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到底歼敌多少人?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8
国共消灭日军及阵亡将领详实数据一:共产党战报与日军战报的比较1、平型关战斗: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着:《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2、广阳伏击战: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着《中日战争》)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着《中日战争》)4、三次破袭平汉路: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7、易(县)涞(源)战斗:八路战报:歼日伪军14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着《中日战争》)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着《中日战争》)11、冀南1938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俘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着《中日战争》)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着《中日战争》)13、115师陆房突围: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24、百团大战: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800余人。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根据此次战役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
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平型关战役的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
抗日战争伤亡数据1、平型关战斗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2、广阳伏击战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4、三次破袭平汉路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938年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7、易(县)涞(源)战斗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1、冀南1938年反“扫荡”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939年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3、115师陆房突围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1940年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24、百团大战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国军方面1、凇沪会战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25日清晨7时许,敌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进入八路军伏击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中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此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战斗背景全局背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军队虽英勇抵抗,但是仍然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
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3] 为速战速决,侵华日军先后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并且疯狂地叫嚣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战前背景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
[3] 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
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一次战斗歼灭日军千人以上的有几次1、平型关伏击战(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686团伏击歼灭日军1000余人,摧毁汽车100余辆,以及大量军用物资、地图等。
2、广阳伏击战(1937年11月4日、7日),八路军115师343旅在广阳镇重叠设伏,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步枪300余支。
3、晋察冀边区反围攻战(1937年11月24日-12月21日),晋察冀边区八路军歼灭日伪军200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基本恢复边区。
4、午城、井沟伏击战(1938年3月14日),八路军115师343旅伏击击溃日军4000余人,毙敌1000余人,缴获骡马800余匹,击毁汽车79辆,挫败日军西渡黄河入侵陕甘宁边区的企图。
5、神头岭伏击战(1938年3月16日),八路军129师386旅伏击歼灭日军1500余人。
6、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8年4月16日-27日),八路军129师歼敌4000余人,收复长治、沁县等地。
7、冀中春季反扫荡(1938年4月),八路军冀中部队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收复高阳、安新等县城,使根据地扩大为38个县。
8、黄河渡口保卫战(1938年9月14日-20日),八路军115师为保卫陕甘宁边区,阻止日军西渡黄河,连续设伏歼灭日军1200余人。
9、晋察冀边区反围攻战(1938年9月20日-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边区部队歼灭日军5200余人。
10、冀南反十一路围攻(1939年1月),八路军晋南部队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
11、上下细腰涧伏击战(1939年5月15日-14日),八路军120师主力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协助下歼灭日军1000余人。
12、晋冀豫边区反扫荡(1939年7月除-8月下旬),八路军129师主力、115师344旅、晋豫支队、决死第一纵队、决死第三纵队在八路军总部指挥下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收复榆社、武乡、沁源、高平等县。
