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92.63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猩红热护理措施简介小儿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A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儿童是易感人群。
小儿猩红热的主要特点是咽峡充血、扁桃体肿大和扁桃体周围淋巴结肿胀。
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病情的恢复和患儿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措施1. 保持环境整洁小儿猩红热患者需要休息和恢复的良好环境,所以家庭和病房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清洁卧室•每天保持房间整洁,保持空气流通。
•使用湿布擦拭地板,避免尘土的积累。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毛巾等用品。
•尽量避免使用有强烈气味的清洁剂,以免刺激患儿的呼吸道。
清洁用具•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患儿使用的餐具、杯子、玩具等物品。
•定期消毒这些物品,尤其是儿童常接触到的物品。
•避免与其他儿童共用患儿的用具,以免传染病菌。
2. 适当的饮食在患儿的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充足水分摄入•小儿猩红热时,咽喉会发炎,疼痛灼热,导致患儿口渴。
因此,患儿需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
•可以给患儿多喝温水、凉开水、病儿饮(甘草、槐花、绿豆、冰糖、黄瓜等煮汤,保济丸)。
饮料不要过烫或过冷。
饮食要软、易咽•给患儿提供软食,如烂粥、面条、糊状食物等,更易于吞咽。
•避免过硬、辛辣、酸甜等易刺激咽喉的食物。
注意饮食卫生•食材要新鲜,煮熟煮透,避免生食。
•做好食物的盖布,避免蚊蝇等传播病菌。
3. 注意口腔卫生漱口•给患儿漱口,使用盐水、温开水、病儿饮等进行漱口。
•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口腔的疼痛和炎症。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给患儿刷牙,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可使用温水和小儿牙膏。
•如果患儿乳牙尚未长齐,可以用纱布包裹在手指上,清洁牙龈和口腔。
4. 注意休息与活动保持休息•患儿在发热期间需要充足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
•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
适当的活动•发热期间,患儿通常会感到乏力和无力,但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免疫力提升。
•因此,患儿可以进行适量的室内活动,如轻微的伸展运动、散步等。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咱科室来了个可爱的小宝贝,叫小明(化名),3岁啦。
这小家伙呢,被确诊为猩红热。
刚入院的时候,小脸儿红扑扑的,就像个熟透的小苹果,不过这可不是啥健康的红,是因为生病呢。
他还发着高烧,体温直逼39℃,整个人没什么精神,可把家里人急坏了。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小明之前身体还不错,就是前几天和小区里一个患了猩红热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估计就是那时候被传染上的。
家里人说,刚开始发现他有点没劲儿,以为是玩累了,没太在意,后来发现他发烧了,而且嗓子疼,这才着急忙慌地送到医院来。
# (二)身体状况1. 发热这孩子的体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的。
高烧的时候,小身子烫得像小火炉,小手小脚却有点凉飕飕的。
给他吃了退烧药,过一会儿能降下来一点,但是没几个小时又烧上去了。
2. 皮疹这皮疹可真是这个病的典型症状。
小明的身上就像被谁撒了一层红色的小点点,从脖子、胸部开始,慢慢地蔓延到全身,连小屁股上都有。
这些小点点摸起来还有点粗糙,就像砂纸一样。
而且在皮肤褶皱的地方,像腋窝、腹股沟,皮疹就更明显了,红红的一片,看起来还挺吓人的。
3. 咽峡炎他的嗓子啊,又红又肿,就像个小火球在里面。
咽口水都疼得直哭,更别说吃东西了。
看着他那小可怜样儿,真是心疼死了。
# (三)心理社会状况小明这么小,本来就生病了不舒服,一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就特别害怕。
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就哭,紧紧地抱着妈妈不撒手。
他的爸爸妈妈也特别担心,一直在旁边守着,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盼着孩子能快点好起来。
三、护理诊断# (一)体温过高这和猩红热的病菌感染有关啊,病菌在身体里捣乱,就像小恶魔一样,让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出了问题,所以一直发烧。
#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都是那些皮疹惹的祸,它们让孩子的皮肤变得又红又粗糙,而且孩子还小,有时候会忍不住去抓挠,要是抓破了就容易感染,那就更麻烦了。
# (三)疼痛:咽痛嗓子肿得像个小山包,咽东西的时候肯定疼得要命。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一、一般资料。
我护理的这个小宝贝叫阳阳,是个5岁的小男孩,就像个活泼的小猴子。
阳阳平时身体还不错,可这次却被猩红热这个“小怪兽”缠上了。
二、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阳阳发病前去过商场,那里人多又杂,估计是在那里被病菌盯上的。
2. 身体状况。
这小宝贝刚来的时候,小脸通红通红的,就像个熟透的红苹果。
体温烧到了39℃,可把家里人急坏了。
身上还出了好多密密麻麻的小疹子,像砂纸一样粗糙,特别是在脖子、腋窝和腹股沟这些地方,疹子又红又密。
嘴巴也红红的,舌头像草莓一样,上面布满了红红的小点点,可吓人了。
3. 心理社会状况。
阳阳被这病弄得没精神,也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变得有点胆小害怕。
家里人呢,都很担心,特别是阳阳的妈妈,眼睛都哭肿了,一直在旁边守着。
三、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这是因为猩红热病菌在阳阳身体里捣乱,引起身体的免疫反应,就像身体里在打仗,所以体温升高了。
