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对比研究-四种溶出介质比较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影响溶出度测定试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性质
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对溶出度测试有很大影响。
不稳定的药物可能会在测试过程中分解,导致测得的结果不准确。
二、溶出介质的选择
不同的溶出介质,对药物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
三、测试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溶出度测试方法,其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桨法和篮法测试结果可能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测试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实验目的和要求。
四、温度的影响
溶出度测试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药物的溶解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五、搅拌速率的影响
搅拌速率的快慢也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较高的搅拌速率可以使药物更快地溶解,但是也可能导致药物的不均匀分布。
六、样品制备的影响
样品制备的过程中,药物的粉碎程度、颗粒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溶出度测试的结果。
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制备。
七、测定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测定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对测试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设备存在误差,那么测试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溶出度测定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需要在试验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001【求助】溶出度对比研究-四种溶出介质的比较作者: wangjianglin332(站内联系TA)发布: -10-21 Sample Text溶出度作为工艺筛选和质量研究的重要评价指标, 按当前的审评要求必须做详尽的研究, 现今一上市品种的仿制, 溶出度研究碰到比较棘手的问题, 望园中的前辈不吝赐教。
1.主药易溶于水, 溶解度为0.1g/ml, 一剂量( 240mg) 的主药在250ml四种溶出介质( 酸(0.1mol/L盐酸溶液)、 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pH=6.8(磷酸盐缓冲液)、水) 能完全溶解。
胶囊剂崩解时限为3分钟, 胶囊崩解药物即可溶出, 实验结果也表明在水中, 10分钟药物的溶出量即可达到90%以上, 此种情况还是否需要经过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来判定自制样品和市售品溶出行为的一致性? 园中有帖子谈到用ICH指导原则的三步法进行考察, 那么最后一步证明崩解和溶出具有相关性如何考察?2.溶出度的比较研究一般需考察自制品和市售品在四种溶出介质( 酸(0.1mol/L 盐酸溶液)、 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pH=6.8(磷酸盐缓冲液)、水) 中的溶出行为, 溶出量的测定方法也一般采用UV法进行测定。
本品取样后, 需进行衍生化反应后才有紫外吸收(一般情况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195nm, 衍生化后为525nm), 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介质酸中样品1小时后吸光值在0. 1至0.2的范围, 不符合紫外吸收值的误差范围; 介质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1小时后样品吸光值为0, 推断无衍生化反应发生; 介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后样品吸光值也在0.1至0.2的范围内, 不符合紫外吸收值的误差范围。
综合推断, 除水以外, 另外三种介质对衍生化反应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溶出量无法准确测定, 此种情况下能否以水一种介质进行溶出度的对比研究?举报删除此信息caoyuan521(站内联系TA)问题一: 在国内一般有溶出检测项目的制剂都不再检测崩解项目了。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体外溶出曲线的测定与对比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CFDA发布了《药物溶出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后,相信有些研究单位会更换或增加许多先进的溶出设备,以减少旧的溶出设备引起的差异。
但在验证合格的溶出仪上,重复检测样品的溶出度时,我们还是会遇到数据结果差异较大现象。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就隐藏在实验过程的细节中。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在溶出试验中,应引起大家注意的细节。
配制溶出介质溶于溶出介质中的气体可能会干扰溶出结果的重现性。
因此,在配制溶出介质前,因对纯化水进行脱气处理,具体方法有:超声、煮沸、加热至41°C后真空脱气等。
若使用加热脱气的方法,要等脱气结束后,水温降至室温时,再进行配制,以免加入盐酸或醋酸后,其受热挥发,影响溶出介质的PH值。
不同来源的纯化水PH值不同,当使用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时•,在使用之前最好确定水的PH值,以免因水的PH值不同,造成溶出数据的变化。
安装搅拌桨(篮)在溶出仪出厂、安装时(或每隔6个月),都需进行机械验证。
在验证通过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安装搅拌桨(篮)的位置与验证时的安装位置不相同,就会影响搅拌桨(篮)与溶出杯的同轴度,进而影响溶出杯内溶出介质的流动状态,使样品的溶出数据发生变化。
另外,有些厂家的溶出仪的搅拌桨(篮)是需要调节安装高度的,但常常我们为方便下次使用,在清洗设备时不拆除搅拌桨(篮),总认为已调好搅拌桨(篮)高度,不需再调节。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搅拌桨(篮)的晃动,会使固定好的搅拌桨(篮)松动。
长时间使用后搅拌桨(篮)的高度可能已降低,最终,使得样品的溶出度发生变化或组内溶出的平行性变差。
应用转篮法进行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观察转篮空隙是否发生堵塞,如堵塞,用超声处理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经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应注意转篮的形状是否完整,如发生扭曲变形,应及时更换新的转篮。
药物溶出度存在的问题
药物溶出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溶出介质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溶出介质、温度、转速等都已经在SOP中确定,但不同实验者仍然出现偏差较大的结果。
