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4_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 格式:ppt
- 大小:844.50 KB
- 文档页数:47
需求函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和实证David Autor14.03 2004 秋季1马歇尔需求中的价格变化●消费者预算的微小变化(即I的上升或者下降)都涉及到消费线自原始位置向内或向外平行移动。
这样的经济学是很简单的。
既然这样的移动保持了价格比率,那么它对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MRS)就没有任何影响,,除非选定的商品组合在一开始或者最终处于边角解答中。
●保持其他商品价格和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在经济学上有着更复杂的效应:— 它使得预算线由原始位置向内移动了。
换言之,消费者现在更穷了。
与之相对的是“收入效应”。
— 它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这样消费者就面临了一个不同的市场交易比率。
与之相对的是“价格效应”。
●尽管两种移动是同时发生的,但它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而且对消费者行为而言也存在不同的含意。
1.1收入效应首先,考虑“收入效应”。
在一个两商品的经济体中,预算线由原始位置向内移动有什么影响:1.总消费?[下降]2.效用?[下降]3.对的消费?[答案取决于是正常物品或是低档物品]4.对的消费?[答案取决于是正常物品或是低档物品]1.2替代效应●在同一个两商品的经济体中,对的消费会有什么变化,若:而且效用保持不变?●换句话说,我们想要得出:●在应用MRS递减公理的情况下,我们有●总之,保持效用不变,替代效应总是负的。
●相反地,按照上面的推理,收入效应的符号却是不确定的,取决于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
1.3商品的类型替代效应总是负的而收入效应却是不确定的,这就引出了三种类型的商品的划分:1.正常物品:。
对于这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和收入的下降有着相同的影响 — 更少的消费量。
尽管只观察了从到的移动,我们也能理解这种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从到的移动(替代效应)和从到的移动(收入效应)。
2.低档物品:。
对于这种商品,收入和替代效应是相互抵消的。
为什么?甚至于尽管导数是同号的,它们的效应也是相反的。
因为价格的上升减少了实际收入 — 从而通过收入效应增加了消费,即便是替代效应同时也使消费减少。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怎么理解
一、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因为价格变了,总购买力变了
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例如说一个人的工资(名义收入)保持不变,当商品价格下降以后,他就能买更多的商品,即实际收入增加,实际购买力增强了。
二、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了
替代效应是因某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
例如说,猪肉价格上涨了,牛肉价格价格不变,那么牛肉价格相对于猪肉价格就便宜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可能增加牛肉的消费,这就是替代效应。
比如说,对于普通商品而言,随着价格上升,他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是负的。
我们知道劣等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而吉芬商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也就是说对于劣等品而言,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一定是正数,而替代效应可能正可能负,总效应的方向并不固定。
而对于吉芬商品而言,价格增加时总效应为正,其中
替代效应为负数,意味着收入效应必须为正而且要大于替代效应。
也就是说吉芬商品也是一种劣等品。
克鲁格曼《微观经济学》第10章理性消费者
D从效用到需求曲线で替代效应vs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是当消费者以相对便宜的商品替代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时消费数量的改变量
→商品占用消费者支出较小部分(此类商品价格改变不易引起消费者购买力变化)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是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改变,消费者总体购买力改变引发的此商品消费数量的改变量
→商品占用消费者收入较大部分
a对于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收入效应并不重要且对于个人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多数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只是因为替代效应
(当一种商品只占用消费者支出的小部分时替代效应本质上就是该消费者个体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当一种商品只占用消费者支出的小部分时替代效应本质上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唯一原因)
b收入效应通常强化替代效应
当占用消费者收入较大部分的商品价格上升时
收入效应↓ 消费者总体购买力下降
消费者变得相对较穷
绝大多数商品是正常商品↓ 收入下降则此种商品需求下降
该种商品需求下降
收入效应强化替代效应
※正常商品收入↑需求↑
※劣等品收入↑需求↓
so劣等品价格上升时收入效应趋向于此种商品需求上升。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商品价格的变化时,我们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背后的原因,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替代效应。
简单来说,替代效应就是指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倾向于用其他相对便宜的商品来替代它,从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
举个例子,假设苹果和香蕉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水果。
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而香蕉的价格不变,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多买香蕉,少买苹果。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香蕉相对苹果来说更“划算”。
这就是替代效应在起作用,它使得消费者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商品的组合来保持总效用不变。
而收入效应则有所不同。
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实际上会改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比如说,商品价格下降,相当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商品价格上升,则相当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了。
这种实际收入的变化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改变。
还是以水果为例,如果水果的价格普遍下降,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好像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一样,可能会购买更多的水果。
反之,如果水果价格普遍上涨,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减少水果的购买量。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分析。
假设小明每个月的收入是 1000 元,他平时喜欢喝牛奶和豆浆。
牛奶每瓶 5 元,豆浆每杯 2 元。
在这种价格下,小明每个月会买 100 瓶牛奶和 250 杯豆浆。
现在,假设牛奶的价格上涨到每瓶 8 元,而豆浆的价格不变。
由于牛奶变得更贵了,小明为了保持同样的满足程度(总效用不变),可能会减少牛奶的购买量,比如只买50 瓶牛奶,同时增加豆浆的购买量,比如买 350 杯豆浆。
这里,小明因为牛奶价格上涨而减少对牛奶的购买,增加对豆浆的购买,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
同时,由于牛奶价格上涨,小明原本 1000 元的收入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数量减少了,这就相当于他的实际收入降低了。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计算公式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解释人们在面临价格变动时的消费行为。