2. 皮肤完整性受损。
那些小疹子让阳阳的皮肤变得脆弱,要是不小心挠破了,就容易感染,就像房子的墙破了个洞,病菌就更容易进去了。
3. 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这就像小怪兽可能留下的“后遗症炸弹”,要是不注意,以后可能会有更麻烦的问题。
四、护理目标。
2. 1周内让阳阳的皮肤疹子慢慢消退,不再瘙痒,保持皮肤完整。
3. 密切观察,防止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这些并发症。
五、护理措施。
# (一)发热护理。
1. 降温措施。
我先给阳阳用温水擦身,就像给小宝贝洗个舒服的温水澡,但又不用水太多。
从额头开始,慢慢擦到脖子、腋窝、腹股沟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散热快。
擦的时候阳阳还跟我说有点痒痒的呢。
又给阳阳贴了退热贴,就像给小脑袋戴了个清凉的小帽子。
然后每过一个小时就给他量一次体温,就像个小闹钟一样准时。
2. 水分补充。
阳阳发烧出汗多,就像个小蒸笼似的。
我就一直鼓励他多喝水,还给他喝果汁呢。
我跟他说:“阳阳呀,多喝水就能把身体里的小火苗浇灭哦。
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1、一般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应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静滴,疗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霉素用量,并予静脉注射,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有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
3、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
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为防止猩红热引起的心肌炎、肾炎,病儿应绝对卧床2~3周。
4、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重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5、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
出疹期病儿皮肤瘙痒,假如抓破还会继发感染,可涂炉甘石洗剂或75%酒精。
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
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掉,嘱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留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
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7、病愈后1个月内,定期到医院检查化验,及时发现并发症。
猩红热西医治疗西医药治疗 (1)抗生素:宜早用足量,较长疗程。
一般用青霉素2万-4万u/kg日,分2次肌内注射。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天天40万―80万u,一次肌内注射,疗程者,用红霉素30q/L矿日,口服或静脉滴注;轻型病例,用磺胺甲基异哑唑40-50~/日,口服,每日2次。
(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
年长儿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小儿猩红热简易方 1.简易方药(1)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根各1 5g。
每日1剂,水煎服。
用于邪侵肺卫证。
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2)紫草、车前草各15~30g。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一、患儿基本情况。
咱科室来了个小宝贝,叫阳阳(化名),是个3岁的小男孩。
这小家伙刚来的时候啊,小脸烧得红扑扑的,像个小火炉似的。
妈妈在旁边可着急了,说阳阳已经发热两天了,还喉咙痛,吃啥都没胃口。
二、护理评估。
# (一)身体状况。
1. 发热。
一量体温,好家伙,39℃呢!这热度可真不低。
阳阳的小身子热得像个小火球,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就想躺着。
2. 皮疹。
仔细一检查,发现他身上开始出皮疹了。
这皮疹可特别了,全身弥漫性充血发红,皮肤上还布满了针尖大小的丘疹,摸起来有点粗糙,就像砂纸似的。
脸上更是明显,两颊通红,就像被人打了两巴掌,不过口唇周围却是苍白的,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口周苍白圈”。
还有啊,在他的腋窝、肘窝、腹股沟这些皮肤褶皱的地方,皮疹都变成了一条条红线,这就是所谓的“帕氏线”啦。
3. 喉咙。
阳阳的喉咙又红又肿,扁桃体上还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脓性分泌物,怪不得他一直喊喉咙痛呢,吞咽口水都困难,更别说吃东西了。
# (二)心理状况。
1. 患儿。
阳阳这么小,生病可难受了,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特别害怕。
每次我们护士靠近他,他就往妈妈怀里钻,眼睛里泪汪汪的,就像一只受惊的小猫咪。
2. 家长。
阳阳妈妈那是心急如焚啊,一直在问我们阳阳的病严不严重,能不能快点好起来。
她对这个病了解不多,又担心会有什么后遗症之类的,整个人都很焦虑。
三、护理问题。
# (一)体温过高。
这发热可是个大问题啊,39℃的高温,要是不赶紧降下来,阳阳的小脑袋可受不了。
而且持续的高热会让他的身体消耗很大,变得更虚弱。
#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
那一身的皮疹,可不能让阳阳乱抓啊。
要是抓破了,就容易感染,到时候就更麻烦了。
# (三)疼痛:咽痛。
喉咙那么痛,阳阳连喝水都不愿意,这可不行。
得想办法减轻他的疼痛,不然营养跟不上,身体怎么能好得快呢。
# (四)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虽说现在还没出现这些并发症,但是猩红热这个病啊,如果护理不好,是有可能引发这些麻烦的病的。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咱科室来了个超可爱的小病号,叫小明(化名啦),是个5岁的小男孩。
这小家伙来的时候,脸蛋红扑扑的,不过可不是那种健康的红,是得了猩红热。
