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离骚 节选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离骚(节选)》课时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逵余驰骋皇考B.骐骥苗裔全不察C.謇謇迟幕桀纣D.纯粹孟陬幽昧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来吾道夫先路也B.恐美人之迟暮C.伤灵修之数化D.荃不察余之中情兮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副对联说的是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记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涉江(节选)屈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旦余济乎江湘A.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B.在乎山水之间。
C.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6.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李牧连却之B.粪土当年万户侯C.驾青虬兮骖白螭D.吾从而师之7.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
采用了“比”的手法。
B.本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吾知”的楚国现实。
C.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15 离骚飘香的端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朝来暮往,风吹去,世间多少浮华。
已过去二千多年的岁月,让人们至今不能忘怀。
明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了,在粽子飘香的五月,我们来纪念和缅怀伟大的诗人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出自屈原《离骚》一文的华美诗章,激励着继往开来的人们,令人感慨,使人奋进。
飘香的端午,以宽厚的胸怀当叶,温柔的心情做馅,甜美的话语为五彩丝线,调以真诚的缅怀,让我们的灵魂再向屈原致敬!【课内挖掘】对国家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
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这则素材适用于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等话题中。
【写作范例】示例一:屈子虽去,其魂不朽!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
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
他一心辅佐君王,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
君王闭目塞听,听信奸佞将他放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吗?孤帐,烛光摇曳,酒令人销魂,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戴叔伦曾吟诵:“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并称。
其中的“”指“国风”;“”指“骚体诗”也就是指以战国末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为代表的南方新诗体“”。
汉代将这些诗编辑为《》一书。
而南宋时为该书作注,即为《》。
2,《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请具体说说下列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
①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④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⑤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3,纫秋兰以为佩4,《涉江》中的积极浪漫主义表现在什么地方?5,用凤凰的日益远离,芳草不能得用,来比喻;用腥臊、燕雀乌鹊来比喻;用阴阳易位来表现。
6,从“天香”谈起最初注意到这首词,只因颇爱词牌“天香”。
不知“香香公主”当年可否是因此而得名,但其间却似若有若无地相系。
没有机会查考“天香”的来历,姑且依字面而解吧。
低声而诵,自有一股飘渺轻灵的绝美,与香香公主恍若尘世之外,至纯至净的气质何其相似。
更妙的是,香香柔而不弱,凄而不凉的决绝坚韧、碧血丹心,恰如这词中淡定、真刻的悲哀,灵韵之美中隐隐一丝绞痛深印心间。
只应天上有的仙子误落尘间,终于在冷酷、贪婪的欲望与纷争里葬送。
骊宫探得的龙涎,候火燃尽,尘灰不复,却只换得怅然一梦,幽幽悲叹。
本来浓烈的香气,在回忆里似有似无,早已迷惘,但那份悲凉却真真切切,涌上心头。
于是明白,人生如梦,繁华荒芜,任你如何贪恋执著,终难圆满。
但人作为创造本身,已经同时超越了生死,人因为开始并非结束,却又与结束同源。
是以在这开始与结束的交错中恣意燃烧,每一柱火苗都同时照亮了两端--生与死,错位的轮回。
想起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人生苦短,即时行乐;故国曾经繁华,转眼间衰败沦亡。
恣意快活何尝不是源于对生命透彻的爱?功名利禄,怎知不是辜负了这人间一遭?终成灰烬,何苦在意别人的目光,只消心性自由,已然不枉一生。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离骚(节选)离骚(节选)课时跟踪检测苏教必修4苏教离骚〔节选〕一、文言根底专练1.以下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朕.皇考曰伯庸(皇帝的自称)②皇览揆.余初度兮(思量)③日月忽.其不淹兮(突然)④惟.草木之零落兮(思)⑤不抚.壮而弃秽兮(握持)⑥又重之以修.能(美好的)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解析:选B ①朕:我。
古时不管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③忽:迅速的样子。
2.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肇锡余以嘉名B.扈江离与辟芷兮C.朝搴阰之木兰兮D.来吾道夫先路解析:选C A 项,锡,同“赐〞;B项,辟,同“僻〞;D项,道,同“导〞。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恐美人..之迟暮 B.乘骐骥以驰骋..兮C.惟草木之零落..之不吾与..兮 D.恐年岁解析:选A A项,“美人〞喻指君主,一说是诗人自喻。
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名.余曰正那么兮B.朝.搴阰之木兰兮C.夕.揽洲之宿莽D.旦.余济乎江湘解析:选A B、C、D三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是名词作动词。
