有裂纹、脱焊等现象。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1.3 零件连接检查:检查模具的零件连接是否牢固,如螺纹、销钉、紧固件等是否松动或缺失。
松动的连接件会导致模具使用时产生偏差,影响产品质量。
二、尺寸测量2.1 外形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对模具的外形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通过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判断模具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2 内部尺寸测量:对模具内部的空腔、孔洞等进行测量,以确保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精度。
可以使用测量工具或光学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如投影仪、三坐标测量机等。
2.3 测量记录与分析:将尺寸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可以了解模具的尺寸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
三、材料分析3.1 材料成分检测:通过取样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模具材料的成分进行检测。
这可以判断模具材料的质量和纯度,以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 金相组织观察:将模具材料进行金相制样,并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组织结构。
金相组织观察可以评估模具材料的热处理效果和力学性能。
3.3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模具材料进行硬度测试,以评估其硬度值和表面强度。
硬度测试可以判断模具材料的硬度均匀性和耐磨性能。
四、性能测试4.1 耐磨性测试:对模具的耐磨性能进行测试,可以使用磨损试验机或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评估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模具的coa,certificate of analysis1. 引言1.1 概述模具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航空等众多行业。
与模具相关的质量控制和验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合格的模具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企业声誉受损。
在模具行业中,COA(Certificate of Analysis)即分析证书是一种重要的文件,被用于对模具材料、制造工艺和质量进行验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研究COA在模具行业中的定义、作用以及核心要素和编制内容。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COA在模具材料检测、质量评估和出厂验收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对已有观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COA在模具行业中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COA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并揭示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通过对核心要素和编制内容的详细解释,读者将更好地理解COA对于确保模具质量并提高企业竞争力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部分,读者将深入了解COA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最后,本文还将提供对未来COA发展方向的展望,为模具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指明前进方向。
2. COA的定义与作用2.1 COA的概念COA(Certificate of Analysis)又称分析证书,是指一份文档或报告,它提供了有关特定产品批次的详细分析结果和质量信息。
COA通常由生产厂家、供应商或第三方实验室提供,并在产品销售时随附。
这个证书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向消费者提供关于产品成分、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2.2 COA的重要性COA在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厂商履行质量承诺的方式之一,还为采购者提供了关于产品品质的确切证据。
通过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最终成品进行系统化检测和分析,COA能够客观地评估产品是否符合预期标准,并验证其合规性。
首先,COA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关键指标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并与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COA可以揭示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次品或不安全产品流入市场。
工程材料实验室简介
工程材料实验室是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室。
主要承担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专业的《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工程材料实验室具备开展材料的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拍照、摄像;热处理实验用的各种设备。
在这个实验室学生不仅可验证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操作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这个实践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选材原则、热处理方法、加工流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
