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量血液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71.31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缺陷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缺陷原因,总结改进措施以减少采血缺陷发生。
方法:对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血标本缺陷类型进行分析,总结产生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结果:血标本采集中的缺陷主要包括凝血、溶血、采集标本数量错误、血标本与化验单不一致、试管使用错误、采血量不足、漏采。
缺陷的发生与患者原因、没有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技术不娴熟、采血器材因素、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关。
结论: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血标本缺陷常有发生,其发生类型较多,与患者因素、护士因素、管理因素等均存在密切关系。
加强对采血的流程管理及采血护士的管理,规范采血,对减少缺陷血标本数量,提高血标本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标本;采血;缺陷;改进措施本次研究对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血标本缺陷类型进行分析,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总结改进对策,为减少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缺陷的发生提供一定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对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74例血标本缺陷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缺陷的原因,提出对策。
2、结果血标本采集中的缺陷主要包括凝血、溶血、采集标本量数错误、血标本与化验单不一致、试管使用错误、采血量不足、漏采,见表1。
缺陷的发生与患者原因、没有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技术不娴熟、采血器材因素、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关。
表1 血标本采集的缺陷类型(n=74)缺陷类型n构成比(%)采血量不足2027.03血标本与化验单不一致1418.92溶血1216.22凝血1013.51试管使用错误810.81漏采68.11采集标本量数错误4 5.413、讨论3.1 血标本采集的缺陷类型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缺陷类型较多,其中以血标本检查项目与化验单不一致、采血量不足居多[1]。
血标本与化验单不一致的缺陷主要是发生在对同一个患者采集多个标本时,由于没有认真查对而引起。
临床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在临床工作中,血液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而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甚至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是医疗安全的一大隐患。
针对我科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临床工作原因分析检验结果【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4-02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各种实验方法的增多,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因此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在现代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把握好质量控制关,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各种实验方法的增多,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因此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在现代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把握好质量控制关。
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
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
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而这一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
为了减少分析前误差,必须保证送检的标本符合分析要求。
因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确保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避免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
不合格标本是指没有按照各种临床标本采集方法经及在储存和运送的过程中正确要求加以实施获得的标本。
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常见原因包括抗凝的标本出现凝固或有凝块、不抗凝的全血或血清标本出现抗凝、标本的量不够、严重溶血、严重脂血、标本污染等。
下面就我院经常出现的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便于更好的规范标本的采集,减少不合格标本,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
气血不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气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能导致疲劳、贫血和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不适。
了解气血不足的原因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维持良好的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血不足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可行的预防方法。
一、原因分析1. 饮食不均衡: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基本元素之一。
如果饮食中缺乏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铁、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就很容易导致气血不足。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经常吃油炸食物和高糖食品,也会削弱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
2.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久坐不动、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加重气血不足的程度。
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心脏和肺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输送。
3. 情志不调:情绪波动较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造成气血不足。
这是因为情志对人体机能有着直接影响,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荷尔蒙水平紊乱,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4. 遗传因素:有些人由于遗传基因的原因,本身就存在气血不足的倾向。
这种情况下,尽管平时生活习惯良好,但仍然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
二、预防方法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是预防气血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
日常饮食中应包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食用富含铁、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海鲜、瘦肉等,以促进铁的吸收和气血的生成。
2. 积极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气血质量。
同时,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健康的骨骼和血液供应。
3. 调整情绪:学会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气血不足至关重要。
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可以减轻紧张和焦虑,保持情绪的稳定。
可以尝试一些舒缓的活动,如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状态。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健康问题。
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5-08-19T09:43:14.003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何小洁[导读] 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查找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
何小洁(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浙江温州325000)【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169-01【摘要】目的:分析本血站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不足量血液报废率。
方法:对本血站2013-2014年,因采集不足量血液报废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不足量血液报废率占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的89.84%。
采集不足量血液主要与采血护士的穿刺技术、献血者不良反应及血流不畅、血管过细有关。
结论:查找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
【关键词】不足量;血液;报废;原因分析;预防措施虽然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大力发展,但是临床用血量仍日趋增长,供需矛盾尖锐。
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更好地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发展。
本文对我站2013-2014年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本站2013-2014年,采集不足量血液报废信息及《献血登记表》上采血不足量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采集的血容量在标准量±10%以内为正常血量,低于标准量10%为不足量血液。
根据收集的资料分别按采血护士的穿刺技术、献血者不良反应及血流不畅、血管过细三种原因归类,并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2013-2014年,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总共1398袋,其中因不足量报废:1256袋(89.84%),破损报废:50袋(3.58%),脂血报废:20袋(1.43%),溶血报废7袋(0.50%),其他报废:65袋(4.65%)。
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无偿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
结果:100例无偿献血者中,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发生率为5.00%,机器发生故障、工作人员的穿刺技术不佳、无偿献血者血管比较细、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出现冲红现象等是发生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时,工作人员需根据不同无偿献血者的实际身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并使用合适的仪器进行相关操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无偿献血者发生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情况。
【关键词】无偿献血;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原因;预防措施目前,使用有关机器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单采血小板是一种主要的形式,所采集的血小板纯度比较高,已经逐渐在各大采血站中广泛使用[1]。
然而,当单采血小板的采血血量无法达到国家的有关血液标准时,应给予报废处理[2]。
本文针对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血血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给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临床相关资料及方法1.1 临床相关资料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时间段内在本站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本研究,其中,男性无偿献血者有46例,女性无偿献血者有54例,年龄区间为19~53岁,平均年龄为(34.33±1.60)岁。
1.2 研究方法使用多功能的血细胞采集仪、血细胞分离机、全自动的血细胞分离机以及相关一次性的管路耗材,所使用的的试剂为500ml/袋的ACD-A抗凝剂,于血细胞的分离机上应用500ml/袋的9%生理盐水,按照有关仪器的应用标准以及规范实施相关操作,当对无偿献血者给予常规体检后,指导符合有关献血条件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上机采血,并且,在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之前,对于第一次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指导其口服20ml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对于多次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指导其口服10ml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主要原因包括样本采集不当、标本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和标本运输中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质量控制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并提高标本采集人员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通过采取这些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加强对标本质量的重视和控制,是医疗工作中的必修课,也是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处理措施、质量控制、操作流程、标本采集人员技能、样本采集、保存条件、运输问题、血液检验、质量管理、标本分析1. 引言1.1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严重性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治疗延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若血液标本采集不当,可能出现血液稀释、血液凝固等问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医生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标本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或者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污染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可能会造成医疗事故,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强对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控制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标本采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至关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他们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1.2 研究背景在进行血液检验过程中,标本不合格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标本不合格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研究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样本采集不当、标本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标本运输中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