他还发着高烧,整个人焉焉的,可把家长急坏了。
二、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跟家长一聊才知道,小明上幼儿园呢,他们班上最近有好几个小朋友都得了类似的病。
看来这猩红热传染性还挺强的,在小朋友之间就像小恶魔一样到处乱窜。
小明发病前还去了那种人超多的室内游乐场玩,那里的卫生情况可能也不太好,这就给了病菌可乘之机。
2. 身体状况。
这孩子体温可高了,量了一下,39.5℃呢,就像个小火炉。
而且全身长满了那种密密麻麻的红色皮疹,就像小红莓似的,从脖子、胸口开始,慢慢蔓延到全身,连小肚皮和后背都不放过。
舌头也特别奇怪,刚开始是白色的舌苔,过了几天就变成了像草莓一样的红舌头,可吓人了。
小明还说嗓子疼得厉害,就像有小刺在扎一样。
我一看,他的咽喉都红红的,肿起来了。
3. 心理社会状况。
小明本来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现在生病了,变得特别黏人,老是要妈妈抱着。
他妈妈呢,也是一脸的担心和焦急,在医院里坐立不安的。
毕竟孩子生病,最心疼的就是家长了。
三、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这是最明显的啦,高烧不退,孩子难受,病菌也在身体里作威作福呢。
2. 皮肤完整性受损。
那些皮疹让小明的皮肤看起来就像被小红兵占领了一样,而且要是不小心抓破了,就容易感染,那就更麻烦了。
3. 疼痛:咽痛。
嗓子疼得厉害,这让小明连最喜欢的小饼干都不想吃了,喝水都费劲。
4. 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这猩红热要是不好好治,就像个隐藏的小炸弹,可能会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病,可不能小瞧它。
四、护理目标。
1. 在[具体时长]内,让小明的体温降到正常范围,让他不再像个小火炉似的。
2. 保持小明皮肤的清洁和完整,让那些小红疹慢慢消退,可不能让他把自己挠成小花猫。
3. 减轻小明的咽痛症状,让他能开开心心地吃东西、喝水。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及安全管理猩红热的概述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者发热、咽痛、皮疹等临床表现。
病情一般可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严重病例出现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儿童是猩红热的主要感染人群,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流行。
因此,对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和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隔离措施猩红热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对患者需实行隔离措施,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具体隔离措施包括:1.将患儿独立隔离,单独居住或单独加强隔间。
2.佩戴口罩、手套等隔离措施。
3.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消毒。
4.保证患儿的个人卫生,清洁身体和环境。
药物治疗猩红热的治疗一般应在医院内进行,定期检查患者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治疗和镇痛退烧等辅助治疗。
饮食调理猩红热患儿应遵循饮食调理原则,包括饮食清淡、多喝水、多食用蔬菜水果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过度等不良饮食习惯。
安全管理感染控制在医疗机构中,对猩红热患儿的感染控制尤为重要。
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定期消毒和清洁机构内环境、设备等,严格实行医院感染处置方案,有效防控疾病传播。
家庭安全管理猩红热患儿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家庭也应做好防控工作。
如:定期通风消毒房间,对儿童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进行清洁和消毒等。
家长或监护人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技巧,如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营养等。
保持患儿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多和家人交流、陪伴且不过多提及病情。
总结猩红热对幼儿园、小学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流行,对于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和安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隔离、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措施,以及加强防范、加强感染控制、规范治疗等安全管理手段。
同时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协作意识。
一例小儿猩红热个案护理范文1️⃣ 病例概述小儿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以及疹后脱屑。
本文将以一例典型的小儿猩红热患者为例,详细阐述其护理过程与注意事项。
患者,男,5岁,因突发高热、咽痛、皮疹等症状就诊。
查体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并有脓性渗出物,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伴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杨梅舌明显。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咽拭子培养见A组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确诊为小儿猩红热。
2️⃣ 护理措施2.1 一般护理隔离与休息:患者需立即隔离,直至咽拭子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以防止疾病传播。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确保患者充分休息。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稀粥、牛奶等,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体内毒素排出。
