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自己制作中药膏方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膏方制作工艺一、准备原料制作中药膏方需要准备以下原料:1.中药材:根据膏方所需功效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如当归、熟地黄、枸杞子、黄芪等。
2.糖类:如冰糖、红糖、白糖等,用于调节膏方的口感和甜度。
3.蜜类:如蜂蜜、蜂王浆等,用于增加膏方的营养价值和滋补作用。
4.胶类:如阿胶、鹿角胶等,用于提高膏方的粘稠度和稳定性。
5.水:用于浸泡、烊化和熬制膏方。
二、浸泡烊化1.将中药材洗净,浸泡在水中,一般浸泡时间约为2-4小时,以充分渗透中药材。
2.将浸泡后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熬煮,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逐渐溶解在水中。
3.熬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避免糊锅,同时根据需要加入糖类、蜜类、胶类等原料,搅拌均匀。
4.待所有原料充分溶解后,将熬好的药液过滤,去除药渣,得到清澈的膏液。
三、浓缩收膏1.将过滤后的膏液倒入锅中,大火加热,同时不断搅拌,防止膏液粘锅。
2.待膏液逐渐变稠,改小火慢慢熬煮,并继续搅拌,使膏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膏液变得越来越粘稠。
3.待膏液完全浓缩成膏状后,即可关火,稍凉后装入容器中备用。
四、过滤澄清1.将浓缩收膏后的膏方倒在干净的布上,晾至常温。
2.用刀将膏方切割成小块,方便后续过滤。
3.将小块膏方放入过滤网中,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异味物质。
4.将过滤后的膏方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熬煮,使膏方中的杂质和异味物质进一步去除。
5.熬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避免糊锅,同时根据需要加入糖类、蜜类等原料,搅拌均匀。
6.待膏方再次浓缩成膏状后,过滤去除杂质和异味物质,得到清澈透明的膏药。
五、凉膏收贮1.将过滤后的膏药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晾至常温。
2.将晾好的膏药密封保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需要使用时,根据需要取出适量膏药,用开水冲服或直接食用均可。
制作中药膏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每一步都需要注意细节和技巧。
通过准备原料、浸泡烊化、浓缩收膏、过滤澄清和凉膏收贮等步骤,可以制作出具有滋补、调理作用的中药膏方。
熬制中药膏的正确方法
熬制中药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方法,以下是正确的熬制中药膏的方法:
1. 准备原材料:选择需要的中草药,并确保其干燥、无虫蛀等问题,按照配方中的比例准备好。
2. 研磨草药:将干燥的草药放入研磨器中,研磨成细粉末。
可以使用研钵、研臼等工具进行研磨。
3. 执行提取:根据中药膏的制剂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常见的有水、酒精、植物油等。
将草药粉末与溶剂混合,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提取。
可以采用水煎浸提、酒精提取等方法。
4. 过滤澄清:提取液中的颗粒杂质、草药渣滓等,通过滤纸或其它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澄清,使提取液变得清澈。
5. 熬制浓缩:将澄清的提取液倒入熬药锅中,加热熬制。
根据中药膏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加热方式和时间,使提取液浓缩成浓稠的膏状物。
6. 出膏冷却:将熬制好的中药膏倒出,放置在适当的容器中,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7. 存储保存:将冷却后的中药膏密封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注意事项:
- 熬制中药膏要注意火候掌握,避免煮沸或过度熬制,以免破坏草药的有效成分。
- 提取液的比例和溶剂选择要根据中药膏的特性和用途来确定。
- 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止交叉感染,避免使用生熟不分的器皿。
- 在熬制药膏过程中,要掌握温度和时间的调控,以保证提取效果和药膏的质量。
- 熬制中药膏涉及到药材的特殊性,建议在有经验或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中成药颗粒熬制膏方的方法
制作中成药颗粒膏方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备料:根据处方准备相应品种、剂量的中药配方颗粒、辅料(糖、蜂蜜、阿胶等)。
