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2
治疗班工作原则1、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精确执行医嘱,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差错。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4、严格遵医嘱配制药液及时、精确、核对无误。
5、掌握多种药物旳配伍禁忌,保管、储存、使用措施,毒、麻药物按规定使用。
6、各类药物和一次性物品及时补充,保证临床使用。
7、治疗室清洁整洁、物品药物齐全,摆放有序,标志清晰,无过期失效。
8、治疗室冰箱清洁,冰箱内物品放置规范,无异味。
9、垃圾及锐器等按规定分类解决,并监督实行状况。
10、交接班具体,精确无误。
办公室班工作原则1、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及时核对医嘱,并签字。
3、遇到有疑问旳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发可执行。
4、解决白班医嘱,做到转抄及时、精确并监督执行即医嘱。
5、体温单绘制及时、精确无误。
6、告知病人治疗、饮食、手术等内容无误。
办理入院、出院、转科死亡等手续及时精确。
7、出院及转科病例质控把关严格,无病例滞留及缺陷。
8、办公区清洁、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9、录入计价项目及时,对旳无误。
白班工作原则1、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保证无菌包在有效期,数量相符,无菌柜清洁干燥。
3、熟知多种药物旳用法用量,取药时核对药物旳数量,种类。
与治疗班护士做好交班。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原则,认真贯彻消毒隔离制度无差错。
5、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保证患者安全,宣教及时到位,密切观测患者病情变化。
6、标本送检及时、精确无误。
及时取回多种检查报告。
7、多种标本瓶、试管等准备充足,满足临床需要。
护理班工作原则1、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保障病区环境清洁、整洁。
床头桌,床尾治疗车整洁、无污染3、患者用物脸盆、暖瓶、大小便器、量杯、痰瓶消毒符合规定。
4、多种浸泡桶消毒液监测合格,浸泡桶保持清洁,浸泡物品及时解决,符合原则。
5、多种仪器清洁消毒符合规定。
第1篇一、总则为加强儿科门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确保护理质量。
3. 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4. 团结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三、工作职责1. 门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 门诊护士应熟练掌握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特点。
3. 门诊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4. 门诊护士应负责患者的入院、出院、转诊等工作,协助医生完成诊疗工作。
5. 门诊护士应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病情变化。
6. 门诊护士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7. 门诊护士应负责门诊药品的管理和调配,确保药品安全。
8. 门诊护士应做好护理文书书写,保证护理记录的准确、完整、及时。
9. 门诊护士应积极参加护理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四、工作流程1. 患者就诊(1)患者到门诊后,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询问病情,协助患者就诊。
(2)患者就诊完毕,护士应做好病情记录,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2. 病情观察(1)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医生。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 药物管理(1)护士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安全。
(2)根据医嘱,准确、及时地为患者发放药品。
4. 病情告知(1)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2)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提供心理支持。
5. 出院指导(1)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及联系方式。
6. 转诊(1)护士应协助患者办理转诊手续,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2)与转入科室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确保患者顺利转入。
五、工作要求1. 门诊护士应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护理学中的儿童发育与健康护理原则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发育和健康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护理学中,儿童发育与健康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理学中的儿童发育与健康护理原则,旨在帮助护理学专业人员更好地实施儿童护理。
儿童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发育过程复杂且独特,因此,儿童发育的护理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原则:1.个体化护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育过程,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这包括考虑儿童的性格、体质、家庭环境等因素,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发育与健康护理服务。
2.全面关注:儿童的发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还包括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外,还应关注其心理、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3.家庭参与:儿童的发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参与。
护理人员应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有关儿童发育与健康护理的指导和培训,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4.营养均衡:健康的饮食对于儿童的发育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确保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安全保障:儿童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伤害。
护理人员需要为儿童提供安全保障,包括避免意外伤害、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等,确保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6.早期干预:儿童发育的早期阶段是其身体和大脑最为敏感的时期,也是各种障碍和问题最容易被发现和纠正的时机。
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介入任何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问题,提供及时的早期干预措施。
7.继续教育: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学和儿童护理的需求。
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总之,护理学中的儿童发育与健康护理原则在保障儿童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第一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儿科患者入院后以亲切和蔼态度做好三测,并送到指定床位,向家属或较大患儿介绍病区规章制度进行卫生安全教育,通知医生。
