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倍与一半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4
加倍与一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2、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倍与一半的现象,并能通过相同加数的数句来描述加倍与一半。
3、熟记10以内的加倍算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加倍与一半在实际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摆小圆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加倍与一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孩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孩子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
教学难点: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倍与一半的现象。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口算练习:1+1= 3+3= 4+4 = 6+6= 7+7= 8+8=2-1= 6-3= 8-4= 12-6= 14-7= 16-8==第一环节:激趣情境,探究新知(加倍)。
1.创设情境:吃包子。
师:今天小明去店里吃小笼包子,他先买了一笼,没多久啊,端上来一笼小笼包子。
可是小明觉得这一笼里面只有4个,实在太少了。
于是他说:“4只太少,我要加倍!”师:猜猜看,这里的加倍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增加了几个小笼呢?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新本领《加倍》,出示课题。
师讲解:原来有4个包子,现在又增加了4个包子,添加的数量和原来的数量一样多,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加倍师:如何列算式?4+4=8(板书)我们可以说4的加倍是8(板书:4加倍8)(齐读板书)3.说出下面小圆片的加倍。
(ppt,2、5的加倍)问:你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学生:原来有2个小圆片,又加上2个小圆片,2+2=4,所以2的加倍是4.(齐读)(5的加倍同样过程)4.动手操作摆小圆片。
(1)摆4的加倍。
师:小朋友,老师4个小圆片,你能拿出我的加倍吗?你是怎么摆的?(汇报,一人黑板演示)生:原来有4个小圆片,又增加了4个小圆片。
(齐说)师:如何用算式表示?(4+4=8)(齐读板书)(2)摆5的加倍5.考考你:选择题(1)4的加倍是()A.4+6 B.4+4(2)6的加倍是()A.6+6 B.6+4问: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加倍?你是怎样理解加倍的?生:······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倍就是加上和原来同样多的数,也就是两个一样的数加起来。
加倍与一半教学目标:1. 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
2. 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倍与一半的现象,并能通过相同加数的数句来描述加倍。
3.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构建“加倍”与“一半”的概念,并体会到“加倍”与“一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和一个数的一半。
教学难点: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加倍:1.实际情境引入:买一送一(1)理解买一送一的意义:师:圣诞节快到了,小朋友们相约来到超市,听!小巧怎么说?师:首先我们先去买点糖果吧,棒棒糖正在买一送一,咦,买一送一是什么意思?师:(PPT)也就是说我买一根棒棒糖,就会送我一根棒棒糖,一共能得到几根棒棒糖呢?生:2根(2)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买一送一生:1+1=2(板书)(3)举例巩固师:那我要买2根,又一共能得到几根呢?(指名)生:4根师:你是怎么想的?生:2+2=4(板书)小结:也就是说刚才买1根送1根,买2根也就会送我2根,所以这里的买一送一就是买几根送几根。
(4)师生互动巩固加倍师:那如果我要买5根棒棒糖,一共会得到几根呢?生:10根。
师:你的算式是?生:5+5=10(板书)(8)小结:看来买一送一的活动真合算,能买到更多的棒棒糖。
所以买东西时我们要看一看,算一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加倍的含义(1)观察算式特点,总结加倍师:买一送一和我们数学有什么关系呢?再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我们列出的算式,它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生:它们都有相同的加数(两个加数都一样)板书:相同加数。
(重复说)(2)小结:买一送一就是在原来的个数上再增加同样多的个数(指着算式慢)。
像这样的情况在数学里我们称为加倍(板书)。
和老师一起读。
加倍就是加上原来的数。
(3)加法算式,理解加倍师:因为 1+1=2, 所以1的加倍是2;谁来说一说(2-3位)因为 2+2=4,所以2的加倍是——(生:4)(左右互说)因为5+5=10,所以5的加倍是10。
《加倍与一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说出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加倍与一半的意义,并体会加倍与一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观察、处理和删除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加倍与一半,并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难点:对“加倍与一半”概念的理解;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加倍或一半。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口算练习:1+1= 3+3= 4+4 = 6+6= 7+7= 8+8=2-1= 6-3= 8—4= 12—6= 14—7= 16—8==一.创设情景,建立概念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背景音乐:我是一只羊)师: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的生日,它准备了丰盛的美食,邀请慢羊羊村长、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来参加它的生日PATTY,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大家玩的真开心,不知不觉到了吃东西的时间。