5.以下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目的不仅在于说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说明他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B.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等香花名草来比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C.大量使用“兮〞字,使语气舒缓有致,朗读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引出楚王不举贤任能那么将灭亡的道理,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选B B项中“美人〞不属于香花名草,且这里的“香花名草〞不比喻远大志向。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5离骚(节选)(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离骚(节选)[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C[A项,“错”通“措”;B项,“章”同“彰”;D项,“离”通“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固:本来B.何方圜之能周.兮周:合C.及.行迷之未远及:等到D.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C[C项,及:趁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余佩之陆离B.步.余马于兰皋兮C.哀.民生之多艰D.屈.心而抑志兮C[C项,为动用法,A、B、D三项为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D[A项,“固然”句中指“本来如此”;B项,“流亡”句中指“随水流而消逝”;C项,“改错”句中指“改变措施”。
]5.下列各句中,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B[例句和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A项,被动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
]6.名句默写。
(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节选)》中,描写诗人喜好修养美德、自我约束,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试题 2019.091,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加高。
长,加长。
“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泽,污浊。
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
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
复路,返回原路。
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
惩,惩罚。
2,对句中加黑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4,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5,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9,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余情其信芳。
10,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
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11,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屈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
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离骚》全诗主要以主人公“余”的__________构成。
跟踪检测〔十五〕 劝学(qu àn xu é)〔节选〕(时间是:50分钟 分值:56分)一、文言根底专练(25分,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 .圣心备.焉 备:具备 B .不积跬.步 跬:一步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雕刻 D .用心一.也 一:专一 解析:选B B 项,跬:半步。
2.以下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哪一项( )A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选B A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为每天、向上、用箕畚。
B 项为名词作动词,游水。
3.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①学不可以.已②无以.成江海 ⎩⎪⎨⎪⎧ ③锲而.舍之④蟹六跪而.二螯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一样。
B .①和②一样,③和④一样。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一样,③和④不同。
解析:选 C 以:①与“可〞组合为能愿动词;②用来。
而:③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4.以下各句与“蚓无爪牙(zhǎoyá)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特点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尽粟一石D.以为轮解析:选C C项与例句的句式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略句。
5.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哪一项( )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课文着重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开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第3段朽木与金石比照,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试题 2019.091,倚阊阖而望予2,名余曰正则兮3,字余田灵均4,纫秋兰以为佩5,帅云霓而来御6,惟庚寅吾以降:7,恐年岁之不吾与:8,继之以日夜:9,又申之以揽茞: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并称。
其中的“”指“国风”;“”指“骚体诗”也就是指以战国末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为代表的南方新诗体“”。
汉代将这些诗编辑为《》一书。
而南宋时为该书作注,即为《》。
16,你了解屈原吗?请你介绍一下:17,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1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9,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0,读文本,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试题答案1, 连词表修饰:“地”2,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3, 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4, 动词用作名词佩带5, 名词用作动词率领6, 倒装句、应为“吾以庚寅降”全句译为:我在庚寅年降生。
7,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8,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日夜继之”全句译为:无论白天黑夜都不中断休歇。