这可能是由于溶出介质的问题,如其中的气体将药物包裹其中,阻止其与介质接触,甚至在其表面形成溶胶进一步“缓释”,这种情况在转篮法中影响更大。
药物本身的溶解度:一般来说,难溶性药物的制剂易出现溶出度不合格问题。
此时可通过适当的方法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以改善其制剂的溶出度。
药物与辅料的混合方式:混合药物以及辅料的方法也会影响到胶囊的溶出度。
辅料中的胶囊药物分散的面积越大,药物融出的速度就越快,错误的混合方法导致药物分散的面积减小,导致融出速度减慢。
胶囊外壳的质量:一些胶囊的外壳不符合相关规定,使得患者在服用胶囊之后,药品无法穿透胶囊,被患者更好地吸收。
生产工艺:厂家应该改进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辅料,注重药物与辅料的混合均匀,特别要严格控制空心胶囊的质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如涉及法律责任或其他风险,请咨询专业人士或机构进行评估和处理。
001【求助】溶出度对比研究-四种溶出介质的比较作者: wangjianglin332(站内联系TA)发布: 2010-10-21Sample Text溶出度作为工艺筛选和质量研究的重要评价指标,按目前的审评要求必须做详尽的研究,现今一上市品种的仿制,溶出度研究碰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望园中的前辈不吝赐教。
1.主药易溶于水,溶解度为0.1g/ml,一剂量(240mg)的主药在250ml四种溶出介质(酸(0.1mol/L盐酸溶液)、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水)能完全溶解。
胶囊剂崩解时限为3分钟,胶囊崩解药物即可溶出,实验结果也表明在水中,10分钟药物的溶出量即可达到90%以上,此种情况还是否需要通过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来判定自制样品和市售品溶出行为的一致性?园中有帖子谈到用ICH指导原则的三步法进行考察,那么最后一步证明崩解和溶出具有相关性如何考察?2.溶出度的比较研究通常需考察自制品和市售品在四种溶出介质(酸(0.1mol/L盐酸溶液)、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水)中的溶出行为,溶出量的测定方法也一般采用UV法进行测定。
本品取样后,需进行衍生化反应后才有紫外吸收(通常情况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195nm,衍生化后为525nm),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介质酸中样品1小时后吸光值在0.1至0.2的范围,不符合紫外吸收值的误差范围;介质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1小时后样品吸光值为0,推断无衍生化反应发生;介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后样品吸光值也在0.1至0.2的范围内,不符合紫外吸收值的误差范围。
综合推断,除水以外,另外三种介质对衍生化反应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溶出量无法准确测定,此种情况下能否以水一种介质进行溶出度的对比研究?举报删除此信息caoyuan521(站内联系TA)问题一:在国内一般有溶出检测项目的制剂都不再检测崩解项目了。
四种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溶出度(dissolution rate)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测定是区分固体制剂体外溶出速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溶出度测定法有3种,包括第一法(篮法)、第二法(桨法)和第三法(小杯法)。
作为一些小剂量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法的第三法(小杯法)的选择,主要源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本身检测灵敏度的限制,人为将第二法(桨法)的溶出介质体积由900mL(或1000mL)缩减为100~250mL,同时相应缩小搅拌桨(浆叶直径由74mm→45mm)而实现溶出度测定。
方法转换本身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也属无奈之举。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普及,采用第二法(桨法)替代第三法(小杯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分析仪(FODT, Fiber-Optic Dissolutiom Test System)集溶出度试验与检测于一体,通过光纤将光源信号直接导入溶出杯中,根据药物的光谱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探头,药物溶出过程中浓度的变化引起光学信号的实时改变,经软件系统处理后实现对药物溶出度的测定。
具有实时、在线、快速、准确和过程监测等特点,是药物溶出度测定法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本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替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盐酸赛庚啶片、富马酸酮替芬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了第三法(小杯法)转换为第二法(桨法)的可行性,客观评价3种市售药品的内在质量。
采用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分析仪,通过改变光程和检测波长等方法研究替硝唑片的溶出度实时、在线测定方法,并与药典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盐酸赛庚啶片溶出度测定采用第二法(桨法),以900mL0.1mol·L-1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50r·min-1,限度为标示量的80%(30min);色谱条件:ZORBAX SB-C18(4.6mm×150mm,0.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每100mL加0.1g十二烷基磺酸钠)(75:25),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
四种介质中国产和进口阿托伐他汀钙片溶出度对比研究
郭润芳;李建伟
【期刊名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3)001
【摘要】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阿托伐他汀钙片制剂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方法:测定进口和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在4种不同介质(水、pH 1.2、pH 4.0、pH 6.8缓冲液)中的累积溶出度.采用桨法(转速为50 转/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240 nm).结果:在pH1.2介质中,进口片剂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溶出度高于国产片剂;在水、pH 4.0和pH 6.8介质中,国产片剂与进口片剂溶出行为和累积溶出度基本一致.结论:国产中与进口片剂在pH1.2介质中溶出度存在差异,在其他介质中溶出行为一致.
