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01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2015–2016学年度新沟中学高二LS 选修①导学案 编写人:曹扶阳 编号:84 审核:高二历史组 使用时间:2016.03 班级:高二( )班 姓名: 组名: 教师评价: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导学案学习目标1.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注意体会1889年宪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特征;2.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3.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阅读选修①教材,15分钟规范完成导学案预习案部分,并熟记基础知识。
2.结合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完成探究案,限时15分钟。
3.限时5分钟完成训练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课堂大讨论。
学习过程【预 习 案】考点一:政治上——建立起近代立宪政体(1889年日本宪法) 1.标志: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 (1)宪法颁布的背景:A.明治维新时,农民负担过重,起义不断;B.中小资产阶级不满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政策。
C.“自由民权运动”的广泛影响;(时间、主体、主张)D.明治政府意识到有必要进行政治改革,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2)宪法的特点: 。
(3)宪法的内容:(略,以教材具体内容为准) A.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日本君主立宪制。
(探究一)B.日本1889年宪法对天皇、议会、内阁、枢密院、国民等作了具体的规定。
(4)宪法的评价A.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掌握在天皇手里,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
B.进步性:承认了…,形式上…,标志着…,巩固了…。
(5)宪法的意义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考点二: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崛起为东方强国)1.表现(1)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明治政府利用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加紧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19世纪90年代,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②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2.能力目标:①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②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③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
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②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学案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海内外人士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4.66万亿元--这个数字是1978年的67倍。
人均GDP则由381元升为18665元,是1978年的49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1978年前,中国几乎没有自己完整的汽车工业,但现在,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已近千万辆。
”上汽集团副总裁丁磊感慨,“这个速度,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根本无法想象。
”教师:就在中国现代化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不时会传出欧美国家发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叫嚣。
那么中国在崛起后将以怎样的面貌融入世界呢?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一些智慧吧!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日本是以怎样的面目走向世界的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高中历史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②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2.能力目标:①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②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③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
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②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学案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海内外人士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4.66万亿元--这个数字是1978年的67倍。
人均GDP则由381元升为18665元,是1978年的49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1978年前,中国几乎没有自己完整的汽车工业,但现在,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已近千万辆。
”上汽集团副总裁丁磊感慨,“这个速度,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根本无法想象。
”教师:就在中国现代化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不时会传出欧美国家发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叫嚣。
高中历史 8.4《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学习方法点拨1.本课实质上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日本政治近代化的发展,二是日本获得民族独立并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在学习日本政治近代化时,要注意体会1889年宪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特征。
3.在学习日本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进程时,要注意体会日本对国内外有利条件的充分利用。
4.关于日本的对外扩张,要同日本的“大陆政策”结合起来进行认识。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⑴明治维新期间,①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⑵中小地主和资产阶级掀起“②”。
⑶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③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④发展的需要。
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⑤》。
4.内容⑴宣布日本实行⑥,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⑵规定日本国民称⑦,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⑶规定议会分为⑧和⑨,议会权力很有限。
⑷规定设立内阁和⑩,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⑪实际上成为国家⑫。
5.评价⑴局限性:带有浓厚的⑬。
⑵进步性A.承认了人民的⑭和参政权。
B.形式上确立了⑮的国家体制。
C.标志着日本天皇制⑯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D.巩固了日本近代⑰。
【拓展点拨】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定是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发展,它顺应了日本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国家主权不属于人民,依然掌握在天皇手里,具有深厚的封建性。
【自我校对】①农民;②自由民权运动;③伊藤博文;④资本主义;⑤日本帝国宪法;⑥君主立宪;⑦臣民;⑧贵族院;⑨众议院;⑩枢密院;⑪枢密院;⑫最高决策机关;⑬封建性;⑭基本权利;⑮三权分立;⑯地主资产阶级阶级联合专政;⑰天皇制度;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原因:明治政府推行改革,发展①。
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②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走向世界的日本【特色教案】【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年级:高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八单元第四节5.学时数:45分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1)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概括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思维比较活跃。
同时,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视野开阔,学习历史的兴趣也相对浓厚。
(2)教学内容分析:该课的内容为走向世界的日本,本节包括三个子目: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其实是从政治、经济、对外三个方面分析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是日本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与世界接轨和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学生应该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这一点。
2.目标内容(1)基础目标: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的内容,分析其特点;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发展目标:通过对宪法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帮助学生论从史出,得出“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正确认识中日关系问题;从日本明治维新中我们可以得到哪结启示。
(二)教学准备:制作PPT文件;适当补充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补充适量的表格和文字材料,以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从《大国崛起》中选择部分视频内容剪辑到课件中在课堂播放,直接给学生以音像的冲击,增强感染力;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以便有的放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用历史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日本不仅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而且也走向了侵略亚洲邻国的过程。
1889年日本制订了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宪法,这部宪法显示了日本政治体制是什么特点?明治维新与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内容。
由此导入新课。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宪法颁布的背景:
明治维新时,农民负担过重,起义不断;中小资产阶级不满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政策;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
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自由民权运动”的广泛影响。
19世纪80年代初,有20多万人在请愿书、建议书上签名。
民权理论家纷纷拟定宪法草案,写入了“政府违背宪法时,日本人民可以不服从它”、“政府蹂躏人民自由权利时,人民可以推翻它”等内容。
藩阀惊呼“出现了法国大革命前的情景。
”
(藩阀:领导倒幕运动的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以后长期垄断国家主权,他们出身于长州、萨摩等藩,称为藩阀。
)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稳定社会局面,制订宪法。
2)宪法特点: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具有军国主义和君主权力的特点。
3)宪法内容:P118—119
①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什么叫君主立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制度特点?),但“天
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有批准法律、颁布法律效力的“敕令”、任免大臣、召集和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的权力;
②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③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并对议会权力作具体规定;
④设内阁和枢密院;
日本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不同?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议会: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二战的两大元凶。
4)评价:
A.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掌握在天皇手中,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
B.宪法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表面上依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D.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天皇制度。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富国强兵
提问: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的有利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指出: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加紧分割世界,在亚洲,中国是其主要目标,日本利用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抓住机遇加紧推行维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随
着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治维新时建立起来的新式军队“皇军”无论从军事装备还是指挥人才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大大增强。
明治领袖们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得到实现。
2.民族独立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受到外来侵略的威胁,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改革使日本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日本开始摆脱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20世纪初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但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日本,却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加紧对周边地区的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意义:
1)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军事):
1)原因: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对外掠夺市场和原料 2)表现:
①明治政府成立时,便有对外扩张之心; 如:天皇“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威于四方” ②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中国琉球,改名为冲绳县; ③1876年侵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④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198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并赔两亿两白银给日本;
⑤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军出兵人数最多; ⑥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总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加快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②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影响:摆脱民族危机。
2.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与课题相呼应——走向世界的日本
)
谈谈“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义。
一是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世界潮流;
二是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方法指导: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1.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2.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4.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5.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发生了学习西方的运动,试比较这两次运动的主要异同点。
两次运动结果一成一败,30年后日本打败了中国,你有何启示?
相同:
(1)背景:封建落后,民族危机
(2)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3)内容: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近代企业②创建近代海军③举办新式学堂
不同: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
(2)领导:日本是从封建统治中分化出来,不满幕府统治的中下层武士;中国······
(3)目的:
(4)内容:日本是全面改革旧的封建制度,中国只
(5)性质:日本······,中国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结果:
启示:“制度创新”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2.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都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