本文将分别介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给出它们的计算公式。
一、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其他相似的替代品。
这是因为价格上升降低了原商品的相对吸引力,而其他替代品则相对更具吸引力。
替代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替代效应 = (新价格 - 旧价格)/ 旧价格 * 100%其中,新价格是商品价格上升后的价格,旧价格是商品价格上升前的价格。
替代效应的计算结果为百分比,可以用来衡量价格上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
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从100元上涨到120元,那么替代效应计算公式的运用如下:替代效应 = (120 - 100) / 100 * 100% = 20%这意味着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了20%的替代效应,即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其他替代品。
二、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对商品的购买力发生的变化。
当收入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会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当收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会减少对商品的购买。
收入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收入效应 = (新收入 - 旧收入)/ 旧收入 * 100%其中,新收入是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后的收入,旧收入是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前的收入。
收入效应的计算结果同样为百分比,用来衡量收入变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
例如,某消费者的收入从5000元增加到6000元,那么收入效应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如下:收入效应 = (6000 - 5000) / 5000 * 100% = 20%这意味着消费者收入增加对购买行为产生了20%的收入效应,即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
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关系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的两个因素。
当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会促使消费者购买其他替代品;而当收入上升时,收入效应会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商品。
什么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018/05/14大家好,这里是财富三分钟。
今天给大家解读另一个财富的秘密,什么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现代税制体系中,所有税种都影响经济行为。
它们在把资源从个人和企业那里转移到政府的过程中,会以某种方式改变各行为主体的决策和行为。
当然,不同的税种将对不同的经济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税收政策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也不会相同。
我们在详细分析税收对各种经济行为的影响之前,首先要理解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从某种程度上说,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理解税收影响经济行为的关键。
各种形式的税收通常产生两种经济效应: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和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收入的变动,即人们由于纳税而使可支配的实际收入随之减少。
政府变动税收政策也会改变人们的现行收入水平,典型的情况是政府增税使人们收入相对下降,而减税使人们的收入相对提高。
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即人们为了减少纳税负担而改变在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
例如,政府对商品课税可能改变人们在可供替代的商品之间的选择,对企业课税可能改变人们在可供替代的投资之间的选择,如此等等。
人们对经济行为的调整必然造成经济税基的变动,导致个人收入、企业收入,以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变化。
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及其调整总是给经济社会同时带来上述两种效应。
理论上认为,所有非中性税收都属于扭曲性税收(Distorting Taxes),均导致人们在经济资源使用方面产生福利损失,或效率损失。
这是因为,政府税收的加入必然改变原先经济社会处于均衡状态的(商品的)相对价格体系,只要商品之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人们就会对个人经济行为进行调整,即发生了税收的替代效应。
但是,由于此时经济社会相对价格的变动并不代表经济资源之相对稀缺程度的改变,人们的行为调整实际上就带有相当的盲目性,这不仅无助于经济社会恢复均衡状态,反而会使之进一步受到破坏,并对国民福利提高带来某种不利影响。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计算公式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解释人们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
替代效应指的是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倾向于购买价格更低的替代品;而收入效应则是指当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一、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寻找价格更低的替代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是基于人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
当商品价格增加时,原本购买该商品的人会开始考虑是否有其他类似的商品可以替代。
如果能够找到价格更低的替代品,人们会减少对原商品的需求。
替代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替代效应 = 原商品的价格变化量× 原商品的需求弹性其中,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大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小于1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动不太敏感。
二、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
这是因为个人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个人的购买能力,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
收入效应是正常商品的一种需求变动情况。
收入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收入效应 = 原商品的需求量变化量× 原商品的价格其中,需求量变化量是指需求量随着收入变化的变化量。
需求量变化量可以通过需求曲线来确定。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系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释人们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通过价格变化和需求弹性来计算,从而得出人们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总体反应。
在商品价格上升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会起到相互作用的效果。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会促使人们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而收入效应则会促使人们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取决于商品的性质和个人的需求特点。