9,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又以揽茞申之”全句译为:又加上高尚的德行10, 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我长太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
或我深深地叹息,沾拭热泪,哀伤人生的旅途如此艰难。
或一声长叹泪水涟涟,哀伤人民的生活太过艰难或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11,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或一身肝胆属正气,纵然是万死也不辞。
或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12, 那些小人嫉妒我的才能,造谣中伤说我好做淫荡之事。
或一群平庸女人嫉妒我的妩媚,造谣中伤说我品行不正。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离骚”,按东汉班固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鸷鸟之不群兮②伏清白以死直兮③屈心而抑志兮④亦余心之所善⑤固前圣之所厚⑥伏清白以死直兮⑦何方圜之能周兮⑧夫孰异道而相安⑨哀民生之多艰A.①/②⑤⑦/③/⑥/⑨/④⑧B.①/②④⑤⑧⑦⑩/③⑥C.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D.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3,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
4,____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
5,《涉江》中屈原流放地溆浦的景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的景物?6,乘骐骥以驰骋兮,。
7,《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
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
8,忍尤而攘诟9,下列有关《楚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订的,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B.“楚辞”是一种新诗体,与汉赋截然不同,前者是诗歌,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
C.楚国的地方音乐对“楚辞”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D.《楚辞》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10,自前世而固然11,帝高阳之苗裔兮12,屈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
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由于实行专门化的管理,所以那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
B.罗曼·罗兰对一切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包括: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生物学和逻辑学。
C.法国最渊博的学者--雷南、饶勒斯、斯宾诺莎等都是罗曼·罗兰的好朋友。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试题 2019.09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謇謇:忠贞的样子苗裔:后代孟陬:正月揆:揣度B.踵武:脚后跟肇:开始扈:披弃秽:指弊政C.纫:编骐骥:骏马名余曰:名字荃:香草名D.汩:水急流貌惮:害怕灵修:神明宿莽:经冬不凋的草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D.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课文前五节诗叙述自己的身世、志向和自修,表达了自己志洁行芳的品性。
B.后七节诗中世人表达了不屑与小人为伍,坚持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C.课文通过诗人身世、志趣、理想及遭遇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
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4,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
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5,《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
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
6,.表现诗人非凡外貌的句子:7,表现诗人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句子:8,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9,日月忽其不淹兮,。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离骚(节选)(时间:40分钟满分:69分)一、基础知识专练(25分)1.填空。
(6分)屈原,字原,名平,战国时期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又因其以屈原作品《》为代表,所以,后世也称此诗体为。
答案:楚楚辞体离骚骚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固.时俗之工巧兮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自前世而固.然D.固.前圣之所厚解析:选B B项,顽固。
A、C、D三项皆为“本来”的意思。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②谣诼..(放荡)谓余以善淫③延.(久久)伫乎吾将反④回朕.(皇帝的谦称)车以复路兮⑤进.(到朝廷做官)不入以离尤兮⑥忍尤而攘.(排斥)诟⑦宁溘.(突然、忽然)死以流亡兮⑧苟.(苟且)余情其信芳A.①④⑤⑦B.③⑤⑦⑧C.②④⑥⑧ D.①③④⑥解析:选C ②谣诼:造谣,诽谤。
④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⑥攘:忍受。
⑧苟:只要。
4.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也都是我心中所崇尚的美德啊,即使死多次也不后悔。
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受着委屈而压抑着心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是可以惩罚的吗?解析:选D 正确译文是“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5.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誓死不悔的语句是“,”。
(3)《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作常态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离骚》节选,回答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1.这节诗的中心句是那一句?为什么?答:2.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赏析:3、将画线句子改写成现代文字改写:2, 既替余以蕙纕兮3,固前圣之所厚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
