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6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中药膏方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剂形式,它具有渗透力强、作用持久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外用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药材和辅料。
中药膏方的制作需要用到中药材、基础油脂等原料。
在选择中药材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药性选择合适的药材,确保药效。
同时,基础油脂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可以选择植物油或者动物油作为基础油脂。
其次,研磨中药材。
将选好的中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钵和研杵进行研磨,直至中药材研磨成细粉状。
研磨的过程需要均匀用力,确保中药材研磨得足够细腻。
然后,将研磨好的中药材与基础油脂混合。
将研磨好的中药材和基础油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混合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确保中药材和基础油脂充分混合。
接着,加热混合物。
将混合好的中药材和基础油脂放入容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膏方配方来确定,一般需要加热至中药材和基础油脂充分融合。
最后,过滤制成膏状。
将加热好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中药膏方。
过滤的过程需要使用细密的滤网,确保过滤出来的膏方质地细腻。
中药膏方制作完成后,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和污染。
在使用时,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取适量的中药膏方外用,轻抹于患处,并按摩至吸收。
总之,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和配比,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及过滤的细致。
只有严格按照制作方法操作,才能制作出质量上乘的中药膏方,发挥其最佳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有所帮助。
膏方熬制的具体步骤膏方熬制是一项传统而精细的技艺,涉及选药、泡制、熬炼、收膏、凉膏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膏方熬制的具体步骤。
一、选药与浸泡选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一般而言,膏方所选药材应具有针对性强、药效稳定、副作用小等特点。
浸泡:将选好的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
浸泡时间因药材性质而异,一般需6-12小时,部分药材可能需更长时间。
二、煎煮与浓缩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水面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
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熬,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浓缩:将煎好的药液倒入另一锅中,用大火煎熬,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
当药液浓缩至原来的1/3至1/2时,转小火继续浓缩。
三、收膏与凉膏收膏: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药液,待药液变得粘稠时,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等辅料,搅拌均匀,使药液进一步浓缩成膏状。
凉膏:将收好的膏状药物倒入瓷罐或玻璃瓶中,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
在凉膏过程中,需定期搅拌,以防止膏药结块或变质。
四、注意事项膏方熬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开方熬制。
膏方熬制的时间、火候和辅料用量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调整。
膏方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每次使用时,需用干净勺子取用,避免污染。
膏方不宜与其他食物混吃,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过敏体质者在使用前应先咨询医生意见。
膏方熬制后可长期保存,但一般不超过半年。
若出现异味、变色或发酵等情况,应弃之不用。
在膏方熬制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膏方进行调理和治疗,不可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若在使用膏方过程中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帮助。
在膏方熬制前应对所选药材进行质量检查,避免使用过期、霉变或假冒伪劣药材。
在膏方熬制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例如使用干净器具、手部清洁等措施来确保膏方的卫生质量。