13、陈庄大捷(1939年9月28日-29日),八路军120师主力歼灭日军1600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1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日军伤亡仅60人?平型关大捷日军真实伤亡人数
导语:导读:平型关大捷时间及简介,平型关大捷伤亡人。
海外一份报道提到,认为平型关战役日军的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
导读:平型关大捷时间及简介,平型关大捷伤亡人。
海外一份报道提到,认为平型关战役日军的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六十人”。
这种说法未免太让人哭笑不得。
1.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多少日军
1937年9月25日发生的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10000(蒋介石贺电)、3000(长期使用的数字)和1000(少数著作使用)之分。
从当时日军投入战斗的属于后勤部队来看,前两者都不大可能,属于战时为鼓舞士气而进行的宣传。
据此,我认为中方比较可靠的数据是1000。
对比日军的参战部队,个人认为该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然而,分析日军损失,使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日军为了维护士气,对战时损失和战果的不实报道,使日军的实际损失与其公报不符。
所以,对于平型关之战的真实情况,我采取了根据史料进行推测,而不是直接采用日军公布的伤亡数字。
目前关于平型关之战,日文资料中有三本很有价值的材料:《第21联队战史》;《每日新闻》报原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战》;另一本则是在查找其他资料时,意外发现的日军《第11联队战史》,其中有着比遭到打击的日军部队对此战更详细的记录。
因为第11联队的尾家大队,正是1937年9月22日最后乘坐遇伏卡车的人员,该联队亦奉命救援平型关遇伏日军。
可能因为损失的不是自己的部队,所
生活常识分享。
平型关战役,或称平型关战斗,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民国26年)中的一段小插曲,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从当年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个军共计十余万,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属中等规模战役。
基本信息∙名称平型关大捷∙地点中国晋东北∙时间1937年9月25日∙参战方八路军115师,日本第5师团21旅团一部∙结果歼灭日军1000余人∙参战方兵力第18集团军115师3个团日军一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伤亡情况第18集团军115师约500人日军死1000余人∙主要指挥官林彪,新庄淳、桥本顺、目录1 战前形势2 部署计划3 地形介绍4 战斗经过5 战果统计6 战役影响展开1 战前形势2 部署计划3 地形介绍4 战斗经过5 战果统计6 战役影响+11 战前形势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进展神速。
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虽然全力抵御,但不敌装备精良、作风彪悍的日军,屡屡后撤,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日军士气高涨,扬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
南口会战后,日军主力沿平汉线南下寻找在保定的中国主力决战,奉命防守侧翼的板垣征四郎却联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违反日本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的战役规划,紧随败退的中国军队,独断向绥远发起追击。
把战场扩大到华北屋脊的山西。
阎锡山判断,日军为运送部队、军火,展开机械化部队,发挥其优势,必然把锋芒指向大同。
据此,他部署了大同会战计划。
置重兵于大同南北,形成口袋阵,坐等日军进攻,东条英机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线(北京——包头)主攻目标直指大同,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
成功吸引了中国军队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的却行动飘忽不定,他考虑到平型关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地,兵力薄弱,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守着灵丘至大营的公路,是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走这里可以尽快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捷到底歼灭了多少⽇军?1937年9⽉25⽇,⼋路军第115师在⼭西东北部内长城平型关地区设伏,⼀举消灭⽇军第五师团⼀部,史称平型关⼤捷,名扬中外,极⼤振奋了全国⼈民的抗战⼠⽓。
第五师团是⽇军⽼牌部队,机械化程度⾼,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被冠之以“钢军”的称号。
抗战爆发后,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打南⼝,占⼴灵,克涞源,下灵丘,⼀路势如破⽵,直逼平型关⼝。
中国第⼆战区组织了10万⼤军,从南北两翼向平型关集结,准备迎头歼击板垣师团,打个歼灭战。
为配合国军在正⾯作战,根据⼋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进⾄平型关东南地区,利⽤关前公路和⼭地有利地形设伏,预备消灭由此经过的⽇军,并向平型关⼝发展攻击。
9⽉25⽇上午本来是要配合国军向平型关东跑池⼀线的⽇军主⼒出击,不料突然有两路相向⽽⾏的⽇军进⼊了第115师的伏击圈,结果⼀下⼦就打出了平型关⼤捷。
关于这场战⽃,在半个多世纪中⼀直有个争议不断的问题,就是究竟歼灭了多少⽇军。
根据通常的史书描述,平型关战⽃中歼灭⽇军第五师团1000余⼈,⽽且没有抓到⼀个俘虏。
⾄于这些⽇军所属的单位,有说正规部队,有说辎重部队,长期概念⽐较模糊。
考察⽇军⽅⾯的史料,记载就⽐较清晰了。
进⼊第115师伏击圈的是两⽀部队,其中⼀⽀是⾪属于第五师团的辎重队,有100多匹马和70多辆⼤车,约200余⼈随⾏;另⼀⽀是师团汽车队,有80余辆卡车和⼀辆⼩汽车,约300余⼈随⾏。
战⽃打起来后,平型关前的⽇军闻讯派出将近⼀个⼤队兵⼒前来⽀援,也与第115师发⽣战⽃。
同样根据⽇军史料,这次战⽃中辎重队和汽车队的总伤亡是219⼈,其中阵亡166⼈,负伤53⼈。
另外前来⽀援的⽇军⼀个⼤队伤亡约80⼈。
加在⼀起,⽇军在这次战⽃中总伤亡约300⼈左右。
同时损失马车77辆、汽车75辆、步机枪100余⽀(挺)、步兵炮1门和百余匹马,以及⼀批弹药、粮⾷、⼤⾐等物资。
考察⼀次战⽃的战果和损失,通常的研究⽅法是遵循⾃情⾃报原则。
平型关大捷到底歼敌多少人?