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7,文本是节选《离骚》的一部分,节选的部分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著名小说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有小说等《》《》(任选两部填写)。
9,聊逍遥以相羊10,女也不爽,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三其德。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要考上理想大学,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B.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说话,但是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说话只能在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C.昨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又发生里氏5.2级地震,在当地政府和支援人员的帮助下,居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临时住所毁于一旦。
D.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那些年,罗兰虽然热衷于哲学--他津津有味地研究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们和斯宾诺莎,但他在第二学年,还是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
2《离骚(节选)》检测练习(含答案)1.2《离骚(节选)》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自叙身世、遭遇,情真意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
B.《阿Q正传》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贫苦雇农阿Q的一生,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
C.《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这些现象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的依据。
D.《一个消逝的山村》专注于描写著名的山水胜迹,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选自《离骚》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吾独穷困乎此时②怨灵修之浩荡兮③忽反顾以游目兮④佩缤纷其繁饰兮⑤宁溘死以流亡兮⑥伏清白以死直兮A.①②④B.④⑤⑥C.③④⑥D.③⑤⑥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涕:眼泪B.固前圣之所厚厚:与“薄"相对C.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D.忍尤而攘诟攘:抵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代汉语。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逵.余驰骋.皇.考B.骐骥.苗裔.全.不察C.謇.謇迟幕.桀.纣D.纯粹.孟陬.幽昧.解析A.“逵”应为“揆”;B.“全”应为“荃”;C.“幕”应为“暮”。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4分) A.来吾道夫先路也B.恐美人之迟暮C.伤灵修之数化D.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解析A项“道”通“导”,向导。
答案 A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真正的君子在处理周围人的关系时总会避免产生任何龃龉与冲突。
他的心总是关注着所有人,然后便宜行事:对于腼腆的,他便温柔些;对于有隔膜的,他便和气些;对于荒唐的,他便宽容些。
他在交谈时既不突出自己,也不作壁上观。
当他施惠于他人时,他能做到赏同罚异,除非万不得已,他绝不靠反唇相讥来维护自己。
A.便宜行事B.作壁上观C.赏同罚异D.反唇相讥解析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笑、讽刺对方。
A项,便宜行事: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B项,作壁上观:壁:壁垒。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C项,赏同罚异:指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A.我国驻苏丹维和官兵纷纷表示要拿出实际行动捍卫同胞利益,他们提出“同胞一天不安全,官兵一天不上岗”,并拒绝执行维和任务。
B.以前,我们往往以孩子掌握汉字的数量取代其掌握的质量,结果虽然孩子对某些字能够读写,但却难以灵活应用,有时候甚至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而一些考试,更是在生僻字的考查上乐此不疲。
C.根据中国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对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15 离骚〔节选〕一、根底知识1.以下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 .逵.余 驰骋. 悔遁.B .骐骥. 苗裔. 全.不察 C .謇謇.. 迟幕. 桀.纣 D .纯粹. 孟陬. 幽昧.2.以下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来吾道夫先路B .固众芳之所在C .伤灵修之数化D .不抚壮而弃秽兮3.对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A .又重之以修能..修能:优秀的才能。
B .乘骐骥..以驰骋兮 骐骥:骏马。
C .恐美人之迟暮..迟暮:年老。
D .日月..忽其不淹兮 日月:太阳和月亮。
4.以下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 .⎩⎪⎨⎪⎧ 皇览揆余初度.兮度.日如年B .⎩⎪⎨⎪⎧固.众芳之所在HY 之心,日益骄固. C .⎩⎪⎨⎪⎧ 春与秋其代序.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D .⎩⎪⎨⎪⎧ 及前王之踵武.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填空。
屈原,________末期________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创始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HY 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诗歌的奠基人。
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________,其作品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江的纪念日,后来这一天成为中国的________节。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第一节诗里,诗人自叙了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父亲“肇锡余以嘉名”中“嘉名”有什么含义?2,阅读《橘颂》,完成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宜修,女夸而不丑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1.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受命不迁(不可迁往他处种植) 生于南国(专指楚国)B.深固难徙(根深蒂固) 绿叶素荣(素白的花)C.精色内白(心灵洁白) 独立不迁(不可迁往他处种植)D.终不失过兮(过失) 参天地兮(与天地并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青黄杂糅B.文章烂兮C.苏世独立D.梗其有理兮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枝剡棘:“曾”通“层”。