将中药配方颗粒放置瓷锅或不锈钢锅中混匀。
2. 浸泡:在冷水中浸泡1~2个小时,最少20分钟以上,通过充分的浸泡可以使药物药效充分发挥出来。
3. 煎药:使用自来水,水量要没过药材表面1~3厘米,也可以根据药材的
吸水量适当增加。
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
4. 浓缩:将煎好的药液进行过滤,然后进行浓缩。
具体方法是将药液倒入锅中,用小火慢慢加热,同时用铲子不断搅拌,防止药液粘锅。
当药液变得粘稠时,可以逐渐减少水量,直到药液变成膏状。
5. 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辅料,如糖、蜂蜜、阿胶等,搅拌均匀。
6. 装瓶:将熬制好的膏方装入干净、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处方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作膏方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生,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此外,制作膏方的用料和制作过程也需注意卫生和质量,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外敷中药膏自制方法
制作外敷中药膏有多种方法,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自制方法:
材料:
- 适量的中药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中药材,如黄连、白芷、黄柏等。
- 一小碗水
- 适量的基础膏方:如凡士林、白蜡等。
步骤:
1. 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水,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所需功效,一般煮10-30分钟不等。
2. 将煎煮好的中药汤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基础膏方,搅拌均匀。
如果希望膏体更厚稠,可以加入更多的基础膏方。
3. 等待膏体冷却,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封好盖子保存。
使用时,可以直接取适量的中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如果需要,还可以在涂抹后用纱布覆盖,并用绷带固定住。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膏的配方和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以避免不适或副作用的发生。
另外,在配制和使用中药膏时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器具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膏方熬制方法
一、药物熬制原理
中药熬制是将药物以水、醋、酒等溶剂加热,将药物溶于溶剂中,以达到药物吸收易于吸收,消功效快,有效成分有效率高的目的。
二、熬制方法
1、熬制材料:需用到的主要药材、适量的溶剂(水、醋、酒等);
2、熬制手段:取相应的中药药材(可捣碎或先磨好),加入适量的溶剂(盖过药材),放入低火熬制,熬制持续的时间一般为4-6小时,尖峰时控制火焰不要太大,偶尔可以用木棍搅拌,到药液降至可喝见底时停火,冷却后定型,再进行过滤就可以了。
3、注意事项:
(1)应选用低火慢熬,不宜太高太热,以免破坏药物的特性和组成;
(2)防止药液水分过大,过大会影响服用,影响效果,一般建议熬制时调过药材不要超过药材两倍;
(3)熬制中容易发生沉淀,应视药材而定,加入煎汤的沉淀物;
(4)处方比值不宜过大,以免失去药效;
(5)熬制完毕,熬制载体可以再次考虑再熬制,增加服用效果;
(6)一般来讲,溶剂一般采用水、醋、酒等,具体应视药材而定,以免影响服用有效成分。
以上就是药膏制备的熬制方法,虽然繁琐,但熬制好的药膏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增加服用效果。
膏方的制作方法
1.一人一方。
膏方是针对个人的不同体质或疾病,经中医师诊断后处方,对症下药,将中药配制煎熬成膏剂后服用。
2.浸透中药。
一般要将中药饮片先浸泡12~24小时,胶类药用陈酒(黄酒)浸润,人参、西洋参等精细药物另浸另煎。
3.浓煎取汁。
将药物倒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开,文火慢煮,煎2~3遍,第一遍煎煮1小时,2遍40分钟,3遍30分钟,将三次药液合并过滤去掉药渣。
4.煎熬水膏。
将3次的药汁用纱布或绢筛过滤沉淀后,倒入锅内煎熬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加入糖类、胶类或蜂蜜。
5.慢火收膏。
收膏是最后一个关键过程,火候十分要紧,切不可火力太猛,防止焦底。