【总页数】3页(P1-3)
【作者】郭润芳;李建伟
【作者单位】长治市郊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西,长治,046000;长治医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7
【相关文献】
1.五种不同介质中瑞格列奈片溶出度对比研究 [J], 杨雪;李建伟;闫晓霞;宁俊波
2.国产与进口渗透泵控释片在不同介质中释放度比较 [J], 杨硕;王立
3.国产与进口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含量和溶出度测定 [J], 陈旭;高燕灵;郑彩云
4.国产乐普药物涂层支架与进口裸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J], 汪雨静
5.进口和国产氨氯地平片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研究 [J], 张梦琪;顾洪安;陆川;刘罡一;余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在做对照药溶出曲线的过程中,普通制剂取样时间可延长至6小时,如果6小时溶出未达到平台或是没超过90%,那么是否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有效成分溶出。
2.f2因子计算时,对取3~4个取样点和超过85%的点只取一个是强制要求吗?3.通常所说的四种介质均是指未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吗?如果在某种介质中溶出量少,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后使溶出增大,那么在做自制溶出曲线与对照曲线比较时是否这种介质加或不加表面活性剂的溶出曲线都要做还是只需做加表面活性剂的。
4.普通制剂中参比制剂和自制样品溶出曲线比较时,参比制剂5~30分溶出量达85%用f2计算或者用直观评价法,用f2计算时选点为3~4个,选的时间点个数或时间点不同可能导致f2值有差异,是否需要关注,还是更看重与对照药是否相似(大于50)。
而不是f2的具体数值;参比制剂在30分钟后达85%是否必须计算f1,f2还是只计算f2即可,在实践中发现f2相似f1即在0~15之间。
5.在绘制pH值-溶解度曲线时,对照液与各pH值溶液是否需要浓度相近还是浓度可以有差异,只是更注重看pH值与溶解度之间关系的趋势、是否pH依赖。
因为有些成分溶解度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
从微溶到易溶的差别,无法与对照液达到同一线性这就致使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那么对照液最好是选择中间的浓度测定而减少线性的误差,这种做法对吗?6.有些药物在某种介质中溶出量极少,可能到120分钟才达到3%左右,加入3%表面活性剂后溶出度改善很少,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做自制样品曲线并与参比制剂比较,如比较采用直观法判断即可对吗?7.您所说的1个滤头/1个取样针筒方式进行多样品抽取,是指6个溶出杯共用1个取样器和滤头吗?8.对于美国溶出介质倾向于不用水,因受水的pH值影响和日本的倾向于用水考虑环保,节能的特点,您本人怎么看?9.对于仿制药,国外标准里已收载了溶出度测定方法(不是四种介质之一),那么在进行参比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时,选取标准中的介质和常用的四种介质也就是5种介质进行曲线测定并与自制样品的比较,还是只做四种介质就足够。
辛伐他汀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度的比较卢福强;周红梅【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4(0)1【摘要】目的:检测辛伐他汀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不同时间的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确定溶出介质,建立溶出度检测方法。
方法:在不同的溶出介质中,分别在5、10、15、20、30、40分钟取样,测定溶出度,绘制出溶出曲线,比较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结果。
结果:最终选择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01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为溶出介质。
结论:辛伐他汀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与其自身理化性质有直接关系。
%Objective:Detecting Simvastatin Tablets dissolution of the different times in the four kinds of dissolution medium, draw-ing the dissolution curve, to determine the dissolution mediu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tection method of the dissolution.Methods:Different dissolution media, 5,10,15,20,30,40 minute sampling measured dissolution dissolution curve plotted comparative dissolution re-sults in