膏方炮制方法
一、膏方炮制方法
1、步骤
(1)称取药材:按用药膏剂的成份表把每种药材的重量按用药膏剂成份表规定的数量,分别称取。
(2)小研磨:将每种药材分别加入药研磨机中,经机器小研磨,使药材充分混和,放入坛中后备用。
(3)烘焙:将药材放入桶中,加入必要的保护剂,经烘焙恒温,烘焙时间及温度根据各药材的性质而定,烘焙后将药材及原料放入坛中,搅拌均匀,待凉备用。
(4)研磨:将小研磨好的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翻动坩埚,使药材均匀混合,细研磨至药材粉末洁白,取出放入坛中,搅拌均匀后备用。
(5)加药液:加入用膏剂配制配方中指定的药液,搅拌均匀使药材均匀湿润,待活性成分溶解散,分层不明显,表面平整,备用。
(6)用棍搅拌:将药材放入药研碎机中,用棍子将药材搅拌均匀,使药液与药粉混合均匀,将膏剂压入药厂指定的型号的膏剂罐中,备用。
(7)定量包装:将膏剂均匀的放入特定胶囊中,按批次,定量、定容包装,标注批号、有效期、生产日期,并将膏剂进行热封、封存、标识,符合质量要求,储存保质期满后,投入使用。
2、
注意事项:
(1)膏方炮制过程中要遵守GMP要求,严格按照药方的成份表,每种药材分别称取,烘焙多重,搅拌均匀,研磨细腻;
(2)加入药液时,要注意加入量,不可过量,以免影响膏剂质量;
(3)定量包装前,要进行品质检查,确认膏剂质量符合标准,才能进行定量包装;
(4)烘焙热封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效;
(5)膏剂要求罐体无漏洞、无环形凹陷,封口牢固;
(6)要进行质量记录,认真填写质量控制记录单,就地留存备案。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肺热咳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下面是中药熬膏方的制作过程:
材料:
-中草药
-纯净水
-砂锅(或不锈钢锅)
-滤网
-蜂蜜(或冰糖)
步骤:
1. 将需要的中草药按比例配好,洗净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
2. 将浸泡好的中草药放入砂锅内,加入足够的纯净水,水量大约是中药的3-4倍。
3. 开火将砂锅内的药材煮沸后,调小火煨熬2-3小时,期间需要不时搅拌,防止药材粘在锅底或者煮干。
水分逐渐减少,煮到剩下原来的1/3到1/2左右即可,具体看药方。
4. 待药液变得浓稠时,关火,并让药液冷却至温热状态。
5. 使用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取出汁液。
6. 将汁液倒回砂锅中,开小火慢慢加热,期间不断搅拌,直到液体变得黏稠,但不粘锅底即可。
7. 最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冰糖进行调味,搅拌均匀后可以熬制成糊状或者浓稠的膏剂。
注意事项:
1.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煮沸过久或者煮干,影响药效。
2. 熬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搅拌,防止药材粘底或者煮干。
3. 中草药的选择和比例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药方搭配合理。
在进行制作前最好请教医生或者中药师。
4. 制作好的熬膏方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污染或者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1. 引言中药膏方是传统中医药中常见的制剂形式之一,它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炮制处理,配合辅料制成的膏剂。
中药膏方通常应用于外用治疗,具有温通、散结、消肿、止痛等功效,对于一些皮肤疾病、外伤、扭伤等有独特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制作中药膏方的基本过程。
2. 材料准备准备好以下材料:•中草药(根据具体膏方的选用)•辅料(如凡士林、植物油、蜂蜡、蜂蜜等)•酒精消毒液•研磨器具(研钵、研杵等)•过滤器具(纱布、滤网等)•容器(炼瓶、罐子等)•量杯、注射器等。
3. 制作步骤步骤一:准备草药1.将所需的中草药按比例准备好,根据膏方的配方进行称量。
2.打开酒精消毒液,将使用的器具(研钵、研杵、容器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步骤二:研磨草药1.将已消毒的研钵和研杵准备在案板上。
2.将需要研磨的草药放入研钵中。
3.用研杵按照规律的动作磨碎草药,直至达到细腻的状况。
步骤三:制作草药浸膏1.将制作好的草药粉(研磨好的草药)放入容器中。
2.根据膏方的要求,将适量的辅料(如凡士林、植物油等)加入容器中。
3.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用量杯或注射器进行准确测量。
4.用瓷棒等工具将草药和辅料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形成均一的草药浸膏。
步骤四:过滤和炼制1.将制作好的草药浸膏倒入炼瓶中。
2.用纱布或滤网等过滤器具将草药浸膏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得到纯净的草药液体。
3.将炼瓶放入加热水池中加热,用小火慢慢炼制,注意防止炼瓶爆炸。
4.不断搅拌炼煮中的草药液体,直至草药液体变浓稠、黏稠。
步骤五:存储和使用1.炼制完成后,将草药膏放置凉透,待其自然凝固。
2.将凝固的草药膏装入容器中,密封保存。
3.使用时,取出适量的草药膏擦拭或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4. 注意事项•在制作中药膏方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工具和器皿,防止细菌感染。
•制作中药膏方时,应严格按照膏方的比例和步骤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更改。
