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马伶传

19、马伶传

19、马伶传
19、马伶传

马伶传

侯方域

一、作家作品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明末参加复社,对权奸魏忠贤及其依附者阮大铖之流进行过斗争。

有《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

二、文体知识

本文是人物传记。写一个姓马的戏曲演员千里求师,潜心习艺,终于转败为胜的事。

三、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马伶与李伶两次较量,马伶先败后胜的经历,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想使事业获得胜利,还必须不断实践,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

写作动机:侯方域是复社成员,痛恨朝中閹党,写此文意在讥讽朝中奸权。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一举成功,“见昆山犹之见分宜”,有力地提示了严嵩与顾秉谦是一丘之貉,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

四、层次段落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三层:

(一)(1):简介马伶身份和他演艺活动的社会背景。

(二)(2-5):马伶与李伶的两次较量经过。

第一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败;第二次马伶大胜。然后用倒叙手法叙马伶反败为胜的原因。

(三)(6)赞叹马伶的学习精神和方法,暗含对当局权贵的讽刺。

五、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

本文主要描写马伶与李伶两次较量技艺,前一次较量,详写李伶演出引起的效果,略写马伶的演出。后一次,重点写马伶,而又采取以李伶的“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的反应来衬托对手。

2、结构安排独具匠心

倒叙手法:第二次较量马伶获胜,用了倒叙笔法:先写取胜,再写取胜的原因。就使两次较量的不同结果显出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吸引读者探究原委;又以事实为铺垫,使对马伶获胜的原因更加充分,令人信服。

七、难句解释

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问,探访。趾相错,脚印相交错,形容游人之多。

2、无虑数十辈:大概,约计。辈,同一等级、同一类别的人。这里指“部”。

3、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商人。

4、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召请。

5、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将近。

6、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超过

7、严相国俦也:同类

8、无所干求:求取。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题集(第4753篇)

2019年国家成考《大学语文》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炉中煤》一诗中诗人用“炉中煤”来自喻,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排比 B、比喻、拟人 C、象征 D、对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2.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崇奉国粹 B、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C、热心复古 D、创造第三样时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3.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的是(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4.唐代诗歌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是( )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刘禹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5.“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 A、《寡人之于国也》 B、《季氏将伐颛臾》 C、《大同》 D、《秋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6.“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7.陶渊明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 )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咏怀和咏史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8.《背影》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

A、横式结构 B、纵式结构 C、自由结构 D、纵横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9.《马伶传》的作者是( ) A、宗臣 B、侯方域 C、韩愈 D、欧阳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10.欧·亨利是19世纪( ) A、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B、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C、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D、德国著名的小说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11.《关山月》是一首( ) A、新乐府诗 B、古题乐府诗 C、七律 D、七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古诗文阅读 学案26(1)

学案26翻译 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 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 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 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来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请求他那方法,做老师侍

2015年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5年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诗经》收录的诗歌总篇数是 ( ) (分数:2.00) A.160篇 B.40篇 C.105篇 D.305篇√ 【解析】《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先秦诸子中,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 ( ) (分数:2.00)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解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左传》的体例是 ( ) (分数:2.00) A.编年体√ B.国别体 C.纪传体 D.语录体 【解析】《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国语》和《战国策》都是国别体,《史记》是纪传体,《论语》是语录体。 4.《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 ) (分数:2.00) A.李斯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解析】《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 5.被称为"汉之飞将军"的是 ( ) (分数:2.00) A.李广√ B.李蔡 C.项 D.程不识 【解析】李广是大汉王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将军,一生对匈奴征战无数,异常英勇威猛。有次作战,他在敌众我寡已经被俘的危急关头仍然凭借智勇双全得以死里逃生,令匈奴人十分畏服,因此被称为"汉之飞将军"。

清-顾彩《髯樵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清?顾彩《髯樵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清?顾彩《髯樵传》)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 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鬻于人鬻:卖 B.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 C.值髯于途值:遇见 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岸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④⑤ B.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髯樵每次背负比别人多一倍多的柴。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褒奖有加。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参考答案:

自考考前押题及答案解析《大学语文》

自考考前押题及答案解析《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C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D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 )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 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 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D )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 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 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 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D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A )

A.《西湖七月半》 B.《爱尔克的灯光》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 C ) A.枣树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蜜蜂 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C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 D.肖像描写 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 A )P133 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10.我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P155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 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D )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C.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12.《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B ) A.羁旅之苦 B.家国之思 C.前途之虑 D.老病之忧 13.《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 B ) A.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冷宫 B.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C唐玄宗时制作霓裳羽衣曲D.唐玄宗遣道士寻觅杨玉环

