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以及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语言和宗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世界地图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世界各地的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地图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宗教的起源和传播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疑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情况,能够识别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区域。
2.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情况,能够识别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区域。
3.理解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情况,以及宗教的分布情况。
2.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宗教的起源和传播。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语言和宗教。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图和相关地图,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说明和展示。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地图和实例,分析世界各地的语言和宗教分布情况,总结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金发碧眼)、黄色人种、黑色人种1. 三大人中的划分依据:根据人类体质和外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特征包括 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 等。
注意:①肤色为最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②各人种只有体质差异,并无优劣贵贱之分。
2. 三大人种及特点:3. 人种的分布:注:①三大人种数量排名:白>黄>黑②我国不只有黄种人,还有西北地区少量白种人(哈萨克族) ③非洲中部和南部又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的故乡 ④印度北部、阿拉伯人——白种人;印度南部——黑种人⑤美洲地区为什么有黑人的分布?答:殖民原因---奴隶贸易,应该谴责这种行为 ⑥南美洲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 4. 人种常见分布国家:5. 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①目前世界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 有文字,70% 没有文字②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主要语言) ③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国际通用) 2.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注:巴西人说葡萄牙语】三、世界的宗教:1.宗教定义: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2.三大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诞生最早的宗教是佛教。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2)著名佛教建筑: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
(3)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地,位于沙特阿拉伯。
(4)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该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奉为圣城。
(5)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泰姬陵是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6)《西游记》故事中的“西天”是指古印度,“经”指佛经。
3.其他宗教:道教: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汉族)印度教:发源于南亚,盛行于印度(80%)和斯里兰卡注意: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佛教犹太教:发源于西亚,主要信仰者是犹太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及其主要能使用地区。
②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能力目标①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使用地区。
②运用地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情感目标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认识宗教自由,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新课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知识。
一、世界的语言教师讲述: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之一。
教师提问:1.你知道的语言有哪几种?2.有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教师讲解: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都不完全相同。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学生看图3--9教师提问: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语言?(汉语)2.它除了在中国使用外,还有哪些国家使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华人聚居的地方。
)教师活动:如学生回答此题有困难,教师可提示:1.除我国之外,哪些地区有华人的分布?(东南亚)2.世界上华人所占比例较高的国家有哪些?(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教师总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类最多的语言,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
教师提问:1.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哪种语言?(英语)2.它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主要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3.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教师总结: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主要介绍了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语言和宗教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世界的基本了解已经形成。
但是,对于世界上的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和宗教,并了解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生能够学会分析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语言和宗教的存在,培养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和宗教,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难点: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地图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实例,主动探究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世界语言和宗教分布的地图和图片。
3.相关实例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和宗教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呈现(10分钟)1.呈现世界语言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不同语言的主要分布区域。
2.呈现世界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主要宗教的分布区域。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语言或宗教,分析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规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2.学生互相提问,加深对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理解。
巩固(5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对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拓展(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语言和宗教会在这些地区分布?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认识不同语言和宗教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表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的基本地理情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某些宗教和语言有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认识不同语言和宗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学会分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不同语言和宗教的特点。
2.教学难点: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语言和宗教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语言和宗教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地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3.案例材料:有关不同语言和宗教的案例。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主要的人口分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世界语言分布图和世界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第二节内容。
教材从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案例,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但对于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某些宗教和语言有误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认识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3.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学会分析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2.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和相互尊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自主学习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采用讲解法,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准备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语言和宗教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语言或宗教,分析其分布原因。
然后各组进行分享,讨论各自的发现。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本节课主要包括“世界的语言”和“世界的宗教”两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亮点是:不仅利用了精彩的课件来辅助教学,而且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解决了知识点多且死的难点。
在“世界的语言”这部分知识的讲授中,我首先从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切入,采用谈话式,很轻松地使学生理解了语言的作用,掌握了世界上主要的六种语言,以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什么和为什么。
这样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授语言及其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在我国开设英语这门课程的原因,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紧接着,我利用大屏幕展示动态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让学生根据屏幕上的闪动说出是什么地区,使用什么语言。
这样,使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了六种语言的分布,建立了空间位置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分布情况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耐心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课堂参与度较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2.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包容性。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和图片,如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等。
2.收集一些关于不同文化差异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3.准备教学PPT,以便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
3.操练(15分钟)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世界语言和宗教分布情况的记忆。
5.拓展(10分钟)分享一些关于不同文化差异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世界语言和宗教分布情况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导语】世界的语⾔和宗教是各个地区⽂化的差异的体现。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对前⾯学习过的七⼤洲的分布进⾏巩固,⼜能为下阶段世界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语⾔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已经从宏观的⾓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的读图能⼒。
⼆、学情分析: 初⼀学⽣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法,还不太熟练,甚⾄还有⼀部分学⽣没学会;⼆、三章的学习是对学⽣读图能⼒的进⼀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的读图能⼒,对于这⼀任务学⽣是可以⽐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标分析: 知识与能⼒:①运⽤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②说出世界三⼤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的识图、析图能⼒、分析推理能⼒和解决问题的能⼒。
过程与⽅法:通过引导学⽣收集资料、运⽤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的合作学习、⾃主探究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热爱祖国语⾔,尊重其他语⾔。
2、使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②世界三⼤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的]
1、知道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种类及作用,能运用世界语言分布图了解六种语言的分布。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能运用“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分布。
3、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世界地图的能力
4、让学生深刻理解初中阶段学会英语的重要性,通过了解世界宗教,让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语言的种类及分布,世界三大宗教的种类及分布
难点:世界三大宗教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在家里,你和亲人、朋友在一起交流时,离不开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语言?你还会使用哪些语言交流?
(过渡)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我们应当了解有关世界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一、世界的语言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哪些?
(讲述)目前世界上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
不同的语言发音不同,文字不同,分布地区也不同。
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各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2、展示表格,学生看书思考,找出六种联合国语言的分布地区和国家
1、学生每回答一种语言的分布,教师即结合挂图指出其对应的国家和地区
2、设问:观察世界语言分布图,思考: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
使用人数最广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英语能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
语言?
(过渡)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我们必须把它发扬光
大,而英语作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只有掌握了英语,
才能融入世界,所以必须学好英语
二、世界的宗教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什么?
(过渡)世界上有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
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国家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简介宗教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确: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主宰一切的神和上帝,培养学生的无神论观点。
2、阅读“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图”,并结合P49-50的文字,自学
(1)分布最广的宗教是哪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其经典著作是什
么?发源于哪个国家?
(2)佛教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的什么方位?你知道它的发源地是哪个国
家?
(3)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的什么方位?其教徒称什么?我国的
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哪里?其经典著作叫什么?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
教是什么?
3、学生回答每种宗教的分布时,教师结合挂图指出,而后展示表格小结
4、结合P50习题熟悉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
2、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分布(见表格)
二、世界的三大宗教
1、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三大宗教的分布(见表格)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地图,通过地图来获取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但在教学中,由于缺少一些图片和资料,讲解的较为枯燥,语言表达也较为。