模具设计与报告模具设计与报告(6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模具设计与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具设计与报告1一、模具拆装实训的目的和要求1. 模具拆装实训目的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矗2. 模具拆装实训的要求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1. 拆装的模具类型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 拆装工具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1. 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 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 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 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 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1. 确定装配基准2. 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 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模具研发部作为一个组织机构的重要部门,在制造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设计、开发和改进生产工具,以满足公司产品制造的需求。
本文将对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概述和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全面介绍了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并介绍了每个部分所探讨的主题。
随后,我们将在第二节中对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进行整体性概述,并阐明其定义、背景以及挑战与重要性。
接下来,在第三节中,将详细解释说明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包括模具设计与开发、制定项目计划和进度管理以及技术研究与创新等方面。
在第四节中,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并针对基于特定产品的模具研发过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模具改进与优化以及解决复杂问题和技术难题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提出对未来模具研发部工作内容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部门的职责和重要性。
通过详细阐述模具设计与开发、项目计划管理以及技术研究与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模具研发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未来工作内容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并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2. 模具研发部的工作内容概述:2.1 定义与背景:模具研发部是企业中负责设计、开发和改进模具的部门。
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制造特定形状和尺寸产品的工具或设备。
它们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模具的研发与优化,可以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2 工作职责:模具研发部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模具设计与开发:根据产品需求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计划,并协调相关团队完成新产品模具的开发工作。
模具材料检测及失效分析实验室模具材料检测及失效分析实验室具有扫描测量实验室、多功能测量实验室、显微分析实验室、高精度和大型三坐标测量实验室、成分分析实验室、物理性能检测实验室和预处理实验室共八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配置有美国FARO公司的关节臂式扫描测量仪,美国Brown&Sharp公司大型三坐标测量仪,德国Leitz公司的超高精度计量型三坐标测量仪,德国OBLF公司的火花直读光谱仪,日本东京精密公司的圆度、圆柱度测量仪、粗糙度测量仪、轮廓测量仪和日本奥林巴斯倒置式金相显微镜等先进的检测设备,这些设备在测量范围和精度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模具材料检测及失效分析实验室可提供微米级的快速高品质测量解决方案、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及逆向工程以及基础性专业技术服务和综合配套服务。
同时,依托省模具质检中心实验室先进的检测装备,开展的研发服务有:零件逆向造型、失效评价、三维数字化测量、现场在线测量、特殊制件(薄壁件、铸造毛坯件等)检测、复杂工件轮廓及表面形貌测量评价、高精度表面质量评价、大型复杂曲面的数字化检测及几何精度评价等服务.模具材料检测及失效分析实验室还能在指导模具及其零部件质量控制、制造装备质量检测、模具检测技术研究开发、模具行业信息交流和协作等方面提供一流的服务。
模具材料检测及失效分析实验室是依据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机械制造、热处理等相关学科,通过物理化学试验,了解和鉴别常用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成分—组织—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外力及变形等的关系,认识不同成分的材料在平衡状态下的组织形态,并采用定量金相学原理,由二维金相试样磨面或薄膜的金相显微组织的测量和计算来确定合金组织的三维空间形貌,从而建立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定量关系。
并确定不同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二、拟开展实验室及相关设备仪器2.1、金相实验室•Leica DM/RM 光学显微镜主要特性:用于金相显微分析,可直观检测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如原材料缺陷、偏析、初生碳化物、脱碳层、氮化层及焊接、冷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等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组成,从而判断材质优劣。
须进行样品制备工作,最大放大倍数约1400倍。
•Leica 体视显微镜主要特性:1、用于观察材料的表面低倍形貌,初步判断材质缺陷;2、观察断口的宏观断裂形貌,初步判断裂纹起源。
•热振光模拟显微镜•图象分析仪•莱卡DM/RM 显微镜附CCD数码照相装置2.2、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扫描电子显微镜(附电子探针) (JEOL JSM5200,JOELJSM820,JEOL JSM6335)主要特性:1、用于断裂分析、断口的高倍显微形貌分析,如解理断裂、疲劳断裂(疲劳辉纹)、晶间断裂(氢脆、应力腐蚀、蠕变、高温回火脆性、起源于晶界的脆性物、析出物等)、侵蚀形貌、侵蚀产物分析及焊缝分析。
2、附带能谱,用于微区成分分析及较小样品的成分分析、晶体学分析,测量点阵参数/合金相、夹杂物分析、浓度梯度测定等。
F)3、用于金属、半导体、电子陶瓷、电容器的失效分析及材质检验、放大倍率:10X-300,000X;样品尺寸:0.1mm-10cm;分辩率:1—50nm。
