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31.36 KB
- 文档页数:4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的教学反思 1教学成功之处1、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加倍”和“一半”,只是没对它做过规范的数学定义。
黄老师用有效的情景引入,很好地诠释了“加倍”和“一半”的意思,给了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备课时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设计的练习针对性强。
教学层次清晰、递进,讲解到位。
3、对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黄老师在处理时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是纯粹地用教材,而是根据教学过程的递进,有选择的运用、提炼。
4、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注重了和学生的交流、互动,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5、虽然只听了这一节课,但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黄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教学不足之处1、练习前要讲清练习要求,反馈时的.形式太单一,一问一答的对话有点枯燥乏味。
2、板书的设计要合理,书写要规范。
改进教学的建议1、教学中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黄老师在教学时可以让自己的肢体语言再丰富一点,表情更活泼一点,语言再生动一点,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师生互动更和谐、更有效。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点的及时归纳小结,帮助学生梳理重点,这样进行的针对性练习会更有效。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根据教学内容尽量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加倍”和“一半”的意思。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的教学反思 2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概念的情景引入、概念的感知理解、概念的加深理解、概念的拓展理解,以及课堂总结。
我力图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用它可以探讨自己生活与经验中熟悉的、有趣的片段,因而喜欢数学。
在情景引入时我设计了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去餐厅吃东西的生活场景,揭示新知,既做好学生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双重准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加倍与一半一、教学内容沪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二、教材简析加倍与一半,是一年级上册整理与提高中的一部分,需要一年级上册前期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二年级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数的含义是基数。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类似的问题,但从没有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过思考。
“加倍与一半”隐含着集合的思想,而其中的“加倍”为二年级“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作了前期的孕伏;而“一半”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二年级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
另外,加倍的题可以用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之前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
在这部分教材内容中,首先以小胖吃小笼包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入了加倍与一半,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在求出实物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之后,通过小熊猫的话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加倍与一半。
其后,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求加倍与一半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加倍与一半的内涵。
在此过程中,从刚开始的具体实物过渡到了半抽象的点图,并经历了点图的加倍与减半,最终过渡到抽象的数的加倍与减半。
在此表格中,“2”的加倍为后面进行了示范,“3”则由学生按照示范初步尝试,“4”则由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其加倍过程。
而“10”和“12”则是求其一半。
紧接着,通过求部分数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逐渐体会其可逆的关系。
最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些关于求数的加倍与一半的练习,并在其中隐含了可逆关系,对学生予以强化暗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会求一个数的加倍、一半;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加倍与一半的变化过程,操作小圆片摆出对应圆片数的加倍与一半,比较加倍与一半之间的关系等活动,建构数的加倍与一半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悟数学的价值;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倍与一半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P57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建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双色片、镜子、练习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反思与重建: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摆小圆片这一环节上,教师应做适当地指导,例如:先摆一个数,再摆相同的个数进行加倍,体验加倍的过程。
而我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摆出我说的一个数的加倍,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如此一来,学生也没有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体验加倍的过程,因此对于加倍的含义也会较为模糊。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加倍和一半的概念和含义;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实例进行加倍和一半的操作;3.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巩固加倍和一半的基本技能;4.学生能够运用加倍和一半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加倍和一半的概念和含义;2.通过实例进行加倍和一半的操作;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加倍和一半的概念和含义;2.能够熟练运用加倍和一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示范教师准备两个同类的物品,比如两枚红色的小球,询问学生这两枚小球的数量;•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答案,引出加法运算;•询问学生如何计算出两个物品的数量,引出乘法运算;•提问:如果有两个物品,我们想把它的数量变为原来的两倍,应该如何操作?引出加倍的概念;•当学生回答出加倍的操作后,展示两个物品和两倍物品的数量对比,让学生体验到加倍操作的效果;•继续提问:如果有两个物品,我们只想留下原来的一半,应该如何操作?引出一半的概念;•当学生回答出一半的操作后,展示两个物品和一半物品的数量对比,让学生体验到一半操作的效果;2. 