收膏时搅拌药汁有稠厚感,捞起少量药汁冷却后,膏液成带状向下滴,表明膏滋药已经熬成,即可收膏。
(李艳娟供稿)。
膏方制作五大步骤
膏方是怎样制成的?市中医院主管中医师李央一步步
为记者做了示范。
首先是加水浸泡,将药料置于不锈钢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要足够长,可以浸泡过夜,让水分能充分渗入到药材内部。
第二步是煎煮,开始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使药材受热均匀,溶出均衡。
第三步是浓缩,将经过沉淀的药液清液倒入坩埚内加热浓缩。
第四步是收膏,把蒸烊化升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中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状或能滴水成珠。
第五步是凉膏;膏体凉透后装入瓷罐密封保存。
“一人一方”,服用有讲究
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姜明华告诉记者,膏方最好“一人一方”,中医师经过“望、闻、问、切”,并根据患者的体质与
所患疾病量身定制的膏方,才是最适合某一个人的,膏方并不是越贵越好。
现在不仅老年人喜欢膏方,就连年轻人和儿童来看的也很多,其实膏方的受众面还是很广的,如亚健康者,体弱者、食欲不振的儿童,面色黄或苍白的女性;压力大、易疲劳的中年人等,服用膏方都有益处。
同时,姜医师还谈到,膏方的服用也很有讲究。
时间上,滋腻补益类的膏方最好空腹服用,养护胃肠道类的膏方适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治疗心肺等疾病类的膏方则适宜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养心安神药物则要在睡前服用。
在方法上,分冲服、调服、含化等3种。
一般情况下,用开水冲服即可;调服就是把膏方加黄酒或汤药隔水炖化,调匀后服;含服则是要将药膏含在口中溶化,以发挥药效。
(。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肺热咳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下面是中药熬膏方的制作过程:
材料:
-中草药
-纯净水
-砂锅(或不锈钢锅)
-滤网
-蜂蜜(或冰糖)
步骤:
1. 将需要的中草药按比例配好,洗净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
2. 将浸泡好的中草药放入砂锅内,加入足够的纯净水,水量大约是中药的3-4倍。
3. 开火将砂锅内的药材煮沸后,调小火煨熬2-3小时,期间需要不时搅拌,防止药材粘在锅底或者煮干。
水分逐渐减少,煮到剩下原来的1/3到1/2左右即可,具体看药方。
4. 待药液变得浓稠时,关火,并让药液冷却至温热状态。
5. 使用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取出汁液。
6. 将汁液倒回砂锅中,开小火慢慢加热,期间不断搅拌,直到液体变得黏稠,但不粘锅底即可。
7. 最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冰糖进行调味,搅拌均匀后可以熬制成糊状或者浓稠的膏剂。
注意事项:
1.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煮沸过久或者煮干,影响药效。
2. 熬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搅拌,防止药材粘底或者煮干。
3. 中草药的选择和比例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药方搭配合理。
在进行制作前最好请教医生或者中药师。
4. 制作好的熬膏方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污染或者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自制膏方6步骤作者:佚名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1期⊙ 佚名浸泡根据医生的方子配齐药材后,把药材浸泡在脸盆或者大煮锅里。
一般需要浸泡一个晚上,8小时左右,浸泡彻底有助于药汁熬出。
煎药准备好一个大煮锅和3个大脸盘盆,煎3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
每次煎好后,把药汤倒到脸盆里存着。
沉淀由于一些中药里有泥沙杂质,如果不沉淀,做成的膏方吃起来影响口感,所以煎好的药汁需要放上一段时间沉淀,然后用纱布进行过滤,滤过之后的就是清液。
沉淀一般需要1小时。
浓缩把清液放入锅中煮开,然后小火炖着,并适当放入冰糖、阿胶等,炖的过程中不停地搅拌,不能让药汤烧糊。
中医有两种说法可以观察膏方火候是否到了。
第一种叫“扯旗”,古时熬制膏方用平平的木板搅动,如果搅动之后拉起,看到流下的膏方像一面薄薄的旗帜就说明火候到了。
还有一种叫“滴水成珠”,可以在膏方的表面滴一两滴水,如果水不融化在膏方中,而是像荷叶上的水珠般滚来滚去,也说明可以收工了。
膏方最好不软不硬,如果太软,就容易坏;如果太硬,可能连勺子都舀不动。
冷却浓缩后的膏方精华还在不断冒蒸汽,这时不能盖上盖子,这些该蒸发的水还是需要让其蒸发掉。