淮南子汜论训 高中文言文阅读

淮南子·汜论训 (1)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着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1】?,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侯方域“马伶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③,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注]①伶,戏剧演员。②肆,指戏台。③引:发声。刻,刻画,指歌唱。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兴化于东肆列:安排 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贾:商人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过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过:经过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②坐客乃西顾而叹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⑥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 A.①⑤⑥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因技不如人,马伶在演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竟然不辞而别,去寻找提高演技的途径。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4分)(2)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3分)(3)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参考答案:4.D(过:拜访。) 5.C(①是观众对两个戏班演出的肯定;⑤是从侧面衬托马伶演技的高超;⑥是从下面称赞李伶演技的高超) 6.A(应为他们分属兴化部和华林部)7.(1)座位上的客人就向西边看并发出赞叹,有的大叫着让人拿酒,有的移座更靠近西边的戏台,不再掉头向东看。(2)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姓马的艺人因为技艺在姓李的艺人之下而感到羞耻,已换了衣服跑掉了。(3)姓李的艺人扮演严相国已经好到极点了,您又从哪学到了演技而超出了他呢?【参考译文】姓马的艺人是金陵戏班里的。金陵是明朝的留都,皇帝祭祀社稷之神的地方和百官都保留着,而又正值太平昌盛的时候,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寻访桃叶渡、游玩雨花台的士女,多得脚碰脚。戏班里以演技而扬声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二家: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两个戏班举行盛大会演,普遍招集金陵的贵客文人,以及那些美丽的妇人和文静的淑女,都集中到一起。安排兴化班在东边的戏台,华林班在西边的戏台。两边戏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详解

全国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详解(附范文)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对比词语中,三次出现、贯穿《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的一组是( ) A.盛与衰B.得与失 C.成与败D.兴与亡 试题难度:难; 参考答案:A; 分析:从较深的角度,考核考生对教材阅读的熟练程度。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泣下衣襟,何其衰也;3,方其盛也-----及其衰也。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反问句中,引出“抱定宗旨”一段结语的是( ) A.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B.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C.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砥砺德行) D.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敬重师长)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B; 分析:考核对课文的熟练程度; 3.下列连词中,大量出现于《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语句中,并对文章展开议论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如果B.譬如 C.或者D.不论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A; 分析:考核对课文的熟练程度; 分析;提示:文中大量运用了“如果”开头的句式; 4.《垓下之围》一文出自《史记》中的( ) A.本纪B.书 C.世家D.列传 试题难度:较易; 参考答案:A; 分析;选自《项羽本纪》。 本纪:是描写帝王的;世家:描写豪门大户;列传:描写当是有名的人;书:历史资料;表:大事年表;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 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高中文言文阅读)精编版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1)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1】?,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其所利就:接近 B.治国有常常:规律 C.莫若惠之惠:恩惠 D.君子安位安:安居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古者民泽处复穴②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新人教版必修四《马伶传》原文和译文

马伶传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②。金陵为明之留都③,社稷百官皆在④;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⑤、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⑥。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⑦,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⑧,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⑨,与夫妖姬静女⑩,莫不毕集(11)。列兴化于东肆(12),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13)。迨半奏(14),引商刻羽(15),抗坠疾徐(16),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17),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18),或 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19)。未几更进(20),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21)。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22),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23),乃竟辍其技不奏(24),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25),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26),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27),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28),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29),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30)。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31)。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32):“子(33),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34)。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3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6)?”马伶曰:“固然(37),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38),严相国俦也(39)。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40),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41)。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42),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43),乃走事昆山(44),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45),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46),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47)。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48)? 注释 注释 ①文章写马姓演员不能胜人,负气出走,长期深入社会生活,从而演技大进,扮演人物非常逼真,说明了戏剧表演中的一个深刻道理:要获得成功,必须长期观察体验生活。文章选材集中,简繁得当,先叙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后借马伶答同叙其缘由,颇有章法。 ②金陵:南京市旧名。梨园部:戏班。《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梨园弟 子。”后世因称戏剧团体为梨园。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翻译学案26

学案26 翻译 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 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 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 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来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请求他那方法,做老师侍

马伶传原文及翻译“马伶传侯方域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马伶传原文及翻译“马伶传侯方域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 之留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马伶传侯方域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马伶传 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己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 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选自叶圣陶、夏丏尊《国语百八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静女:娴静的女子B.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过C.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过:拜访D.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俦:部属,手下【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而其最著者二B.金陵为明之留都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C.耻其技之不若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D.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此吾之所为师也!【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3分) 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②坐客乃西顾而叹 ③首不复东 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⑥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A.①⑤⑥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③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B.记写第二次较量,马伶获胜,作者用了倒叙笔法,这样记叙的好处是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探究原委,显出故事的戏剧性。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小题5】给文末划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5分)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 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欧阳玄,字原功”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安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倍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写作 B.抚安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D.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习题】自学考试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题+答案解析

【习题】自学考试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题+答案解析 好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 【习题】自学考试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题+答案解析 1.《马伶传》中马伶的经验说明()。 A.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热爱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 B.作者对阉党的痛恨 C.作者是明末的遗老 D.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E.讽刺当朝的权贵 2.《西湖七月半》的写作特点有()。 A.语言生动传神 B.善于运用心理描写 C.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 D.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 E.采用了倒叙的方法 3.《爱尔克的灯光》三种灯光是()。 A.故居内大门亮起的灯光 B.爱尔克的灯光 C.我心灵的灯光 D.家里点的灯光 E.山野里的灯光 4.下列不属于施蛰存短篇小说集的有()。 A.《灯下集》 B.《待旦集》

