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0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一节心肺脑复苏一、初期复苏(心肺复苏)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保持呼吸道顺畅,B: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一)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
(二)心脏按压1.胸外心脏按压选择剑突以上4~5cm处,即胸骨上2/3与下1/3的交接处为按压点。
使胸骨下陷4~5cm,然后立即放松,使胸廓自行恢复原位但双手不离开胸壁。
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为l:1时心排出量最大,按压频率以80~100次/分为佳。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领:①病人体位:平卧,背部垫木板或平卧于地板上;②按压位置:胸骨下1/2处;③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部覆于前者之上,手指翘起,两臂伸直④按压要求:胸骨下陷4~5cm⑤按压频率:100次/分⑥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1∶1⑦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⑴现场急救人员无论成人或儿童均为30:2;⑵专业人员急救时儿童为15:2;⑶如已气管插管,人工呼吸8 ~10次/分。
按压不可中断!★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按压的效果:①大动脉有搏动;②血压可达80~100mmHg;③ETCO2升高;④瞳孔变化。
2.开胸心脏按压开胸的切口位于左侧第4肋间,起于距离胸骨左缘2~2.5cm处,止于左腋前线。
开胸后术者将手掌伸进胸腔并将心脏托于掌心,以除拇指以外的四指握住心脏对准大鱼际肌群部位进行按压。
忌用指端着力,以免损伤心肌。
按压频率以60-80次为宜。
二、复苏后治疗脑复苏主要任务是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以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功能。
★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措施:①降温;②脱水;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心肺复苏CPR:针对呼吸和心搏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重点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灌注和功能。
分为三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LS,复苏后治疗PCAC。
●基本生命支持BLS:又称初期复苏或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后挽救病人生命的基本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包括呼吸道的管理)。
●高级生命支持ALS: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续,是以高质量的复苏技术,复苏器械、设备和药物治疗,争取最佳疗效和预后的复苏阶段,是生命链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呼吸支持、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CPR期间的监测、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丧失排血功能而导致周身血液循环停止和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
包括①心室纤颤VF②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③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包括心肌电-机械分离EMD、室性自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等)④心搏停止●心脏按压/心脏按摩:间接或直接施压于心脏,使心脏维持充盈和搏出功能,并能诱发心脏自律搏动恢复的措施。
●电除颤:是以一定能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中止的方法,以直流电除颤法最为广泛应用●氮质血症:由于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不能经肾排泄,含氮物质积聚于血中,称~。
●肾脏代替治疗RRT:又称为血液净化,是应用人工方法替代肾脏功能清除体内水分和溶质,同时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常用方法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腹膜透析●重症监测治疗的内容1、循环系统①心电图监测:了解心率快慢、诊断心律失常、判断心肌缺血、监测电解质改变、观察起搏器功能。
②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和有创性监测③组织灌注的监测:组织灌注状态与其预后密切相关2、呼吸系统①呼吸功能监测②呼吸治疗●简述初期CPCR的主要任务和步骤1、主要任务:迅速有效地建立人工呼吸和循环,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脑的血流灌注和供氧2、步骤:C-A-B-D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D(defibrillation)尽早电除颤●看到有人在路边晕倒,你该怎么做?(踩他两脚嗯。
【装[订II 【线皖南医学院教案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第九章重症监测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一、概述5分钟二、ICU的工作内容20分钟三、病情的评估5分钟第二节心肺脑复苏一、概述10分钟二、初期复苏20分钟三、后期复苏20分钟四、复苏后治疗20分钟5分钟国内外进展图片展示5分钟 教案续页)第九章重症监侧治疗与复苏第一节重症监侧治疗一、概述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careunit,ICU )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
感染、应激等多种病因都可引起病人发生器官或系统的功能不全或衰竭、代谢障碍、内环境紊乱等。
在此阶段,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非常迅速,需要对病人的生理功能进行系统、实时和动态的监测,并进行及时或有预见性的治疗。
ICU 现已发展为具有对重症病人进行监测、诊断、治疗和对东理功能的支持和调控等功能,并有培训专业人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专门学科一一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现代化医院中不可缺少的医疗单位。
ICU 的设立应根据医院的规模、病种、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而定。
一般认为,规模较小的医院可设综合性ICU ,为各专业服务。
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有专业ICU o ICU 的专业化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如外科重症监测治疗病房('SICU )、冠心病监测治疗病房(CCU )和呼吸监测治疗病房(RICU )等。
也可将各专业ICU 集中在一个区域,建立ICU 中心或危重病医学科,可集中使用大型仪器和设备,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ICU 床位在综合医院一般为总床位的3%-6%,在专科医院(如心脏外科)可增加到10%—15%。
ICU 是一个多专业协作的医疗单位,必须分工明确,组织有序。
ICU 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主治医师1-2名,主要负责日常医疗工作,并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日常病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