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焊条熔化及熔池形成1011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45
(完整)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的全部内容。
绪论一、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1。
焊接: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问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称为焊接.物理本质:1)宏观:焊接接头破坏需要外加能量和焊接的的不可拆卸性(永久性)2)微观:焊接是在焊件之间实现原子间结合.2.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从理论来讲,就是当两个被焊好的固体金属表面接近到相距原子平衡距离时,就可以在接触表面上进行扩散、再结晶等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形成金属键,达到焊接的目的.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条件,事实上即使是经过精细加工的表面,在微观上也会存在凹凸不平之处,更何况在一般金属的表面上还常常带有氮化膜、油污和水分等吸附层。
这样,就会阻碍金属表面的紧密接触。
为了克服阻碍金属表面紧密接触的各种因素,在焊接工艺上采取以下两种措施:1)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增加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紧密接触。
2)对被焊材料加热(局部或整体)对金属来讲,使结合处达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此时接触面的氧化膜迅速破坏,降低金属变形的阻力,加热也会增加原于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的进行。
二、焊接热源的种类及其特征1) 电弧热:利用气体介质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焊接热源。
2) 化学热:利用可燃和助燃气体或铝、镁热剂进行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
《金属熔化焊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金属熔化焊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
它主要讨论焊接材料、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缺陷的产生与防止等有关熔化焊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新概念较多,同时又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本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通过《金属熔化焊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选用焊接材料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确制定焊接工艺的能力1.知识目标(1)熟悉焊条、焊丝等焊接材料的型号与牌号的编制规则。
(2)了解常用焊条的工艺性能和冶金性能。
(3)了解熔焊时焊件温度变化的规律,熟悉常用焊接热源及其特性,理解影响焊接温度场及热循环的因素。
(4)熟悉焊接接头在形成过程中其成分、组织与性能变化的基本规律;理解改善焊缝性能的主要措施。
(5)掌握焊接冶金过程中,常见缺陷的特征、产生条件极其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被焊材料、焊件的使用等要求正确选用焊接材料。
(2)能够根据焊接化学冶金的一般规律,合理地选用焊接材料。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施焊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措施来改善与控制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4)能够根据生产实际条件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措施。
3.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具有认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绪论(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及发展状况)→焊接材料→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缺陷的产生与防止总体设计思路以焊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的组织形成与性能变化为主线,最终落实到焊接材料的选用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被焊材料、焊件的使用等要求正确选用焊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