膏方的基本要点1.膏方中的中药以饮片为主体,还包括细贵药、胶、糖、辅料等组成。
2.尽量多选用易出膏的药物,如黄精、玉竹、怀山药、山萸肉、桑椹子、薏仁米等,尽量不用草药、矿物化石贝壳类药物,以利于膏滋的形成。
3.药味一般相当于汤剂的2~3倍左右,处方总量为常用每日量的15剂左右。
4.生晒参、西洋参等每日用量3~5克,不超过10克;野山参每日不超过0.5克,蛤蚧粉每日不超过2克,河车粉每日不超过2克,西红花每日不超过0.5克,冬虫夏草每日不超过1克,珍珠粉每日不超过1克。
5.收膏用胶一料总量300克左右,用糖一料总量300克左右。
一料膏滋总量3000克左右。
6.一料膏方服用时间一般为30~50天。
7.人参、虫草等贵重药材应用文火另煎或碾粉末于收膏时调入膏中。
膏方的服法与用量1.冲服、调服、噙服(含化),通常每次15~30毫升(30克左右),一天1~2次。
2.以开水调服,饭前为好。
胃有疾病者,可以饭后服用。
初次服用先以半量开始,饭后15分钟内服完,适应一周后,改为常规用法用量。
3.少用海腥、油腻、辛辣、油炸等食品,不饮浓茶、咖啡,戒烟酒,以利于膏方吸收。
4.不以萝卜为菜,以免与人参作用相拮抗。
5.感冒、腹泻、慢性病发作期、妇女月经期暂停饮用,待症状缓解或经期后再以续服。
膏方制膏注意事项房屋布局及要求:1.准备间。
膏方饮片核对,细料、贵重药称量核对等。
制作间→煤气灶或不锈钢夹层蒸气锅,通风设施以及下水道。
贮存间→整洁,足够的货架,消毒或净化装置,温度20℃以下,湿度45~65﹪。
2.制膏设备。
浸泡、煎煮、浓缩、压榨、过滤设备以及药液储存容器、膏方制备所用的专用铲片,如铜锅或煎药机、不锈钢桶、不锈钢筛网、竹片、膏方包装机。
加热一般采用液化气(天然气)灶、控温电炉或蒸气加热。
3.物料准备。
中药饮片调配、核对,贵重细料称量、核对后,需另炖或另煎,如人参类,贵重细料枫斗、西红花、虫草等;需打成细粉,如紫河车、珍珠粉等;需炒、碾碎或碾成泥状,核桃肉、芝麻等。
膏方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方法如下:
1. 准备药材:根据膏方的配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材,并将其洗净备用。
根据膏方的要求,有些药材需要破碎或切碎。
2. 炮制药材:根据膏方的要求,对一些特定的药材进行炮制。
炮制的方式可以包括炒制、煮制等,目的是改变药材的性能,使其更适合制作膏方。
3. 煎药: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并根据膏方的要求,加入适量的水。
根据药材的不同,煎药的时间和温度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先用高温煎药,再用低温焖煮,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4. 过滤:使用纱布或过滤纸等过滤掉煎出的药液中的固体杂质,得到纯净的药液。
5. 凝固: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并加热使其凝固。
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取决于药液中的成分以及膏方的要求。
6. 质检:将制作好的膏方送到质检部门进行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的检测。
确保膏方符合相关的药典标准。
7. 包装:对已经质检合格的膏方进行包装。
包装时要注意密封性和卫生性,以保证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8. 存储:将包装好的膏方妥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环境。
根据膏方的要求,有些膏方需要放置在冷藏条件下。
以上就是制作膏方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严格按照处方的指导和药材的特点进行制作,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中药膏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经常用于外用治疗。
制备中药膏方需要以下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辅料。
中药材通常使用干燥的草药,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药材。
辅料包括蜂蜜、麦芽糖、粘性基质等,用于增加膏方的黏稠度和稳定性。
2. 熬制药物: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辅料。
然后将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放入炖锅中煮沸。
煮沸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煮沸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损失。
3. 过滤提取:煮沸后,用细网过滤器将药渣过滤掉,获取药液。
药渣可以再次用温水浸泡后过滤提取,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4. 加工制备:将药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并加入辅料,通过煮沸、搅拌等操作使药液逐渐浓缩、凝固。
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不同药材和辅料的添加顺序和时间,以及温度和搅拌速度的控制,以确保膏方质量。
5. 存储包装:制备好的中药膏方应及时进行包装。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瓶装、铝管装、铝箔袋装等,要选择无毒无味、密封性好的包装材料。
存储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高温环境,以保证膏方的药效和使用寿命。