2.病房内应安静,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床头避免对流风;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新入院患儿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连续三日。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四次,体温达到39℃以上,每4h一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2次。
每日询问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
需书写护理病历时,应在48小时内完成。
4.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5.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6.为传染病患儿治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向患儿宣讲隔离的意义,已取得患儿的合作。
7.加强巡视,主动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8.密切观察患儿神色、囟门、形态、呼吸。
哭声、舌像、指纹、皮肤、四肢、二便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同处理。
9.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食前便后洗手;应鼓励患儿进食,并随时注意饮食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应报告医师;家属送来的食物须经检查符合病情和卫生要求方准给予。
10.婴幼儿煎药液50-150毫升为宜,并采用少量多饮法喂服,严禁捏鼻,以防呛入气管。
丸剂碾细后用温开水调服,并亲视患儿服下。
11.急危重症要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好记录。
定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
对恢复期患儿或其家长交待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护理常规小儿泄泻病护理常规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一)喂养史,卫生习惯。
(二)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儿科疾病的治疗护理原则
不同年阶阶段的小儿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上各有不同,再加上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而且疾病的过程和转归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因此在治疗和处理上更需要耐心、爱心和精湛的医术,要求儿科临床_I二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护理、饮食、用药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治疗技术。
一、儿科护理
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许多治疗操作主要通过护理工作来实现,护理工作需要医护协作共同来完成,以提高治疗效果。
1.细徽的临床观察小儿常以表情、姿势、动作等方面的异常来表达身体的不适,这些异常可能成为诊断的依据。
因此.任何异常都要加以区分,如婴儿哭闹可能是要儿的正常生理要求,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2.合理的病房安排病房应在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前提下按年龄、病种、病情轻重与护理要求等合理安排,如按年龄、病种分病区.按病悄分病房等。
3.规律的病房生活要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及休息,定时进餐,尽可能集中时间诊断、治疗和观察病情。
4.预防医源性疾病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及意外的发生。
5.重视心理护理对小婴儿要多给予抚摸,尽可能增加与患
儿接触的时间;对幼儿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蔼的态度,尽可能多与患儿交谈,允许患儿发泄不满;对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应多给予尊重和理解,让患儿多参与愉快的游戏活动以表达、发泄情感,调整心理状态,建立自信。
二、儿科治疗。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
做好入院指导。
2.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 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
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 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
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
<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 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 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 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 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一、小儿惊厥护理常规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 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 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 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 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 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 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
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 降低颅内高压。
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
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医院儿科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的病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儿科护理部门全部直接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
第三条护理原则儿科护理工作应遵从以下原则: 1. 以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中心; 2. 敬重患儿和家长的权益,保护其个人隐私; 3. 保障患儿的疼痛掌控和舒适护理; 4. 乐观开展家庭化护理,供应儿童友好的医疗环境; 5. 护理过程要科学、规范、安全、高效。
第二章护理工作流程第四条接诊与评估1.医护人员接收患儿后,应立刻进行体格检查、病情评估和护理需求评估;2.对于病情危重、意识不清的患儿,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通知相关科室搭配;3.对于非紧急患儿,应依据评估结果布置护理措施和医疗计划。
第五条护理记录1.医院儿科护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患儿护理记录系统,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护理过程、用药情况、体征察看等内容;2.护理记录应真实、准确,不能修改或窜改;3.每次交班时,护士应及时将护理记录增补完整,并口头汇报给接班的护士。