different media.Results:Eventually containing 0.5%sodium dodecylsulfate 0.01mol/L 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buffer dis-solution medium. Conclusion:Dissolution of simvastatin tablets in different dissolution media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to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总页数】3页(P1100-1101,1102)【作者】卢福强;周红梅【作者单位】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150025;黑龙江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市,15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相关文献】1.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比较 [J], 查道仁;柏光俊;阚家义2.头孢氨苄胶囊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比较 [J], 丁伟姣;金春花;王宝庆3.不同厂家利巴韦林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比较 [J], 黄励坚; 李湘4.多潘立酮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比较 [J], 刘雪峰;王荣;妙苗;王荪璇;王嫦鹤5.盐酸乙胺丁醇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比较研究 [J], 张耀文;刘慧颖;王铁军;孙苓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辈不吝赐教。
1.主药易溶于水,溶解度为0.1g/ml,一剂量(240mg)的主药在250ml四种溶出介质(酸(0.1mol/L盐酸溶液)、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水)能完全溶解。
胶囊剂崩解时限为3分钟,胶囊崩解药物即可溶出,实验结果也表明在水中,10分钟药物的溶出量即可达到90%以上,此种情况还是否需要通过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来判定自制样品和市售品溶出行为的一致性?园中有帖子谈到用ICH指导原则的三步法进行考察,那么最后一步证明崩解和溶出具有相关性如何考察?
2.溶出度的比较研究通常需考察自制品和市售品在四种溶出介质(酸(0.1mol/L盐酸溶液)、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水)中的溶出行为,溶出量的测定方法也一般采用UV法进行测定。
本品取样后,需进行衍生化反应后才有紫外吸收(通常情况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195nm,衍生化后为525nm),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介质酸中样品1小时后吸光值在0.1至0.2的范围,不符合紫外吸收值的误差范围;介质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1小时后样品吸光值为0,推断无衍生化反应发生;介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后样品吸光值也在0.1至0.2的范围内,不符合紫外吸收值的误差范围。
综合推断,除水以外,另外三种介质对衍生化反应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溶出量无法准确测定,此种情况下能否以水一种介质进行溶出度的对比研究?
1 好像是不行,紫外不行可以用液相呀。
但你的溶解度好可以比较15分钟溶出度判定是否一致。
<参比制剂15分钟溶出量达85%以上时>
无需采用f1和f2因子比较。
仿制制剂在15分钟内平均溶出率也达85%以上;或是15分钟时,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的差在±15%范围内。
2 如果改为液相,因为是低波长,紫外最大吸收为195nm,紫外检测器无法准确测定。
可以用蒸发光检测,但盐酸和醋酸对样品有破坏作用,已在有关物质研究中考察过,而且盐酸作为无机酸不能进液相。
但用紫外检测器,除水以外另外三种溶出介质对衍生化反应均有干扰,含量测定结果不准确比较15min内溶出量显得也没有意义。
这种情况能不能只用水一种介质来做呢?
3 建议仍考察其他3种溶出介质
分析方法可进行尝试
衍生化方法有没有改进的余地,使在这3种介质中顺利衍生化
用液相,蒸发光散射和紫外检测器选203nm应该都可以,(盐酸作为无机酸不能进液相?没这个说法)。
至于盐酸和醋酸对样品有破坏,需进行溶液稳定性试验,用具体数据说明有多少不稳定,变化幅度,只要对进样时间、放置温度进行控制,使试验能够重复,即使不稳定和原研制剂还是能够比较的,反正大家都是一样的破坏程度。
4 四种介质都做了的:
1.水:衍生化反应和溶出量测定都没有问题;
2.pH4.5醋酸缓冲液:衍生化反应后无颜色反应,样品无吸光值;
3.0.1mol/l酸溶液和磷酸缓冲液:吸光值测得值偏低,1小时后样品基本在0.1至0.2的范围内;
四种介质的取样都从5分钟到1小时间隔取样,一小时后胶囊完全破裂软化,内容物完全溶出,断
定吸光值偏低应与药物没有完全溶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