在制备中药膏方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选择合适的药材:根据病情和药材的性能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同时要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2. 控制火候和时间:煮沸中药液的时间要适中,过长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过短则难以提取足够的有效成分。
3. 搅拌均匀:在加工制备过程中,要保证药液和辅料的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稳定性。
4. 遵循方剂比例:使用中药方剂时应根据具体的配方比例进行制备,遵循医学原理和经验,不可随意更改。
5. 遵循卫生要求:制备膏方时要做好卫生防护工作,保持操作台面清洁,使用干净的器具,并严格按照相关卫生要求进行操作。
总之,中药膏方的制备需要严格遵守操控材料、熬制药物、过滤提取、加工制备和存储包装等环节的步骤,遵循方剂比例,注意药材的选择和质量,以及火候、时间、搅拌等因素的控制,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膏方制作
中药膏方制作
中药膏方是一种把中药粉末和药液混合在一起,经过熬煮、搅拌、滤渣等工序制成的膏状物质,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中药膏方制作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按照药方的比例,将中药材料研磨成细粉,放入容器中;
2.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使其成为浓稠的药液;
3.将药液煮沸,搅拌均匀,使其变成浓稠的膏状;
4.将膏状物放入滤网中,滤去渣滓,使其变得更加细腻;
5.将滤过的膏状物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6.将搅拌好的膏状物倒入模具中,放入冰箱冷藏,使其凝固;
7.将凝固的膏状物取出,切成适当大小的药片,装入药瓶中,即可使用。
中药膏方制作的过程中,要求操作者要有足够的经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以免污染药物,影响药效。
中药膏方制作是一项技术活,要求操作者要有足够的经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以免污染药物,影响药效。
正确的制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膏方制作方法及步骤膏方是中药疗法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利用传统的药材制作而成。
膏方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膏方的制作方法:1.药材选择: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药材的选择通常需要根据疾病的特征和病情来确定。
一般来说,膏方中常用的药材有丹参、川芎、桂枝、生地、白芍、当归等。
2.药材配比:根据方剂的要求,将所需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
在配比时需要注意药材的药性和功效,使其相互协调、相互增强。
3.药材处理:对于需要加工的药材,例如生地和当归,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煮制或炒制处理。
煮制可以使药材的活性成分更易释出,从而增强药效。
4.研磨:将处理好的药材进行研磨,以便更好地混合在一起,并且方便后续的煎煮。
5.加入辅料:在一些特定的膏方中,会添加一些辅料来增强药效或改善质地。
例如,可以加入蜂蜜或糖来增强甜味,改善口感。
6.煎煮:将研磨好的药材和辅料一起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煮。
煎煮的时间长短和火力大小需要根据方剂的要求来决定。
7.过滤:经过一定时间的煎煮后,将药液进行过滤。
过滤的目的是去除药渣,使得膏方更为纯净。
8.浓缩:将过滤后的药液继续加热,使水分蒸发浓缩,直至达到方剂的要求。
浓缩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或糊锅。
9.冷却:将浓缩好的膏方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冷却,待其冷却后即可使用。
二、膏方制作的步骤:1.药材的准备:根据方剂的要求选择药材,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注意保持药材的干燥和存储条件。
2.药材处理:对于需要处理的药材,如煮制或炒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煮制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
3.药材研磨:将处理好的药材进行研磨,使其更加细腻,方便混合和提取药效。
4.辅料准备:根据方剂的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辅料。
辅料可以增加膏方的口感和药效。
5.煎煮:将药材和辅料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煮。
根据方剂要求控制火力和煎煮时间。
6.过滤:将煎煮后的药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药渣,使其更为纯净。
中药膏方熬制方法
中药膏是在中药的基础上以膏体的形式制成的常见抗病药物。
它的制作过程繁杂,需要掌握正确的熬制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一、选材