学习新知识•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加倍和一半的操作,并记录下来;•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并进行总结;3.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操作;•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逐一展示练习题的解答,进行讲解和讨论;•提醒学生要注意细节,避免出现错误;4.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生活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加倍和一半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例子,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加倍和一半的知识和技巧;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数学课的教学,学生加深了对加倍和一半概念的理解,能够更熟练的进行相关操作,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此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评课稿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评课稿11月22日我们听了庄燕琴老师上的《加倍与一半》。
《加倍与一半》这个教学内容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而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
其内容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已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加倍与一半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在生活中加倍与一半的现象很多;陌生是因为学生并没有从数学角度去理解加倍与一半。
如何降低概念的抽象性,已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学生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内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无疑是本堂课的.重点。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形成融洽的氛围。
教师课堂上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今天你的表现非常棒,表扬他、谁的小眼睛亮、谁的声音更响亮等等。
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庄老师创设了从超市买薯片买一送一、买生煎吃打对折等生活情境,形象直观的学习加倍这个知识点,我们知道数学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有可能被真正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培养。
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薯片、小圆片到数,这个过程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物体到具体抽象的数学会了求一个数加倍和一半的方法,特别是为学生解决了求一半这个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数与形的结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思想。
庄老师考虑到摆小圆片费时,所以没用小圆片。
如果借助小圆片分一分,求出8的一半,并找出4+4=8, 8的一半是4的方法来求一个数的一半。
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范文篇一、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范文“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倍题可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掌握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因此除了要精心设计合理、鲜明的教学的情景之外,还必须通过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中体验数学概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练习的设计主要分为基础知识训练与实际运用训练两部分。
基础知识训练主要以课本为主。
通过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书面练习后,我安排了加倍与一半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学的积极愉快。
实际运用部分则是加倍知识向日常生活的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有没有加倍与一半的现象呢?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增加了学生为自己和妈妈点点心、算价钱的操作活动时,学生们不但为色味十足,让人垂涎欲滴的各色点心所吸引,更为点点心而蠢蠢欲动,都在心里盘算着哪种点心是最好吃的,因而不仅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情境中,进一步感受了对加倍与一半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鼓励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发现、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同时这一个环节也是对整节课的一个小结,是对加倍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且使情境得到了前后的呼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数学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加倍与一半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2、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倍与一半的现象,并能通过相同加数的数句来描述加倍。
3、熟记10以内的加倍算式。
能力目标: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观察、处理和删除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加倍与一半”,并逐步从形象的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即提炼成对数的加倍与一半的运算)。
难点: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图、媒体、小圆片等。
学生准备:小圆片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一)学习“加倍”1、师生合作游戏,初步感知“加倍”概念。
(1)学生摆小圆片后,教师再摆出它的加倍。
(2)观察:学生摆的和老师摆的小圆片之间有什么秘密?出示:加倍2、进一步理解“加倍”,并会求一个数的加倍。
学生按要求摆小圆片。
根据各自对“加倍”初步理解,想象摆的方法。
交流并讨论:有什么好的方法?用算式怎么计算加倍?师生共同揭示加倍的含义。
3、“加倍”的练习:(1)同桌互摆小圆片:左边小朋友放几个小圆片,右边小朋友放这些小圆片的加倍,并用几的加倍是多少的语句进行叙述,再交换合作。
(2)对口令:(3)填空:2 ●●●●2+2 4●●3 ●●●●●●3+3 6●●●45 5+5 106 6+6 12(3)生活中的“加倍”现象。
(二)学习“一半”1、情境引入,感知“一半”(1)超市促销打“对折”,“对折”是什么意思?(2)通过“折纸”和“圈小圆片”,理解“一半”的含义。
(3)交流并讨论:得出一个数的一半有什么好办法吗?用算式怎样计算?(4)师生共同揭示一半的含义。
2、“一半”的练习:(1)对口令:(2)游戏:老师拍手数次,学生拍老师次数的一半。
(三)“加倍”与“一半”的关系1、出示4、8两个数,能否用“加倍”和“一半”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生举例。
5.4加倍与一半(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加倍与一半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例子理解什么是加倍,什么是取一半。
教学内容将围绕基本的数学运算,通过具体的物品或数字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中的加倍与取半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倍与一半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加倍与一半的数学本质,并能够将其应用到不同的数学问题中。