曾枝,那层层枝条。
B.圜果抟兮:“圜”通“圆”。
C.有以异兮:异,独特,形容词。
D.可师长兮:师长,看作师长,名词动用。
4.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女夸而不丑兮”,从不同方面描写橘树的外表和内质,并加以歌颂。
第二部分由“嗟尔幼志”至结尾,从橘树的特性引申开来,更进一步地展示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
B.第一部分中,诗人描写橘树的内质,突出其特性。
突出橘树的“受命不迁”,正是诗人自己热爱故土这一感情的抒发:突出橘树的“更壹志”,正是诗人自己行不改志的这一节操的体现;突出橘树的“类任道”,正是诗人自己愿负大任这一志向的表达。
C.诗中所刻画的橘树形象是完整的,并有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橘树特性的比喻描写,衬托出自己所乐于具备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诗人颂橘,意不在橘树的本身,可是,写的又全是橘树。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发轫2,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朕(zhèn)险隘(yì) 惮(dān)殃B. 败绩(jí)菌(jǖn)桂朝搴(jiǎn)C. 荃(quán)窘(jiǒng)步踵(zhǒng)武D. 皇舆(Yú)申椒(shū)桀(jié)纣3,肇4,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国人。
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擅长外交辞令。
起初深得国君信任,曾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先后两次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于夏历正月十五日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B.《离骚》是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二次被放逐到江南时的作品,也是屈原的代表作。
全诗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屈原的作品还有《九章》、《九歌》、《天问》等。
D.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6,《楚辞》是由__________(朝代)代__________(姓名)所辑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后人仿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名为“楚辞”。
7,惟庚寅吾以降:8,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9,继之以日夜:10,____________,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
11,揆12,____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1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14,恐年岁之不吾与1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答案1, 停车时用以阻止车轮转动的横木。
高中语文第15课离骚(节选)试题 2019.09
1,揆
2,肇
3,重
4,扈
5,辟芷
6,汩
7,搴
8,阰
9,骐骥
10,修姱
11,揽茝
12,侘傺
13,发轫
14,溷浊
15,肇锡余以嘉名
16,又重之以修能
17,日月忽其不淹兮
18,来吾道夫先路
19,偭规矩而改错
20,何方圜之能周兮
试题答案
1, 揣度、衡量
2, 开始
3, 加上
4, 被、披
5, 香草名,即白芷
6, 原意为水流迅疾,此比喻光阴如流水般地飞逝
7, 拔取、攀、折
8, :山坡、岭上
9, 骏马
10, 修节美好的德行
11, 香草名采集芳茝
12, 失意的样子
13, 停车时用以阻止车轮转动的横木。
发轫,出发的意思14, 浑浊,这里指时世一片昏暗
15,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16, 修:美能:通“态”容貌。
17, 忽:迅速的样子。
淹:滞留
18, 道:通“导”引导。
19, 改错:改变措施,错:通“措”
20, 圜:通“圆”。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离骚(节选)(时间:40分钟满分:69分)一、基础知识专练(25分)1.填空。
(6分)屈原,字原,名平,战国时期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又因其以屈原作品《》为代表,所以,后世也称此诗体为。
答案:楚楚辞体离骚骚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固.时俗之工巧兮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自前世而固.然D.固.前圣之所厚解析:选B B项,顽固。
A、C、D三项皆为“本来”的意思。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3分)()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②谣诼..(放荡)谓余以善淫③延.(久久)伫乎吾将反④回朕.(皇帝的谦称)车以复路兮⑤进.(到朝廷做官)不入以离尤兮⑥忍尤而攘.(排斥)诟⑦宁溘.(突然、忽然)死以流亡兮⑧苟.(苟且)余情其信芳A.①④⑤⑦B.③⑤⑦⑧C.②④⑥⑧D.①③④⑥解析:选C②谣诼:造谣,诽谤。
④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⑥攘:忍受。
⑧苟:只要。
4.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也都是我心中所崇尚的美德啊,即使死多次也不后悔。
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受着委屈而压抑着心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是可以惩罚的吗?解析:选D正确译文是“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5.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誓死不悔的语句是“,”。
(3)《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作常态的句子是“,”。
(4)《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5)《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二、阅读理解专练(34分)(一)阅读《离骚》节选部分,完成6~8题。
(12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6.屈原受屈遭贬的原因,诗中提及三个方面,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6分) 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屈原受屈遭贬的原因进行概括,这就需要在文段中进行搜索筛选。