中药膏的制造,需要谨慎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种类,如宝石、紫草、黄芪、生地等,每种中药材的比例要求不同,有的材料有炮制过程,有的材料需要与其他药材混合使用。
二、熬制
1.铁锅将中药材放入,加水至全部没过,点燃用蒸锅炖煮,蒸发至剩余水量约为初始水量的一半。
2.用木桨将煮制好的中药膏桨均匀,把中药膏放入竹筐里滤水,取出滤好的中药膏,放入料锅中加入糖、酒、醋、等调料,一起炖煮,调至膏稠状态即可。
三、制成
1.熬制好的中药膏倒入瓷碗中,冷却后,用木桨搅拌均匀,将膏状的中药膏均匀的倒入容器,用木板杵入,使其具有一定的密度,并凝固成固体形态即可。
2.制成的中药膏放入凉干、通风处,平均放置室温25,保持湿度55%-65%的条件下,放5-7天即可。
以上是熬制中药膏的基本步骤,制作膏方的过程需要谨慎考虑选材、熬制和制成的细节,以确保其最佳的药效和质量。
- 1 -。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中药膏方是将中草药熬煮成浓缩液体,然后加工制成膏剂的一种中药制剂。
它具有粘稠、易于涂敷等特点,常用于外治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备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中药膏方的制备方法1.配方选择: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中药材配方。
通常需要经过临床验证的方剂可优先选择,或根据具体病情从中医经典著作中寻找方剂。
2.药材炮制:选购好的中药材需要进行炮制处理。
有些药材需要炒制,有些需要煮制,还有一些需要切碎。
这些处理过程有助于提高药性、去除或减轻药材的不良反应。
3.煎煮制药液:将炮制后的药材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用中小火煎煮。
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不同,煎制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煎煮至原来用水量的一半左右时,即可关火。
4.浓缩制剂:将煮制的药液倒入浓缩器中,根据药液的浓度选择合适的浓缩时间和温度。
等药液浓缩至预定浓度时,停止加热,放置冷却。
5.制成膏剂:将浓缩后的药液搅拌均匀,放入冷藏室中冷却。
当药液凝固成膏状时,取出,加入适量的辅料如麝香、沉香等,进行均匀混配。
最后将膏剂放入密封容器中保存备用。
二、中药膏方的注意事项1.药材的选择:根据疾病的不同,选用具有特定功效的药材。
要注意药材的品质,避免使用有虫蛀、霉变、霉斑等质量问题的药材,以免影响药效。
2.炮制处理:炮制药材时要掌握好火候,不同药材炮制的时间和温度有所不同。
需注意炒制和煮制时的火力强度,以免药材炙烤或膨胀过度导致损耗或破坏有效成分。
3.煎制药液:煎制时要根据药材性质的不同掌握好火力和时间,避免高温煎煮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
煎煮时还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药液煮沸。
4.防止交叉感染: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外来的微生物污染。
操作前先洗手,使用干净的器具和容器进行制剂操作。
制备过程中保持环境清洁,并避免和其他杂物接触。
5.存储和保管:制备好的膏剂要密封保存,避免灰尘、湿气和阳光直射。
药膏宜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高温环境。
膏方开方注意事项中药膏方(膏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由汤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历史悠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膏方越来越受到青睐,对膏方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结合我院现有的膏方制备条件,提出以下注意事项:一、临方膏的处方量。
由于膏方具有“疗疾”及“补虚”的双重性,膏方的中药药味比汤剂处方药味品种多。
我院为膏方制备而准备的夹层锅为10万ml。
为减少因煎煮容器而引起的损耗,一剂膏方的中药部分其总量应控制在2kg以上,至多不超过5kg。
二、膏方中药材的选用。
尽量选用膏滋淅出量大的药材,如熟地、麦冬、天冬、肉苁蓉、当归、黄精等根茎类,少选或不选叶、草类及矿物质等。
对一些煎煮时间不宜长的中药如钩藤、薄荷、大黄(取其泻下作用时)尽量不用,若必须使用时,可用免煎中药颗粒替代,在最后收膏时加入。
三、注意口感,适选药材。
在开具膏方时要充分考虑到口感,不能把膏方用药等同于“治病求效”,而让患者无法下咽。
如一些较苦的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等,一些腥臭味浓的动物药如水蛭、五灵脂等易刺激肠胃,引起恶心,故应不用或少用。
四、膏方中的胶类。
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等胶类中药是膏滋加工中常用的药胶,不仅是补益虚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膏滋的固定成形。
一剂膏方中胶的配伍量一般是200~400g,可以一胶单用,也可以视需要按一定比例数胶合用。
一些低糖或不加糖的膏方,可适当增加胶的配伍量,总量增至400~600g,以保证中药收膏成形的效果。
气虚、血虚多选用阿胶:阴虚多选用龟板胶、鳖甲胶;阳虚多选用鹿角胶。
五、膏方中的糖类。
冰糖、白糖、饴糖、蜂蜜是膏滋加工中常用的各种糖,膏方中配伍糖不仅能掩盖药物的苦味,使膏滋便于服用,而且糖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各种糖在品质和功效上略用差异,应根据辨证需要,在膏方配伍时单用糖或蜂蜜。
一剂膏方糖的用量一般为500g左右。
白糖:性寒,有润肺生津、和中益气,舒缓肝气之功效。
自己熬制中药膏操作方法
