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0课 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卷(1)
- 格式:pdf
- 大小:314.63 KB
- 文档页数:5
梦回繁华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汴梁()题跋()绢本()翰林()田畴()料峭()簇拥()漕运()舳舻()沉檀()摄取()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2、解释词义。
田畴:春寒料峭:跋涉:孔道:内忧外患:络绎不绝:遒劲:摩肩接踵:细致入微:3、班级举办了以“走进中国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从古至今,我国绘画艺术方面名家辈出,他们有不少传世名作为人熟知。
请你写出一位你熟悉的画家和他的代表作品。
画家:代表作品:4、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5、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6、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
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7.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8.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9.“《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0课《梦回繁华》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二界沟之所以数百年来被人们公认为天然渔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B.睡前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这所中学为强化教学质量,成立了教改领导小组。
D.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黄帝故里有着典型的中原风光:庙宇古朴,青石甬道,铭文镌刻,楹联回廊,绿树婆娑,小桥玲珑,碧波蕩漾,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C.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和高贵的文字。
朗读这些动人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寻sù根源,远离低俗和粗鄙,裹挟着我们疲惫的心灵,抵达宁静和悠远的境界。
①sù ________②挟 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开机关机叶延滨⑴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
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
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
我不微博也不微信,因为我知道,那样的结果会让我完全成为信息链条上的一个结点。
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
⑵开机关机,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梦回繁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20.梦回繁华[16江西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
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
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
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
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
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
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
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
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②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
《梦回繁华》同步练习题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汴.梁()题跋.()绢.本()翰.林()田畴.()料峭.()簇.拥()漕.运()沉檀.()摄.取()遒.劲()岔.道()擅.长()冗.()舳舻..()络绎.不绝()摩肩接踵.()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春寒料峭....,但热火朝天的人们还是额头冒汗。
B.里应外合....,国无宁日的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C.每年的今天,从全国各地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
D.冬天的海南,游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进新建的学校的实验大楼,我真是大开眼界。
(语序不当,第一分句改为“走进学校新建的实验大楼”)B.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可是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其中一个)C.环境的影响,癌症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段年龄者伸出魔爪。
(“日益”不能修饰“增多”)D.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在文章中表达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
)4.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字,中国时期的画家。
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时期的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请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2.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
(2)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课堂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docPAGE PAGE 7 21.梦回繁华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汴京(biàn)题跋(bá) 舳舻( yòu) 酒肆(sì)B.生卒( zú) 擅长(shàn)桅杆( wéi) 枢纽(qū)C.徽宗( huī) 料峭(qiào) 沉檀( tán) 田畴(chóu)D.翰林( hàn) 跋涉(shè)纤夫( qiān) 冗长(rǒng)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效的风光。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D.《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4.填空。
《梦回繁华》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
课文介绍了《_______》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_______时期繁华的市井景象。
能力提升全练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瘦西湖文峰塔,中外游客摩肩接踵。
B.春寒料峭,他深入大凉山腹地,同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拉家常,共谋精准脱贫之策。
C.《清明上河图》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真是巧夺天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含答案梦回繁华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汴梁(biàn liáng)田畴(tián chuó)沉檀(chén tán)遒劲(qiú jìn).....擅长(shàn cháng)桅杆(wéi gān)冗长(rǒng cháng)舳舻(zhú lú).....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络绎不绝(luò XXX)春寒料峭(chūn hán liào qiào)无暇一顾(wú xiá yī gù)2、多音字或形似字辨析báo(bào)guān(guàn)薄(bó)观(guān)bò(bǒ)guan(guàn)纤(xiān)涉(shè)阡(qiān)陟(zhì)歼(jiān)陡(dǒu)3、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动荡)2)形容初春的寒冷。