C.《上元灯》 D.《梅雨之夕》 E.《小珍集》 5.在《我与地坛》中,作者表现深挚母爱的方式有()。 A.无声的行动描写 B.借“我”之口进行直接描写 C.借“邻居”之口进行直接描写 D.借“朋友”之口进行直接描写 E.侧面烘托 6.《湘夫人》这首诗中所用到的抒情方法有()。 A.因情造景 B.借举止抒情 C.融情入景 D.移情于景 E.直接抒情 7.《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是()。 A.美丽 B.坚贞 C.聪明 D.炫耀 E.虚荣 8.下面有关李白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 A.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 B.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有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自大规模生产塑料以来,人类已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约四分之三废旧塑料已被抛弃。仅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就多达800万吨,塑料碎片和微粒数量高达5 万亿。随着塑料垃圾的不断增长,其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90%的废弃塑料流入大海,它们一部分来自未收集的垃圾,其余来自被收集起来的垃圾,这些垃圾最终被非法倾倒在靠近海岸或河流的地方。垃圾处理专家奇斯曼指出:“这主要是缺少适当的垃圾收集系统。”他认为,在一些富裕国家,塑料问题始于许多人的漠不关心。一份报告指出:在英国,每天都有70万个塑料瓶被当作垃圾扔掉。 透明的塑料饮料瓶主要由聚对苯二酸酯(PET)制成,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PET被收集起来用于回收利用,但其中只有7%被制成了新瓶子。PET是塑料材料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在低温下融化,可在不损害其聚合物链的情况下被重新利用。但在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中,只有14%被收集起来,而实际用于再加工的则更少,其余都被焚烧或填埋处理,填埋的塑料垃圾将在地下持续存在数个世纪之后才会最终降解。 塑料垃圾为何如此普遍?因为被丢弃的塑料毫无价值。重新生产塑料或购买新的塑料产品比回收利用塑料更划算。因此,许多人认为,解决办法是要给废旧塑料一个价值。例如,要求消费者为塑料瓶支付一笔可退还的小额押金。欧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实施押金制度,将用后即扔的一次性塑料瓶变成可回收品。 减少塑料垃圾,就要为塑料创造一种“循环经济”,将塑料生产和使用从“石油到垃圾到填埋或焚烧”的单行道困境中走出来。在这个“循环经济”系统中,激励生产者生产可重复使用、可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产品,而回收业则要学会如何将所有的塑料垃圾都收集起来。例如,一只进入“闭合循环”的PET瓶子在为你消除口渴之后,经过回收工厂的处理重新变成PET原料,然后再被制成一只新的瓶子,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不仅可减少塑料垃圾,也有助于遏制气候变暖。生产1吨再生塑料比用石油生产塑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少1吨至3吨。 这类设想得到了一些政府、慈善机构、科学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支持。如依云矿泉水制造商承诺,要将塑料瓶的回收率提高到100%。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问题不在于我们所使用的塑料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塑料的使用和处理方式是否适当。 但塑料瓶的回收利用过程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相对于便宜的油价,回收成本高昂且复杂。还是以PET瓶子为例,许多塑料瓶被包裹在另一种塑料的套层里,让用于进行垃圾分类的红外探测器无法区分。 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塑料垃圾的方案,但是这些高科技的解决方案都是关于PET 的,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回收利用能力。人们的另一个担忧是,这些解决方案主要是着眼于改善现有状况,但也许是以忽视未来长期解决方案为代价的,如开发更好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一些短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给未来的选择带来更高的成本。

马伶传

《马伶传》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作者写作动机 2、分析本文带给人们的启示 3、了解本文场面描写的作用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 1、本文文体? 2、本文作者? 3、本文选自哪里? 4、侯方域,()著名诗文作家。对权奸()及其依附者()之流进行过 斗争。明末参加() 5、作品集《》和《》 6、本文叙述方式是什么? 探究案 二、分析课文: 原文: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华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 ..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重点字词: 分析课文: 1、本段写什么? 原文: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 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 ..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重点字词: 分析: 1、本段写什么? 2、本段属什么描写?描写的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原文: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 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 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 ..华林部远甚。 重点字词: 分析: 1、本段写什么? 2、这段话中三年后“马伶归”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他“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 4、针对全文所处位置而言,这段话采用的是怎样的叙述方式? 原文;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 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 ..。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哉?”马伶曰:“固然 国某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 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 ..罗拜而去。 重点字词: 分析: 1、本段采用的叙述方式是什么? 2、倒叙的作用是什么? 3、本段可见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4.马伶的这一番经验之谈说明了什么? 5.写出文中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 6.这段文字主要使用了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原文: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称为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

顾彩《髯樵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顾彩《髯樵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季吴县洞庭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 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 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 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髯许诺: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 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

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 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彩以荣之。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伟: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岸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3分)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B.②④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