师:两人一桌,看!喜羊羊拿出哪些东西招待美羊羊、懒洋洋?(出示:2个包子、3粒糖、4个苹果、)师:美羊羊看到这么多好吃可高兴了,懒羊羊却皱起了眉头说:“2个包子太少了,再来一份。
”问:猜一猜现在他们的餐桌上会有几个包子?(4个包子)是吗?让我们一起看(演示又来一份)你猜对了。
问:说说你是怎样知道想的?算式是什么?(现在他们的餐桌上有4个包子了。
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两个包子,又拿来了2个包子,一共有4个包子。
算式是2+2=4 )板书:2+2=4问: 2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2呢?(一个表示原来有2个包子,第二个2表示再来一份,就是再来2个。
)师:懒羊羊又说:“糖我最爱吃了,再来一份”,懒羊羊还想要几粒糖?(4粒糖)再猜一猜现在桌上一共有几粒糖?(8粒糖)你也猜对了,你是怎么能想的?,算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加4,4表示什么意思?板书:4+4=8师:懒羊羊还是觉得不够,贪心极了,又说“如果再来一份苹果,那就更好了”。
加倍与一半新世界实验小学洪欢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一学期P57,加倍与一半。
二、教材分析:《加倍与一半》一课是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计算,“加倍”既隐含了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
“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
生活中也常有加倍,加倍从1+1=2,2+2=4,3+3=6,......一直到9+9=18,10+10=20,是20以内加法的主线,通过对他们的熟记可以推算出很多与他们相邻的题,“加倍”熟练了,“一半”也就熟练了,可以从一半推出与他们相邻的题。
熟练“加倍与一半”对加减法的熟练起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除了要设计合理教学情景之外,还必须通过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概念。
三、学情分析:“加倍”这个概念是一年级学生平时所没有接触过的,他们对这个知识缺乏生活实际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景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加倍的含义。
一半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学生对“一半”的思想多数有了表象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操作中认识一半的含义,平均分成相同的两份。
整堂课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加倍与一半的数学概念。
我上课的班级是一(1)班,因为是自己的班级,师生之间比较熟悉。
但是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常常会在后半节课变得不集中,所以我需要不断的营造一个有趣的氛围,语言要生动,感染学生,时不时的和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
其次,一(1)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因此在动手操作时,我需要注意课堂纪律,适时的对纪律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说出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双色片摆出一个数的加倍和一半。
《加倍与一半》是在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加一倍与减一半,并让学生体会到加倍与一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为学生今后学习乘除法打下伏笔。
“加倍”这个概念是一年级学生平时所没有接触过的,他们对这个知识缺乏生活实际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事件来解释概念。
对半平分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学生对“一半”的思想多数有了表象的认识,也就可以从生活的实际情节出发来建构“一半”的概念。
所以,整堂课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加倍与一半的数学概念。
整堂课的设计分成“激趣引新,复习旧知——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实践操作,巩固运用——拓展延伸,激发思维”四个层次。
首先以小丁丁讲有关镜子的童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看图听故事的同时,既复习了20以内的相同加数的加法,又渗透了加倍与一半的理念。
接着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例,创设小胖吃小笼包的情景,引入“加倍与一半”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按不同的要求和形式来实践操作,从而知道如何使指定物体的数量进行“加倍”或“减半”,并对方法进行优化,在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最后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小兔和狮子的情景活动和对话,有效地对“加倍与一半”的概念进行拓展,使学生体验到加倍与减半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对今后学习的帮助。
整堂课总结时的巧妙一拨,更是把学生的积极思维推向了高潮,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数学的想象能力,感受数学的神奇与魅力。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经历了引领学习,实践操作,体会价值三个层次。
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应更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环节的开发丰富学生的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力求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