此外,学生需要克服在使用加倍与一半运算时的错误概念和混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加倍与一半的示例图、PPT演示文稿。
- 学具:学生自备的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具体的物品,例如苹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倍与一半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使用数字卡片,向学生介绍加倍与一半的数学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加倍与一半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答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加倍与一半的问题。
5.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 加倍与一半的定义。
2. 加倍与一半的数学运算示例。
3. 加倍与一半的应用问题。
4. 学生练习题。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 加倍与一半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2. 应用加倍与一半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自选一个物品,进行加倍与一半的运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包括以下内容:1. 学生对加倍与一半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3.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效果。
4.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
---本教案旨在通过直观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倍与一半的数学概念。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倍和一半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能够通过图形和数字的表示形式来表达加倍和一半的关系。
3.能够解决与加倍和一半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倍与一半》教材。
2.教具:图形卡片、计数棒、小石子、小球等。
3.PPT或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中加倍和一半的例子,例如:一个苹果加倍是两个苹果,一杯水的一半是半杯水等,引起学生对加倍和一半的概念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5分钟)1.通过PPT或者黑板,将加倍和一半的概念进行简单明了的解释,并给出相应的例子进行说明。
2.要求学生口头回答几个简单的加倍和一半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倍和一半的含义。
3. 图形表示(20分钟)1.教师通过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给定图形是加倍还是一半,并进行相关解释。
2.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加倍和一半的图形,可以使用计数棒、小石子或小球等来辅助实现。
4. 数字表示(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数字的加倍和一半的例子,例如:2加倍是4,6的一半是3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数字的加倍和一半的计算练习,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5. 实际应用(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倍和一半的概念进行解答,例如:饭量加倍了会是多少,100块钱的一半是多少等。
2.学生自己编写加倍和一半的实际问题,分组进行交流和解答。
6. 小结(5分钟)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倍和一半的概念和应用。
2.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应用加倍和一半的概念,并进行练习和巩固。
四、作业1.布置适量的加倍和一半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文字和数字两种形式回答。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灵活运用加倍和一半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的《加倍与一半》数学教案,通过图形和数字的表示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加倍和一半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倍题可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掌握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因此除了要精心设计合理、鲜明的教学的情景之外,还必须通过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中体验数学概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是全体性的引领学习,初步体验知识的内涵。
通过小胖吃的不够,引出要给小胖添加一份。
对于小胖再吃一份的现象,先要求学生学生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描述,再引出加倍与一半的概念。
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数学应是教“活课程”,而不是教“死课本”。
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可以开掘的沃土,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绝好材
料。
因此,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我就更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环节的开发丰富学生的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所以在学生初步体验新知之后,我又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动手操作实践,自我体会构建新知的机会。
让学生拿出小圆片,来摆出相对应的加倍与一半。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现象中进一步体验了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练习的设计主要分为基础知识训练与实际运用训练两部分。
基础知识训练主要以课本为主。
通过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书面练习后,我安排了加倍与一半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学的积极愉快。
实际运用部分则是加倍知识向日常生活的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有没有加倍与一半的现象呢?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增加了学生为自己和妈妈点点心、算价钱的操作活动时,学生们不但为色味十足,让人垂涎欲滴的各色点心所吸引,更为点点心而蠢蠢欲动,都在心里盘算着哪种点心是最好吃的,因而不仅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情境中,进一步感受了对加倍与一半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鼓励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发现、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同时这一个环节也是对整节课的一个小结,是对加倍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且使情境得到了前后的呼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数学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今后,我仍将尽力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当学生不会学时,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启发他们拓宽。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