说起平型关大捷,人人都知道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场胜仗,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
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006年,第79页)一一五师不仅将日军包围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带,还进行了一定时间的阻击、钳制作战,并且向东跑池方向的日军发动了攻击,因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一一五师在平型关的战斗行动于9月26日夜基本结束。
平型关战斗要图
颇让人好奇的是,平型关战斗在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却一
字未提。
作为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战斗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是我们对于这场战斗的细节却有很多模糊的地方,要问此战歼敌多少、缴获情况、具体战斗过程,很多专家学者也不能完全说清楚。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平型关战斗中尚未明晰的争议略叙如下,以期我们对历史的纪念,能够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上。
莫衷一是的战后报道
平型关战斗的史实至今难以弄清,从当时的战后报道就能看出端倪。
我们不妨看一下两封当时电报的内容:
战场统计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当时通讯条件还不够发达,一一五师、八路军前总和延安三个方面不能及时沟通统计情况,都是造成战果描述不尽一致的原因。
八路军总参谋处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捷报中说:“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直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敌官兵被击毙者尸横山野,一部被俘虏,缴获汽车、坦克车、枪炮及其他军用品甚多。
”这是从宣传的角度对这场战斗的规模作了夸张,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中对于提高抗战
的士气和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南京国民政府也选择了最具宣传意义的说法,以当时官方的身份公开宣告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胜仗。
此后,八路军方面也多次调查平型关战斗的战果。
如1938年朱德关于八路军的工作报告中说此役日军死伤二三千人,1945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写的《抗战八年以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认为歼灭了日军一个旅团四千人。
对于这些不同的说法,不能盲目相信某一种,要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考证,才能厘清平型关战斗的具体史实,这些细节正是学界努力探究的方向所在。
歼敌人数渐趋共识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为科学研究平型关大捷的具体问题提供了条件。
笔者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型关战斗研究的变化情况:
建国以后,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一直众说纷纭,侯善才对此作了总结,并依据八路军参战将领的回忆资料,下了歼敌三千人的判断。
而袁旭在1983年较早地提出了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应为一千余人的看法,并于1991年作《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若干史实的考订》一文,据朱德等1937年给蒋介石、阎锡山、程潜的电报及被俘日军数字等史料重申了这一观点,对相
关史实作出考证。
1992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王人广对袁旭的一些看法提出商榷,认为我军的伤亡人数约为四百人。
除了歼敌人数的考证外,叶庚的《蒋、阎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和李宗晖的《是“平型关战役”,还是“平型关战斗”?》两篇文章,提醒我们注意到在平型关战斗之上还有一个“平型关战役”的存在。
过去我们通常强调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独立自主的一面,忽视了其具有的配合作战的性质,甚至用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来衬托平型关大捷的重要意义。
但随着更多材料的揭示,平型关战斗作为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承认,由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正是第二战区关于平型关战役计划中的一部分。
不过至今历史教科书中提到平型关大捷时,都绝少提及平型关战役。
金一南在《关于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及其他》中下了很大力气说明被伏日军的番号情况,袁旭的研究也注意到遭伏击的是坂垣师团二十一旅团的后续部队和辎重队。
以前战史中对被伏日军的描述大多比较模糊,自1980年代以后,学者们认为被伏日军中有辎重部队,遂产生了“一部及其辎重部队”这样比较中性的说法,不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的《高中历史》中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东北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
”可见,至今这一结论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随着众多学者的共同探索,到了1990年代,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平型关战斗的新共识,其中当以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为代
表。
该书肯定了第二战区组织平型关战役的战略意图,说明八路军当时为配合作战,并对战果作如下总结:共击毙日军第5师第21旅(即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
后来,这一结论成为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经典论述,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
平型关战斗“硝烟再起”
学术研究永远不会停下继续探索的步伐,平型关战斗的研究也不会例外。
2006年,杨奎松在《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了《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一文,不但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较高程度的关注。
他在文章中对过去平型关大战的研究作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杨奎松的文章当然不是第一次考察这些问题,有的观点也并非他首创,但该文仍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参考了台湾学者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引述了他们的观点,并就一些问题作出回应;二是综合共产党、国民党和日本三方的材料,将回忆材料和第一手资料相互比较。
201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编的《风雨平型关》一书,选编了许多将帅回忆资料和当事人的口述访谈资料,同时就平型关战斗中的焦点问题选择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
诸如被伏日军有战斗部队,平型关的地形不能保证日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开进,平型关战斗日军损失应为千余人,对杨奎松的诸多观点显然是持怀疑态度的。
其中作家萨苏的《第一滴血——从日方史料还原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一文,虽然契合歼敌千余人的传统结论,但在日军史料的应用上甚至有更进一步的扩大。
又如,中国抗战学会理事、担任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历史顾问的高凤山,于2012年、2013年发表了两篇文章,讨论平型关战斗的史实,对日军分两路进入乔沟、被伏日军以非战斗部队为主、被歼日军只有二三百人或四五百人、八路军只缴获了百余支步枪等观点表示了怀疑。
他将平型关战斗分为大小五个部分,根据考证提出:被伏日军有两部分,约1121人;日军由西向东进发;被歼日军一半以上是战斗力强的战斗人员;歼灭日军1600余人,己方伤亡892人。
此外,该文还发掘了一些实地访谈资料和珍贵的图像资料。
在新的时期,我们只有在更为坚实的证据与严谨的考辨基础上回应新材料和新问题,才能对平型关战斗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参考文献:
1、袁旭:《关于平型关战斗的评价问题》,《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4期
2、侯善才:《平型关大战歼敌的人数》,《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3、袁旭:《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若干史实的考订》,《抗日战争研究》
1991年第2期
4、王人广:《也谈平型关战斗的两点史实》,《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2期
5、叶庚:《蒋、阎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6、李宗晖:《是“平型关战役”,还是“平型关战斗”?》,《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3期
7、金一南:《关于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及其他》,《党的文献》1994年第6期
8、杨奎松:《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期
9、高凤山:《对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有关问题的考证与探讨》,《抗战史料研究》2012年第2辑
10、高凤山:《平型关之战敌兵力使用及八路军战果考》,《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1、常县宾:《平型关大捷相关问题辨析》,《兰台世界》2013年第6期
1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13、高凤山等:《风雨平型关》,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14、《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第三集《平型关战斗》(/zt/2014-08/25/content_63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