2.2 症状护理发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
咽峡炎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淡盐水漱口数次,以减少细菌滋生。
咽部疼痛剧烈时,可给予咽喉含片或局部喷雾以缓解疼痛。
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免继发感染。
可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皮疹瘙痒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痒药物。
2.3 心理护理由于疾病带来的不适及隔离措施的限制,患者可能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讲解治疗方案,给予安慰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病情观察与并发症预防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疹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如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肾炎等。
并发症预防:积极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停药过早。
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猩红热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小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说起小儿猩红热,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实它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传染途径一般都是呼吸道或者是口水飞沫等。
小儿猩红热的危害也比较大,传染性也比较强,一般如果是孩子的身体免疫能力比较差的话,甚至有可能会反复的发病,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危害。
而且所谓的小儿猩红热,实际上是由于小儿出现了细菌感染而造成一种传染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感染了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以后,而形成急性呼吸道的传染性疾病。
在临床上一般主要是以发热,以及咽部疼痛,和肿胀为主要的特点,并且同时伴有弥漫性的全身皮肤红色的皮疹的表现,而且在疹后出现了明显的脱屑反应,这都是猩红热的典型皮肤损害的表现,这种疾病的人群普遍易感,但是小儿可能是主要的易感人群。
所以小人出现这种疾病又叫做小儿猩红热。
这种猩红热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在冬春季节,可能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通常是通过飞沫或者是咳嗽的时候排出大量的细菌,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
而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患者和带菌者,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猩红热,需要及时的进行隔离,并且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而抗感染治疗方面,一般首选是进行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有的患者如果对于青霉素产生过敏,可以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比如可以使用罗红霉素,或者使用阿奇霉素等。
那么,引起小儿猩红热的病因有哪些呢?具体症状又有什么呢?我们该怎么治疗和预防?一、小儿猩红热的病因和症状具体病因如下:1.感染性病变小儿猩红热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机体感染,细菌从小儿呼吸道潜入身体内部,黏附于咽峡处并引起炎症。
感染性病变会直接损害到扁桃体和咽部,引发红肿和疼痛的情况。
随着病情加重,还会侵入其他内部组织,使感染范围蔓延变大,颈淋巴结炎、中耳炎甚至败血症也会应运而生。
2.变态反应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相对上面两种,还是比较少见的,发生于个别情况,主要是病程2-3周的时候。
主要是因为A群链球菌有着和某些组织相似的抗原,当入侵的时候就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反应,又或者是抗原抗体的复合物引起某些细胞的病变,这就是变态反应性病变。
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30T11:33:13.11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胡淑英
[导读] 猩红热是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疹退后皮肤退屑、发热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
江西省武警总队医院传染科邮编:330003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猩红热的护理方式和效果。
方法:选取86例猩红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和病情控制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猩红热的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猩红热;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53-01
猩红热是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疹退后皮肤退屑、发热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变态反应,在恢复期出现心、肾损伤和关节炎等,该病冬春季的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猩红热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通常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和产道入侵,导致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还有食物、生活用品等经口传播,2岁到8年时该病的高发期,儿童感染后会得到长期的抗红疹霉素和抗菌能力。