制作中药膏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方法,以下是一般的步骤:
1. 准备材料:选购好需要的中药材料,准备好一些容器,玻璃瓶或钢壶等。
2. 清洗处理:将中药材料洗净,研磨成粉或切成小块,以便于煎煮时释放有效成分。
3. 煎煮: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炖盅中煎煮。
煎煮的时间和火候需要掌握好,通常需要数小时才能熬出浓稠的药膏。
4. 过滤缩煎: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过滤,去除渣滓。
然后将药液再次放入炖盅中进行缩煎,直至浓稠成膏。
5. 装瓶贮藏:待中药膏煮制完成后,将其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一般建议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需要注意的是,熬制中药膏时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免煮制不足或过度煮制影响药膏的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个人身体状况和对中药的过敏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最好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膏的煮制和使用。
中药膏剂的制作方法中药膏剂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因此,研究和制造中药膏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介绍中药膏剂的制作方法。
一、中药膏剂的材料准备1.选择有效的药物。
首先,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
根据药物的质量和有效的浓度选择药物。
2.选择载体。
为了提高药物的吸收,选择水溶性、油溶性和混合溶性的多种载体,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的浓度,同时保证药物的细微分散度。
3.选择其他成分。
通常可以选择增流剂、抗菌剂、抗氧化剂和保质剂等,根据药物组合,确定添加成份的量。
二、中药膏剂的制备1.粉末:将有效成分放入搅拌机中,加入一定的液体,搅拌至均匀悬浮状态,并经过细筛,将成细的粉末筛分出来,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混合有效成分和载体,以及其它成分,搅拌至均匀悬浮状态,加入有效的抗氧化剂,调节pH值,保持稳定的配方。
2.膏体:将成细的粉末加入加热的油性液体中,搅拌均匀,放入箱体中加热,搅拌均匀,使温度逐渐升高,当膏体达到分散均匀、不容易粘附在箱体上的程度时,即可结束加热过程。
3.压片:将成品膏体放入压片机中,加热到低温的温度,按照一定的压力,将膏体压成片状,得到有效的膏片,最后放入干燥的室内,即可得到有效的中药膏剂。
三、中药膏剂的应用中药膏剂具有缓慢释放,长效性和无刺激性等优点,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药膏剂更加受到重视。
具体应用包括:预防疾病、治疗慢性疾病、促进伤口愈合、抗炎止痛、消炎止痒等。
此外,中药膏剂还可以用于护肤、抗衰老、防晒、清洁皮肤等。
总之,中药膏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比普通的中药粉剂具有更高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和制作中药膏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膏方的制备加工一、中药饮片的浸泡每料中药饮片应倒入专用浸药容器(桶、锅),加水浸泡,一般水面需高于饮片15cm,浸泡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二、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再上火煎煮,煎法同前,这是二煎。
待煎到第三煎时,药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还可再煎1次)。
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起,静置后再沉淀过滤,把药渣尽量滤净。
对特殊中药饮片进行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研粉的处理。
三、浓缩把过滤净的药汁倒入紫铜锅,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不断搅拌,防止药汁转厚极易粘底烧焦。
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时,停止煎熬,成为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四、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拉扯成旗(搅拌至提起搅拌棒见药汁“挂旗”),或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
五、装膏膏滋趁热快速倒入事先经清洗并消毒过的干燥的专用成品容器中。
贴上标签,不加盖移入凉膏间。
六、凉膏将分装好的膏方成品放于净化凉膏区中凉放,待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再行封盖,送冷藏区备取。
凉膏间洁净度30万级以下,温度保持20度以下,相对湿度45-65%。
凉膏时间一般需要12小时以上,采用自然放凉,凉膏必须凉透后加盖,以免水蒸气回流导致长霉。
七、成膏凉膏结束加盖的成膏转入成膏间,认真核对标签(处方、姓名、加工单编号是否相符),按规定检查成膏质量,签名后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