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课件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4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 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 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 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当于“至于斯之君子”。
(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5)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 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选文1
仪封人(1)请见(xiàn),曰:“君子之至于斯 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 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 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 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 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 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 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 孔丘)就不会与你们一 道来从事改革了。
【原文】 1
仪封人(1)请见(xiàn),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 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 为木铎(duó)(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 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 (xiàn):引见 (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志。相
3【原文】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 子,曰:“凤兮凤兮!何德 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 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者殆(dài)而!”孔子下, 欲与之言。趋而辟(bì )之, 不得与之言。
3【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 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 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 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2)殆(dài):危险。 (3)趋:快步走。 (4)辟(bì ):通“避”, 躲避。
【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 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 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 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 扬大道。”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 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 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 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 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 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2【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2【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 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 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 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 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 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 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 变革了。”
• 4【评析】
本章的要点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 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 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5.【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 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与?” 【注释】 (1)wenku.baidu.com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4【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 (2)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肢不劳动,五谷 分不清,谁是老师?”—批评孔子。意为:像他自己那 样避世隐居,躬耕而食的人,才堪当夫子之称。而所谓 避世之士,正需要劳动四肢,分辨五谷。 (4)黍:音shǔ,黏小米。 (5)食:音sì ,拿东西给人吃。
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 《公孙龙子》 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 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以强 深 就 化 说而 、 流 的 是言 影 派 宝 先 绝, 响 风 贵 秦 后是 之 格 遗 诸 的空 远 之 产 子 。前 、 多 。 都 的原、这是 ,创哲一我 也作思时国 可之之期文
• 3【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 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 唱道:“凤凰啊,凤凰啊, 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 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 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 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 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 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 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评析】 既有接 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 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 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 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 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 三个“而”表示斥责、 贬斥之深。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 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 2。子路问津【原文】
长沮(jù)、桀(jié)溺(nì ) (1)耦(ǒu)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 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ì )之(5)?且而与 其从辟(6) (bì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 (yōu)而 不辍(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 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老子:思想核心 “道”。(“道”是宇宙中的终 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 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提出 “为而不有”“至公无私”“致虚守静”“柔弱 胜刚强”人生观。
庄子: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安时处顺, 逍遥自得.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 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 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 家。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 (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治、 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 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 书”。《论语》共20篇,每篇 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 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 两三个字。
1.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
2.“芸”通“耘”,除草。
3.见:通“现”,使……拜见。 4.明日:第二日。 5.“反”通“返”,回去。 6.其: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7.洁:使……洁。 8.乱:使……乱。 9.仕:做官。
•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 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 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 谁是老师?”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 去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 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 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 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 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 子已经走了。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 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 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 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 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 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译文】 子路夜里住 在石门,看门的 人问:“从哪里 来?”子路说: “从孔子那里 来。”看门的人 说:“是那个明 知做不到却还要 去做的人吗?”
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 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 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 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 孔子的评论。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 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主张中庸之道. 孟子:思想要点1.张扬性善说.2.宣扬民本思想.3.提倡仁政 荀子: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的思想。 ——性恶论


代表人物:墨子 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 “兼爱”“非攻”“尚贤”“明鬼”等。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 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 士的尊重。
• 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1)。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 (3)而食(sì ) (4)之。见 (通“现”)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 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 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 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 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 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 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 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 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 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 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 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 识和历史责任感。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修》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 书名来源: • 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有 这样的解释:“《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 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 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 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 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 语》。” • 论lún:编纂。语:言论。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 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最深远影响的学者、教育 家和思想家。太史公:“《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 雅斯贝尔斯 说:“(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四大圣人,在历史上 具有无可伦比的影响。” 在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中,他 又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发生过最深远影响的一个。在中国历史 上,还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着如此深远的国内和国际影响,没 有谁能像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远。这是 我们高度重视孔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趣的是,孔子在当时虽 然赢得了众多弟子的推尊,并且得到了社会上部分人士的支持, 可是不解、讥讽和困厄一直伴随着他。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是怎样抉择人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