(料峭)3)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艰辛)4)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络绎不绝)5)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摩肩接踵)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B)北宋汴梁商业,除贵族外,还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繁盛。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密集聚集活跃由此B.繁盛聚集活跃由此C.繁盛居住丰富因此D.密集居住丰富因此5、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5题;共13分)1. (2分)(2019·哈尔滨模拟)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襁(qiǎng)褓枭(xiāo)鸟一代天娇(jiāo)B . 萌(yìn)庇虬(qiú)枝引颈受戳(lù)C . 沉湎(miǎn)臆(yì)测相濡(rú)以沫D . 希冀(jì)倒坍(tā)一泄(xiè)千里2. (5分)“不求甚解”一语,出自________(朝代)________的《五柳先生传》一文。
原意是________,属褒义。
今多指________,含贬义。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论述,提倡读书要________。
3. (1分)“例如,在1986 年1 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
4. (3分) (2017七上·抚宁期末) 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对联所赞颂的人物。
A.华夏之师,传道解惑为莘莘学子;贤德之圣,奔走讲说扬中华文明。
赞颂的是:________B.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
赞颂的是:________C.北征乌桓,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赞颂的是:________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2016年北京时间11月29日下午,巴西传来恶耗,该国甲级球队沙佩科恩斯球队所乘飞机在哥伦比亚坠机,机上共有81人,包括9名机组人员和72名乘客。
B . 复杂恐龙的消逝,精美偶像的黄昏,总有新生命破茧而出。
不是物竟天择,而是顺势而为;并非基因遗传,而是常态突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0课《梦回繁华》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二界沟之所以数百年来被人们公认为天然渔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B.睡前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这所中学为强化教学质量,成立了教改领导小组。
D.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黄帝故里有着典型的中原风光:庙宇古朴,青石甬道,铭文镌刻,楹联回廊,绿树婆娑,小桥玲珑,碧波蕩漾,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C.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和高贵的文字。
朗读这些动人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寻sù根源,远离低俗和粗鄙,裹挟着我们疲惫的心灵,抵达宁静和悠远的境界。
①sù ________②挟 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开机关机叶延滨⑴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
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
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
我不微博也不微信,因为我知道,那样的结果会让我完全成为信息链条上的一个结点。
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
⑵开机关机,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
20课《梦回繁华》同步测试01积累与运用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汴.梁(biàn)衣冠.(guān)擅.长(shàn)簇.拥(cù)遒.劲(qiú) 酒肆.(sì) 枢.纽(shū) 街巷.(xiànɡ)chà(岔)道cáo(漕)运考dìnɡ(订) 宏chǎnɡ(敞)2.词语积累——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内忧外患)(2)船只首尾衔接。
(舳舻相接)(3)肩挨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摩肩接踵)(4)(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络绎不绝)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朝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
(2)本文整体采用逻辑顺序,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基础提升】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绢.本(juān)瀚林春寒料峭.(qiào)田畴B.遒劲.(jìn) 桅竿长途跋涉.(shè) 摄取C.冗.杂(rǒnɡ) 踏青摩肩接踵.(zhǒɡ) 城郭D.纤.夫(xiān) 题跋络绎.不绝(yì) 行旅(解析:A.“绢”应读作“juàn”,“瀚”应写作“翰”;B.“劲”应读作“jìng”,“竿”应写作“杆”;D.“纤”应读作“qiàn”。
)5.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已是3月份,太行山深处依旧春寒料峭....,夜里尤其寒冷难耐。
B.经过长途跋涉....,这一队徒步旅行者终于到达山顶。
C.雪后早晨的街心公园,几个老人一起慢悠悠地散步,摩肩接踵....,惬意安详。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与运用(30分)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汴.梁(biàn)绢.本(juān)瀚.林(hàn)田畴.(chóu)B.衣冠.(g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竿(wéi)C.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D.枢.杻(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2.(4分)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2)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3)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4)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3.(3分)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进而转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D.《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4.(5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5.(4分)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一、基础题。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和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汴.京(biàn)绢.本(juān)瀚.林(hàn)田畴.(chóu)B.衣冠.(ɡ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竿(wéi)C.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D.枢.杻(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初春微寒。
()(2)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3)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4)(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3.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4.文学常识填空。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是,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把我国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B.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
C.跟别的地方比,遂宁的经济总量不是强项,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使得遂宁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走出一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汴.梁题跋.
绢.本翰.林
田畴.料峭.
簇.拥漕.运
沉檀.摄.取
遒.劲岔.道
擅.长冗.