值得提醒的是,应该在容器的表面盖一层纱布,这样,防止脏东西污染膏方,而膏方中的水蒸气又可以出去。
储存等到完全冷却后,取一个钢勺,放在火上烤一下杀菌,这把勺子就放在膏方容器中作为专用勺。
然后将膏方转到平时存放的容器中,放入冰箱,以便于每天食用。
提醒:膏方由于营养价值很高,容易出现霉花,万一在服用过半之后,发现有少量霉花,也不用太担心,可以先把有霉花的部分挖掉,然后把整个膏方全部放到锅中煮,重复浓缩的过程,不停搅拌,不能沾锅,等到所有的部分都融化后,再次手工冷却,储存。
(摘自《养生保健指南》)相关链接冬日进补膏方配伍法药物配方炙首乌、茯苓各200克,黄精、枸杞子、荷叶各100克。
随证加减大便溏薄者,加白术、山药各200克;便秘者,加黑芝麻、松子仁、桑葚各200克;食欲不振者,加山楂200克,白术150克;头晕耳鸣者,加桑葚、菊花各200克;腰膝酸软者,加补骨脂200克,核桃仁100克;手足心热者,加女贞子、生地、地骨皮各200克;平素畏冷、手足寒凉者,加巴戟天、肉苁蓉各200克,鹿角胶100克(烊化)。
膏方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方法如下:
1. 准备药材:根据膏方的配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材,并将其洗净备用。
根据膏方的要求,有些药材需要破碎或切碎。
2. 炮制药材:根据膏方的要求,对一些特定的药材进行炮制。
炮制的方式可以包括炒制、煮制等,目的是改变药材的性能,使其更适合制作膏方。
3. 煎药: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并根据膏方的要求,加入适量的水。
根据药材的不同,煎药的时间和温度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先用高温煎药,再用低温焖煮,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4. 过滤:使用纱布或过滤纸等过滤掉煎出的药液中的固体杂质,得到纯净的药液。
5. 凝固: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并加热使其凝固。
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取决于药液中的成分以及膏方的要求。
6. 质检:将制作好的膏方送到质检部门进行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的检测。
确保膏方符合相关的药典标准。
7. 包装:对已经质检合格的膏方进行包装。
包装时要注意密封性和卫生性,以保证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8. 存储:将包装好的膏方妥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环境。
根据膏方的要求,有些膏方需要放置在冷藏条件下。
以上就是制作膏方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严格按照处方的指导和药材的特点进行制作,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如何在家自己制作中药膏方
膏方的制备
传统上中药剂型有丸、散、膏、丹、汤五大类型,各类剂型各有其作用特点,由于膏方对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改善体质偏颇,有比较好的疗效,膏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1膏方的配方
简单的讲膏方其实就是有汤药煎煮浓缩而来,因此一般来讲凡可制成汤丸者,也都可以熬成膏方服用。
2膏方的类型
一般来讲膏方分为内服与外用,外用药大多不适合自己在家熬制,故在此不讨论。
内服的膏方就是将中医熬煮,去除药渣,然后小火浓缩,然后加入冰糖或蜂蜜收膏。
3膏方的制备
处方来源:凡是临床上使用的汤药服用有效,在症状稳定之后,可以将所用的方子制成膏方,也可以找医生辨证开方熬制膏方。
膏方的药物用量:膏方可以在有效汤方的基础上,取5到10副药的量,重量应至少使用1000克以上,否则药物太少不容易熬制。
具体比例是这样的,1000克饮片,应该使用1000克蜜或冰糖,熬成的膏多是控制在1500克左右。
炼蜜:炼蜜作用有二,一是蜂蜜致中和除去偏性;二去除杂质水分,提高质量便于保存。
方法:将蜜于锅内融化,熬沸除去上面的浮沫,当水分熬得差不多时会起大泡,蜜会呈老红色,这时候再加一点水,煮沸倒出滤去杂质,备用。
一般一斤蜜会敖成八两。
膏方熬制;药物捣碎,加水浸没,泡上一夜,然后将药物反复不断的煎煮,熬到药物味道很淡了为止,然后取各次熬取的药汁于一处,静置并反复过滤去除杂质。
然后将药汁置于锅中,武火煮沸浓缩,并随时去除浮沫,待药汁变得椆厚之
后,改成小火避免熬糊,熬到将药物滴一滴到纸上没有水分渗透为度,称之为清膏。
将糖于锅中炒黄加一点水或预留的药汁化薄,滤去杂质,随后将清膏与之会合,文火浓缩,熬到能滴之成珠为度,当然也可以用之前提到过的蜜。
熬成之后,放凉就可以放到玻璃瓶中密封冷藏保存。
服用:冬天是比较好的季节但也往往不拘时节,服用方法可以用水冲服,或用水冲服,或直接含服。
日一两次次服20毫升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