•透射电子显微镜(菲利蒲CM-20,CM—200)主要特性:1、需进行试样制备为金属薄膜,试样厚度须<200nm.用于薄膜表面科学分析,带能谱,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2、有三种衍射花样:斑点花样、菊池线花样、会聚束花样。
斑点花样用于确定第二相、孪晶、有序化、调幅结构、取向关系、成象衍射条件。
菊池线花样用于衬度分析、结构分析、相变分析以及晶体精确取向、布拉格位移矢量、电子波长测定。
会聚束花样用于测定晶体试样厚度、强度分布、取向、点群、空间群及晶体缺陷。
2.3、X射线衍射实验室•XRD-Siemens500—X射线衍射仪主要特性:1、专用于测定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如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晶型,点阵类型,晶面指数,衍射角,布拉格位移矢量,已及用于各组成相的含量及类型的测定。
测试时间约需1小时。
2、可升温(加热)使用。
•XRD-Philips X'Pert MRD-X射线衍射仪主要特性:1、分辨率衍射仪,主要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工作,如半导体材料等,其重现性精度达万分之一度。
2、具备物相分析(定性、定量、物相晶粒度测定;点阵参数测定),残余应力及织构的测定;薄膜物相鉴定、薄膜厚度、粗糙度测定;非平整样品物相分析、小角度散射分析等功能.3、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测定各类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元素含量.如:Si、P、S 、Mn、Cr、Mo、Ni、V、Fe、Co、W等等,精确度为0.1%。
4、同时可观察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显微选区成分分析。
5、可测尺寸由φ10 ×10mm至φ280×120mm;最大探测深度:10μm•XRD—Bruker—X射线衍射仪主要特点:1、有二维探测系统,用于快速测定金属及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如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晶型、点阵类型、晶面指数、衍射角、布拉格位移矢量.2、用于表面的残余应力测定、相变分析、晶体织构及各组成相的含量及类型的测定。
3、测试样品的最大尺寸为100×100×10(mm)。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主要特点:1、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测定各类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元素含量.如:Si、P、S 、Mn、Cr、Mo、Ni、V、Fe、Co、W等等。
2、同时可观察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显微选区成分分析。
3、最大可测尺寸为:φ280×120mm2.4、表面科学实验室•原子发射光谱仪,俄歇能谱仪(PHI Model 5802)•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Park 科技)•高分辨率电子能量损耗能谱仪(LK技术)•低能量电子衍射,原子发射光谱&紫外电子能谱仪(Micron)•荧光光谱仪•XPS+AES 电子表面能谱仪主要特点:用于表面科学10—12材料迹量,样品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分析(1μm)以内,超轻元素分析,所测成分是原子数的百分比(He及H除外);并可分析晶界富集有害杂质原子引起的脆断.2。
5、热学分析实验室•示差扫描热量计(DSC)(Perkin Elmer DSC7,TA MDSC2910) 主要特点:1、将样品及标样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测试热量(吸热及放热)的变化,来寻找样品相变开始及结束的温度。
2、用于形状记忆合金及多组分材料Tg的测量。
•差热分析仪DTA/DSC (Setaram Setsys DSC16/ DTA18)主要特性:用于热重量分析,利用热效应分析材料及合金的组织、状态转变;可用于研究合金及聚合物的熔化及凝固温度、多型性转变、固溶体分解、晶态及非晶态转变、聚合物的各组份含量分析.•动态机械分析仪(DMA)/热机械分析仪(TMA)主要特点:1、用于低温合金和低熔点合金材料的热力学及热机械性能分析.2、用于测定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包括体膨胀系数和线膨胀系数)、内耗、弹性模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受到材料的化学成分,冷加工变形量,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2。
6、机械性能测试实验室•单一拉伸实验机(型号为Instron 4206和5567)主要特性:1、拉伸试验是最常规的塑性材料准静载试验。
2、用于测量各类材料(包括Cu,Al,钢铁,聚合物等)的屈服强度,抗拉(压)强度,剪切强度,断面收缩率,屈服点及制定应力-应变曲线。
3负荷由30KN—1KN。
•金属疲劳强度测试仪(型号为Instron 8801)•冲击性能测试机:(悬臂梁式冲击测试仪(Ceast),落锤式重力冲击测试仪(Ceast))主要特性:1、用于测定塑胶及电子材料的冲击韧性σk、应力应变曲线,对材料品质、宏观缺陷、显微组织十分敏感,故常成为材质优劣的度量。
2、最大负荷为19KN,温度变化范围为-50℃—150 ℃,能测出百万分之一秒内时间及力的变化。
•蠕变测试仪(Creep Testers ESH)主要特性:1、用于测定高温和持续载荷作用下金属产生随时间发展的塑性变形量及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发生蠕变的强度极限。
2、试验使用温度及合金熔点的比值大于0.5,能精确测定微小变形量,试验时间在几万小时以内。
•维氏显微硬度测试仪Vickers FV—700主要特性:1、用于测量显微组织硬度,不同相的硬度,渗层(如氮化层,渗碳层,脱碳层等)及镀层的硬度分布和厚度.2、硬度-材料对外部物体给予的变形所表现出的抵抗能力的度量,及强度成正比.2.7 特种模具设计及制造♦模具CAD/CAE/CAM技术♦快速原型技术♦逆向工程♦特种材料加工工艺♦虚拟现实技术、虚拟设计、虚拟制造四、实验室房间的整体规划1。
实验室中央中央实验台的纵向侧面或中间设置洗涤台,台上设置试剂架,也可设置万向抽气罩。
2。
设置边缘实验台、作业台、天平台、边台试剂架、万能组合架、吊柜。
3。
设置通风装置、洗涤台、干燥台、储物柜。
五、相关设备及房间安排需房面积:500m21 硬度试验机1.1 需求:显微硬度计HVS-1000 2台/间HV-5/HVS-10小负荷维氏硬度计HV—30/HVS—50等普通、数显维氏硬度计1.2 洛氏硬度计2台/间HR-150A\HRS—150等洛氏硬度计HR-45\HRS—45等表面洛氏硬度计2 金相显微镜8台/间普通正置金相显微镜:XJX系列、NJF—120A系列等,普通倒置金相显微镜:XJP系列、MDJ系列等,中型正置金相显微镜:XJZ-6A系列、NJF—1系列、NJC系列等,中型倒置金相显微镜:NIM系列、MDS系列等,大型金相显微镜:XJL—03 系列、XJG-05系列等3 需求:抛光机2台/间PG—1、PG—2、PG—2A、PG-2B、PG-2C、PG-2D等金相试样抛光机4 普通热处理炉(箱式炉) 2台/间5 需求:真空热处理炉2台6 需求:镶样机2台XQ—1(φ22、30、45)金相试样镶嵌机ZXQ-1(φ22、30、45)自动金相试样镶嵌机7 万能材料试验机1台(深圳三思)8 水、电源、网线等相关配套设施。
9 家具:桌子4张/间,凳子10张/间,贴墙橱柜一排/间。
六、拟购置计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