本文主要对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猩红热患儿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3岁到8岁,平均年龄(4.3±0.9)岁,所有患儿都符合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为咽痛、肿胀、咽痛等,发病初期有草莓舌等。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的护理方式,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环境护理和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自身的理解能力较差,心理护理应该同时面向患儿及其家长,让家长帮助抚慰患儿,指导家长如何安慰患儿,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取得患儿的信任感,缓解患儿焦虑、紧张等心理,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
1.2.2饮食和用药护理
对于存在咽喉痛的患儿,饮食应该以少油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如蛋汤、粥、碎菜和面汤等,恢复期以高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当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后,可以进食软食,如果高热情况一直存在,要多食蔬菜和水果,排除细菌霉素,如出现了急性肾炎,饮食应该以低盐和低蛋白为主。
在用药的过程中,皮试前要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尤其是前10分钟,患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后才可以离开,对于输液不配合的患儿,可以考虑留置针管,静脉滴注的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分钟30滴左右,同时加强护理巡视,及时的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
1.2.3发热和皮肤护理
病情处于急性期的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2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降低并发症的几率,如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或者冷敷头部等,如高热没有得到缓解,可以在医生嘱咐下,适当采用退热药物,注意进食采用酒精和冷水擦浴。
如患儿出现了脱皮的现象,要禁止用手撕扯,护理人员要采用消毒铰修建,避免发烧传染,同时要用温水清洗患儿的皮肤,减少患儿的瘙痒,进食使用肥皂水和酒精擦拭皮肤,必要时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
患儿的衣物尽量保持宽松,尽量不穿化纤类内衣裤和绒布类衣物,缓解患儿的瘙痒。
1.2.4并发症护理
患儿发病1周左右,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发热情况,以及颈部中通等,判断患儿是否有化脓性淋巴结炎的发生前兆,发病2周左右时,如患儿出现了关节肿痛,可能会引发关节炎等,在出疹的期间内,要观察患儿的气短、脉搏、呼吸和心慌等,这些现象可能会引发心肌炎,一旦发现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
在发病的3周左右,要观察患儿的尿液颜色,如患儿尿液颜色为茶色,同时又腰痛和浮肿等,可能会导致肾炎,在整个治疗期间内,每周要进行尿常规检查2次,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
1.4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显效为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咽峡炎、发热、全身弥漫性猩红热皮疹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仍有发热等症状;无效为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病情甚至出现了加重。
总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方差等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1,p=0.035),详见表1。
3讨论
猩红热的发生主要是感染、中毒和变态反应,通常是三种病变同时存在,如果没有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能会引发关节炎、心肌炎和肾炎等并发症,因此,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必须采用系统性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对于自身免疫力较低的患儿,并发感染等几率较高,尤其是小儿自身的免疫力较差,如发病后没有得及时的隔离,很容易传染给周围的小儿,要想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发现了不适感后,要立刻进行就医,做到早发展、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猩红热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加荣,王玉琴,田广波等.对40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151.
[2]刘天珍,代章斌,程露等.小儿猩红热38例观察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10):196-197.
[3]解慧丽.猩红热患儿的社区护理讨论[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4(8):4052-4052.
[4]郭荣华,郝晓霞.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1):1932-1933.
[5]樊继凤.对门诊治疗的猩红热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