1.在使用药物时,医护人员应严格依照医嘱执行,确保给药剂量和时间的准确性;2.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合理调整剂量,严禁滥用药物;3.用药过程的记录应详尽、清楚,包含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信息;4.使用高危药物时,应加强监测和防范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第三章感染掌控第七条感染防备1.医院儿科护理部门应订立并执行感染掌控和防备程序;2.护理人员必需定期进行感染掌控培训,掌握洗手、消毒、隔离等基本操作技能;3.严格依照规定的洗手程序进行手卫生,特别是在与患儿接触前后、处理垃圾后等时刻;4.显现传染病疫情时,护理部门应立刻启动相关预案,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第八条病房环境清洁1.医院儿科病房应保持干燥、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2.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彻底清洁,保持床单、被套和衣物的清洁;3.对于有传染病的患儿,应单独布置床位,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023-11-28contents •儿科护理基础知识•常见儿科疾病护理•儿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操作流程•儿科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儿科护理案例分析与实践目录儿科护理基础知识01儿科护理的定义与特点儿科护理是一种针对儿童健康的专业护理,涵盖了从胎儿到青少年阶段的护理。
其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身体、心理和社交发展,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
特点儿科护理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适合儿童的护理措施。
同时,儿科护理还需要与家庭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与成长。
原则儿科护理遵循儿童优先、家庭参与、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护理过程中,尊重儿童的权利与感受,注重家庭的支持与参与,以及预防疾病与促进健康。
方法儿科护理的方法包括观察与评估、沟通与教育、指导与协助等。
护士需要观察儿童的症状和体征,评估其健康状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如何照顾儿童,并在必要时协助家长为儿童提供护理。
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护理也在不断发展。
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如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循证护理等。
同时,儿科护理也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以及家庭参与和预防保健。
发展未来儿科护理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儿童的整体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情感方面。
护士将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儿童健康需求的变化。
同时,家庭参与和预防保健也将成为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趋势儿科护理的发展与趋势常见儿科疾病护理02儿童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护理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发热患儿,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冰袋等。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儿童感冒概述VS儿童哮喘概述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等症状。
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兒科護理的基本原則一、小兒科護理的一般原則兒童因為生病而住院,不管對兒童本身、家屬或是整個家庭而言,是即將面臨許多不同於平日的經驗。
對患童而言他是必須帶著不適的身體及不舒服的感覺,而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的人,而護理人員對患童作一些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治療及護理常帶給患童莫大的壓力,因此護理人員具有兒科基本照護的基礎及熟練的技術顯得益加重要。
(一)小兒科護理特有的觀念1.年齡和發展程度是影響護理活動最重要的二個因素2.疾病若發生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某個特殊時期時,將會影響其人格的發展3.護理人員應以「協助兒童適應環境」的護理來取代壓抑病童感受的護理4.護理人員要了解疾病和住院對生長發育過程的影響,以及兒童的發展情況對兒童在治療上反應的影響5.兒童住院期間幾乎都會有退行性行為6.兒童在解剖生理上與大人是有差異的,對治療產生的反應是不同的7.心理上的特性(二)一般護理原則1.協助病童接受檢查及治療2.協助病童適應住院生活3.減輕家屬的焦慮4.協助病童住院期間能獲得情緒及社交的需要5.協助病童恢復信心6.安全執行各項護理技術7.早期發現生長發育之異常,並協助醫師處理8.指導病童或家屬接受有關之繼續性護理及治療二、一般護理措施(一)住院前的準備1.住院前準備目的:(1)認識環境減少恐懼(2)對住院時可能發生的事有初步了解及概念(3)建立病童和與家人與醫院的關係2.住院前的醫院之旅:(1)準備的內容(2)準備的時機(二)入院時護理1.兒童及家人入院時的反應2.入院護理評估3.環境介紹4.入院護理常規—-依入院護理流程說明(1)接獲通知有新病人入院時(2)新病人到達病房時(3)環境介紹(三)入院後常見的護理措施1.測量體重及身高體重:(1)測量體重時注意安全及準確性(2)病童一入院時需先予以測量體重並記錄(3)測量體重因病患年齡層及病況而有不同,病房內可設定常規時間測量體重(約為1-2次/週)身高:無法站立的病童可躺著以皮尺測量2.生命徵象測量∙為兒童測量生命徵象時,尤其是嬰幼兒,應由較無侵入性步驟先做起,再進行侵入性步驟。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分,空气新奇,定时通风,但避开直接对流。
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肯定卧床休息,留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养分丰富、易消化饮食,并依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帮助养分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
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
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留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整、干洁,留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
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
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育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亲密观看病情变化,加强巡逻。
遇有病情恶化,准时报告医师,并乐观协作抢救,作好方案护理或特殊护理,并仔细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留意病儿平安,避开发生意外。
13. 关心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依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
选择适当的嬉戏与玩具,使他们在生疏的环境中得到劝慰,从而安心疗养,协作治疗,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全部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进步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学问宣扬训练,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娴熟把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避开交叉感染,保持病房清洁。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摖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