舳舻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春寒料峭
....,但热火朝天的人们还是额头冒汗。
B.里应外合
....,国无宁日的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C.每年的今天,从全国各地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
....。
D.冬天的海南,游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
....,好不热闹。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新建的学校的实验大楼,我真是大开眼界。
(语序不当,第一分句改为“走进学校新建的实验大楼”)
B.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可是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C.环境的影响,癌症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段年龄者伸出魔爪。
(“日益”不能修饰“增多”)
D.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在文章中表达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
)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4.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字,中国时期的画家。
擅画楼观。
屋宇。
林木。
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
桥梁。
街道。
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
《》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时期的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6.阅读课文《梦回繁华》,回答问题
(1)请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2)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
②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
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4)第3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的内涵是什么?
7.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
董强刘峰
群山涌动。
重峦叠嶂。
碧波万顷。
绵亘千里,一幅江山层林尽染的宏阔画卷,引来无数观赏者比肩接踵排队数小时只为一睹真迹。
2017年9~12月,《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往日深藏宫内被帝王把玩的稀世珍品,在故宫博物院内面向公众展示仅仅4次。
那么,这幅与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齐名的不朽之作,究竟蕴含了多少魅力?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王希孟创作此画时年仅18岁。
政和三年(1113),在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下,王希孟仅用半年时间就告罄杀青,后世称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工笔细腻。
意境悠远,力求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谋求古意与创新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貌。
卷作秉持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疑,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千里江山壮阔美景,山水间点缀有屋舍村落。
桥梁渡口。
寺观塔刹。
楼阁亭榭等,绘有行旅。
幽居。
捕鱼。
观瀑。
游玩等各式人物场景。
画作在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在章法中穿插有三个主要段落,每段又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自然衔接之处蕴含“起伏。
缓急。
高下。
虚实。
明暗”等各种形式,极富节奏感,形态错落有致。
全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之间或长桥相连,或流水沟堑,远观则山水连为一体,近看则独木成林,意图烘托“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
全卷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等创作手法,旨在突破时空局限,将“浓郁厚重与轻淡空灵”“严实紧凑与疏松敞阔”等不同节奏融会贯通,并巧借“岗阜幽壑。
飞瀑激流。
亭台水榭。
寺观庄院”等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王希孟用七大组群山构图,每组都将主峰和诸多辅峰组合起来,宛若一座座仙岛矗立于江畔。
七组群山泾渭分明,正如北宋宫廷山水画家郭熙所言,“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
远者。
小者。
大者。
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以君臣上下也”,恰似高潮迭起。
亢奋优雅的协奏曲,节奏感十分鲜明。
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所用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
此种染料,色阶丰富,经久不褪,色泽鲜丽而不浮艳,一片绿郁葱葱。
苍翠欲滴之感。
王希孟以淡色渲染晴空和水面,在山涧和巉岩处露出绢本底色,显现出宿雨之后的曙色,欣愉之感油然而生。
全卷设定在初夏雨霁之晨的时节,画中瀑布高悬,溪山泉涌,鱼肚白晨,满山吐翠,显露出一场被暴雨洗礼过后的万千景象。
晨起的人们开始忙碌,山下的人们开始劳作,平江待渡。
亭桥观流。
扬帆远航。
双舟起网。
江上渔隐,还有樵夫下山。
看管水车。
空堂独坐。
洒扫庭除。
客堂清话,将优游闲适的乡村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
画中人物仅有毫厘之别,皆用矿物颜料和白粉点缀,颇为鲜明突出。
卷中的台榭楼阁。
桥亭。
书院。
寺观。
磨坊。
村落。
船舶等错落有致,与山川和谐一体,数百个局部图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画立轴,视觉冲击强烈。
霎那间,长桥卧波。
林峦书院。
山坞楼观。
松涛藏扉。
栈道悠远。
草桥通幽。
柳浪渔家。
高台望川。
临溪草阁。
平沙泊舟由静生动,展现出《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行。
可望。
可游。
可居的理想境界。
03期《百科知识》有删改(1)请说出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2)请说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②卷中的台榭楼阁。
桥亭。
书院。
寺观。
磨坊。
村落。
船舶等错落有致,与山川和谐一体,数百个局部图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画立轴,视觉冲击强烈。
(3)赏析加点词语。
①卷作秉持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
疑,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②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
所用颜料主要
..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
(4)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千里江山图》的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卷(1)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biàn;bá;juàn;hàn;chóu;qiào;cù;cáo;tán;shè;qiú;chà;shàn;rǒng;zhúlú;yì;zhǒng;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2.B;3.C;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4.正道;北宋;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北宋;开封市;汴梁;汴京;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