总结: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解释人们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计算公式一、引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解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和计算公式两个方面介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某个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其他替代商品的现象。
替代效应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替代效应 = ∆Qs / ∆P其中,∆Qs表示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变化,∆P表示价格变动的大小。
替代效应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价格上升导致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消费者购买偏好发生了改变。
例如,某商品的价格上升10%,导致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0%。
则替代效应为 20% / 10% = 2。
这意味着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替代商品,替代效应的值为2。
三、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某个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
收入效应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收入效应 = ∆Qd / ∆M其中,∆Qd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变化,∆M表示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大小。
收入效应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表示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需求量减少。
例如,某商品的价格上升10%,导致消费者收入下降5%。
则收入效应为 -5% / 10% = -0.5。
这意味着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收入效应的值为-0.5。
四、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通常同时存在,它们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
综合效应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综合效应 = 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当综合效应为正值时,表示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意愿增加;当综合效应为负值时,表示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意愿减少。
例如,某商品的价格上升10%,导致替代效应为2,收入效应为-0.5。
则综合效应为 2 + (-0.5) = 1.5。
这意味着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意愿增加,综合效应的值为1.5。
五、结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解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重要概念。
理论经济学中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理论经济学中,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描述了在经济活动中货物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概念,并分析它们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收入效应。
在经济学中,收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他们的购买力也会增加。
这意味着当价格不变时,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收入效应可以分为正收入效应和负收入效应。
正收入效应发生在某个商品是一种正常商品的情况下。
正常商品是指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的商品。
例如,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他可能会选择在生活水平提高时购买更昂贵的电子产品。
这就是正收入效应的典型例子。
与之相反,负收入效应发生在某种商品是一种低端商品的情况下。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可能选择购买更高端的商品,并减少对低端商品的需求。
例如,随着收入的增加,一个人可能会选择停止购买廉价的快餐,而转而购买更健康的食物。
这就是负收入效应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购买替代品。
替代效应是加权平均替代效应和边际替代效应的组合。
加权平均替代效应表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决策发生的整体变化。
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
例如,当汽油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购买更经济实惠的小型汽车。
边际替代效应是指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边际倾向发生变化。
边际倾向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额外消费意愿。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昂贵商品的额外消费意愿,而增加对较便宜商品的额外消费意愿。
例如,当咖啡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每天喝咖啡的次数,或者选择购买更便宜的咖啡品牌。
在实际经济中,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市场分析和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预测市场的反应,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例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变化。
为什么当工资率下降时,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供给时间增加?
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的收入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选择闲暇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收入效应------与劳动的增加或减少有关
替代效应-----与闲暇的增加或减少有关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存在
工资上升时,收入效应反映的是-------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人们付出较少的劳动就能换取同样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会减少劳动时间。
替代效应反映的是-------闲暇1所承受的损失增大,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升高,因而人们会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
工资下降时,收入效应--------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减少,人们要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获得同样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会增加劳动时间。
替代效应-------闲暇所承受的损失减小,即闲暇的机会成本降低,因而人们会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
当工资率下降时,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供给时间增加。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说明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这时,需要分析的是收入效应产生的影响。
即当工资率下降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减少,人们要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获得所需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会增加劳动时间。
1闲暇:自由支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