从君王的角度,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其他人的角度,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从世俗的角度,有“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将这些内容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①灵修浩荡;②众女谣诼;③时俗工巧。
7.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对人生艰难的感叹。
B.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茞: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
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
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解析:选C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君主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
故选C。
8.下列对这节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表达了屈原对人生艰难和自己无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
B.诗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
C.诗句最后表明自己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
D.诗中写出了自己因遭众多小人中伤而遭贬的遭遇。
解析:选C诗句最后表明的不是“自己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而是诗人对世俗的理解,突出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
(二)阅读屈原《涉江》中的节选部分,完成9~10题。
(11分)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注]。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注]疑滞:即“凝滞”,停滞不前。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自幼对“奇服”的喜好,表明诗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象征他洁身自好的品质。
B.“南夷”在这里指楚国,“莫吾知”表明当时没有人理解诗人,诗人因此感到悲哀,于是决定涉江。
C.登上鄂渚之后,诗人回头遥望国都,秋冬的寒风让他内心伤感,于是发出了长长的叹息之声。
D.结尾处,诗人认为,自己的内心是正直的,无论被流放到哪里,都不会有改变,表明了他对理想和操守的坚持。
E.诗中采用夸张和排比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奇妙的境界,塑造了一个奇伟的主人公形象。
解析:选AE A项,“奇服”不是表明“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是比喻诗人不同于世俗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
E项,诗中没有采用排比手法。
10.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你对屈原的认识,理解“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食玉英”这些情景反映的内容。
(6分)答:参考答案:这些情景都是诗人想象的与仙人一起生活的情景,突出了诗人理想远大、德行高洁及行为忠贞的特点。
参考译文:我从小便喜欢这身奇特装束啊,如今进入暮年仍兴致不减。
我腰间佩带长长的宝剑啊,头戴高高的发冠。
身上饰有明月珠啊,美玉佩戴在我的腰间。
人世污浊无人了解我啊,我正高飞驰骋不再留恋人间。
驾着那有角青龙啊配上无角白龙,我和重华大神一起游览啊在那天上美丽的花园。
登上昆仑山啊品尝那美玉一般的花朵,要和天地啊有一样的寿命,要和日月啊同样光辉灿烂。
哀伤南方夷族无人了解我啊,明早我便要渡过江湘。
登上鄂渚回头远望啊,慨叹秋冬时节大风凄寒。
让我的马儿在水边高地上徐行,让我的车子啊来到方林。
乘坐舲船我沿沅水上溯啊,众人一起举桨划开水波。
船儿徘徊不往前走啊,在急流漩涡中停滞不前。
早晨从枉陼出发啊,晚上就留宿在那辰阳。
假如我的心正直无偏啊,流放之地即使偏远又有什么可伤感的呢?(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
(11分)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竹笋的壳皮。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解析:选AC 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
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1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
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
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
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
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三、语言表达专练(10分)13.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可与日月争辉。
为了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屈原,请你建立一个介绍屈原的专题网站。
请说说你的网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4分) 答:参考答案:专题网站包括: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的作品及其介绍,屈原“美政”思想简介,屈原的诗歌特色介绍,屈原的相关评价,研究屈原的图文音像资料等。
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字。
(6分)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
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__①__,楚王为芈姓熊氏。
先秦时期,__②__,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
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__③__,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
“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答: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材料以屈原的姓氏为背景,介绍了屈原是芈姓屈氏。
所给三个空,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可知,应该是强调与楚王同姓不同氏;第②处,结合前后内容可知,应该是强调姓、氏有别这一点;第③处,通过后面列举的氏可知,应该是突出大家熟悉的氏有很多这一点。
参考答案:①他与楚王同姓不同氏②姓、氏有别③有不少大家熟悉的(意思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