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格式:docx
- 大小:18.63 KB
- 文档页数:7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学习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学习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浅尝试】(自主阅读课文,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一、慕尼黑阴谋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张,在吞并(国)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2.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3.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
因此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慕尼黑阴谋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德国军队对发动突然袭击。
英法对德国宣战。
5.1940年四、五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国在内的西欧和许多国家,国也遭到轰炸。
在此期间,(国)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6.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
苏联军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的企图没能得逞。
7. 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深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知识梳理】(动动脑,忆一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1.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2. 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侵波兰,3.扩大:1940年4--5月德军占领法国、空袭英国伦敦4.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军苏联,在斯大林带领下,莫斯科保卫战成功5.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巩固拓展作业】班级姓名等级1.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体会法西斯的贪婪和残暴,增强学生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让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突出重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二战爆发、扩大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突出二战爆发和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2.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慕尼黑会议的图片(或漫画)、文字材料,并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收集反映二战的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可在学习本课之前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或音像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幻灯二)问: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些对策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提示:(1)美国: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为今后领导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威胁世界和平,大战不可避免了。
(教师引入课题)面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英法等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下面就学习本课内容。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二战爆发: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法西斯上台,步步侵略。
3.加速爆发因素: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二、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VS反法西斯联盟三、主要战场:亚洲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四、主要进程:1.全面爆发:1939年 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备注:第一个对外入侵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因此: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4月起,德国先后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地。
后轰炸英国,但遭到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不列颠之战)。
3.二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苏联军民进行并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备注:中国战场相同战例: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4.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5.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
②建立时间、地点: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③意义: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6.战争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德军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7.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单元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学习主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
一、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3、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
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呢?今天就让我们去探究吧!讲授新课师: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后,是怎样勾结在一起的呢?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侵略扩张的呢?让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
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师:我们先学习轴心国集团是怎样建立的呢?1.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时间:(2)国家:(3)影响:师:我们去看看三国轴心国集团建立的有关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建立,见第5张PPT。
师:德、意、日结成侵略轴心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外进行扩张,德国制造了什么样的阴谋呢?2.慕尼黑阴谋:齐读第一篇章名称。
生:1937年11月。
生:德、意、日正式结成“柏林—罗马—东京”的侵略轴心。
生:三国肆无忌惮地扩军备战,局部战争烽烟四起。
学生观看图片。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
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轴心国的位置有所了解。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课件播放视频:慕尼黑阴谋,见第7张PPT。
教师明确:(1)背景:①1938年春,吞并奥地利。
接着,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遭拒绝。
②英、法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德国的要求。
(2)时间:1938年9月。
(3)参与国家:德、意、英、法。
(4)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日内交出上述地区。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慕尼黑阴谋的有关图片吧!课件展示图片:慕尼黑阴谋,见第张PPT。
师: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课件展示图片:捷克边境小镇海布的居民流着眼泪“欢迎”德军,见第10张PPT。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捷克斯洛伐克本来是英、法的盟国,为什么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什么是绥靖政策呢?课件补充: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朗读资料。
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对慕尼黑阴谋有所了解。
九年级历史学案
两次世界大战(复习)
教师寄语:和平来之不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课标要求:
1、简述“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5、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6、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
1、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2、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提高对史实的理解感悟能力。
复习过程:
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第6课(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导入】
右图是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的画面。
而在前一天,即1939年8月31日,一群身穿波兰军装的人冲向一个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并占据了小城里的格莱维茨电台。
他们强行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广播,然后通过广播用波兰语对德国进行大肆辱骂。
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是波兰人发动了对德国的战争吗?显然,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果然,次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浩劫开始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
但为什么西方大国仍对这些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呢?这一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
1938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达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请分别站在苏联和德国的角度,谈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各自目的。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
步扩大。
日本和美国相距万里,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呢?请结合日本、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c.中立自保D.冷战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
战役是。
A.波兰之战
B.莫斯科战役c.进攻法国D.偷袭珍珠港
二战时,被日军偷袭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军事基地是。
A.关岛
B.中途岛c.檀香山D.珍珠港
二、填空题
年
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德国的侵略扩张行为持
政策;继任首相丘吉尔则对德国的侵略持
态度。
战争初期,德国的进攻受阻,是在进攻
的时候;当战争扩大后,德国的进攻再次受阻,又是在进攻
的时候。
二战全面爆发后,首先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三、连线题
德军进攻波兰
38年9月
德军进攻苏联
39年9月
签署慕尼黑协定
41年6月
四、材料解析题
慕尼黑会议过程中,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位代表,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候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
会议结束,他们被带到会议厅,在协定上签字。
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
但是,张伯伦飞回到伦敦后,却站在首相官邸阳台上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请回答:
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参加的首脑来自哪几个国家?
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你认为“和平”真的来了吗?为什么?
英法作为两个大国在会议上是怎么做的?其目的又是什么?
【资料:】
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是德军企图迫使英国屈服而对英国进行的空中侵略战争。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投掷
炸弹6万吨,炸毁城市建筑物100多万栋,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多人。
据英国官方统计,从1940年7月10日到10月底的三个多月中,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飞行员6000名,英国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名。
不列颠之战,其空战的规模史无前例,最多时一天内双方空战飞机达2700架次之多。
在丘吉尔首相的领导下,英国军民坚持抗战,终于粉碎了希特勒的图谋,使法西斯德国遭到了次重大失败。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陷入泥潭、国内经济危机加剧以及日美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不断加剧。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资源匮乏,各种能源严重依赖进口。
为了进行侵略战争,日本国内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致使轻工业大幅度缩减。
由于轻工业产品、特别是棉织品的出口减少,直接造成了日本的贸易逆差,这种情况反过来又影响到重工业发展所需资源的进口。
日本国内经济出现了恶性循环。
农业方面,由于大批青壮劳动力入伍和从事军工生产,加之肥料等生产资料不足,耕地大量荒芜,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旷日持久的侵华战争使日本元气大伤,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把目光转向了美、英、法、荷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这一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有着支持其侵略战争所必需的基本物资,如石油、
橡胶、锡、铁、镍等。
二、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英、法、日等国曾于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推行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试图阻止日本在亚洲的扩张,特别是对中国的独占。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独占中国,这一侵略行径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大,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也越来越严厉,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实行包括石油在内的贸易禁运,这直接触及到日本的经济命脉。
美日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战争已不可避免。
【思维拓展】
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
作为波兰的盟国,英法只得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但紧接着出现的局面却让人费解:一方面,德国法西斯以牛刀杀鸡之势,压向波兰;另一方面,在西欧战场的法德边境上,百万英法联军却按兵不动,坐观波兰灭亡。
这种不战不和的局面长达八个月之久,被人们称为“奇怪的战争”。
请结合英法两国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